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环评报告公示
2025-09-02人已围观
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环评报告公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 公示本) )
项目名称:
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 盖章) ) :
乐山市公安局
编制时间:9 2019 年 年 9 9 月
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项目名称 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乐山市公安局 法人代表 / 联系人 谭然 联系电话 18283360998 传真 — 邮编 614000 通讯地址 乐山市公安局监管中心 建设地点 乐山市市中区全褔镇裕农村(29.6179°北,103.7925°东)
立项审批 部门 乐山市人民政府 批准文号 【2018】122 建设性质 改扩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D4620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 占地面积 (m 2 )
1200 绿化面积m 2
/ 占总面积比例 / 总投资 (万元)
460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46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0% 投产日期 2020 年 4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城市污水处理是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由于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站年久失修,格栅设备、污水提升泵均老化,急需进行技术改进。
“水十条”中:到 2020 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 2030 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016 年 7 月 28 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决定要求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强力控制和削减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为主攻方向,以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为重点整治区域,全面改善水环境。
综上,迫切需要对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站进行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率,
2
削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的量。为此,乐山市公安局拟投资 460 万元在建设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经本项目提标改造后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
本污水处理站不包括监管中心特殊废水处理,监管中心内特殊废水经预处理后达到本项目进水水质后再经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乐山市公安局于 2019 年委托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即派有关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踏勘,结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标准、确定出本评价范围及工作内容深度,并征求了环保主管部门对工程的要求,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待审批后作为本项目工程设计的依据。
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项目属于环境正效益项目,项目建设实施有效提升监管中心生活污水处理效率,项目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订本)中鼓励类第 38 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 15 款“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为减排项目,建成后可大大削减入河污染物的排放量。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三、规划相符性 根据《乐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质量”: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便民化。本项目属于其中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此符合相关规划。
四、“水十条”的符合性 四川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要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全省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加快除磷脱氮等改造和升级。2020 年底前,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本项目为生活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程,符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要求。
五、与《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2019 )的符合性分析
3
表 表 1-2 与《 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 实施方案》符合性分析 规划文件 规划要求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 打赢碧水保卫战要求“切实加强重点小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全面提高工业、城乡生活、农业农村等污染治理水平,着力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加强河湖生态建设。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项目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符合 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要求“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城市(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以黑臭水体整治为契机,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推进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全面推进城市、县城、乡镇三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本项目建成将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受纳水体-泥溪河水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
符合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要求“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省、市工作方案,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生活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全面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在线监管、预警与应急能力。
” 本项目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属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且项目建成后配套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符合
六、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外环境关系:本项目位于乐山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内,不新增占地,位于整个监管中心东北侧。项目北面、西面均为监管中心现有建筑;东北面约 30m 有 1 栋住户楼;南面约15m 处有 2 栋住户楼。项目在原有污水处理站改造升级,周围的水、电供应等外部配套设施良好,交通方便。
地址条件:项目附近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工程现象,厂区内地层无褶皱、断裂和大破碎等地质构造现象。项目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排污口设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尾水排入东侧龙须沟,龙须沟流淌 3km 后进入泥溪河(岷江一级支流汇入口上游 5.2km),由泥溪河汇入岷江,排污口地理坐标为东经 103°47’50”,北纬 29°37’21”。项目已取得乐山市水务局出具的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的批复(乐水审批【2018】94号),本项目排污口下游 10km 不涉及水源保护区,不涉及取水口。
综上,评价认为,本项目选址总体上是合理的。
七、项目概况 1 、项目概况 ①项目名称: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②建设性质:改扩建
4
③建设地点:乐山市市中区全褔镇裕农村 ④占地面积:1200m 2
⑤总投资:460 万元 ⑥服务范围:市公安局监管中心。
⑦选用工艺:采用改良 A 2 /O+MBBR 工艺 ⑧建设内容及规模:改造现有构筑物,增设一体化设备 3 套,每套处理规模 200 m 3 ,处理能力为 600m3/d。其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原有构筑物、更换设备、新建一根污水管、新建综合用房等。
2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 ( (1 )进水水质 由设计确定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进水水质为:CODcr=350mg/L,BOD 5=200mg/L,SS=200mg/L,NH 3 -N=30mg/L,TN=35mg/l,TP=4mg/L。
监管中心特殊废水经现有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本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标准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 (2 )出水水质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具体出水水质及去除率见下表 1-1:
表 表 1-2
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mg/l 项目 CODcr BOD 5
SS TN(以N计)
TP NH 3 -N 出水水质 ≤50 ≤10 ≤10 ≤15 ≤0.5 ≤5 去除率(%)
≥85.7 ≥95 ≥95 ≥57.1 ≥87.7 ≥83.3
3 、主要构筑物及经济技术指标 表 表 1-3
主要构筑物 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内外涂塑钢塑复合管 m 54
DN150,PN=1.0MPa 2 内外涂塑钢塑复合管 m 28
DN100,PN=1.0Mpa 3 内外涂塑钢塑复合管 m 61
DN25,PN=1.0Mpa 4 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 m 190 改造污水管 5 潜污泵 台 2
Q=25m[3]/h
H=15m
N=1.5KW 6 潜水搅拌机 台 1 N=1.5kW,推力 320N,直径 300mm,转速720rpm 7 总氮在线监测仪 套 1
5
8 总磷在线监测仪 套 1
9 总磷在线监测仪 套 1
10 电气、自控装置 套 各 1
12 A2/O+MBBR 一体化设备 台 3 单组 200m3 /d 13 改造原有调节池 座 3.00
包含 1 个 SCAR 型复合式污水排气阀 14 改造巴氏计量渠 座 2.00
15 综合用房 座 1 L×B×H=9.0*3.6*3.45
八、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 1-4。
表 表 1-4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一览表 主体工程 主要工程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备注 施工期
运营期 主体工程 格栅 设置在调节水池进水口前,主要是通过格栅阻拦除掉大的悬浮物。保留现有机械格栅,增加人工粗格栅。
施工废 水、废渣、噪声、扬 尘、生 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生态影响 废气 固废 噪声 改造 调节池 将原有生物滤池全部改为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加盖,根据调节池内水 位 利 用 液 位 仪 自 动 启 动 ; 尺 寸L*B*H=8.2m*2.8m*6.0m 废气 固废 改造 A2 /O+MBBR 一体化设备 一体化设备,处理量 600m 3 /d,共三套,单组处理规模 200m 3 /d。
废气 废水 噪声 固废 新增 贮泥池 用 于 贮 存 剩 余 污 泥 , 尺 寸 , 砖 混 结L*B*H=3.5m*2.8m*1.4m;钢筋混凝土结构 污泥 废气 依托 巴氏计量槽 污水处理达标后采用明渠计量;尺寸为L*B*H=6.5m*1.1m*1.45m; / 依托 辅助工程 污水管道 新建污水管道总长 190m,污水收集管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以及 UPVC管,管径 DN110~ DN300. / 新建 公用工程 供水 自来水 / 依托 供电 国家电网 / 依托 办公及生活设施 值班、控制室 本项目运营期可实现自动化控制,设置值班控制室一间,9m×3.6m,单层砖混结构。
办公废水 新建
九、工程原辅材料用量及动力消耗情况 项目建成投运后主要对收集的生活废水进行处理,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原辅材料使用
6
统计如下 1-5:
表 表 1-5
原辅材料用量及动力表 时段 序号 原料名称 单位 耗量 运行期 1 乙酸钠 吨/年 0.2 2 除磷剂 吨/年 3.5 能源 电 万度/年 10 十、项目主要使用设备 项目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备见下表 1-6。
表 表 1-6
污水处理厂主要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5 潜污泵 2 台
Q=25m[3]/h
H=15m
N=1.5KW 6 潜水搅拌机 1 台 N=1.5kW,推力 320N,直径 300mm,转速 720rpm 7 总氮在线监测仪 1 套 / 8 总磷在线监测仪 1 套 / 9 总磷在线监测仪 1 套 / 10 电气、自控装置 1 套 / 12 A2 /O+MBBR 一体化设备 3 台 单组 200m3 /d
十一、公用工程 1 、给水 项目用水主要来自于市政供水,保障站内生活、绿化等用水。
2 、排水 污水处理及排放途径:本项目污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 A 标准排入东侧龙须沟,污水为岸边连续排放。
十二、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根据本项目处理规模和污水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本污水处理厂岗位定员人数为2人,全年工作 365 天。
十 三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的平面布置遵循以上原则,整个污水处理设施呈长方形,污水从东面的调节池,
7
进入一体化生化设备,贮泥池位于调节池个一体化设备之间,经处理后的出水进入东南侧的紫外线灭菌渠,出水经消毒和计量后从厂区东南侧排出,排入东北侧龙须沟,综合用房设置在一体化设备南侧。站区四周种植高大树木。综上分析,本项目平面布置合理。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站于 2016 年同乐山市关押中心同时建成运行,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全福乡裕农村二组。该项目于 2009 年由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出具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川环审批【2009】45 号),同意项目建设。污水处理站原有处理规模为 350m3/d,采用的是好氧生化处理(生物流化床)技术,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后排放至东侧龙须沟。
原项目主要污染物情况 1、废水 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 350m 3 /d,污水处理后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下表 1-7:
表 表 1-7
项目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 指 标 BOD 5
COD cr
SS NH 3 -N 出水水质要求(mg/L)
≤20 ≤100 ≤70 ≤15 排放污染量(t/a)
2.56 12.78 8.94 1.92 2、废气 污水处理站恶臭主要包括硫化氢和氨气,由于处理规模不大,产生的浓度较低,排放量较小,且经周边绿化等吸附后未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3、固废 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处理系统污泥,定期清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
4、噪声 污水处理站主要为提升泵等设备噪声,设备置于地下隔声降噪后可达标排放。
项目建设前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站现有工程的调查和尾水监测,现有工程在废水处置方面存在环境问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监管中心生活废水处理规模,根据监测,尾水不能达标排放,对地表水造成影响。
主要环境问题及本次改建后拟采取的―以新带老‖措施如下表所示:
8
表 表 1-8
现有工程主要环境问题及 整改 措施 项目 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存在的环境问题 “以新带老”措施 废水 处理规模为 350m3/d,采用的是好氧生化处理(生物流化床)技术 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处理规模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项目进行改建,实施提标改造,处理规模为 600m3/d,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城镇 污 水 处 理 厂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后排放至东侧龙须沟。
在本次改建项目实施后,实施提标改造,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后排放至东侧龙须沟。
14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表二)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侯、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乐山市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北连眉山市,东邻自贡市,南接宜宾市,西靠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2°55′—104°00′,北纬 28°25′—29°55′之间,幅员面积 12827 平方公里,占四川省幅员面积的 2.64%,居全省第 10位。乐山市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麓,是一座历经三千多年的古城,是全国 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 44 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市中区幅员面积 825 平方公里,辖 10个乡 16 个镇,4 个街道办事处,253 个行政村,58 个社区,总人口 56.9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1.6 万人,非农业人口 25.31 万人。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二、地形、地貌 乐山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最高处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鞍山主峰,海拔 4288 米,最低处是犍为县新民镇马厂坝岷江出口,海拔 307 米,相对高差 3981 米。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坝三种类型,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 8530km2,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66.5%,主要分布于市境峨眉山、峨边、金口河、马边、沐川一线的西南部,是凉山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丘陵面积 2694km2,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21%,主要分布于峨眉山、沐川一线的东北部,为缓慢上升长期剥蚀的红色丘陵区。
三、气象条件 乐山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 29°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 16.5-18.0 度之间,年平均无霜期长达 300 天以上,年平均霜日 4.2-9.4 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 1.0-2.7 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主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 1000 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 1500 毫 项目现状
15
米以上,仅峨边、金口河少于 1000 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 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 900 毫米以下 部分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 2000 毫米以上。全市气象灾害以低温、干旱、洪涝为主。低温危害以春季低温影响最大,能造成小麦冻花、水稻烂种烂秧;干旱以春早、夏旱为主,严重时,部份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受地形影响,乐山是暴雨多发区,峨眉山市 93 年 9 月 29日降水量达 525 毫米,创全省之最。
四、土壤 乐山市境内中部和东北部,由河谷阶地、平原、浅丘地貌所组成,海拨 350~700m,具有中亚热带的气候特征,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应为黄壤。由于人类活动,早已具有农业土壤的特征。除大部分面积分布水稻土外,受母质岩性影响而广泛分布着潮土、紫色土和黄泥土。
五、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 乐山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美誉,有国家 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4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 2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各 1 处。已探明矿产资源 25 种,岩盐、磷矿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卤(井)盐的主产地之一,马边磷矿储量居全国八大磷矿第 4 位。境内江河纵横,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 800 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约 650 万千瓦,现有电力装机 332 万千瓦。
据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无珍稀、濒危动、植物,无生态保护物种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点。
16
环境质量状况
(表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乐山市 2017 年环境质量公报》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项目所在地区域达标性见下表。
表 表3-1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μg/m3 标准值μg/m3 占标率% 达标情况 SO 2
年平均质量浓度 16.2 60 0.27 达标 NO 2
年平均质量浓度 24.6 40 0.615 达标 CO 第 95 百分位数 24h平均质量浓度 1400 4000 0.35 达标 O 3
年平均质量浓度 129.4 160 0.809 达标 PM 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83.7 70 1.196 不达标 PM 2.5
年平均质量浓度 55.3 35 1.58 不达标 根据上表可知,乐山市 SO 2 、NO 2 、O 3 、CO 年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PM 10 、PM 2.5 年平均浓度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乐山市制定了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6 年-2025 年),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力争在 2025 年底前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1)近期(2017-2020)——以减排促改善 “十三五”期间,通过控煤、控车、控尘以及调工业布局、调产业结构、调能源结构和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市、区)、市级部门联动“三控三调三联动”,集中攻坚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强力实施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整治、燃煤和餐饮油烟整治、城市和道路扬尘整治、机动车污染整治、露天焚烧污染整治等六大专项行动,努力解决灰霾问题。
(2)中长期(2021-2025)——调结构促转变、强化源头控制,实现战略转型。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以大气环境达标倒逼产业转型,逐步实现大气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过渡,加快工业发展绿色化进程。这一时期大气污染排放量控制的重点将是强化源头的全控制过程。以空间格局及产业布局优化为切入点,通过严格环境准入、企业搬迁、产能淘汰等差异化的空间管理要求,引导经济发展格局有序发展;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倒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综合通过资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调整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优化等手段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
17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采取措施后能够达标排放,符合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本次评价期间对区域环境空气进行了补充监测,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 表3-2
区域空气质量 监测结果 点位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2019. 8.19 2019. 8.20 2019. 8.21 2019. 8.22 2019. 8.23 2019. 8.24 2019. 8.25 1# 项目所在地 氨 第一次 0.03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第二次 0.02 0.02 0.02 0.02 0.02 0.03 0.02 第三次 0.03 0.03 0.03 0.03 0.02 0.02 0.03 第四次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硫化氢 第一次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3 0.002 第二次 0.003 0.003 0.002 0.003 0.002 0.003 0.003 第三次 0.003 0.002 0.002 0.003 0.002 0.003 0.002 第四次 0.002 0.003 0.002 0.003 0.003 0.003 0.002
由上表可知,氨、硫化氢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 标准限值。
2、 、 地表水环境质量 四川中和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19 年 8 月 19 日—2019 年 8 月 21 日对区域地表水进行了为期 3 天的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下。
( (1)
)
监测 方案 表 表 3-3
监测断面及项目
类别 点位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地表 水环 境质 量 1# 排污口上游 500m(龙须沟)
pH、化学需氧量、 总磷、总氮、氨氮、 五日生化需氧量、 粪大肠菌群 检测周期为 3 天, 每天采样 1 次 2# 龙须沟汇入泥溪河上游 500m(泥溪河)
3# 龙须沟汇入泥溪河下游 1000m(泥溪河)
18
( (2 )监测结果 项目地表水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下表 3-4。
表 表 3-4
地表水监测结果
单位:mg/L
点位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2019.8.19 2019.8.20 2019.8.21 1# 排污口上游500m(龙须沟)
pH(无量纲)
7.53 7.48 7.49 化学需氧量 14 13 14 总磷 0.10 0.09 0.11 总氮 1.76 1.60 1.88 氨氮 0.196 0.178 0.186 五日生化需氧量 3.1 3.2 3.0 粪大肠菌群(MPN/L)
<20 <20 <20 2# 龙须沟汇入泥溪河上游 500m(泥溪河)
pH(无量纲)
7.43 7.41 7.45 化学需氧量 16 17 18 总磷 0.17 0.18 0.17 总氮 2.92 2.63 3.08 氨氮 0.076 0.090 0.081 五日生化需氧量 3.5 3.3 3.2 粪大肠菌群(MPN/L)
<20 <20 <20 3# 龙须沟汇入泥溪河下游 1000 m(泥溪河)
pH(无量纲)
7.45 7.38 7.42 化学需氧量 19 19 19 总磷 0.18 0.19 0.17 总氮 3.39 3.20 3.45 氨氮 0.070 0.081 0.078 五日生化需氧量 3.6 3.4 3.4 粪大肠菌群(MPN/L)
<20 <20 <20
19
由上表3-4分析可知,各监测断面监测指标中总氮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本项目为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程,建成后对区域水环境具有明显的正效益。
3 、声学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对本项目场界四周进行了声环境监测,监测方案如下:
监测时间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
监测指标:连续等效A声级。
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见下表和附图
表 表 3-5
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 点位 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结果 点位名称 东经,北纬(°/′/′)
2019.8.19 2019.8.20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东面厂界 103°47′33.38′;29°37′3.75′ 44.8 44.2 46.3 44.8 2# 南面厂界 103°47′31.86′;29°37′3.77′ 53.9 48.3 52.9 47.6 3# 西面厂界 103°47′32.13′;29°37′4.93′ 45.9 44.7 47.1 44.9 4# 北面厂界 103°47′33.16′;29°37′4.88′ 49.2 47.3 51.0 47.9 5# 南面敏感点 103°47′31.72′;29°37′3.78′ 46.9 44.7 47.4 44.6
由上表 3-5 可以看出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四周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且声环境质量较好。
4、 、 重要水生态生境现状 根据文献报告、《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规划报告》,结合已批复的《岷江航电龙溪口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区共分布有维管束植物109科255属328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9种,裸子植物5科6属6种,被子植物94科237属303种。评价区植被在《四川植被》的分区体系中,属于“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区-长江上游低山丘陵植被小区”。评价区暂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
评价区有两栖动物1目4科9属9种,爬行动物1目6科12属13种,鸟类13目36科88种,兽类5目8科15种。评价区分布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鸢、雀鹰、普通鵟和短耳鸮4种,省级保护
20
鸟类有普通鸬鹚、栗苇鳽、黑水鸡、彩鹬和鹰鹃5种,未发现两栖、爬行动物和兽类保护物种。
经过两期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9属119种,浮游动物84属180种,底栖动物24种,调查水域所在的岷江下游及其支流共有鱼类记录种134种,分属7目19科83属。调查水域近年来调查采集到鱼类109种,分属5目16科73属。
调查发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鱼类2种——中华鲟、达氏鲟;国家II级重点保护鱼类1种——胭脂鱼;四川省级保护鱼类7种,分别是小眼薄鳅、鳡、重口裂腹鱼、岩原鲤、窑滩间吸鳅、青石爬鮡、四川吻虾虎鱼;以及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8种。
根据现场调查,共统计到湿地维管束植物34科94属117种,两栖类1目4科9种,游禽和涉禽类6目8科22种。
从湿地分类特征分析,本区域湿地类型及功能属典型人工干扰强烈的农用湿地,属于人工湿地类型。栖息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均稀少,也未发现珍稀保护动物在此分布。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以及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本工程所在区湿地均不属于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湿地。
区域鱼类区系特点如下:
1、在鱼类的种类组成中,区系成分以江河平原鱼类为主,其中鲤科的鮈亚科和鲌亚科以及鲿科等东亚类群占有较大比重,与岷江干流鱼类区系的种类组成相似。但是,也存在上述类群中分化出的适应于上游环境条件的特有种,如长鳍吻鮈等。
2、适应急流生活的东洋区类群的鱼类也有部分种类,如鳅科、平鳍鳅科、鮡科和钝头鮠科的种类,其中平鳍鳅科的种类多为长江上游特有种。
3、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主要类群裂腹鱼类此江段已不存在,仅有高原鳅属一种。
4、由于乐山峨眉山地区佛事兴盛,信众常购买相当数量养殖鱼类放生岷江,造成外来种黑鮰在岷江乐山段广泛分布,生态后果尚不明确。
项目外环境关系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外环境关系:本项目位于乐山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内,不新增占地,位于整个监管中心东北侧。项目北面、西面均为监管中心现有建筑;东北面约 30m 有 1 栋住户楼;南面约 15m处有 2 栋住户楼。
1 、环境空气 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保护级别:不因本项目的实施改变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即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
21
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周边环境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不因本项目的施工和营运有所明显下降。
2 、地表水 环境保护目标为东侧龙须沟。
环境保护级别: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其现有水体功能和级别,即东侧龙须沟评价段水体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要求。
3 、声环境 声学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场界及周边 200m 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级别: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评价区声学环境质量,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 2 类标准限值要求。
基于以上污染控制目标和环境保护范围划分,在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3-6:
表 表 3-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种类 保护目标名称 距离项目方位 保护级别 地下水 拟建地地下水 / 满足(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 地表水保护目标 龙须沟 污水处理站东侧 700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声环境保护目标 住户 东北侧 30m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 2 类标准 住户 南侧 15m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全福场镇 东侧 500m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标准 住户 东北侧 30m 住户 南侧 15m 住户 西侧 300m
22
评价适用标准
(表四)
环 环 境 境 质 质 量 量 标 标 准 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本项目执行环保标准如下:
1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详见下表 4-1。
表 表 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污染因子 PH COD Cr
NH 3 -N TP BOD 5
石油类 Ⅲ类标准值 6-9 ≤20 ≤1.0 0.2 4 0.05 2 、地下水环境质量 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国家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准,详见下表 4-2。
表 表 4-2
地 地 下 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污染因子 PH 总硬度 硫酸盐 高猛酸盐指数 鋅 铁 Ⅲ类标准值 6.5-8.5 ≤450 ≤250 ≤3.0 ≤1.0 ≤0.3 3、 、 环境 空气 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下表 4-3。
表 表 4-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 3
污染物 取值时间 SO 2
NO 2
TSP 1小时平均值 0.50 0.2 — 日平均值 0.15 0.08 0.3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未列出的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附录 D 容许浓度,见表 4-4。
表 表 4-4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 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 mg/m 3
氨 0.20 硫化氢 0.01 4、 土壤:执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第二类用地标准
23
表 表 4-5
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kg 5、 、 环境噪声标准 环境噪声执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表 表 4-6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dB (A)
)
标准名称 昼间 夜间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 60 50
项目 六价铬 铜 镉 砷 铅 汞
标准值 mg/L ≤5.7 ≤18000 ≤172 ≤60 ≤800 ≤38 污 污 染 染 物 物 排 排 放 放 标 标 准 准 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运营期本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的要求,见表 4-7。
表 表 4-7
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
单位
mg/L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一级标准 A 标准 1 化学需氧量(COD)
50 2 生化需氧量(BOD 5 )
10 3 悬浮物(SS)
10 4 动植物油 1 5 石油类 1 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5 7 总氮(以 N 计)
15 8 氨氮(以 N 计)② 5(8)
9 总磷(以P 计)
2005 年 12 月 31 日前建设的 1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建设的 0.5 10 色度(稀释倍数)
30 11 PH 6-9 12 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 3
水 注:①下列情况下按去除率指标执行:当进水 COD 大于 350mg/L 时,去除率应大于 60 %;BOD 大于 160mg/L 时,去除率应大于 50 %;②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 ℃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 ℃时的控制指标。
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废气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 4 中的二级标准,见下表 4-8。
表 表 4-8
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
单位:mg/m3
序号 控制项目 二级标准 1 氨 1.5 2 硫化氢 0.06 3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4 甲烷(厂区最高体积浓度%)
1
24
3 、噪声排放标准 本项目施工期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下表 4-9。
表 表 4-9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 (A )
昼间 夜间 70 55 运营期执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见下表 4-10。
表 表 4-1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2 类 60 50 4 、固体废物 污泥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控制指标。
表 表 4-11
污泥稳定化控制指标 稳定化方法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厌氧消化 有机物降解率(%)
>40 好氧消化 有机物降解率(%)
>40 好氧堆肥 含水率(%)
<65 有机物降解率(%)
>50 蠕虫卵死亡率(%)
>95 粪大肠群菌值 >0.01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进行污泥脱水处理,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应小于 80%。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填埋处理时,应达到安全填埋的相关环境保护要求。
总量控制指标 标 项目的建成后,将削减最终受纳河流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附近水体环境质量,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削减量情况见下表 4-12。
表 表 4-12
项目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削减情况一览表 规模 指标 产生量(t/a)
削减量(t/a)
排放量(t/a)
600t/d,21.9 万 t/a COD 76.7 65.8 10.9 BOD 5
43.8 41.6 2.2 NH 3 -N 6.6 5.5 1.1 TN 7.7 4.4 3.3
25
TP 0.9 0.8 0.1 SS 43.8 41.6 2.2 根据本项目排污特征及总量控制规划,本环评将 CODcr、氨氮、总磷作为总量控制因子,依据达标排放的原则,将污染物达标排放量(按污水厂达标排放标准计算)作为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值。
即 COD cr :10.9t/a,氨氮:1.1t/a,总磷:0.1t/a。
2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表五)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一、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一)施工期工艺流程分析
总体来看,本项目施工期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污水处理站改造升级,其二为新增污水收集管网施工。
① 管道铺设
本项目新增 190m 污水收集管道,开挖后埋入污水管网,管网敷设采取明渠开挖的方式,管道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以及 UPVC 管,不涉水施工。根据向业主方了解的情况,管网的建设过程中不涉及构筑物的搬迁、拆除。管道铺设的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如下:
图 图 5-1
污水管网施工期铺设流程及产污图
地面开挖敷设管网工艺简介:为减小埋深,污水管尽量结合道路坡向,顺坡敷设,在车行道上的最小覆土厚度宜大于 0.7m,最大覆土厚度不宜大于 7-8m。1.管道放线:污水管道放线均按管道桩号和检查井坐标进行放线;2.现场复核: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管线、污水管道终点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3.沟槽开挖与回填:沟槽开挖前应对拟开挖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避免施工对其它市政设施及地下管道的破坏。沟槽开挖宽度的确定按 GB50268-2008 第 4.3.2 条的要求执行。沟槽的开挖和管线敷设与回填应一致,开槽后应组织相关单位验槽,合格后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开槽距离和亮槽时间尽量短。对土方不得超挖,对超挖部分应回填 10-15mm 天然级配砂石,夯实到设计标高,密实度应在 95%以上,再进行管基施工,石方则超挖 20cm,素土回填夯实到设计标高,密实度应在 95%以上,再进行管基施工。填方段按路基工程施工要求,进行分层碾压到管顶以上 1m 高度,再进行开槽施工。根据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线路清理 管道开挖 管道连接 下管入沟 回填土方 硬化绿化 试压投产 粉尘、噪声、弃土 粉尘、噪声 水土流失
27
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 9.1.11 条,污水、雨污水河流管道及湿陷土、膨胀土、流砂地区的雨水管道,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本工程对污水管道必须进行闭水试验,且应合格。4.沟槽回填: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封性检查前,除接头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 0.5m。从管底基础至管顶 0.5m范围内,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两侧分层压实时,宜采用临时限位措施,防止管道上浮。管顶 0.5m 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做到分层回填、夯实、碾压。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和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带有棱角的杂硬物体。5.管道基础:基础应夯实紧密,表面平整,管道接口部位基础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对凹槽用相同材料填筑夯实,对于不能作管道持力层的填土地段和管道穿越低洼地带的回填地段,应按前述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6.管道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掉口、掉角等缺陷,使用前应修补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管节安装前还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安装时应使管内底标高符合设计规定,调整管节及标高时,必须垫稳,两侧设撑杠稳固,防止滚动。橡胶圈要采用管道生产厂家配套的专用橡胶圈。橡胶圈使用前必须逐个检查,不得有割裂、破损、气泡、大飞边等缺陷。安装时,管道承口内工作面、插口外工作面应清洗干净;套在插口上的圆形橡胶圈应平直无扭曲。
施工方案简述:管线敷设采取机械辅助人工方式进行,项目采取边挖边埋设管道的方式进行,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对交通、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同时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强噪声施工作业,每天 22:00~次日 06:00 和 12:00~14:00 禁止进行强噪声作业。
拆迁方案:本项目不涉及工程拆迁和环保拆迁。
弃土场:本项目不设置弃土场,污水管网及检查井等的修建过程中需要进行土石方的开挖,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开挖后的弃土石方及时进行回填利用或绿化,建筑垃圾每天及时清运至城管部门指定地点。
由上图 5-1 可以看出,管道铺设的过程主要为线路清理、管道开挖、管道连接、下管入沟、回填土方、硬化绿化后试压投产。其主要的产污环节在管道开挖和回填土方的过程中,在管道的开挖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弃土,会有一定的水土流失另外,机械作业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② 污水处理站 站
28
污水处理站施工期的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如下图 5-2:
图 图 5-2
污水处理厂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由上图 5-2 可知,污水处理厂建设施工阶段主要分土石方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等。伴随着施工的进行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质,其主要为扬尘、建筑垃圾、噪声、废水等污染物,其排放量随施工期的内容不同而有所改变,随着工程的完工和投入使用,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失。
③ 施 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大气污染 管道铺设时管道开挖、回填方和运输土方时产生的扬尘,污水处理厂建设中的施工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会产生扬尘;在主体工程、装饰工程中由于机械的使用,会有一定的机械废气产生,而装饰过程中又有装修废气产生。
地表水污染 项目施工期的地表水污染来自两个方面,一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废水,包括施工养护废水,二是改造期间处理站进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噪声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的噪声污染源于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伴随于整个施工期,源强一般在 75dB(A)~110dB(A)之间。
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土石方。
从上述污染工序可知,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是:施工扬尘、建筑弃渣(土)、施工噪声、污水站进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废弃建筑物料等。这些污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但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就结束。
噪声、 扬尘、水土流失 噪声、扬尘
噪声、 扬尘
噪声、 扬尘 施工期 营运期 工程营运 前期部分场地平整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装饰工程 安装工程 工程验收 噪声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29
二 、运营期工艺流程 及产污环节 本工程采用 A 2 O+MBBR 污水处理技术,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5-3:
恶臭、污泥上清液MBBR一体化设备调节水池紫外线灭菌渠污泥浓缩池计量渠出水污泥外运恶臭、栅渣恶臭格栅 图 图5-3
图 运营期间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① 工艺说明:
格栅:用以截留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渣垢、果皮、塑料制品等,以保护后续污水设施的正常运行。格栅加盖活动盖板,采用 10 目的粗格栅和 5 目的细格栅各一道,所拦截的栅渣定期由人工清除。
:
初沉池:主要作用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使细小的固体絮凝成较大的颗粒,强化了固液分离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加盖彩钢板。
调节池:主要作用是均匀进水水质和水量,保障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连续运行。调节池内设置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后续生化组合池中进行生化处理。调节池的设计有效容积一般为平均处理量的 4~12 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加盖彩钢板。
生化工艺:项目采用 MBBR 工艺,该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
30
使用了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与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悬浮填料能与污水频繁多次接触因而被称为―移动的生物膜‖。项目一体化设备将箱体分为生物流化室、滤池室、沉淀室等部分。在生物流化室设置曝气装置,曝气管与装置外的鼓风机连接,之间安装阀门和流量计。生物流化室上方设置滤池室,在滤池室设三角堰和导管连接至沉淀室,在出水口安装阀门和流量计。
工作时,污水首先流入生物流化室,风机通过曝气装置鼓入空气,载体在气体搅动下,使其形成呈流动状态,通过载体表面上不断生长的生物膜吸附、氧化并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随后污水通过滤板浸入滤池室,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不易降解的物质转化为容易降解的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污水得以澄清。反应过的污水通过...
相关热词搜索:
污水处理
公示
公安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 公示本) )
项目名称:
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 盖章) ) :
乐山市公安局
编制时间:9 2019 年 年 9 9 月
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项目名称 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乐山市公安局 法人代表 / 联系人 谭然 联系电话 18283360998 传真 — 邮编 614000 通讯地址 乐山市公安局监管中心 建设地点 乐山市市中区全褔镇裕农村(29.6179°北,103.7925°东)
立项审批 部门 乐山市人民政府 批准文号 【2018】122 建设性质 改扩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D4620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 占地面积 (m 2 )
1200 绿化面积m 2
/ 占总面积比例 / 总投资 (万元)
460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46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0% 投产日期 2020 年 4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城市污水处理是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由于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站年久失修,格栅设备、污水提升泵均老化,急需进行技术改进。
“水十条”中:到 2020 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 2030 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016 年 7 月 28 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决定要求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强力控制和削减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为主攻方向,以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为重点整治区域,全面改善水环境。
综上,迫切需要对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站进行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率,
2
削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的量。为此,乐山市公安局拟投资 460 万元在建设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经本项目提标改造后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
本污水处理站不包括监管中心特殊废水处理,监管中心内特殊废水经预处理后达到本项目进水水质后再经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乐山市公安局于 2019 年委托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即派有关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踏勘,结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标准、确定出本评价范围及工作内容深度,并征求了环保主管部门对工程的要求,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待审批后作为本项目工程设计的依据。
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项目属于环境正效益项目,项目建设实施有效提升监管中心生活污水处理效率,项目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订本)中鼓励类第 38 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 15 款“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为减排项目,建成后可大大削减入河污染物的排放量。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三、规划相符性 根据《乐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质量”: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便民化。本项目属于其中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此符合相关规划。
四、“水十条”的符合性 四川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要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全省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加快除磷脱氮等改造和升级。2020 年底前,污水处理设施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本项目为生活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程,符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要求。
五、与《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2019 )的符合性分析
3
表 表 1-2 与《 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 实施方案》符合性分析 规划文件 规划要求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乐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 打赢碧水保卫战要求“切实加强重点小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全面提高工业、城乡生活、农业农村等污染治理水平,着力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加强河湖生态建设。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项目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符合 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要求“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城市(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以黑臭水体整治为契机,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推进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全面推进城市、县城、乡镇三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本项目建成将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受纳水体-泥溪河水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
符合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要求“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省、市工作方案,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生活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全面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在线监管、预警与应急能力。
” 本项目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属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且项目建成后配套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符合
六、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外环境关系:本项目位于乐山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内,不新增占地,位于整个监管中心东北侧。项目北面、西面均为监管中心现有建筑;东北面约 30m 有 1 栋住户楼;南面约15m 处有 2 栋住户楼。项目在原有污水处理站改造升级,周围的水、电供应等外部配套设施良好,交通方便。
地址条件:项目附近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工程现象,厂区内地层无褶皱、断裂和大破碎等地质构造现象。项目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排污口设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尾水排入东侧龙须沟,龙须沟流淌 3km 后进入泥溪河(岷江一级支流汇入口上游 5.2km),由泥溪河汇入岷江,排污口地理坐标为东经 103°47’50”,北纬 29°37’21”。项目已取得乐山市水务局出具的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的批复(乐水审批【2018】94号),本项目排污口下游 10km 不涉及水源保护区,不涉及取水口。
综上,评价认为,本项目选址总体上是合理的。
七、项目概况 1 、项目概况 ①项目名称: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②建设性质:改扩建
4
③建设地点:乐山市市中区全褔镇裕农村 ④占地面积:1200m 2
⑤总投资:460 万元 ⑥服务范围:市公安局监管中心。
⑦选用工艺:采用改良 A 2 /O+MBBR 工艺 ⑧建设内容及规模:改造现有构筑物,增设一体化设备 3 套,每套处理规模 200 m 3 ,处理能力为 600m3/d。其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原有构筑物、更换设备、新建一根污水管、新建综合用房等。
2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 ( (1 )进水水质 由设计确定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进水水质为:CODcr=350mg/L,BOD 5=200mg/L,SS=200mg/L,NH 3 -N=30mg/L,TN=35mg/l,TP=4mg/L。
监管中心特殊废水经现有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本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标准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 (2 )出水水质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具体出水水质及去除率见下表 1-1:
表 表 1-2
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mg/l 项目 CODcr BOD 5
SS TN(以N计)
TP NH 3 -N 出水水质 ≤50 ≤10 ≤10 ≤15 ≤0.5 ≤5 去除率(%)
≥85.7 ≥95 ≥95 ≥57.1 ≥87.7 ≥83.3
3 、主要构筑物及经济技术指标 表 表 1-3
主要构筑物 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内外涂塑钢塑复合管 m 54
DN150,PN=1.0MPa 2 内外涂塑钢塑复合管 m 28
DN100,PN=1.0Mpa 3 内外涂塑钢塑复合管 m 61
DN25,PN=1.0Mpa 4 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 m 190 改造污水管 5 潜污泵 台 2
Q=25m[3]/h
H=15m
N=1.5KW 6 潜水搅拌机 台 1 N=1.5kW,推力 320N,直径 300mm,转速720rpm 7 总氮在线监测仪 套 1
5
8 总磷在线监测仪 套 1
9 总磷在线监测仪 套 1
10 电气、自控装置 套 各 1
12 A2/O+MBBR 一体化设备 台 3 单组 200m3 /d 13 改造原有调节池 座 3.00
包含 1 个 SCAR 型复合式污水排气阀 14 改造巴氏计量渠 座 2.00
15 综合用房 座 1 L×B×H=9.0*3.6*3.45
八、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 1-4。
表 表 1-4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一览表 主体工程 主要工程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备注 施工期
运营期 主体工程 格栅 设置在调节水池进水口前,主要是通过格栅阻拦除掉大的悬浮物。保留现有机械格栅,增加人工粗格栅。
施工废 水、废渣、噪声、扬 尘、生 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生态影响 废气 固废 噪声 改造 调节池 将原有生物滤池全部改为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加盖,根据调节池内水 位 利 用 液 位 仪 自 动 启 动 ; 尺 寸L*B*H=8.2m*2.8m*6.0m 废气 固废 改造 A2 /O+MBBR 一体化设备 一体化设备,处理量 600m 3 /d,共三套,单组处理规模 200m 3 /d。
废气 废水 噪声 固废 新增 贮泥池 用 于 贮 存 剩 余 污 泥 , 尺 寸 , 砖 混 结L*B*H=3.5m*2.8m*1.4m;钢筋混凝土结构 污泥 废气 依托 巴氏计量槽 污水处理达标后采用明渠计量;尺寸为L*B*H=6.5m*1.1m*1.45m; / 依托 辅助工程 污水管道 新建污水管道总长 190m,污水收集管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以及 UPVC管,管径 DN110~ DN300. / 新建 公用工程 供水 自来水 / 依托 供电 国家电网 / 依托 办公及生活设施 值班、控制室 本项目运营期可实现自动化控制,设置值班控制室一间,9m×3.6m,单层砖混结构。
办公废水 新建
九、工程原辅材料用量及动力消耗情况 项目建成投运后主要对收集的生活废水进行处理,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原辅材料使用
6
统计如下 1-5:
表 表 1-5
原辅材料用量及动力表 时段 序号 原料名称 单位 耗量 运行期 1 乙酸钠 吨/年 0.2 2 除磷剂 吨/年 3.5 能源 电 万度/年 10 十、项目主要使用设备 项目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备见下表 1-6。
表 表 1-6
污水处理厂主要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5 潜污泵 2 台
Q=25m[3]/h
H=15m
N=1.5KW 6 潜水搅拌机 1 台 N=1.5kW,推力 320N,直径 300mm,转速 720rpm 7 总氮在线监测仪 1 套 / 8 总磷在线监测仪 1 套 / 9 总磷在线监测仪 1 套 / 10 电气、自控装置 1 套 / 12 A2 /O+MBBR 一体化设备 3 台 单组 200m3 /d
十一、公用工程 1 、给水 项目用水主要来自于市政供水,保障站内生活、绿化等用水。
2 、排水 污水处理及排放途径:本项目污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 A 标准排入东侧龙须沟,污水为岸边连续排放。
十二、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根据本项目处理规模和污水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本污水处理厂岗位定员人数为2人,全年工作 365 天。
十 三 、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的平面布置遵循以上原则,整个污水处理设施呈长方形,污水从东面的调节池,
7
进入一体化生化设备,贮泥池位于调节池个一体化设备之间,经处理后的出水进入东南侧的紫外线灭菌渠,出水经消毒和计量后从厂区东南侧排出,排入东北侧龙须沟,综合用房设置在一体化设备南侧。站区四周种植高大树木。综上分析,本项目平面布置合理。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市公安局监管中心污水处理站于 2016 年同乐山市关押中心同时建成运行,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全福乡裕农村二组。该项目于 2009 年由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出具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川环审批【2009】45 号),同意项目建设。污水处理站原有处理规模为 350m3/d,采用的是好氧生化处理(生物流化床)技术,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后排放至东侧龙须沟。
原项目主要污染物情况 1、废水 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 350m 3 /d,污水处理后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下表 1-7:
表 表 1-7
项目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 指 标 BOD 5
COD cr
SS NH 3 -N 出水水质要求(mg/L)
≤20 ≤100 ≤70 ≤15 排放污染量(t/a)
2.56 12.78 8.94 1.92 2、废气 污水处理站恶臭主要包括硫化氢和氨气,由于处理规模不大,产生的浓度较低,排放量较小,且经周边绿化等吸附后未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3、固废 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处理系统污泥,定期清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
4、噪声 污水处理站主要为提升泵等设备噪声,设备置于地下隔声降噪后可达标排放。
项目建设前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站现有工程的调查和尾水监测,现有工程在废水处置方面存在环境问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监管中心生活废水处理规模,根据监测,尾水不能达标排放,对地表水造成影响。
主要环境问题及本次改建后拟采取的―以新带老‖措施如下表所示:
8
表 表 1-8
现有工程主要环境问题及 整改 措施 项目 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存在的环境问题 “以新带老”措施 废水 处理规模为 350m3/d,采用的是好氧生化处理(生物流化床)技术 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处理规模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项目进行改建,实施提标改造,处理规模为 600m3/d,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城镇 污 水 处 理 厂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后排放至东侧龙须沟。
在本次改建项目实施后,实施提标改造,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后排放至东侧龙须沟。
14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表二)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侯、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乐山市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北连眉山市,东邻自贡市,南接宜宾市,西靠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2°55′—104°00′,北纬 28°25′—29°55′之间,幅员面积 12827 平方公里,占四川省幅员面积的 2.64%,居全省第 10位。乐山市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麓,是一座历经三千多年的古城,是全国 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 44 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市中区幅员面积 825 平方公里,辖 10个乡 16 个镇,4 个街道办事处,253 个行政村,58 个社区,总人口 56.9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1.6 万人,非农业人口 25.31 万人。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二、地形、地貌 乐山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最高处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鞍山主峰,海拔 4288 米,最低处是犍为县新民镇马厂坝岷江出口,海拔 307 米,相对高差 3981 米。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坝三种类型,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 8530km2,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66.5%,主要分布于市境峨眉山、峨边、金口河、马边、沐川一线的西南部,是凉山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丘陵面积 2694km2,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21%,主要分布于峨眉山、沐川一线的东北部,为缓慢上升长期剥蚀的红色丘陵区。
三、气象条件 乐山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 29°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 16.5-18.0 度之间,年平均无霜期长达 300 天以上,年平均霜日 4.2-9.4 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 1.0-2.7 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主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 1000 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 1500 毫 项目现状
15
米以上,仅峨边、金口河少于 1000 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 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 900 毫米以下 部分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 2000 毫米以上。全市气象灾害以低温、干旱、洪涝为主。低温危害以春季低温影响最大,能造成小麦冻花、水稻烂种烂秧;干旱以春早、夏旱为主,严重时,部份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受地形影响,乐山是暴雨多发区,峨眉山市 93 年 9 月 29日降水量达 525 毫米,创全省之最。
四、土壤 乐山市境内中部和东北部,由河谷阶地、平原、浅丘地貌所组成,海拨 350~700m,具有中亚热带的气候特征,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应为黄壤。由于人类活动,早已具有农业土壤的特征。除大部分面积分布水稻土外,受母质岩性影响而广泛分布着潮土、紫色土和黄泥土。
五、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 乐山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美誉,有国家 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4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 2处,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各 1 处。已探明矿产资源 25 种,岩盐、磷矿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卤(井)盐的主产地之一,马边磷矿储量居全国八大磷矿第 4 位。境内江河纵横,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 800 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约 650 万千瓦,现有电力装机 332 万千瓦。
据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无珍稀、濒危动、植物,无生态保护物种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点。
16
环境质量状况
(表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乐山市 2017 年环境质量公报》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项目所在地区域达标性见下表。
表 表3-1
区域空气质量现状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μg/m3 标准值μg/m3 占标率% 达标情况 SO 2
年平均质量浓度 16.2 60 0.27 达标 NO 2
年平均质量浓度 24.6 40 0.615 达标 CO 第 95 百分位数 24h平均质量浓度 1400 4000 0.35 达标 O 3
年平均质量浓度 129.4 160 0.809 达标 PM 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83.7 70 1.196 不达标 PM 2.5
年平均质量浓度 55.3 35 1.58 不达标 根据上表可知,乐山市 SO 2 、NO 2 、O 3 、CO 年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PM 10 、PM 2.5 年平均浓度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乐山市制定了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6 年-2025 年),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力争在 2025 年底前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1)近期(2017-2020)——以减排促改善 “十三五”期间,通过控煤、控车、控尘以及调工业布局、调产业结构、调能源结构和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市、区)、市级部门联动“三控三调三联动”,集中攻坚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强力实施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整治、燃煤和餐饮油烟整治、城市和道路扬尘整治、机动车污染整治、露天焚烧污染整治等六大专项行动,努力解决灰霾问题。
(2)中长期(2021-2025)——调结构促转变、强化源头控制,实现战略转型。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以大气环境达标倒逼产业转型,逐步实现大气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过渡,加快工业发展绿色化进程。这一时期大气污染排放量控制的重点将是强化源头的全控制过程。以空间格局及产业布局优化为切入点,通过严格环境准入、企业搬迁、产能淘汰等差异化的空间管理要求,引导经济发展格局有序发展;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倒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综合通过资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调整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优化等手段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
17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采取措施后能够达标排放,符合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本次评价期间对区域环境空气进行了补充监测,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 表3-2
区域空气质量 监测结果 点位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2019. 8.19 2019. 8.20 2019. 8.21 2019. 8.22 2019. 8.23 2019. 8.24 2019. 8.25 1# 项目所在地 氨 第一次 0.03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第二次 0.02 0.02 0.02 0.02 0.02 0.03 0.02 第三次 0.03 0.03 0.03 0.03 0.02 0.02 0.03 第四次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硫化氢 第一次 0.002 0.002 0.002 0.002 0.002 0.003 0.002 第二次 0.003 0.003 0.002 0.003 0.002 0.003 0.003 第三次 0.003 0.002 0.002 0.003 0.002 0.003 0.002 第四次 0.002 0.003 0.002 0.003 0.003 0.003 0.002
由上表可知,氨、硫化氢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 标准限值。
2、 、 地表水环境质量 四川中和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19 年 8 月 19 日—2019 年 8 月 21 日对区域地表水进行了为期 3 天的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下。
( (1)
)
监测 方案 表 表 3-3
监测断面及项目
类别 点位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地表 水环 境质 量 1# 排污口上游 500m(龙须沟)
pH、化学需氧量、 总磷、总氮、氨氮、 五日生化需氧量、 粪大肠菌群 检测周期为 3 天, 每天采样 1 次 2# 龙须沟汇入泥溪河上游 500m(泥溪河)
3# 龙须沟汇入泥溪河下游 1000m(泥溪河)
18
( (2 )监测结果 项目地表水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下表 3-4。
表 表 3-4
地表水监测结果
单位:mg/L
点位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2019.8.19 2019.8.20 2019.8.21 1# 排污口上游500m(龙须沟)
pH(无量纲)
7.53 7.48 7.49 化学需氧量 14 13 14 总磷 0.10 0.09 0.11 总氮 1.76 1.60 1.88 氨氮 0.196 0.178 0.186 五日生化需氧量 3.1 3.2 3.0 粪大肠菌群(MPN/L)
<20 <20 <20 2# 龙须沟汇入泥溪河上游 500m(泥溪河)
pH(无量纲)
7.43 7.41 7.45 化学需氧量 16 17 18 总磷 0.17 0.18 0.17 总氮 2.92 2.63 3.08 氨氮 0.076 0.090 0.081 五日生化需氧量 3.5 3.3 3.2 粪大肠菌群(MPN/L)
<20 <20 <20 3# 龙须沟汇入泥溪河下游 1000 m(泥溪河)
pH(无量纲)
7.45 7.38 7.42 化学需氧量 19 19 19 总磷 0.18 0.19 0.17 总氮 3.39 3.20 3.45 氨氮 0.070 0.081 0.078 五日生化需氧量 3.6 3.4 3.4 粪大肠菌群(MPN/L)
<20 <20 <20
19
由上表3-4分析可知,各监测断面监测指标中总氮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本项目为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程,建成后对区域水环境具有明显的正效益。
3 、声学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对本项目场界四周进行了声环境监测,监测方案如下:
监测时间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
监测指标:连续等效A声级。
监测点位布设: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见下表和附图
表 表 3-5
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dB(A) 点位 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结果 点位名称 东经,北纬(°/′/′)
2019.8.19 2019.8.20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东面厂界 103°47′33.38′;29°37′3.75′ 44.8 44.2 46.3 44.8 2# 南面厂界 103°47′31.86′;29°37′3.77′ 53.9 48.3 52.9 47.6 3# 西面厂界 103°47′32.13′;29°37′4.93′ 45.9 44.7 47.1 44.9 4# 北面厂界 103°47′33.16′;29°37′4.88′ 49.2 47.3 51.0 47.9 5# 南面敏感点 103°47′31.72′;29°37′3.78′ 46.9 44.7 47.4 44.6
由上表 3-5 可以看出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四周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且声环境质量较好。
4、 、 重要水生态生境现状 根据文献报告、《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规划报告》,结合已批复的《岷江航电龙溪口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区共分布有维管束植物109科255属328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9种,裸子植物5科6属6种,被子植物94科237属303种。评价区植被在《四川植被》的分区体系中,属于“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区-长江上游低山丘陵植被小区”。评价区暂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
评价区有两栖动物1目4科9属9种,爬行动物1目6科12属13种,鸟类13目36科88种,兽类5目8科15种。评价区分布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鸢、雀鹰、普通鵟和短耳鸮4种,省级保护
20
鸟类有普通鸬鹚、栗苇鳽、黑水鸡、彩鹬和鹰鹃5种,未发现两栖、爬行动物和兽类保护物种。
经过两期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9属119种,浮游动物84属180种,底栖动物24种,调查水域所在的岷江下游及其支流共有鱼类记录种134种,分属7目19科83属。调查水域近年来调查采集到鱼类109种,分属5目16科73属。
调查发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鱼类2种——中华鲟、达氏鲟;国家II级重点保护鱼类1种——胭脂鱼;四川省级保护鱼类7种,分别是小眼薄鳅、鳡、重口裂腹鱼、岩原鲤、窑滩间吸鳅、青石爬鮡、四川吻虾虎鱼;以及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8种。
根据现场调查,共统计到湿地维管束植物34科94属117种,两栖类1目4科9种,游禽和涉禽类6目8科22种。
从湿地分类特征分析,本区域湿地类型及功能属典型人工干扰强烈的农用湿地,属于人工湿地类型。栖息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均稀少,也未发现珍稀保护动物在此分布。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以及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本工程所在区湿地均不属于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湿地。
区域鱼类区系特点如下:
1、在鱼类的种类组成中,区系成分以江河平原鱼类为主,其中鲤科的鮈亚科和鲌亚科以及鲿科等东亚类群占有较大比重,与岷江干流鱼类区系的种类组成相似。但是,也存在上述类群中分化出的适应于上游环境条件的特有种,如长鳍吻鮈等。
2、适应急流生活的东洋区类群的鱼类也有部分种类,如鳅科、平鳍鳅科、鮡科和钝头鮠科的种类,其中平鳍鳅科的种类多为长江上游特有种。
3、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主要类群裂腹鱼类此江段已不存在,仅有高原鳅属一种。
4、由于乐山峨眉山地区佛事兴盛,信众常购买相当数量养殖鱼类放生岷江,造成外来种黑鮰在岷江乐山段广泛分布,生态后果尚不明确。
项目外环境关系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外环境关系:本项目位于乐山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内,不新增占地,位于整个监管中心东北侧。项目北面、西面均为监管中心现有建筑;东北面约 30m 有 1 栋住户楼;南面约 15m处有 2 栋住户楼。
1 、环境空气 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保护级别:不因本项目的实施改变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即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
21
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周边环境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不因本项目的施工和营运有所明显下降。
2 、地表水 环境保护目标为东侧龙须沟。
环境保护级别: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其现有水体功能和级别,即东侧龙须沟评价段水体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要求。
3 、声环境 声学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场界及周边 200m 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级别: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改变评价区声学环境质量,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 2 类标准限值要求。
基于以上污染控制目标和环境保护范围划分,在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3-6:
表 表 3-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种类 保护目标名称 距离项目方位 保护级别 地下水 拟建地地下水 / 满足(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 地表水保护目标 龙须沟 污水处理站东侧 700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声环境保护目标 住户 东北侧 30m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 2 类标准 住户 南侧 15m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全福场镇 东侧 500m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标准 住户 东北侧 30m 住户 南侧 15m 住户 西侧 300m
22
评价适用标准
(表四)
环 环 境 境 质 质 量 量 标 标 准 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本项目执行环保标准如下:
1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详见下表 4-1。
表 表 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污染因子 PH COD Cr
NH 3 -N TP BOD 5
石油类 Ⅲ类标准值 6-9 ≤20 ≤1.0 0.2 4 0.05 2 、地下水环境质量 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国家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准,详见下表 4-2。
表 表 4-2
地 地 下 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污染因子 PH 总硬度 硫酸盐 高猛酸盐指数 鋅 铁 Ⅲ类标准值 6.5-8.5 ≤450 ≤250 ≤3.0 ≤1.0 ≤0.3 3、 、 环境 空气 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下表 4-3。
表 表 4-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 3
污染物 取值时间 SO 2
NO 2
TSP 1小时平均值 0.50 0.2 — 日平均值 0.15 0.08 0.3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未列出的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附录 D 容许浓度,见表 4-4。
表 表 4-4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 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 mg/m 3
氨 0.20 硫化氢 0.01 4、 土壤:执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第二类用地标准
23
表 表 4-5
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mg/kg 5、 、 环境噪声标准 环境噪声执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
表 表 4-6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dB (A)
)
标准名称 昼间 夜间 《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 60 50
项目 六价铬 铜 镉 砷 铅 汞
标准值 mg/L ≤5.7 ≤18000 ≤172 ≤60 ≤800 ≤38 污 污 染 染 物 物 排 排 放 放 标 标 准 准 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运营期本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的要求,见表 4-7。
表 表 4-7
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
单位
mg/L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一级标准 A 标准 1 化学需氧量(COD)
50 2 生化需氧量(BOD 5 )
10 3 悬浮物(SS)
10 4 动植物油 1 5 石油类 1 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5 7 总氮(以 N 计)
15 8 氨氮(以 N 计)② 5(8)
9 总磷(以P 计)
2005 年 12 月 31 日前建设的 1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建设的 0.5 10 色度(稀释倍数)
30 11 PH 6-9 12 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 3
水 注:①下列情况下按去除率指标执行:当进水 COD 大于 350mg/L 时,去除率应大于 60 %;BOD 大于 160mg/L 时,去除率应大于 50 %;②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 ℃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 ℃时的控制指标。
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废气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 4 中的二级标准,见下表 4-8。
表 表 4-8
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
单位:mg/m3
序号 控制项目 二级标准 1 氨 1.5 2 硫化氢 0.06 3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4 甲烷(厂区最高体积浓度%)
1
24
3 、噪声排放标准 本项目施工期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下表 4-9。
表 表 4-9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 (A )
昼间 夜间 70 55 运营期执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见下表 4-10。
表 表 4-1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2 类 60 50 4 、固体废物 污泥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控制指标。
表 表 4-11
污泥稳定化控制指标 稳定化方法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厌氧消化 有机物降解率(%)
>40 好氧消化 有机物降解率(%)
>40 好氧堆肥 含水率(%)
<65 有机物降解率(%)
>50 蠕虫卵死亡率(%)
>95 粪大肠群菌值 >0.01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进行污泥脱水处理,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应小于 80%。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填埋处理时,应达到安全填埋的相关环境保护要求。
总量控制指标 标 项目的建成后,将削减最终受纳河流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附近水体环境质量,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削减量情况见下表 4-12。
表 表 4-12
项目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削减情况一览表 规模 指标 产生量(t/a)
削减量(t/a)
排放量(t/a)
600t/d,21.9 万 t/a COD 76.7 65.8 10.9 BOD 5
43.8 41.6 2.2 NH 3 -N 6.6 5.5 1.1 TN 7.7 4.4 3.3
25
TP 0.9 0.8 0.1 SS 43.8 41.6 2.2 根据本项目排污特征及总量控制规划,本环评将 CODcr、氨氮、总磷作为总量控制因子,依据达标排放的原则,将污染物达标排放量(按污水厂达标排放标准计算)作为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值。
即 COD cr :10.9t/a,氨氮:1.1t/a,总磷:0.1t/a。
2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表五)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一、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一)施工期工艺流程分析
总体来看,本项目施工期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污水处理站改造升级,其二为新增污水收集管网施工。
① 管道铺设
本项目新增 190m 污水收集管道,开挖后埋入污水管网,管网敷设采取明渠开挖的方式,管道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以及 UPVC 管,不涉水施工。根据向业主方了解的情况,管网的建设过程中不涉及构筑物的搬迁、拆除。管道铺设的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如下:
图 图 5-1
污水管网施工期铺设流程及产污图
地面开挖敷设管网工艺简介:为减小埋深,污水管尽量结合道路坡向,顺坡敷设,在车行道上的最小覆土厚度宜大于 0.7m,最大覆土厚度不宜大于 7-8m。1.管道放线:污水管道放线均按管道桩号和检查井坐标进行放线;2.现场复核: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管线、污水管道终点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3.沟槽开挖与回填:沟槽开挖前应对拟开挖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避免施工对其它市政设施及地下管道的破坏。沟槽开挖宽度的确定按 GB50268-2008 第 4.3.2 条的要求执行。沟槽的开挖和管线敷设与回填应一致,开槽后应组织相关单位验槽,合格后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开槽距离和亮槽时间尽量短。对土方不得超挖,对超挖部分应回填 10-15mm 天然级配砂石,夯实到设计标高,密实度应在 95%以上,再进行管基施工,石方则超挖 20cm,素土回填夯实到设计标高,密实度应在 95%以上,再进行管基施工。填方段按路基工程施工要求,进行分层碾压到管顶以上 1m 高度,再进行开槽施工。根据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线路清理 管道开挖 管道连接 下管入沟 回填土方 硬化绿化 试压投产 粉尘、噪声、弃土 粉尘、噪声 水土流失
27
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 9.1.11 条,污水、雨污水河流管道及湿陷土、膨胀土、流砂地区的雨水管道,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本工程对污水管道必须进行闭水试验,且应合格。4.沟槽回填: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封性检查前,除接头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 0.5m。从管底基础至管顶 0.5m范围内,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两侧分层压实时,宜采用临时限位措施,防止管道上浮。管顶 0.5m 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做到分层回填、夯实、碾压。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和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带有棱角的杂硬物体。5.管道基础:基础应夯实紧密,表面平整,管道接口部位基础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对凹槽用相同材料填筑夯实,对于不能作管道持力层的填土地段和管道穿越低洼地带的回填地段,应按前述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6.管道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掉口、掉角等缺陷,使用前应修补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管节安装前还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安装时应使管内底标高符合设计规定,调整管节及标高时,必须垫稳,两侧设撑杠稳固,防止滚动。橡胶圈要采用管道生产厂家配套的专用橡胶圈。橡胶圈使用前必须逐个检查,不得有割裂、破损、气泡、大飞边等缺陷。安装时,管道承口内工作面、插口外工作面应清洗干净;套在插口上的圆形橡胶圈应平直无扭曲。
施工方案简述:管线敷设采取机械辅助人工方式进行,项目采取边挖边埋设管道的方式进行,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对交通、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同时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强噪声施工作业,每天 22:00~次日 06:00 和 12:00~14:00 禁止进行强噪声作业。
拆迁方案:本项目不涉及工程拆迁和环保拆迁。
弃土场:本项目不设置弃土场,污水管网及检查井等的修建过程中需要进行土石方的开挖,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开挖后的弃土石方及时进行回填利用或绿化,建筑垃圾每天及时清运至城管部门指定地点。
由上图 5-1 可以看出,管道铺设的过程主要为线路清理、管道开挖、管道连接、下管入沟、回填土方、硬化绿化后试压投产。其主要的产污环节在管道开挖和回填土方的过程中,在管道的开挖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弃土,会有一定的水土流失另外,机械作业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② 污水处理站 站
28
污水处理站施工期的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如下图 5-2:
图 图 5-2
污水处理厂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由上图 5-2 可知,污水处理厂建设施工阶段主要分土石方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等。伴随着施工的进行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质,其主要为扬尘、建筑垃圾、噪声、废水等污染物,其排放量随施工期的内容不同而有所改变,随着工程的完工和投入使用,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失。
③ 施 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大气污染 管道铺设时管道开挖、回填方和运输土方时产生的扬尘,污水处理厂建设中的施工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会产生扬尘;在主体工程、装饰工程中由于机械的使用,会有一定的机械废气产生,而装饰过程中又有装修废气产生。
地表水污染 项目施工期的地表水污染来自两个方面,一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废水,包括施工养护废水,二是改造期间处理站进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噪声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的噪声污染源于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伴随于整个施工期,源强一般在 75dB(A)~110dB(A)之间。
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土石方。
从上述污染工序可知,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是:施工扬尘、建筑弃渣(土)、施工噪声、污水站进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废弃建筑物料等。这些污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但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就结束。
噪声、 扬尘、水土流失 噪声、扬尘
噪声、 扬尘
噪声、 扬尘 施工期 营运期 工程营运 前期部分场地平整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装饰工程 安装工程 工程验收 噪声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29
二 、运营期工艺流程 及产污环节 本工程采用 A 2 O+MBBR 污水处理技术,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5-3:
恶臭、污泥上清液MBBR一体化设备调节水池紫外线灭菌渠污泥浓缩池计量渠出水污泥外运恶臭、栅渣恶臭格栅 图 图5-3
图 运营期间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① 工艺说明:
格栅:用以截留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渣垢、果皮、塑料制品等,以保护后续污水设施的正常运行。格栅加盖活动盖板,采用 10 目的粗格栅和 5 目的细格栅各一道,所拦截的栅渣定期由人工清除。
:
初沉池:主要作用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使细小的固体絮凝成较大的颗粒,强化了固液分离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加盖彩钢板。
调节池:主要作用是均匀进水水质和水量,保障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连续运行。调节池内设置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后续生化组合池中进行生化处理。调节池的设计有效容积一般为平均处理量的 4~12 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加盖彩钢板。
生化工艺:项目采用 MBBR 工艺,该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
30
使用了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与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悬浮填料能与污水频繁多次接触因而被称为―移动的生物膜‖。项目一体化设备将箱体分为生物流化室、滤池室、沉淀室等部分。在生物流化室设置曝气装置,曝气管与装置外的鼓风机连接,之间安装阀门和流量计。生物流化室上方设置滤池室,在滤池室设三角堰和导管连接至沉淀室,在出水口安装阀门和流量计。
工作时,污水首先流入生物流化室,风机通过曝气装置鼓入空气,载体在气体搅动下,使其形成呈流动状态,通过载体表面上不断生长的生物膜吸附、氧化并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随后污水通过滤板浸入滤池室,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不易降解的物质转化为容易降解的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污水得以澄清。反应过的污水通过...
相关热词搜索:
污水处理
公示
公安局
上一篇:市优秀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