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中国语言文化

中国语言文化

时间:2025-08-03 23:13:44 浏览次数:

 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  中国文化系统( 也叫做儒家文化系统, 涵盖了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与东南亚国家)  印度文化系统( 也叫印度佛教文化系统, 涵盖了印度等南亚地区)  阿拉伯文化系统( 也叫伊斯兰教文化系统, 涵盖了阿拉伯半岛、中近东、北非等地区)  西方文化系统( 也叫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 涵盖了欧洲、美洲与大洋洲等地区) 。

 一、“ 文化” 的界说

 “ 文化”, 就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 文” 的本义, 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即花纹。

 “ 文” 若干层引申义 1) 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具体化为文 物典籍、礼乐制度。

 (2) 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 与“ 质” 、“ 实” 对称。

 (3) 美、善、德行 “ 化” 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 “ 文” 与“ 化” 并联使用, 较早见于战国末期《易、贲卦、彖传》:

 ( 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西汉以后,“ 文” 与“ 化” 合成一词

 在西方,“ 文化” 的意义  拉丁文中的 Cultra, 英语中的 Culture, 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 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 物质生产活动) 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 精神活动 动) 的意义, 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 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与纯自然状态。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 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方式, 其涵盖面非常广泛, 被称为“ 大文化” 。广义上讲, 文化就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与。

 1 、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一个层次:

  常识理解的文化  学文化( 文字)  文化补习班  文化宫、文化俱乐部  文化局、文化部 2、 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二个层次:

 知识所理解的文化  中国功夫、太极拳  京剧( 中国歌剧)  针灸推拿( 中医)  新石器文化  河姆渡文化 3 、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三个层次:

  理性所理解的文化  国民性格  民族精神

  中华智慧  华夏神韵 文化结构的分类 (1) 从时间角度上讲, 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2) 从空间角度上讲, 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陆地文化。

 (3) 从社会层面上讲, 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

 (4) 从社会功用上讲, 有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 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5) 从内在逻辑上讲, 有物质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6) 从经济形态上讲, 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 商业文化。

 狭义的“ 文化”, 排除人类社会—— 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被称作“ 小文化” 。

 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1) 人文性

 中国文化从思考人类自身的存在出发, 以人为中心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强调人本位。

 (2) 包容性

 融合、吸纳、改造了各种文化。

 (3) 伦理性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内在 的道德修养; 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外在的道德或者说就是政治上的实践。

 (4) 与谐性。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反映了中国文化重视平衡协调的理念。

 (5) 务实精神。中国文化的务实精神, 使之成为一种非宗教、世俗性的文化, 它的文化精神不在于力求构造彼岸世界, 而就是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

 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 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中西文化差异 1. 中国文化主静, 西方文化主动; 2. 中国文化基于自然经济, 西方文化基于商品经济; 3. 中国人重视集体, 西方人重视个人; 4. 中国人讲求与合, 西方人倾向扩张; 5. 中国为仁性文化, 西方为知性文化; 6. 中国人瞧重精神生活, 西方人瞧重物质生活; 7. 中国文化为内向型的, 西方文化为外向型的; 8. 中国文化为阴性文化, 西方文化为阳性文化; 9. 中国文化重综合与直觉, 西方文化重分析与理性。

 以上论述就是片面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在天人关系方面。西方人 ——“ 天人相分”;中国人——“ 天人 合一” 。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语言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