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及秋冬季传染病预防》
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但是低风险并不等于零风险,常态化疫情防控仍需大家的坚持。另外,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气温多变、昼夜温差大,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在此呼吁大家做好疫情防控及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大朋友、小朋友的安全健康。
新冠肺炎小知识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预防措施:
1、勤洗手
人的手部是接触物品最多的地方,很容易沾染新型冠状病毒,因此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洗手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而且要用流动水冲洗。洗完之后用干净的毛巾或者是一次性的纸巾擦干净。如果双手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需要立即进行清洗。
2、室内每天开窗通风
室内的空气不流通更容易导致病毒和细菌聚集,不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护,所以应该要每天开窗通风。每天开窗通风的次数不能少于三次,每次通风的时间要保持在20分钟到30分钟左右。如果说户外的空气质量比较差,需要适当减少开窗通风的次数和时间。
3、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人群越密集的场所越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大家平时要尽量少去这样的场所。如果说必须要去,一定得佩戴好口罩,同时也要和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殿市中学总务处
公司秋冬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预防冬季传染病讲话稿
春季传染病防控
幼儿园疫情防控预案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疫情防控宣传
相关热词搜索: 秋冬季 疫情 传染病 防控 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