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儿童发展评价“档案评价”产生

儿童发展评价“档案评价”产生

时间:2025-08-03 01:57:38 浏览次数:

  儿童发展评价课程作业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班

 级

  任课教师

 儿童发展评价 “ 档案 评价 ”的产生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一种 ” 质性 ”的评价方式 —— 档案袋法,这种方法的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

 。

 关键词:儿童发展评价

 档案袋法

 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构建。一方面,它立足于教育实践,建立在对教育现实的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它又经过人们的头脑加工,体现人们的价值倾向。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将会成为教育行动的思想先导,为教育实践活动指引方向 20 世纪 60 年代,教育评价出现了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理念。这一理念有着很深的哲学和社会背景。在西方国家,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带来了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这种现代化没有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反而带来了人格的分裂和个性的丧失,使人成为片面的人、异化的人。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哲学界开始对人的主体性进行深入的探讨;随后,在教育理论界掀起了一股重视人、研究人的热潮。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认为”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对主体性的讨论,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人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以说,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精神的召唤,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要求课程评价中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使之贯穿在课程开发过程的始终。

 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反映了课程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20 世纪初,杜威基于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他本人的实用主义的经验观,把儿童的兴趣和儿童现实生活的需要引入课程领域,提出了基于儿童经验的”主动作业”的课程形态。但由于后来进步主义者把它推到了极端,在 20 世纪 20 年代提出并实施的”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以及”设计教学法”等课程改革实验中,把课程完全置于儿童个人兴趣基础之上,因此受到要素主义者和永恒主义者的攻击和批判。

 从教育评价本身的发展来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逐步走上前台的。20世纪 30 年代,课程评价就作为测量手段诞生于美国一次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八年研究”之中。在当时的课程实验中,课程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课程实验的结果──学生的行为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此时评价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学生的发展,而在于了解课程的效果,以证明课程实验是成功还是失败。由于当时课程评价刚刚崭露头角,而且评价本身就是在对教育测量扬弃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评价中深深地打着实证主义的烙印。虽然课程评价近 30 年的评价对象是学生,但由于在课程评价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更多地把工具理性放在优先地位,对目的理性的重视明显不足。泰勒提出在课程评价中应遵循三个重要准则”客观性、信度、效度”,就是最好的证明。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课程评价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在评价中开始出现了一些人文的因素,但在整体上仍强调实证的方法,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仍较小。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在人本主义哲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课程评价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评价模式,如斯塔克的应答评价模式,艾斯

 纳的教育鉴赏、教育批评模式,古巴和林肯的自然主义评价模式以及在此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代教育评价”思想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评价中不追求客观性,并试图摒弃评价中的数量特征,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与课程有关的人的观点和看法。由于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特殊作用,此时的课程评价在重视学生发展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在这些课程评价模式指导下,人们开发了许多课程评价的方法,如学生的表现评定、档案袋评价、苏格拉底式评定等。这些方法相对于过去的偏重客观测量的标准化考试来说,弱化了课程评价的甄别功能,强化了发展性功能,使评价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发展性评价理念的一种实践形式,档案袋评价以其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生动性、评价过程的开放性等特点,在多种教育评价方式中脱颖而出,成为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典范。

  参考文献 :

 [1]张春宇,刘莉.档案袋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11:76-77. [2]李永霞.档案袋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学前教育评价》课为例[J].大家,2011,02:93-94. [3]李菁华.形成发展性档案袋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小组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评价部分)[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01:40-42+44. [4]林雯.档案袋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5,04:53-57. [5]覃朝晖.幼儿成长档案的电子化架构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3:73-75. [6]刘永华.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绘画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7]张莉萍.运用档案袋法评价小班幼儿发展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8]张妮妮.幼儿园档案袋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相关热词搜索: 评价 儿童 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