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X年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2025-08-29人已围观

X年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号:FF—01

  应急预案版本号:2014 第二版 重庆市合川区瑞瀛煤业有限公司

  曹家沟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业

  主:

  罗

  继

  银

  矿

  长:

  李

  云

  五

  总工程师:

  任

  华

  编 制 人:

  任

  华

  重庆市合川区瑞瀛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一四年九月二十日

  会审单位及管理人员签字

  会审内容:

  二○一四年重庆市合川区瑞瀛煤业有限公司

  曹家沟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单位及职务名称 签

  字 日

  期 备

  注 编

  制

  人

  生产技术科

  通

  风

  科

  目

  录 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

  1 总则 ................................................................................................................

  2 矿井危险性分析..........................................................................................4

  3 组织机构职责............................................................................................47

  4 预防与预警................................................................................................50

  5 应急响应....................................................................................................56 6 信息发布....................................................................................................63 7 后期处置....................................................................................................63 8 保障措施.....................................................................................................63 9 培训与演练.................................................................................................66 机

  电

  科

  安

  全

  科

  调

  度

  室

  安全 矿 长

  生产 矿 长

  机电 矿 长

  技术负责人

  矿

  长

  10 奖惩...........................................................................................................67 11 附件..........................................................................................................70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专项预案.........................................................................72

  ( 一 )

  煤 尘 爆 炸 事 故 专 项 应 急 预案.............................................................72

  (二)井下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0

  (三)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90

  (四)井下水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03

  (五)矿井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22

  (六)矿井提升、运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34

  (七)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146

  (八)炸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157

  (九)食堂液化气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64

  第三章 矿井灾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70

  3.1 瓦 斯 爆 炸 事 故 现 场 应 急 处 置 方案 .......................................................170

  3.2 煤 尘 爆 炸 事 故 现 场 应 急 处 置 方案.......................................................

  180

  3.3 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85

  3.4 水 害 事 故 现 场 应 急 处 置 方案................................................................191 3.5 顶板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95

  3.6 供电系统停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98 3.7 提升运输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205 3.8 炸药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预案................................................209 第四章 附则.....................................................................................................211 第五章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响应分级标准.....................................................213 第六章 附件.....................................................................................................215

  6.1 矿山救护服务协议...............................................................................215

  6.2 抢险救灾联系电话一览表...................................................................216

  6.3 煤(焦炭)检验报告表........................................................................218

  6.4 瓦斯等级鉴定汇总表..........................................................................218

  6.5 矿井通风系统图及避灾路线图......................................................... 218

  6.6 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218

  6.7 矿井井上下对照图.

  .........................................................................218

  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 1 、总则

  1 1 、1 1 编制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规范煤矿应急管理工作,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及时、科学、有效地指挥、协调应急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确保事故发生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本矿井实际制定本预案。

  1 1 、2 2 依据

  1 1 、2 2 、1 1 国家法律? ? 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煤矿安全规程》 《矿山救护规程》 《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

  技术规范和标准。

  1 1 、3 3 适用范围 1 1 、3 3 、1 1 本应急预案适用区域范围

  合川区瑞瀛煤业有限公司曹家沟煤矿井下生产?辅助系统及地面厂区范围内发生各类事故后的应急救援? 1 1 、4 4 应急救援预案文件体系

  1 1 、4 4 、1 1 本公司应急救援系统为: :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二)应急救援预案 (三)应急培训和演练 (四)应急救援行动 (五)现场清理和净化 (六)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1 1 、4 4 、2 2 本应急救援预案由三部分组成: :

  一是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总预案;是针对煤矿可能发生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所需的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救援方案,主要阐述应急救援的方针?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程序,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总体指导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二是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针对煤矿某种特有或具体的事故?事件或出现其它紧急情况应急而制定的救援预案?即《矿井瓦斯超限?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矿井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矿井顶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矿井透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矿井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矿井提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地面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矿井矸石山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组成,是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的具体专项救援方案? 三是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以某一具体现场设施或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现场应急措施? 1 1 、5 5 原则与方针

  1 1 、5 5 、1 1 以人为本, , 安全第一? ?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 1 、5 5 、2 2 统一领导, , 分级管理? ?

  董事长、总经理总负责,分管矿领导分工负责及有关部门区室领导配合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 1 1 、5 5 、3 3 职责明确, , 规范有序? ?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块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应急救援体系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1 1 、5 5 、4 4 依靠科学, , 依法规范? ?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 1 、5 5 、5 5 预防为主, , 平战结合? ?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

  组织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2. 矿井危险性分析

  1 2.1 矿井概况

  曹家沟煤矿开办于 1968 年,时系坝子乡开办的矿山企业。1994 年合乡并镇后属于土场镇镇办煤矿;在 2000 年体制改革后,属于私营企业,在2002 年由曹家沟煤矿、石灰沟煤矿、金竹山煤矿、菜园煤矿四个矿井组建为合川区瑞瀛煤业有限公司;2007 年资源整合,由菜园煤矿、石灰沟煤矿整合为合川区瑞瀛煤业有限公司曹家沟煤矿;本矿井从整合后,矿井进行年产六万矿井的技改,到 2014 年经过验收合格,企业经济类型现为有限公司(私营)。

  2.2 矿井生产现状

  全矿现有从业人员 110 人,核定生产能力 60kt/a;矿井属地下开采,在土场镇菜园村四社设有工业广场。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主平硐口标高+245m,约 320m 长揭穿煤层。矿井在划定区域内从上到下分水平逐步开拓和开采。+245m 水平以上各可采煤层均已采完,为老采空区,矿井现生产水平为+100m 水平。

  矿井采用倒台阶采煤法采煤。工作面采用风镐落煤,木支柱支护;开拓巷道采用钢架支护,采空区采用自然陷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一般布置2个工作面采煤。矿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机车运输。采区回采率90%左右。

  2 2 、3 3 位置及交通

  2.3.1 地理位置

  曹家沟煤矿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主城 121°方向,直距约 21km,属合川区土场镇所辖。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 106°26′36′~106°27′36′;北纬 29°53′52′~29°55′30′;

  2.3.2 交通情况

  矿区至北碚 15km,至重庆 58km;东有襄渝铁路穿过,井口距襄渝铁路线的天府北站约 5km。矿区交通较方便(见图插图 1:矿井交通位置图)。

  插图 1:交通位置图合川市北碚区渝合高速公路 2.4 矿区范围

  重庆市合川区瑞瀛煤业有限公司曹家沟煤矿矿区范围由 25个拐点坐标圈定,整合后曹家沟煤矿走向长 3050m,倾向宽 423m,矿区面积约 1.29km2 ,开采三叠系须家河组内连、外连煤层,开采标高+400~+0m,(其拐点坐标见插表)。

  插表

  曹家沟煤矿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编号

  X X

  Y Y

  编号

  X X

  Y Y

  1 3309843

  14 3312750

  2 3309974

  15 3312565

  3 3309720

  16 3311971

  4 3309820

  17 3311910

  5 3310360

  18 3311840

  6 3310600

  19 3311897

  7 3310917

  20 3310752

  8 3310870

  21 3310720

  9 3311330

  22 3310394

  10 3311820

  23 3310109

  11 3311870

  24 3310094

  12 3312450

  25 3310322

  13 3312563

  整合后,开采标高+400~+0m;开采煤层:内连、外连煤层;开采面积 1.29km2

  曹家沟煤矿西南侧为重庆德源煤业有限公司,其矿区范围与原曹家沟井主平硐保护范围有一定重叠,经双方协商,在该区域±0~+100m 向南留足 60m 煤柱,曹家沟煤矿在该区域±0~+100m 向北留足 20m 煤柱,只作为原曹家沟主平硐保护煤柱,双方均不得开采;西侧为重庆北碚区西山坪煤矿,相邻矿井之间双方签有边界协议;北侧与金竹沟煤矿相邻,两整合矿井各留 50m 保安煤柱;南侧无矿权设置。矿井与相邻矿之间均未贯穿,留设的保护煤柱未开采。曹家沟煤矿划定矿区范围后与相邻矿井之间无资源纠纷。(见相邻矿井关系图插图 2)。

  重庆市合川区瑞瀛煤业有限公司曹家沟煤矿开采标高:+400m~+100m开采标高:+280m~+00m开采煤层:中连、上连开采标高:+328~+257m开采煤层:中连开采煤层:外连、内连开采标高:+400~+100m开采煤层:内连重庆市德源煤业有限公司西山坪煤矿

  插图 2

  相邻矿井关系图 2.5 矿区地质情况

  矿区出露最新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 ),最老地层为三叠系

  中统雷口坡组,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 )

  厚 0~5m,分布于矿区内地形低洼地段,为黄褐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碎厂成份为矿、泥岩,粉质粘土,稍湿,可塑~硬塑。

  2、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 1 zI)

  岩性为紫红色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页理构造。本段厚度 130m 左右。

  3、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 1 z)

  厚 135m,上部为灰黄及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和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中部为灰色厚层状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暗紫色、紫色粉砂质泥岩;下部为黄绿色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与灰色厚层状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互层。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 3 xj)。厚 485m 左右。

  根据岩性特征及含煤性差异,分为六个岩性段:

  (1)第六段(T 3 xj6 )

  一般厚约 100m。岩性为灰白~黄灰色厚层状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状粉砂岩。

  (2)第五段(T 3 xj5 )

  厚 59.6m。为灰色、灰黑色泥岩,下部夹砂泥岩、砂岩。中、上部含煤线 1~3 层,其中矿井开采外连(相邻矿称 ?上连?)、内连(相邻矿称 ?中连?)煤层。外连煤层结构复杂,上分层煤厚 0.12~0.22m,下分层煤厚约0.06~0.11m,夹矸为泥岩,厚约 0.18~0.33m,煤层厚度变化大,纯煤厚度 0.26~0.27m;内连煤层结构复杂,上分层煤厚 0.19~0.21m,夹矸厚度0.14~0.20m,中分层煤厚约 0.09~0.12m,夹矸厚度 0.10~0.20m,下分层煤厚 0.06~0.10m,纯煤厚 0.34~0.43m。

  (3)第四段(T 3 xj4 )

  厚 119m。岩性为黄灰色、灰白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粗粒秒岩,偶夹深灰

  色砂质泥岩,其下部及底部夹多层透镜状砾岩,砾岩以石英、燧石为主,砾径 2-12cm,滚圆至次滚圆,由泥质胶结。

  (4)第三段(T 3 xj3 )

  厚度 36m。岩性为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含两层极薄煤层。本含煤段亦称第二含煤段。

  (5)第二段(T 3 xj2 )

  厚度 120m。岩性为灰、黄灰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薄层状粉砂岩。

  (6)第一段(T 3 xj1 )

  厚度 50.4m。岩性为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砂质泥质、泥岩及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其底部常见铁质古风化壳。该段含极薄煤一层。该含煤段亦称第一含煤段。

  本组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5、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 2 l)。厚度 68.6m。

  分布于矿区北侧,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浅黄色薄~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状泥质石灰岩及钙质泥岩。含瓣鳃类,菊石及腕足类化石。煤系地层特征详见插图 3: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插图 3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2.5.2 矿区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温塘峡背斜北段东翼(详见插图 4:构造纲要图),构造迹线呈北东向展布。核部出露须家河组,两翼为侏罗系地层,为不对称背斜。矿区位于温塘峡背斜北段东翼,地层倾向 108~119°,倾角 5~71°,有上缓下陡之规律,开采区总体倾角为 35~69°。区内有 F 1 (倾向 45°,倾角 48~56°,断距约 80~100m)和 F 2 (倾向 206°,倾角 36~46°,断距约 60~80m)两条正断层,延深至-100m,严重切割(错开及断失)外连和内连煤层,对矿井开拓、开采有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矿井地质构造中等复杂。

  插图 4

  矿区构造纲要图 本井田内有外连(当地俗称上连)、内连(当地俗称中连)2 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现将各煤层简赋存情况简述如下。

  (1 1 )外连煤层

  位于 T 3 xj5段上部,上距须家河组第六段底界 3.0m,下距内连煤层11.2m,煤层结构复杂,有一层夹矸,上分层煤厚 0.12~0.22m,下分层煤厚约 0.06~0.11m,夹矸为泥岩,厚约 0.18~0.33m。煤层厚度变化大,纯煤厚度 0.18~0.33m,划定矿区范围内该煤层可采厚度 0.26~0.27m,局部薄化,为矿井主采煤层。

  (2 2 )内连煤层

  位于 T 3 xj5段中上部,上距外连煤层 11.2m。煤层结构复杂,上分层煤厚 0.19~0.21m,夹矸厚度 0.14~0.20m,中分层煤厚约 0.09~0.12m,夹矸厚度 0.10~0.20m,下分层煤厚 0.06~0.10m,纯煤厚 0.34~0.43m。局部薄化,为原矿井主采煤层。

  插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煤层厚度(m)

  夹矸情况 层间距 (m)

  稳定性 倾角 (°)

  容重 (t/m2 )

  层数 厚度(m) 外连 0.18~0.33 (0.27) 1 0.18~0.33 11.2 较稳定 5~69 1.40 内连 0.34~43 2 0.14~0.20m 稳定 5~69 1.40 0.10~0.20 (3 3 )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外连煤层:为褐黑色,腊状光泽,似层状构造,条带状结构,贝壳状断口,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型煤。

  内连煤层:为黑色,腊状光泽,似层状构造,条带状结构,贝壳状断口,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

  (2)煤的工业分析指标 根据《重庆市合川市瑞瀛煤业有限公司菜园井煤炭资源保有储量核查检测说明书》审查意见书(渝地矿协储测审字[2006]042 号),曹家沟煤矿各煤层煤质指标资料见表 1-2-2。

  插表

  曹家沟煤矿各煤层煤质分析统计表 煤层 名称 及编号 试验项目(原煤)

  煤类 水份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 固定碳(Fct;%)

  全硫 (Std;%) 发热量 (MJ/kg) 外连 1.62 20.04 24.74 55.22 0.53 27.01 1/3JM 内连 2.24 29.32 25.01 45.67 0.52 23.64 1/3J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224.1-3-2004,煤炭质量分级GB5751-86 中国煤炭分类,外连煤层为中灰、低硫、高热值煤;内连煤层为高灰、低硫、中热值煤。主要用于工业动力煤及民用燃煤。

  6 2.6 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温塘峡背斜南翼近轴部,属低山丘陵地貌。受构造的影响,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 NE~SW 向展布,区内地形北西高,南东低,山脉由园形或浑园形的小山包构成。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西侧标高+580.4m;最低点位于北东侧冲沟中,标高+200.9m,相对高差 379.5。地形坡度一般 12~30°。

  矿区内无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在矿井的西侧发育有数条季节性冲沟。其流量受大气降雨的影响,雨季形成溪流,向西汇入嘉陵江,最后注入长江,属长江水系。区域浸蚀基准标高为+176m。

  矿区处于亚热带湿润区,区内春天气候回春早,夏季长、气温高,降水多而集中,常有暴雨,间有洪涝,且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阴雨绵绵。冬季短,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多雾。全年日照少,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温宜人。最高气温 41.4℃(1972 年 8 月 27 日),最低气温为-3℃(1975 年 12 月 16 日),年平均气温 17.8℃。年降雨量适

  中,年平均降雨量 1121.4mm。年最大降雨量 1504.3mm(1973 年);年最小降雨量 826.4mm(1960 年)。

  井田内断层发育,具有一定的导水性,成为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另外,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浅部废弃巷道较多,可能存在大量老窑积水。含水层裂隙水、孔隙水及老空区水可通过断层及固有裂隙、采动裂隙渗透到矿坑。矿井水受大气降雨控制,砂岩含水层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沿孔隙和裂隙运移渗透,经采空区渗入坑道。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矿井涌水量大小与大气降水的关系较为密切。

  矿区内砂岩裂隙相对发育, 有利于地下水补给、运移和排泄,视为含水层;泥岩、砂质泥炭等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起隔水作用,视为隔水层。受 F 1 、F 2 正断层破坏作用,含水层之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1、含水层:

  (1)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

  岩性为黄灰色、灰白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粗粒秒岩,偶夹深灰色砂质泥岩,其下部及底部夹多层透镜状砾岩,砾岩以石英、燧石为主,该含水层的富水性中等,为矿井含水层。

  (2)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

  岩性为灰白~黄灰色厚层状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状粉砂岩,该含水层的富水性中等,为矿井含水层。

  2、隔水层:

  (1)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2z)

  岩性为紫红色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页理构造,为矿井隔水层。

  (2)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

  上部为灰黄及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和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中部为灰色厚层状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暗紫色、紫色粉砂质泥岩;下部为黄绿色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与灰色厚层状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互

  层,是矿井隔水层。

  (3)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泥岩及砂质泥岩。

  为灰色、灰黑色泥岩,下部夹砂泥岩、砂岩。其富水性和透水性极弱,内连、外连位于该段中,是矿井隔水层。

  矿区属浅切割的低山丘陵地貌,以剥蚀地形为主,海拔标高+245~+520m,相对高差为 275m,地形坡角 15~32°。该区内最低浸蚀基准面标高+176m,区内无地表水体,但 T 3 xj6 含水层出露地表,且横向溪沟发育,地表水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根据矿区内含、隔水层性质及分布情况,结合矿区内现有生产情况和充水涌水的实际情况推测,矿井的充水水源有含水层水、采空区水、大气降水、断层水等。

  1、含水层水: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为砂岩裂隙水,经过采动裂隙及构造裂隙进入矿井是本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

  2、采空区水:矿区上部存在大面积采空区;煤层开采后,顶板帽落,产生新的裂隙。老空区水顺岩层裂隙下渗进入采面,使其帽子煤渐湿或局部顶板有滴水或淋水现象。

  3、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矿井充水的补给条件,它通过采空区塌陷裂隙和含水层充水空间直接渗入矿井。

  4、断层水:矿区中央有 F 1 和 F 2 两条正断层,有一定的导水性,对煤层有切割,预计断层水对矿井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现矿井正常涌水量:30.7m3 /h,最大涌水量:78.2m 3 /h。矿井水由水泵经+100m 水平水仓抽排至+245m 主平硐水平,由主平硐水沟自流排出地面。

  矿区范围内地势较高,地形坡度较陡,地表无常年积水,自然排泄条件好。其动态变化受季节降水影响大,地表大部分为基岩裸露,孔隙水微弱。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通过含水层补给地下水后,径流先以垂直渗入为主,然后转入侧向运动,总的经流方向由北西往南东,最终裂隙和断层裂隙以沟谷地带低矮部位泉点、小溪出露地表流出区外。

  主要隔水层为须家河组第一、三、五段煤系地层,其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主要含水层为须家河组第二、四、六段的砂岩。矿区内构造裂隙不发育,煤层赋存于相对隔水层中,含水层的水主要通过采动裂隙、断层裂隙向矿井充水。

  矿井为以砂岩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

  7 2.7 煤层顶底板

  外连煤层:老顶为中粒砂岩,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较完整稳定。

  内连煤层:老顶为中粒砂岩,直接顶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较完整稳定。

  8 2.8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定,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9 瓦斯

  根据重庆市合川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重庆市合川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合川区 2012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合川安发〔2014〕111 号,绝对瓦斯涌出量 0.29m3 /min,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目前矿井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瓦斯爆炸事故。但矿井必须按照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版本的有关规定,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确保矿井及工作面通风系统畅通。强化矿井瓦斯现场检查工作,消灭瓦斯集聚,防止瓦斯事故。

  0 2.10 煤尘爆炸和煤的自然发火倾向性

  根据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取样鉴定,矿井开采的内连煤层煤层焦渣特片为 4,火焰长度 12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 65%,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外、内连煤层煤炭自然发火倾向等级鉴定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

  层; 1 2.11 地温

  经调查,井田内地温梯度值介于 1.3~2.3℃/100m 之间,取邻近井田平均地温梯度最大值 2.3℃/100m,年平均气温值 18.2℃,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矿井最大开采深度 380m,基本无热害显现。

  2 2.12 地压

  井田开采区域为正常地压,开采工程中无冲击地压显现,但是矿井开采时应考虑岩石自重对顶板的影响。

  3. 各生产系统现状

  3.1 采掘系统 曹家沟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 60kt/a?矿井井田面积为 1.29km2 ,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现在+100m~+182m水平南翼外连煤层2111工作面回采,+100m 南翼外连运输巷与+100m 北翼外连运输巷两个掘进工作面掘进作业? 3.2 采煤方法 矿井开采的外连煤层平均厚 0.40m,煤层倾角 78°。根据本井田煤层分布和产状,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倒台阶和采煤方法,风镐落煤。

  3.3 掘进方法 根据各类巷道的不同用途,并以满足运输、管线敷设、通风及安全间隙的要求,以及巷道布置的综合考虑,所有轨道的轨距均为 600mm;按各类巷道所穿过的岩性不同,巷道在外连煤层中时采用金属支护巷道,破碎带采用砌碹支护; 主要巷道详见断面技术特征表 3。

  序 巷道 巷道 巷道 断面形状 巷道净宽 巷道净 巷道断面积(m2)

  装备

  插表

  主要巷道断面技术特征表

  4 3.4 矿井通风

  中央并列式,矿井主要进风井为+245m 主平硐,矿井主要回风井为+285m回风平硐;矿井主通风机工作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风井地面安装两台同等功能、功率的主要通风机,其型号为 FBDZ№13 主要通风机,一用一备,电机功率为 45kw,额定最大供风量为 1900m3 /min。在通风机旁建通风机配电室及值班控制室。

  掘进工作面通风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型号为 YBT-5.5,电机功率 5.5kW,风量 90~130m3 /min。选直径为 400mm,每节 50m的矿用阻燃、抗静电风筒。

  井下硐室主要为水泵硐室、机电硐室、避灾硐室及消防材料库,均采用全风压通风,无独立通风硐室。

  5 3.5 供电系统

  3.5.1 双回路供电。矿井双回路 10kV 电源一趟来自东土线土场变电所,供电线路采用 LGJ-50 钢芯铝绞线,供电距离 13.8km;一趟来自江平线明家沟变电站,供电线路采用 LGJ-35 钢芯铝绞线,供电距离 4.6km。

  1、在地面工业广场附近设 10/0.4kV 变电所一座,内设 XGN15-12F-号 名称 类别 性质 和支护方式 (m)

  高(m)

  净断面积 掘进断面积 1 主平硐 主要 全岩 半圆拱、喷浆 2.6 2.4 5.51 7.63 15kg/m 单轨、水沟 2 回风平硐 主要 全岩 半圆拱、喷浆 2.6 2.4 5.51 5.73 水沟 3 提升暗斜井 主要 全岩 半圆拱、喷浆 2.6 2.4 5.51 6.82 22kg/m 单轨、水沟、梯步 4 行人暗斜井 主要 全岩 半圆拱、喷浆 2.6 2.4 5.51 6.82 架空乘人设备 5 岩石回风上山

  主要 全岩 半圆拱、喷浆 2.6 2.4 5.51 5.63

  6 +100 南外连运输巷 准备 半煤 梯形、金属支架 2.6 2.0 4.2 4.8 15kg/m 单轨、水沟 7 +100 南外连运输巷 回采 半煤 梯形、金属支架 2.6 2.0 4.2 4.8 15kg/m 单轨、水沟 8 +100 北外连运输巷 准备 半煤 梯形、金属支架 2.6 2.0 4.2 4.8 15kg/m 单轨、水沟 9 开切眼 回采 半煤 矩形、金属支柱 2.0 1.0 2.0 3.4

  004 高压开关柜 6 台。变电所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在地面配电所共安装 1台 S11-M-200/10/220 变压器供全矿井地面所有设备及照明用电。

  2、地变电所的电源线路采用架空线进线方式,0.4kV 出线采用电缆方式出线。

  1)、在地面变电所低压侧引二回路至通风机房,一回路使用,另一回路备用。选用 YC-3×50+35 重型橡导电缆,距离 20m。

  矿井井下采用低压 0.4kV 入井。

  在地面配电所引出两根 MYJLV 22 -10,3×35mm2矿用高压阻燃电缆至+100m 水平,距离约 500m;从而构成井下+100m 水平双回路供电。地面供电电压等级为 10kV、0.4kV、220V,入井电压为 0.4kV,井下采掘移动设备(通风)、绞车、水泵等采用 0.38kV 电压供电,手持式电气设备、照明、信号电压为 127V。

  6 3.6 提升运输系统

  本矿井提升设备主要担负原煤、矸石、材料、设备等提升任务。提升道安设 22kg/m 钢轨,轨距 600mm。矿井使用 0.75?V?型标准的翻斗矿车。

  矿井提升暗斜井现安装有JTP-1.6×1.2型矿用绞车1台,单滚筒,滚筒直径1.6m,滚筒宽度1.2m,最大静张力45kN,配备132kW防爆电动机,钢丝绳径为22.5㎜,绳速2.55m/s,容绳量640m。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布置方式,井下所有运输平巷选用 15kg/m钢轨,轨距均为 600mm。提升暗斜井轨道选用 22kg/m 钢轨,轨距均为 600mm。

  主平硐采用矿用柴油机车、水平运输巷采用矿用柴油机车机车牵引矿车的运输方式,提升暗斜井选用矿用防爆绞车提升运输方式。

  回采工作面煤炭自溜到工作面运输巷人工装车。

  出入井材料,矸石运输方式与煤炭运输方式相同。

  矿井平硐及运输平巷出入井人员采用步行方式,斜井采用吊挂乘人运输设备。

  7 3.7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1 3.7.1 监测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在主平硐地面工业广场矿办公楼调度室,占用房屋一间,布置除监测设备外,还有生产调度电话分机 1 部,室内通风设备,值班人员办公设施等。地面中心站为KJ73N型,配置为P4/2.4G/256M监控主机 2 台,1 台工作 1 台备用;?服务器一台?传输接口一台?网络交换机两台,不间断电源一台?雷击保护装置一台?系统软件一套?配备 3kVA交流稳压电源 1 台,STK2kVA/4Ah 型 UPS 电源 1 台,四屏显示驱动卡 1 台,HP LaserJet 1020 打印机 1 台以及传输接口(KJJ55N)等。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能有效监测矿井的瓦斯浓度,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的开、停状态,具有瓦斯爆炸危险场所各种机电设备的馈电状态,矿井负压、测风站风速、主要风门的开闭状态等,适时准确地对矿井各作业环节的主要参数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一旦发现瓦斯超限,立即声光报警,并进行风、电、瓦斯闭锁,确保矿井生产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

  矿井瓦斯事故 本矿自建矿以来未发生过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邻近煤矿也未发生过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必须强调的是,虽鉴定为瓦斯矿井,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如果通风管理不善,或正在整修的巷道发生风流反向,或采空区高浓度瓦斯涌入巷道,或由于停风导致瓦斯积聚而未及时采取措施撤出人员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瓦斯窒息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矿井生产过程中从煤层涌出的瓦斯,

  如果不能及时稀释带走,将在局部地点(如工作面上隅角)形成高浓度瓦斯积聚,当井下存在爆破火焰、电气火花、静电火花、摩擦火花(这些火源在矿井生产过程中是难以杜绝的),当局部地点瓦斯达到燃烧浓度极限时,遇火源易引起瓦斯燃烧,甚至可能酿成火灾或瓦斯爆炸等灾难性事故,进而引发煤尘爆炸事故。根据全国煤矿 2001-2004 年瓦斯事故统计资料,在发生瓦斯事故的煤矿中,有相当一部分属瓦斯矿井。可见即使是瓦斯矿井,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果对瓦斯忽视管理,瓦斯控制不当和管理不到位,瓦斯矿井也会发生瓦斯事故。特别是在开采深度增加,开采面积增大及生产能力提高的情况下更应注意瓦斯的检测和通风工作,以免局部瓦斯积聚引发瓦斯事故。

  瓦斯危害防治措施

  1)准确地确定矿井瓦斯涌出量,有的放矢地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制定相应的防治瓦斯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2)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查制度,所有采掘工作面每班至少应检查三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积聚,特别是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等地点,应加强检测与处理。不用的巷道应及时封闭。

  3)在采掘工作面以及与其相联接的上下顺槽中设置瓦斯报警仪,监测风流中的瓦斯动态,并将信息及时传送到地面控制室。在主要工作地点设置瓦斯断电仪,当瓦斯浓度超限时,及时自动切断电源。此外,配备个体检测设备。

  4)各进、回风联络巷中的通风设施要经常维护,保持完好,经常检查风门的关闭情况,防止漏风。

  5)严格局部通风管理,临时停工的工作面或其它地点,一律不得停风。

  在计划停风的地点,必须切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设专人看管,任何人不得进入。恢复通风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排除瓦斯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6)生产管理中应避免出现盲巷、微风速巷道,如出现要及时处理。

  7) 严格控制和加强管理生产中可能引火的热源。杜绝非生产需要的火源,严格控制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热源。

  煤尘对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影响 煤尘不仅会污染井下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更为危险的是煤尘能够在完全没有瓦斯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爆炸。煤尘爆炸的火焰温度达 1600-1900℃,爆源温度可达 2000℃以上;在矿井条件下煤尘爆炸形成的高压冲击波平均理论压力可达 736kPa,爆炸过程中如遇障碍物,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连续爆炸时,后一次爆炸的理论压力将是前一次的 5-7 倍。爆炸产生的火焰速度可达 1120m/s,冲击波速度可达 2340m/s。由于煤尘爆炸具有很高的冲击波速,能将巷道中落尘扬起,甚至使煤体破碎形成新的煤尘导致新的爆炸,有时可如此反复多次,形成连续爆炸,给矿山以突然性、毁灭性打击,酿成严重的矿井灾害,因此,煤矿生产中必须对煤尘的预防及治理予以高度的重视。

  煤尘危害防治措施

  1)煤层注水是防尘的主要措施,采煤工作面应配备煤层注水设备,对煤层进行采前预注水,预湿煤体。矿井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消防尘洒水系统,静压水池、供水管路必须满足矿井消防洒水的要求。

  2)通风排尘是防尘的基本措施,保证采掘场所的有效风量及稳定风速。采掘机械均应安装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严禁干式作业。

  3)矿井生产工程中,炮掘工作面采用湿式钻眼、水炮泥、放炮前后喷雾洒水等措施。

  4)井底煤仓、和其它煤流转载地点配备喷雾洒水装置,保持喷雾洒水系统的完好性。在巷道设置水幕,进行风流净化。

  5)制定并完善喷雾洒水、冲洗井巷周壁、喷雾净化风流等是综合防尘措施。特别加强和完善回采、掘进工作面防降尘措施。定期清扫巷道浮煤。

  定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门是标识卡和读卡器?标识止是用来发送用户身份标识号的一种发射器,矿井下井人员每人一台?读卡器是用来记录这些身份标识号的,安装在全矿井的下重要位置?读卡器在接受到用户的身份标识号之后,将身份标识号通过电缆传送到位于控制室的工作站中? 本系统有两台工作站,一主一备?系统设有打印机,防雷设施及反病毒全套软件?工作站能够与调度监控室互联,在调度室可以查看井下人员出入井时间及人数等相关信息? 人员定位系统软件可以实时记录所有上传的身份标识卡以及监测时间,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分类、过滤、搜索功能,并且可以生成日志? 该系统自运行以来非常稳定,操作非常简便?目前矿井一共安装了 80台读卡器,每个员工都配有识别卡,并根据国家标准建立了各项制度台帐?本系统实现了井下实时人数统计,员工入井时间的统计,入井人员行走轨迹的回放和入井人员情况报表的生成和打印功能? 相关人员在重庆市市举办的培训班,进行了系统化的培训,并取得了毕业证,实现了规范化的持证上岗作业?

  —40m 范围内都安装了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并不少于 10 个呼吸袋;随着巷道掘进由使用单位及时前移压风自救装置,始终保证压风自救装置距

  迎头 25m—40m 范围内并能正常使用。

  1)各掘进巷道回风流中的固定排水点、绞车处、运输转载点等有人固定作业地点都各安装了一组 5 个呼吸袋的压风自救装置。

  2)作面回风流中有人作业地点,放炮站岗警戒点、操纵放炮地点都安装一组 5 个呼吸袋的压风自救装置。

  3)掘进巷道避难硐室内安装一组不少于 10 个呼吸袋的压风自救装置;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交由巷道施工单位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

  4)进巷道的压风自救装置由施工单位管理、挪移、维护。不使用的必须向调度室汇报,并及时回收。巷道施工完毕形成工作面时移交采煤工区。

  1)有压风自救装置必须有减压装置和带有控制阀门的呼吸嘴。

  2)各点压风自救装置的每个呼吸袋供风量符合要求:避难硐室内压风自救装置每个呼吸袋供风不得少于 0.3 m3/min,其它地点压风自救装置每个呼吸袋供风量不得少 0.1m3 /min。

  3)压自救装置的总阀门必须常开,每个呼吸袋的阀们常闭,人在使用压风自救装置避灾时首先打开呼吸袋阀们,然后用呼吸袋套住头部及上身即可使用。

  4)各个掘进巷道施工时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每 50 米安装一组压风三通,便于安装压风自救装置。

  5)避难硐室内压风自救装置安装高度必须以呼吸罩能完全罩住人体头部为准(考虑人员坐在座椅上)。

  6)其他地点的压风自救装置安装高度应以普通人坐在巷道底板上后呼吸罩能完全罩住人体头部为准。

  7)必须及时按规定安装、维护、回收压风自救装置,各施工单位要求及时移挪和管理好分管范围内的压风自救装置。

  8)各巷道负责范围内的压风自救装置必须定期清洁除尘并明确专人管理,安装压风自救装置地点保持巷道畅通,便于人员应急佩用。

  9)压风自救装置的压风管路要安设牢固,具有足够的抗冲击强度,保证应急使用安全。

  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均设置了供水阀门,能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井下供水管路均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了日常的维护,能保证正常供水。

  井下供水管网为枝状供水管网,按《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83-2006 的要求设置了洒水栓、消火栓、固定灭火装置和喷雾装置。

  1)、井下各采区的上下车场、工作面放煤口、掘进工作面设喷雾装置。

  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装车点后方以及易产生煤尘的巷道设风流净化水幕装置。

  3)、主平硐、回风平硐、总回风上山、各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掘进中的各条巷道中必须安设一道水幕,以净化风流和降尘。

  4)、井下各个各硐室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同时要配备了适宜的灭火器、沙袋、沙箱等必备的消防用品。

  矿井地面通讯现安装有程控电话 1 门与外界联系,目前移动、联通无线通讯网络信号已经全面覆盖矿区各区域,矿井所有管理及技术骨干均配备有移动通讯手机,地面各管理人员手机保持 24 小时开机,保持通讯畅通,充分保证矿井安全。

  1、生产调度通信:在调度监测中心设置 HS262T-40 数字程控生产调度交换机 1 台,容量 40 门,主要供井下、地面各生产部门、对外通讯使用,在生产调度室设话务台进行生产调度。数字程控生产调度交换机与合川区电信部门交换机之间设 4 对中继线。

  2、电力调度通信:矿井 10kV 主变电所与上级变电站之间通信采用调度电话机和市话通讯。

  3、矿山救护通信:矿山救护地面采用固定电话或手机,井下采用无线电漏泄通信。除此之外,在辅助救护队还设有调度电话机和市话通讯。

  4、通讯保障:通信系统配备直流备用电源,矿井主供电线路断电时能保证井上下正常联络;程控交换机进线端必须安设避雷器,通信线路入井处安设熔断器。

  (1)严格控制可燃物在井下存放的种类及数量,尽量采用不燃性材料进行支护,必要时煤层巷道要全封闭。

  (2)井下配电室、主水泵房等硐室其通道内设防火铁门、消火栓,硐室两端设安全出口,在出口处预先砌筑防火门墙,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材料。

  (3)井下必须设消防材料库,并按规定储存足量的灭火器材和工具。井口设置防火门,防止地面火灾的烟气进入井下。

  (4)制订严格的防止各种明火产生的制度和措施;完善防火责任制度,建立消防检查队伍和检查机制。

  (5) 及时清理井下各处丢弃的易燃物品。井下使用的棉纱头、布块、各类油脂以及巷道内的废坑木应及时清理出井。雷管、炸药材料的运输和保管,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6) 加强用电管理。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与使用应严格遵守

  有关规定,并应正确使用各类安全保护装置,防止电流过负荷而引起火灾。

  井下涌水自流至±100m 水平水仓抽排至地面。在主斜井井底车场设水泵房 1 座和主、副水仓各一条(容量按 8 个小时正常涌水量,曹家沟生产区水仓容量 500m3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排水管路不少于二趟,一趟管路工作,一趟管路备用。正常涌水时,一台泵向一趟管路供水,最大涌水时,二台泵同时工作就能达到在 20h 内排出 24h 的最大涌水量。排水管路系统中每台水泵出口必须装备逆止阀,每台水泵与每趟管路之间均用截止阀相连通,每一台水泵可以走任何一趟管路;在每趟管路总出口必须装设逆止阀及旁路管。

  2 2 、2 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 2 、2 2 、1 1 瓦斯灾害危险性分析

  2012 年度瓦斯鉴定绝对涌出量为 0.29m3 /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41m3 /min,鉴定结果为瓦斯矿井?但遇断层破碎带应注意瓦斯聚集,并随着掘进深度的增加,瓦斯可能递增? 2 2 、2 2 、2 2 顶板灾害危险性分析

  1、矿井开采的各煤层顶板均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直接顶为薄层泥岩,质软易垮落。底板为浅灰、灰白色细粒石英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岩石节理较为发育,较完整稳定,属Ⅱ类中等稳定~稳定顶板 2、构造 矿井范围内目前为止未发现断层和破碎带。

  1)矿区位于华蓥山复式背斜之次级褶皱——温塘峡背斜北段东翼近轴部。温塘峡背斜为一不对称背斜,东翼倾角较陡,矿区内地层倾向 108~119°,上部倾角 14~40°,下部倾角 56~68°;西翼倾角较缓,为 5~45°不等,背斜轴部较宽缓。(见构造纲要图 2)

  次级褶皱不发育,大中型断层不发育,采区偶遇小断层(F1、F2),F1逆断层倾向 203°,错距 2.5m,倾角 36~46°、F2 逆断层倾向 196°,错距 4.5m,倾角 48~56°,对矿井开采无大的影响。见二组节理,一组产状为 128°∠75°,裂隙宽度 0~2mm,无充填物,裂隙间距 1~3m,二组产状为 179°∠79°,裂隙宽度 1~5mm,裂隙间距 1.5~2.3m,未见填充物。

  照片 构造裂隙 2)挤压带与破碎带、冲刷:从地质资料中没有挤压带与破碎带、冲刷。

  3)煤层节理、裂隙:煤层层理、节理、裂隙均较发育;从煤层煤层节理、裂隙分析对矿山压力影响较小。

  4)煤层倾角:煤层平均倾角为 78°,为急倾斜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较差,易冒落,矿压显现不很明显。

  5)开采深度:矿井最大开采深度为+0m 水平,浅部开采时矿压显现不明显,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矿山压力显现越明显。

  6)开采深度、采高、控顶距等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 煤层的厚度在 0.3m~0.5m(平均厚度)之间,直接顶易随回柱垮落,煤层直接顶较厚,基本上都大于采高,因此,矿山压力显现不明显,但在大面积开采时要注意防止片帮和底鼓发生。

  ...

  相关热词搜索:

  应急预案

  煤矿事故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