XX 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 课题(项目)
8.4 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的统计 授课时间 2020-2021 学年第1 学期 周次 1
周
2
次 授课地点 A210 班级 2019 人力资源管理 授课教师
教学资源 课件、微课、学习通 APP、微信等。
教学内容 一、职业技能开发的社会效益分析 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统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职业技能开发的社会效益分析 教学难点 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统计
教法学法 教法 1.问题教学法 :教师设置思考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任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度。
3.“启发引导”教学方法 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再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6.“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案例,来解释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并推动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学法 1.小组探究法:通过组内讨论学习,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位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并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前通过超星泛雅平台自主学习微课、完成课前测试等,为课堂学习储备知识。
教学过程
序号 教学起止时间 活动类型 活动描述 1 10 分钟 教学 活动 1.通过学习通 APP 考勤 2.点评上次课程的课后小测 3.回顾上节重点内容 4.发布新课导入任务
学生 活动 1.登录学习通 APP 进行签到。
2.反思不足。
根据自己课前测试的错误,反思自己课程准备工作的不足,重新思考测试错误问题的答案,回答教师提问。
2
分钟 教学 活动 教师理论讲解:知识点 1 第四节
职业技能开发效益的统计 【主要内容】
一、职业技能开发的社会效益分析 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统计
职业技能开发的结果会取得显而易见的成效,将为企业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个人文化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态度的端正、敬业精神的发扬、思想道德品质的净化、进取开拓意识的增强以及群体素质的优化等。统计研究职业技能开发的效益,尤其应评价其具有长期有深远影响的社会效益。
职业技能开发统计使得企业对职业技能开发的成效更为明确,可以更好地规划以后的培训工作。
一、职业技能开发的社会效益分析
(一)企业文化技术特征的分析
企业文化的内核中包含着各种价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等,是作为一种精神氛围存在于特定人群之中的,因此,它具有无形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任何无形的事务都是寓于有形事物之中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无形的价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等通过各种有形的载体,如人的行为方式、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经营政策体现出来。人们往往是通过有形的事务去观察分析、研究和培植企业内在文化的。无形性是对内容而言;有形性是对形式和载体而言的。通过职业培训,员工的文化水平、知识
结构与科学基本素养会逐步增强,呈现出有教养、有纪律、有团队精神和有理想的精神风貌。其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如下 6 个。
1.员工文化水平与变化指标
员工平均文化程度= (受教育年限 x 人数)/企业员工总人数x100%
员工文化程度升降值=培训后平均受教育年限-培训前平均受教育年限。
2.员工文化程度结构及变动指标
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本和研究生等学历对员工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各组员工所占的比重,编制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观察员工经过培训进修后的变化走势,尤其应注意中等文化程度员工的比重变化。
3.工人技术等级的变动指标
员工平均技术等级= (技术等级 x 人数)/企业工人总人数 x100% 工人平均技术等级提高程度=培训前平均技术等级技术等级-培训后平均技术等级 4.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比例及变动指标 工人技师的比例=工人技师合计/企业工人总人数 x100% 工人技师比例增加值=百名工人的工人技师培训后比例-百名工人的工人技师培训前比例
高级技师的比例=高级技师合计/企业工人总人数 x100%
高级技师比例增加值=千名工人的高级技师培训后比例-千名工人的高级技师培训前比例 5 技术多面手和技术能手比例指标
企业的这些技术尖子在工人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的壮大成长,将带动“学技术、学本领”的新风气的兴起。
技术多面手和技术能手的比例=技术多面手和技术能手合计/ 企业工人总人数 x100%
6.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比例指标 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如何,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总体专业技术水准的高低。
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人数 x100% (二)工作态度和劳动纪律增强的分析 1.运用出勤率与出勤时间利用率进行历史比较 将不同时期的员工出勤率与出勤时间利用率进行对比,评价员工在培训前后工作态度和劳动纪律的遵守意识的强化程度。
2.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的动态比较 将培训前后员工劳动定额完成程度进行对比,观察员工劳动认真进取精神发挥的变化状况。
3.由员工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程度的比较 一般而言,员工经过培训,安全操作的意识和技术保障会有一定增强,安全事故就会相应减少。因此,可运用工伤事故频率指标进行前后期的比较,从而表明培训后安全方面的效果。
4.企业各类先进人物涌现程度的分析,各类先进生产者和各类先进工作者等先进人物的不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加强员工培训直接的必然结果。通过培训前后先进人物出现比例的变化,表明企业培训后的积极效果。
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统计
(一)企业员工合理化建议提出与采纳分析指标 企业员工经过培训,技术操作水平会得到提高,劳动技能和开拓创新求变意识增强,小建议、小窍门层出不穷。通过技术鉴定,这些小建议和小窍门会被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出积极的价值效益。培训前后合理化建议的提出与采纳情况的对比,客观上反映了其培训的意义。
合理化建议增长率=培训后人均多提合理化建议件数/培训前人均合
理化建议提出件数 x100% 合理化建议采纳动态指标=培训后采纳合理化建议件数/培训前采纳合理建议件数×100% (二)企业技术革新成果分析指标 企业员工经过培训,技术理论知识得以丰富,技能得以提高,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激情也被激发出来。为表明这种效果,可以计算如下指标 技术革新项目实现变动率=培训后技术革新项目实现数/培训前技术革新项目实现数 x100%
推广技术革新项目后的增长率=技术革新项目采用后增加的产量/技术革新项目采用前的产量 x100%
推广技术革新项目后的节约率=采用技术革新项目采用后节约的消耗量/采用技术革新项目前的消耗量×100% (三)企业工作效率提高的分析
企业员工经过培训后,各方面的进步会综合表现在工作效率的提高上。工作效率的提高会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①节约用工量,节省工资;②增产增收;③节约人工费用。
1.节约用工量,节省工资的统计
工作效率的提高在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节约劳动力投入量,节省工资开支。
工时节约量=培训后工时耗用量-同期实际产量/培训前工作效率 节约的工资支付=节约的工时量 x 计算期小时平均工资 2.增产增收的统计
增加产量或产值=(培训后的劳动生产率-培训前的劳动生产率)x 计算期平均人数
增加盈利或收入=(培训后人均创利-培训前人均创利)x 计算期平均人数 3.节约人工费用统计
人工费节约额=(培训后单位产品人工费-培训前单位产品人工费)x计算期实际产量 (四)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增强的分析
企业员工经过进修培训,技术素质得以提高,操作技能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保证了产品加工质量,增强了质量创优意识,促进企业上品位、创名牌,把产品质量上层工作做大、做实。要描述这方面的状况,可以运用一系列有关质量工作的指标,诸如合格品率、优等品率、返修率,以及产品平均性能、产品平均含量和产品平均等级等来表示。通过这些指标的时间上的比较,观察其提高和改进的程度;通过横向对比,观察企业产品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居于前列或领先的程度,或赶超先进缩小差距的程度等。
1.分析产品合格率或优等品率的提高对增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产品废品率降低的增产价值=报告期废品率-基期废品率×报告期送检产品数量×报告期产品出厂价格 2.分析产品平均等级的提高对增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产品平均等级提高的增收价值=(报告期产品等级结构的平均单价-
备注:1.每次课一份,教学环节部分自行增加表格。
2.教学起止时间填写为“1-15 分钟”“16-25 分钟”,以此类推。
3.活动类型填写为“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基期产品等级结构的平均单价)x 报告期产品实际产量 3.分析产品优等品率的提高对增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产品优等品率提过的多创收入=(报告期优等品率-基期优等品率)x报告期产品实际产量 x(优等品出厂价格-一级品出厂价格) 4.分析产品平均含量的提高对增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产品平均含量提高的增加收入=(报考期产品平均含量的出厂价格-基期产品平均含量的出厂价格)x 报告期产品实际产量 5.企业员工创名牌竞争意识增强程度分析 通过对员工创名牌理念的调查,运用座谈会走访或问卷调查等形式,测算企业员工中,创名牌竞争意识的强烈程度:
创名牌竞争意识强烈程度=回答有名牌意识人数/调查采访员工总人数×100%
学生 活动 【课堂提问】:
工作态度和劳动纪律增强的分析 通过学习通抢答功能,第一名回答问题,如果第一名回答错误,邀请下一个名次的同学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每题加平时成绩 1 分,回其答错误 0分。其他同学通过学习通 APP 课堂提问模块线上答题,并获得相应的分数,系统会记录得分。作为期末成绩中的平时成绩。
6 10 分钟 教学 活动 1. 课堂总结
对本课堂中重难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总结。
2. 课堂表现总结
对开展情况、学生团队表现、学生学习态度等进行总结。
学生 活动 1. 总结反思
对本堂课中知识点的应用掌握程度进行思考,对自己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提高。
2.通过课后小测,归纳总结本次课的相关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通 APP 课后拓展提高模块(课件、课后小测、线上答疑、拓展提高)的内容。
教学诊改 (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知识拓展部分知识面有待增加,缺少视频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技能 教案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