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HYFA-ZFW-检察院电子检务解决方案

HYFA-ZFW-检察院电子检务解决方案

时间:2025-08-03 09:11:49 浏览次数:

 中科曙光 检察院电子检务 解决方案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解决方案中心 云计算方案部 2012 年 5 月

 目录

 1. 检察院电子检务建设总述 ............................................................................. 1

 1.1

 检察机关电子检务背景分析 .............................................................................................1

 1.2

 检察机关业务信息化规划目标 ..........................................................................................2

 2.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解决方案 ...................................................................... 4

 2.1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架构 ................................................................................................4

 2.2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功能范畴 ..........................................................................................6

 2.3

 检察院电子检务子系统构成 .............................................................................................7

 2.3.1 渎职检察子系统 .......................................................................................................8

 2.3.2 反贪污子系统 ..........................................................................................................8

 2.3.3 纪检监察子系统 .......................................................................................................9

 2.3.4 民事行政管理子系统 ................................................................................................9

 2.3.5 检察技术管理子系统 ................................................................................................9

 2.3.6 控告申诉管理子系统 .............................................................................................. 10

 2.3.7 侦查监督管理子系统 .............................................................................................. 10

 2.3.8 监所检查系统 ........................................................................................................ 11

 2.3.9 检察办公子系统 ..................................................................................................... 11

 2.3.10 院领导子系统 ...................................................................................................... 11

 2.4

 数字检务系统解决方案 ................................................................................................. 12

 2.4.1 三网 ..................................................................................................................... 13

 2.4.2 一库 ..................................................................................................................... 13

 2.4.3 数字检务系统功能 ................................................................................................. 13

 2.5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硬件平台 ........................................................................................ 14

 2.5.1 硬盘配置建议 ........................................................................................................ 15

 2.5.2 内存配置建议 ........................................................................................................ 15

 2.5.3 CPU 配置建议 ........................................................................................................ 15

 3.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硬件平台方案 .............................................................. 19

 3.1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 19

 3.1.1 省级院数据库服务器 .............................................................................................. 19

 3.1.2 地市级院数据库服务器 ........................................................................................... 20

 3.1.3 天阔 I950r-G 八路高端数据库服务器 ........................................................................ 21

 3.2

 应用服务器配置 ........................................................................................................... 23

 3.2.1 省级院应用服务器 ................................................................................................. 24

 3.2.2 地市级院应用服务器 .............................................................................................. 26

 3.2.3 天阔 A840r-G 服务器 .............................................................................................. 27

 3.2.4 天阔 A620r-G 服务器 .............................................................................................. 30

 3.3

 传输交换服务器配置 ..................................................................................................... 32

 3.3.1 省、市交换案件量计算 ........................................................................................... 32

 3.3.2 业务数据分析 ........................................................................................................ 33

 3.3.3 交换数据量分析 ..................................................................................................... 35

 3.3.4 省级检察院传输服务器 ........................................................................................... 35

 3.4

 备份服务器配置 ........................................................................................................... 36

 3.4.1 省级检察院备份服务器 ........................................................................................... 36

 3.4.2 地市级检察院备份服务器 ........................................................................................ 37

 3.5

 存储系统配置 .............................................................................................................. 38

 3.5.1 存储方式 .............................................................................................................. 38

 3.5.2 存储方案选择 ........................................................................................................ 39

 3.5.3 数据存储量分析 ..................................................................................................... 40

 4. 数据备份解决方案..................................................................................... 43

 4.1

 备份需求 ..................................................................................................................... 43

 4.2

 备份存储设备选择 ........................................................................................................ 43

 4.3

 备份磁带库 .................................................................................................................. 44

 4.3.1 省级院磁带库 ........................................................................................................ 44

 4.3.2 地市级院磁带库 ..................................................................................................... 45

 1. 检察院电子检务建设总述 1.1 检察机关电子检务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围绕贯彻“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始终把规范执法行为,保证办案质量,防止违法违纪办案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高检院在《关于加强案件管理的规定》中要求各地“推进案件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办案情况收集、传输、存储、处理的计算机网络化,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对办案情况的宏观管理、跟踪监督、质量评估和问题预警,逐步实现案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高检院也提出“检察业务、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及“检察工作要以业务建设为中心,队伍建设和后勤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格局,这些先进理念为推进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尤其把信息化技术与检察业务相结合指明了正确方向。

 加强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统筹规划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检察院规范化水平,是一个应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基层检察院站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及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第一线,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基层检察事业稳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基层检察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科技强检是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已形成了共识,而信息化建设又是科技强检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手工作业向办公自动化的转变,强化信息化建设是检察工作的又一次革命,代表着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高检院在检察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办案自动化。”因此,要实现科技强检,要为基层检察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基层检察院必须加强信息化

 建设。

 2.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基层检察事业长远发展开辟新方向。

 检察机关担负着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等多项监督职能和对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直接侦查等多项业务。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犯罪的高度智能化、有组织化,使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难度加大。而信息化建设对于强化检察机关上下联动、信息畅通,强化侦查科技含量,改变传统的一支笔、一张纸的手工作业方式,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检察业务意义深远,为基层检察事业稳健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

 3.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基层检察事业长远发展带来新机遇。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将使我国置身并依存于世界经济大舞台。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跨国间经济纠纷与国际犯罪的增多。当前,许多基层检察院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很难应对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基层检察院熟悉各国法律、国际条约,有利于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基层检察院担当起涉外案件的侦查与涉外法律监督,为基层检察事业稳健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1.2 检察机关业务信息化规划目标 明确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办事程序,系统分析信息化需求;打破各部门界限,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功能,再根据业务类型集成功能模块;操作人员按业务需求选择功能模块,按用户级别、权限操作功能模块办理各项业务;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并综合应用管理工程、行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等技术,为人民检察院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 建立检察院三级专线网络,将视频、音频和信息三网合一,将全国的检察院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作到对案件的快速响应; 2. 为干警提供历史案件信息支持,为检察院领导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 建立案件动态管理系统,使各部门间信息共享,避免各部门繁杂的组卷和抄卷,节省出时间用于外出侦破案件; 4. 建立对下级院的远程动态监控指导系统,为下级院提供政策、法律、技术、预警、个案的指导; 5. 建立与上、下级检察院的数据接口; 6. 建立和法院、公安系统的数据接口。

 2.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解决方案 2.1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架构 全国检察信息化建设任务和内容整体示意图:

 检察院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示意图:

  通过建设办案流程系统实现了各类检察案件(包括公诉、侦监、控申、反贪、渎检、民行、监所、检察技术)从受理、收案、分案、办理(侦查、审查、复查)、结案乃至归档全过程的案件流转和信息共享。

 通过建设职务犯罪情报信息综合查询平台、侦查监督数据库、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信息库、诉讼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信访信息交换系统,来实现检察院与其它司法部门的数据进行共享和交换。

 完善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作用,建设善举报与信访统计受理平台系统完成全国统一的电话举报系统建设。

 2.2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功能范畴 1. 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信息化 建设配置合理、安全实用、互联互通的侦查指挥中心、办案工作区和看守所检察讯问室信息系统,完善同步录音录像系统,逐步实现讯问、监控和指挥一体化,形成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检察院、地市级检察院、县区级检察院互联互通的职务犯罪侦查指挥网络。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检察院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建立职务犯罪情报信息综合查询平台,实现人口、户籍、车辆、出入境、工商、税务、房产、证券、保险等涉案信息的共享和查询。

 建立职务犯罪信息数据库,应用职务犯罪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和办案专用软件,逐步实现网上线索管理和案件审批。

 完善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有效分析犯罪动态趋势,充分发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作用。

 逐步建立个案协查与司法协助信息系统。

 2. 侦查监督信息化 建立侦查监督信息数据库,推进与公安机关的信息共享,建立刑事案件发案、报案、立案、采取强制措施信息与案件批捕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实现网上办理审查逮捕案件。

 建立检察机关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信息库,推行与行政执法机关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网上衔接,信息共享”。

 逐步建立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远程提讯系统。

 3. 公诉信息化

 建立公诉和刑事补养监督信息数据库和审查起诉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理审查起诉和复核案件。

 通过建立与公安和法院等司法部门的诉讼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多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4. 监所检察信息化 建设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数据库,通过看守所、监狱、劳教所、监外执行检察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理监所检察案件、网上查询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信息。

 5. 控告申诉检察信息化 建立控告举报申诉数据库,运用控告举报信息系统、刑事申诉信息系统和刑事赔偿信息系统实现控告举报、刑事申诉和刑事赔偿案件的网上办理。

 6. 民事行政检察信息化 建立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数据库,通过民事行政检察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理民事行政检察案件。

 7. 检察委员会工作信息化 通过对检察委员会议事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来提升系统的整体应用水平。

 8. 检察技术信息化 建立检验鉴定数据库,利用检验鉴定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实现网上办理技术检案工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会检、展地文证审查等工作。

 2.3 检察院电子检务子系统构成 检察院信息化系统整体示意图如下所示:

  2.3.1 渎职检察子系统 渎职检察系统是对违反党纪,政纪,检察纪律的人员予以调查纠正案件的管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则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侦察。

 一般,各级检察院的渎职检察部门负责办理各管辖范围举报的渎职检察案件,例如对于涉及正副处长以上级别的人员的案件应移送市院进行办理,市院也可以委托分院渎职检察科办理正副处长级别的案件。

 案件办理过程以具体办案人员为主,内勤一般负责各类登记工作,因人员较少,一般应该有的流程如分案等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分配。

 2.3.2 反贪污子系统 反贪污贿赂系统是对违反党纪,政纪,检察纪律的人员予以调查纠正,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则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侦察。

 一般,各级检察院的反贪污贿赂部门负责办理各管辖范围举报的贪污贿赂案件,例如对于涉及正副处长以上级别的人员的案件应移送市院进行办理,市院也可以委托分院反贪污贿赂检察科办理正副处长级别的案件。

 案件办理过程以具体办案人员为主,内勤一般负责各类登记工作,如果人员较少,一般应该有的流程如分案等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分配。

 2.3.3 纪检监察子系统 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是:(1)受理对检察工作人员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受理检察工作人员不服政纪处分的申诉; (2)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查办检察工作人员的违纪案件,办理被处分人员的申诉;3)协助检察院党组管好党风,加强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4)协同有关部门对检察机关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党纪教育。

 纪检监察处下设内勤、办案组二个业务组。各业务组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内勤:对纪检监察案件的受理、登记;负责本处各项事务性工作。

 办案组:办理管辖的纪检监察案件工作。

 2.3.4 民事行政管理子系统 民行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接受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申诉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进行受理,初查,立案审查;民行部门的主要业务就是民事行政案件、民事行政备案案件。

 民行处下设内勤、办案组二个业务组。各业务组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内勤:对民事行政案件的受理、登记;负责本处各项事务性工作。

 办案组:办理所管辖的民事行政案件等各项工作。

 2.3.5 检察技术管理子系统 检察技术部门的职能是:( 1)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协助侦查、起诉、审判人员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检察,帮助指明侦查方向或帮助研究案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2)运用专门知识就案件中的某些专门问题进行科学鉴定和判断,并做出结论,包括法医鉴定、文件检察、痕迹检察、视听技术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理化鉴定、文证审查鉴定等;(3)运用专门技术,协助侦查、起诉、审判人员依法收集、固定、运用视听资料等证据;(4)依法出庭,接受公

 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询问。

 检察技术处下设内勤、办案组二个业务组。各业务组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内勤:对检察技术案件的受理、登记;负责本处各项事务性工作。

 办案组:办理市院管辖的检察技术案件等各项工作。

 2.3.6 控告申诉管理子系统 控申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来信来访当中反映控告举报、刑事申诉、刑事赔偿、刑事赔偿复议及其他方面情况,进行受理、审查、分流、答复,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移送,对刑事申诉案件进行复查处理,承办刑事赔偿及其他工作。因此,控申部门的业务主要有四个部分:举报控告、刑事申诉、刑事赔偿、刑事赔偿复议。

 控申处下设内勤、信访组、办案组三个业务组。各业务组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内勤:对要案线索向上级机关备案;对群众来信进行一次分流;举报、申诉、刑事赔偿案件的受理、登记;负责本处各项事务性工作。

 信访组:负责处理人民群众的举报、控告、申诉和其它来信、来访、来电;做好检察长接待日的预约、准备、记录和批示意见的落实工作。妥善处理“两访一户”工作,受理不服公安不立案的来访工作,负责来访群众的法律咨询工作。

 办案组:办理所管辖的各类刑事申诉案件、刑事赔偿案件、举报线索初查、立案监督等各项工作。

 2.3.7 侦查监督管理子系统 侦查监督部门的主要职能是:

 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做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决定的一种诉讼活动;其中决定逮捕是对自侦案件做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决定的一种诉讼活动、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案件没有依法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检察纠正侦查机关 / 部门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情况、

 对侦查机关 / 部门提请批准延长羁押期限的审查批准、对本院侦查部门提请的决定重新计算羁押期限的审查决定、对公安机关因提请本院批准逮捕而本院做出不捕决定不服的重新复议复核审查。因此,侦查监督部门的业务主要有十个部分:审查逮捕、复核、备案、立案监督、提请批准直接受理、审核批准直接受理、审查批准直接受理、侦查活动监督、审查延长羁押期限、审查决定重新计算羁押期限。

 2.3.8 监所检查系统 监所检察处主要承办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活动进行监督,直接立案侦查虐待被监管人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案,对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劳教人员又犯罪案件审查批捕、起诉等工作。

 2.3.9 检察办公子系统 办公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公文的起草,对现有公文流转进行跟踪、处理,及对检察人员基本信息、检察装备器材进行登记、管理 2.3.10 院领导子系统 院领导子系统是院领导对需要检察长批示的案件及其它需要批示的案件的处理模块。

  2.4 数字检务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检务系统简单地说就是“三网一库”。

 2.4.1 三网 2.4.1.1 局域网 以目前检察系统正在建设的一、二、三级网络为基础,将基层院连接成局域网,搭建网络化办公的平台,为信息资源在检察机关内部的快速传递创造基础条件。目前一级网已在省级以上检察院正式启动,各地方检察院的二、三级网也进入筹划或试运行阶段。该平台突出的是检察系统的纵向联系。

 2.4.1.2 检察网 以互联网为基础,主要承担检察宣传、检务公开、网上举报等职能,是面向公众的检务网络平台。

 2.4.1.3 公务网 属于检察院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各种公务信息网络平台,该平台突出的是检察系统与外部的横向联系。如与公安、法院、纪检委、审计局等部门之间的联系。

 2.4.2 一库 检察信息库,收集了检察系统的案源信息、办案信息、案件动态、检察人才资源信息等等,并对其中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整理,按统一的数据结构、数据规范和不同的使用权限,整合成检察系统的综合数据库。

 2.4.3 数字检务系统功能 检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基层院的工作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形成新时期检察工作独具特色的“数字检务”。

 1、通过数字检务体系的局域网,可以在检察系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检察长可以利用本院局域网对全院的办案情况进行动态掌握,同时,针对办案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干警们也可以及时反馈给检察长进行交流和讨论,由此及时调整办案方向。而各部门的办案情况、办案期限、办案流程都可在检察内部进行网上公示,做到一目了然。

 2、通过数字检务体系的局域网,可以在检察院内部的相关科室间实行无缝连接,提高办案效率。例如:控申科移交的案件,经反贪局或法纪科侦查后,认为应当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或起诉的,可以由反贪或法纪科利用局域网和批捕科、起诉科进行沟通。由此,使案件的举报、受理、侦查、阅卷、审批都在网上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案件侦、捕、诉的办公自动化和现代化。

 3、通过数字检务体系的检察网,利用 Internet 技术、多媒体技术,出庭公诉人员可以进行多媒体示证,即使相关证人不在当地,也可以出庭作证,改进以往的枯燥的示证模式。

 4、对一些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在办理的过程中,基层院可以利用 Internet技术及时与上级院或“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联系,确保案件侦查的正确方向和强有力的后台保证。案件侦结后还可以在检察网和公务网上发布,一方面,树立检察系统“执法为民,取信于民”的光辉形象,加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心,为工作更好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大、要案的曝光也严厉的震慑了一些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不法分子,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法律的尊严。

 5、通过数字检务体系,可以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在局域网内利用网络化预防教育来取代传统的警示教育,对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等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并在网上展示相关信息,能够有效地预防办案人员的违法行为,加强了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还可以利用典型案例,来开展网上学习、网上论坛、网上分析案例等栏目,促使干警们自觉学习,提高干警的各项技能,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检察队伍的素质,促进了检察队伍建设。

 2.5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硬件平台 应用系统应运行在合理配置的硬件平台上,因而应用系统建设离不开服务器等系统平台的合理配置。服务器系统平台应当实用、先进、可靠、高效、易用、安全、可扩展,能满足大量用户上网使用服务的要求。服务器是提供网络、数据服务的核心部件,需要

 提供 7×24 不间断的访问服务,因而对服务器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必须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快速的磁盘访问和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特点;同时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应符合开放的标准,具有扩充的余地,最大范围地支持业界各种优秀的操作系统和服务软件,充分满足持续快速的业务发展需要。

 服务器配置主要包括 CPU、内存、硬盘三部分。

 2.5.1 硬盘配置建议 服务器硬盘主要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业务数据部分将存储于外置磁盘阵列),对磁盘空间的要求较小,使用主流的 SAS 硬盘(146 - 300GB),鉴于对磁盘可靠性的考虑,可配置两块相同硬盘做 RAID1(全镜像备份)。

 2.5.2 内存配置建议 内存数量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且由于目前内存成本较低,应充足配置。X86服务器内存可配置为 CPU 核心数量的 2-4 倍(GB)。

 2.5.3 CPU 配置建议 X86 服务器配置 CPU 时通用的做法是使用 tpmC 或 SPEC 作为帮助衡量的条件。

 使用行业内通用的 TPC-C 计算方法对省检察院数据库服务器所需的性能进行分析,(TPC-C 测试系统每分钟处理的任务数,单位为 tpmC,(transactions per minute)。tpmC 定义:

 TPC-C 的吞吐量,按有效 TPC-C配置期间每分钟处理的平均交易次数测量。)根据核心应用软件预期的用户使用情况和检察业务特点做如下估算。

 在检察业务中主要应用包括网上办案和 OLAP 应用两种模式,在应用中心和数据中心采用共建模式,其事务处理能力计算如下。

 2.5.3.1 网上办案对 TPC-C 的需求 网上办案平均并发用户计算:

 假设某地区每年案件数:N 万件案件,每个案件办案期平均按 1.5 个月计算(审查批捕的办案时间一般不会超过 1 个月,来信来访办案时间也就是 1-10 天), 每个案件平均 2 个人办理(上述数据中批捕和起诉都是按人计算的,所以除了自侦案件,基本上都是 1 个人在同时办理)。

 每天该地区办理案件的干警人数=(N 件×2 人/件×1.5 月/件)÷(12 月×20 天/月)=0.0125×N 人。

 平均并发数=每天用户数×在线时长/总在线时长,假设每天在线 4 小时,每天工作8 小时,则平均并发用户数=0.0125×4/8=0.00625×N。

 下面计算每分钟网上办案需要数据库服务器的事物处理能力:

 假设每分钟发出的业务请求为 15 次; 系统发出的业务请求中,页面跳转占 10%,录入(更新)占 50%、查询占 30%、统计占 10%; 平均每次页面跳转产生 6 个事物; 平均每次录入(更新、删除)业务产生 18 个事务; 平均每次查询业务产生 12 个事务; 平均每次统计业务产生 25 个事务; 一天内忙时的处理量为平均值的 5 倍; 经验系数为 1.8; 考虑服务器性能至少保留 30%的冗余,同时考虑其他开销 20%; 网上办案数据库服务器需要的事务处理能力为:

 TPC-C=并发用户数×每分钟用户请求数×请求平均比重×峰值系数×经验系数/冗余系数= (0.00625×N)×15×(6×10%+18×50%+12×30%+25×10%)×5×1.8/(70%×80%)=0.00625×N×2400tpmC=15×N(N 为每年的案件数量)。

 X86 服务器按每颗 CPU 可提供 60000tpmC 计算,则网上办案所需的 X86 数据库服务器 CPU 计算公式为(15×N)/60000tpmC。

 2.5.3.2 OLAP 应用对 TPC-C 的需求 OLAP 业务的平均并发用户数计算:

 假设该数据中心每天有 M 人对 OLAP 进行访问,每个人每天对 OLAP 的平均访问时间一般 1 小时左右,则对 OLAP 产生并发访问量=用户总数×在线时长/总在线时长=M×1/8=0.125×M 人。

 下面计算每分钟 OLAP 需要数据库服务器的事物处理能力:

 假设每分钟发出的业务请求为 5 次(每 6 秒刷新次,停留 6 秒); 系统发出的业务请求中,页面跳转占 10%、统计查询 40%、统计分析占 50%; 平均每次页面跳转产生 6 个事物; 平均每次统计查询业务产生 15 个事务; 平均每次统计分析业务产生 25 个事物 一天内忙时的处理量为平均值的 5 倍; 经验系数为 1.8; 考虑服务器性能至少保留 30%的冗余,同时考虑其他开销 20%; 下面计算每分钟 OLAP 业务需要数据库服务器需要的事务处理能力:

 TPC-C=并发用户数×每分钟用户请求数×请求平均比重×峰值系数×经验系数/冗余系数=0.125×M×5×(6×10%+15×40%+25×50%)×5×1.8/(70%×80%)≈190×M tpmC(M 为每天对数据中心访问人数)。

 3. 检察院电子检务系统硬件平台方案 3.1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数据库服务器作为业务系统的核心,承担着业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任务,要求数据库服务器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高端八路 X86 服务器是适用于数据库服务器的最高性价比的选择,考虑到系统的高可用性,应采用八路 X86 高端服务器组成集群担任主要业务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分析中心(OLAP 中心)与检察信息应用中心相比较,用户操作频率略有不及,但系统事务复杂程度更甚,所需部署的数据库服务器性能不应低于检察信息应用中心。但其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如检察信息应用中心高,可单机部署。

 3.1.1 省级院数据库服务器 3.1.1.1 全省大集中模式数据库服务器 全省大集中模式的数据库服务器需要承担全省的网上办案和 OLAP 访问服务。

 全省平均人数=230000/32=7200 人,假设 15%需要对 OLAP 数据进行访问,即 7200×15%=1080 人。

 根据 X86 服务器配置每颗 CPU 提供至少 60000tpmC 的事物处理能力和 CPU 的计算公式,则全省大集中模式下省级检察院的 X86 高端数据库服务器CPU 需要的数量= (15×N)/60000tpmC(N 为全省每年的案件数量)+(190×M)tpmC/60000tpmC(M 为每天全省对 OLAP 的访问人数)。各类省级院数据库服务器需要的 CPU 核数理论值如下表:

 检察院类别 每年案件量 CPU 核数 A 类省级院 100000 342C B 类省级院 70000 240C C 类省级院 40000 137C

 根据对 CPU 计算的理论值,在具体配置时考虑服务器的性价比和可扩充性,建议配置如下:

 检察院类别 服务器类别 配置建议 数量 A 类省级院 I950r-G 8CPU/512GMEM 6 B 类省级院 I950r-G 8CPU/512GMEM 4 C 类省级院 I950r-G 8CPU/512GMEM 2 3.1.1.2 地市级集中建设模式数据库服务器 地市级集中建设模式将在省级院建设数据中心数据库,主要为全省提供 OLAP 应用服务,其数据库压力大概为全省集中模式下的 30%;在具体配置时考虑服务器的性价比和可扩充性,建议省级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如下:

 检察院类别 服务器类别 配置建议 数量 A 类省级院 I950r-G 8CPU/256GMEM 1 B 类省级院 I950r-G 8CPU/256GMEM 1 C 类省级院 I950r-G 8CPU/128GMEM 1 3.1.1.3 省市混合集中模式数据库服务器 采用省市混合集中建设模式,省级检察院数据库服务器性能需求主要来自与省级应用中心的地市级检察院的案件数量来计算,需要增加的 X86 高端数据库服务器 CPU 需要的数量=(15×N)/60000tpmC(N 为与省级检察院共建的地市级检察院每年产生的案件数量)。需要增加内存为增加的 CPU 数量的 8 倍。

 3.1.2 地市级院数据库服务器 全省大集中建设模式下,地市级院不需要配置数据库服务器。在省市混合建设模式下,与省级应用中心共建的地市级院不需要配置数据库服务器。

 在地市级集中建设模式下,地市级应用中心建设数据库,为全市网上办案提供服务。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建议采用 X86 服务器配置,平均每颗 CPU 的事物处理能力不低于60000tpmC。CPU 计算公式=(15×N)/60000tpmC(N 为全市每年的案件量)。

 表中为地市级检察院平均 CPU 实际计算值。

 检察院类别 每年案件量 CPU 核心数 A 类地市级 25000 3.8C B 类地市级 15000 2.3C C 类地市级 8000 1.2C 在具体配置时考虑目前服务器的性价比和可扩充性,建议地市级检察院配置如下:

 检察院类别 服务器类型 配置建议 数量 A、地市级院 PC 服务器 4CPU/32GMEM 2 B、C 类地市级院 PC 服务器 2CPU/32GMEM 2 3.1.3 天阔 I950 R -G 八路高端数据库服务器 天阔 I950r-G 服务器专为银行、电力、证券、航空航天、税务等对性能、可靠性等有苛刻需求的行业应用而设计。I950r-G服务器是一款64bit x86架构的高性能服务器,它最大支持 8 颗 Intel Xeon 7500/E7 系列处理器高达 2TB DDR3 内存扩展,可有效减少瓶颈,提高吞吐量和性能,海量内部存储空间为企业级核心应用提供强大的的性能保障,同时增加多项 RAS 特性,大幅提高可靠性。

 该服务器采用了双高性能boxboro服务器芯片组,高速QPI直连架构,支持高速DDR3 REG 内存,极大地提高整机性能和运行效率。支持 16 块热插拔 2.5 寸硬盘,可选 SAS、SAS RAID 配置在提供强大的性能的同时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不仅提供了超群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而且为以后的平台升级预留了空间。

 该服务器采用 5U 机架式设计,能稳定运行 Windows、Redhat Linux、Suse Linux、Vmware 等多种主流操作系统,是能适应核心级应用的新一代服务器。它具有处理速度快、可用性强、易管理、可靠性高等特点。

 独特的 CPU 板插拔设计可以让用户轻松进行 CPU 以及内存扩展;10 个 PCI-E 插槽方便用户进行外插卡扩展,可运行多种业务系统;提供多项 RAS 特性,为用户稳定使用保驾护航,其稳定性亦可媲美小型机。

 系统还提供多种部件独特功能,包括大功率冗余电源,配置灵动散热系统等。

 天阔 I950r-G 服务器在 QPI 传输总线的支持下,彻底消除了总线带宽的瓶颈, CPU内嵌大容量缓存和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技术,优异的内存带宽,可应用于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等对服务器性能、可靠性要求非常苛刻的行业。尤其是对核心数据库的使用,最大 8 颗 Intel Xeon MP 处理器,2TB 海量内存寻址空间为核心数据库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主机性能 处理器 最大支持 8 颗 Intel Xeon 7500/E7 系列高端处理器 内存特性 支持 DDR3 ECC Registered 内存 插槽及容量 64 根内存插槽,最大支持 2048GB 内存 硬盘

 最多支持 16 个 2.5 寸 SATA 或 SAS 硬盘 可选 SAS Raid 卡,支持 Raid 0/1/5/6/10/50/60 可选 SAS 卡,支持 RAID 0/1/10 外 设 DVD ROM/RW 显示系统 集成图形控制器 网络 集成 intel82576 双千兆网卡 扩展性能 扩展插槽 4 个 PCI-E2.0x16、2 个 PCI-E2.0x8 或者 10 个 PCIE2.0 x8 插槽 外设接口 1 个 VGA 接口(后置)

 4 个 USB2.0 接口 (前面 2 个,后面 2 个)

 2 个 RJ45 网口(后置)

 1 个 COM 口(后置)

 1 个管理网口(后置)

 机箱电源 机箱 5U 机架式机箱 电源 2800W 2+2 金牌冗余电源 机箱尺寸 机箱尺寸 220mm(高)×425mm(宽)×680mm(深)(机架式)

 整机重量

 50KG(满配,不含导轨、托轨)

 操作系统兼容性 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8 32bit/64bit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5 32bit/64bit SuSE Linux 11Enterprise Server 64bit 等 操作系统兼容性和系统配置有很大关系,更多信息请咨询曙光公司销售代表或者曙光公司客户服务热线 环境适应性 温度范围 工作时10℃~35℃(50℉~95℉)

 存储-40℃~55℃(-40℉~131℉)

 相对湿度范围 工作时最大相对湿度 90%RH(40℃)

 工作时 35%~80% RH 运输存储 20%~93% RH 振动 频率

  5Hz~150Hz 加速度≤20m/s 2 ,振幅≤0.15mm 冲击 峰值加速度 150m/s 2 ~300m/s 2

  持续时间≤11ms 碰撞 峰值加速度 100m/s 2 ~150m/s 2 次数 1000 次内 3.2 应用服务器配置 应用服务器主要是提供应用发布,主要考察应用服务器的并发访问能力。在应用服务器上将部署基于 ESB 架构的应用集成中间件、消息(交换)中间件、应用中间件和适配器中间件等。

 对于应用服务器将重点考察每台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一是高检、省级检察院采用 4 个 CPU,地市级检察院采用 2 个 CPU。二是内存需要考虑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配置匹配,不能形成瓶颈。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应用服务器和磁盘阵列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需要将数据放到内存中进行缓存和处理。同时目前内存的性价比相对较高,建议高检和省级检察院配置 128G 内存,地市级检察院配置 64G 内存。

 网上办案应用服务器并发访问需求计算:

 假设某地区有 M 人,如果有 45%用户使用系统,其中 20%保持有效在线,则对应用服务器平均并发用户=M×45%×20%=0.09×M 人。并发用户的峰值=1.5×平均并发用户=0.135×M(1.5 为并发峰值的经验值)。

 OLAP 服务应用服务器并发访问需求计算:

 OLAP 服务部署在高检和省级数据中心,高检向全国干警提供 OLAP 服务,省检向全省提供 OLAP 服务。假设 OLAP 覆盖的有效在线干警人数为 N 人,则并发用户的峰值=1.5×N(1.5 为并发峰值的经验值)。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目前每台主流 web 服务器能够承受的并发用户数一般在 200 左右,考虑 40%的冗余,每台应用服务器建议承担的并发用户为 120。应用服务器需求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网上办案应用服务器选择数量=(0.135×M)/120(M 为某地区干警人数)。

 OLAP 应用服务器选择数量=(1.5×N)/120(N 为可能访问 OLAP 应用的干警人数)。

 3.2.1 省级院应用服务器 3.2.1.1 全省大集中应用服务器 全省大集中建设模式下,省级检察院将向全省干警提供网上办案服务和 OLAP 访问服务。对应用服务器的需求为两个服务需求之和。对 OLAP 服务访问干警主要来自省院的 50%干警,地市级院 30%的干警,基层院 20%的干警。同时在可能的访问干警中有 15%处于并发状态,则各省对 OLAP 服务可能进行访问的干警人数如下表分析:

 类别 总数 省级院 地市级院 基层院 访问量 并发数 A 类省级院 8550 350 2300 5850 2035 305 B 类省级院 7600 320 2000 5280 1816 270 C 类省级院 5600 260 1500 3840 1348 200 根据以上分析和对 OLAP 应用和网上办案服务器的需求计算公式:

 OLAP应用服务器需求的数量= (1.5×N)/120 (N 为可能访问OLAP 应用的干警人数)。

 网上办案应用服务器需求数量=(0.135×M)/120(M 为某地区干警人数)。

 全省大集中模式下对应用服务器平均需求如下:

 类别 总干警数 并发数 服务器数量 A 类省级院 8550 305 14 台 B 类省级院 7600 270 12 台 C 类省级院 5600 200 8 台 根据以上理论计算值可以看出,在全省应用中心和数据中心大集中的建设模式中,由于并发能力要求高,服务器需求量大,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可靠,建议在充足配置应用服务器的同时,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对并发访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配。具体建议配置如下:

 检察院类别 建议配置 数量 A 类省级院 4CPU/128GMEM 14 台 B 类省级院 4CPU/128GMEM 12 台 C 类省级院 4CPU/64GMEM 8 台 说明:以上应用服务器是根据 3 类省级院的平均数进行计算的,在实际配置中可以根据本省的实际干警数和案件量进行计算,配置需要的应用服务器数量。

 3.2.1.2 地市级集中应用服务器 如果采用省、市两级部署应用中心,则省级检察院主要为本院提供网上办案服务和全省的 OLAP 服务。则 OLAP 应用服务器需求的数量=(1.5×N)/120(N 为可能访问 OLAP应用的干警人数)。

 类别 并发数 服务器数量 A 类省级院 305 3.8 台 B 类省级院 270 3.4 台 C 类省级院 200 2.5 台 在实际配置中,建议按如下配置,C 类省级院根据本省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检察院类别 建议配置 建议数量 A 类省级院 2CPU/32GMEM 4 台 B 类省级院 2CPU/32GMEM 4 台 C 类省级院 2CPU/32GMEM 2 台 3.2.1.3 省市混合集中应用服务器 在省市混合集中部署的模式下,对应用服务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与省级应用中心共建地市级检察院(含所属下级院)对应用服务器的需求。

 省市混合集中模式下需要增加的应用服务器计算如下:在地市级集中模式下,在原来省级应用服务器的基础上增加的应用服务器需要数量=(0.135×M)/120(M 为与省级应用中心共建的地市级检察院干警人数,由于采用共建的地市级检察院案件量相对较小,干警人数可适当小于实际干警人数,建议为干警总人数的 60%左右)。

 3.2.2 地市级院应用服务器 在全省大集中模式下,地市级检察院不需要部署应用服务器,在省市混合集中模式下,与省级检察院共建共管的地市级院不需要部署应用服务器。

 在地市级集中建设模式下,地市级院需要向全省提供网上办案的需要。则地市级应用中心对应用服务器的需求=(0.135×M)/120(M 为某地区干警人数),表中干警人数为均值(含市级院干警)。

 检察院类别 干警人数 建议数量 A 类地市级院 1500 2 台 B 类地市级院 1000 1 台 C 类地市级院 600 1 台 按并发访问量计算,一般 1 台 PC 服务器可以满足应用,但为了提高核心系统的稳定性和访问峰值对系统的影响,建议采用 2 台(2CPU,16GB 内存,2×146GB 硬盘)PC服务器,通过中间件实现服务器集群,建议配置如下:

 检察院类别 建议配置 建议数量 A 类地市级院 2CPU/32GMEM 2 台 B 类地市级院 2CPU/32GMEM 2 台 C 类地市级院 2CPU/32GMEM 2 台 3.2.3 天阔 A840 R -G 服务器 天阔 A840r-G 是一款 4U 四路 64 位机架式服务器,该机型支持 AMD Opteron 6100、6200 系列处理器,采用 HT3.0 直连架构。四通道 DDR3 ECC 内存技术,内存容量最大可达 512GB。A840r-G 采用 4U 机架式设计,优良的外观工艺水平,模块化设计,智能散热系统和监控系统,大大提升了机器可靠性、易用性。能稳定运行 Windows, RedHat , SUSE , Vmware 等多种主流操作系统,是能适应核心级应用的新一代服务器。它具有处理速度快、可用性强、易管理、可靠性高等特点。系统还提供多种独特功能部件,包括热插拔大功率高效电源,热插拔风扇冗余模组,智能故障指示系统等。

  3.2.3.1 主要特点 1. 领先行业的超高性能 AMD Opteron 6100 系列处理器,每颗 CPU 最大可集成 12 个核心,共享 12MB L3 缓存,采用 HT3.0 链路。

 AMD Opteron 6200 系列处理器,每颗 CPU 最大可集成 16 个核心,共享 16MB L3 缓存,采用 HT3.0 链路 。32 个 DIMM 槽最高可支持 512GB 内存,最高频率可达 1600MHz。PCI-E 2.0 扩展支持。

 2. 丰富的...

相关热词搜索: 检察院 解决方案 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