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高中化学面试万能教案模板
2025-09-01人已围观
高中化学面试万能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面试教案设计
【篇1:2015年下半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
案】
2015年下半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离子反应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 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 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 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
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 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 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 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 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 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问题2:如何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呢?从而引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开展组内讨论,提出预设。让学生走上讲 台试着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师对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学生阅读课本,学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点(写电离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 守恒定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分析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的特点,推导出酸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写出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
naoh=na+ + oh- koh=k+ + oh-
ba(oh)2=ba2+ + 2oh-
学生通过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
接着进行探究学习,请学生写出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
na2so4=2na+ + so42- kno3=k+ + no3- nh4cl=nh4+ + cl-
引导学生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盐的定义,即,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三)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言,自主概括本节课内容(电解质、电离的概念,需要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道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1-4题
2.书写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钠溶液 (2)氯化铁溶液 (3)硫酸铝溶液(4)氢氧化钡溶液
六、说板书设计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 2.电解质的电离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篇2:高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甲烷的化学性质》教
案】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甲烷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建立甲烷与氯气反应模型,初步接触并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树立运用化学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中国日记西气东输工程启动”。
思考:“西气东输”输的气体是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什么要输
送天然气?
展示图片:甲烷气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讲解:这与甲烷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甲烷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科学探究
提问:请回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甲烷的空间构型是什么?
讲解: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结构决定性质,所以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 定,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反应。
1.氧化反应
向学生展示天然气燃烧、可燃冰的图片。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提问:天然气的用途是什么?为什么说可燃冰是中国能源梦?
引导学生回答天然气燃烧的现象,猜测燃烧的产物。
讲解天然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甲烷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产物,对环境危害
小的特点。
注意:列举生活实例“瓦斯爆炸”,提示学生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
请学生尝试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并讲评。
2.取代反应
演示实验:①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 g kmno4和1 ml盐酸,
用黑纸包好。②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 g kmno4和1 ml盐酸,
距离15 cm用燃着的镁条照射。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结论:室温时不反应,光照时反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内壁出现油状液滴,
有少量白雾。
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应方程式。
动画展示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时分子模型的变化。
讲解: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
代的反应。
请学生回忆锌与硫酸的置换反应,对比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师生总结,形
成表格。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环节三: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请学生们说一说这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
收集资料,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1)氧化反应:
ch4 + 2o2 --- co2 + 2h2o (2)取代反应:
ch4 + cl2 --- ch3cl + hcl (反应条件:光) ch3cl + cl2 --- ch2cl2 + hcl ch2cl + cl2 --- chcl3 + hcl chcl3 + cl2 --- ccl4 + hcl 五、教学反思
更多教师资格面试开始尽在山西教师招聘网
【篇3:化学经典面试说课模版】
化学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 人教版 版高中化学必修第章第 节第 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 的基础,因此, 在课程的学习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
②掌握
③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观察方法,体验实验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合作中获得真知。
③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主动学习,在合作讨论中获得进步,提高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2.
难点:
1. 2.
四、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上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采用情景激学,探究式教学,目标导学的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新课导入新课传授 当堂巩固 作业布置及自学拓展五个
方面进行:
四、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记忆的规律。我将黑板平均分成三个部分。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实验现象的原因 布置作业的内容和页码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练习题的解答过程 自学网络拓展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
不足的地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大家!
高中化学教案一、课题:离子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章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难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五、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师生互动、分组讨论、情景演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2.讲授新课(1)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①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②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的核外电子如何运动。③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④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⑤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⑥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⑦练习巩固。⑧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少于4个不稳定非金属元素多于4个不稳定⑨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2)探究离子的形成①提供信息:a.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b.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跃起来)③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④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⑤师生分析:⑥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3.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请学生自己总结)4.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
化学面试教案模板
【篇1:化学面试说课套用模板】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的内容,是本章本册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分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尤其的它化学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本节课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使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从而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并了解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进而使学生感悟和理解氧气的性质。通过对,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通过对###了解,进一步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方法:(可用的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自主探究的形式)
由于本节课在教材中地位的重要性,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边实验,边观察,边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的进行“信息”交流,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尽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概念型内容教学方法)是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应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分析归纳,将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在生活中的溶液的讨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要鼓励学生参与,鼓励
【篇2:化学教案模板】
首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教案 20___---20___学年度第_______学期
学科: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篇3:初三化学试讲教案】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例题1】: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反应式为:
请计算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
【例题2】:有一种含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 g,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
全分解得到3.2g氧气,试求该过氧化氢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高中语文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高中语文
高中美术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政治教招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数学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9篇)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万能
面试
模板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面试教案设计
【篇1:2015年下半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
案】
2015年下半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离子反应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 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 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 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
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 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 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 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 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 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问题2:如何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呢?从而引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开展组内讨论,提出预设。让学生走上讲 台试着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师对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学生阅读课本,学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点(写电离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 守恒定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分析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的特点,推导出酸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写出naoh、koh、ba(oh)2的电离方程式。
naoh=na+ + oh- koh=k+ + oh-
ba(oh)2=ba2+ + 2oh-
学生通过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
接着进行探究学习,请学生写出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
na2so4=2na+ + so42- kno3=k+ + no3- nh4cl=nh4+ + cl-
引导学生分析上述电离的特点,总结出盐的定义,即,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三)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言,自主概括本节课内容(电解质、电离的概念,需要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道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1-4题
2.书写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钠溶液 (2)氯化铁溶液 (3)硫酸铝溶液(4)氢氧化钡溶液
六、说板书设计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 2.电解质的电离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篇2:高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甲烷的化学性质》教
案】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甲烷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建立甲烷与氯气反应模型,初步接触并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树立运用化学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中国日记西气东输工程启动”。
思考:“西气东输”输的气体是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为什么要输
送天然气?
展示图片:甲烷气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讲解:这与甲烷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甲烷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科学探究
提问:请回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甲烷的空间构型是什么?
讲解: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结构决定性质,所以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 定,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反应。
1.氧化反应
向学生展示天然气燃烧、可燃冰的图片。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提问:天然气的用途是什么?为什么说可燃冰是中国能源梦?
引导学生回答天然气燃烧的现象,猜测燃烧的产物。
讲解天然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甲烷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产物,对环境危害
小的特点。
注意:列举生活实例“瓦斯爆炸”,提示学生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
请学生尝试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并讲评。
2.取代反应
演示实验:①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 g kmno4和1 ml盐酸,
用黑纸包好。②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 g kmno4和1 ml盐酸,
距离15 cm用燃着的镁条照射。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结论:室温时不反应,光照时反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内壁出现油状液滴,
有少量白雾。
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应方程式。
动画展示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时分子模型的变化。
讲解: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
代的反应。
请学生回忆锌与硫酸的置换反应,对比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师生总结,形
成表格。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环节三: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请学生们说一说这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
收集资料,了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1)氧化反应:
ch4 + 2o2 --- co2 + 2h2o (2)取代反应:
ch4 + cl2 --- ch3cl + hcl (反应条件:光) ch3cl + cl2 --- ch2cl2 + hcl ch2cl + cl2 --- chcl3 + hcl chcl3 + cl2 --- ccl4 + hcl 五、教学反思
更多教师资格面试开始尽在山西教师招聘网
【篇3:化学经典面试说课模版】
化学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 人教版 版高中化学必修第章第 节第 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 的基础,因此, 在课程的学习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
②掌握
③运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观察方法,体验实验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合作中获得真知。
③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主动学习,在合作讨论中获得进步,提高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2.
难点:
1. 2.
四、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上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采用情景激学,探究式教学,目标导学的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新课导入新课传授 当堂巩固 作业布置及自学拓展五个
方面进行:
四、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记忆的规律。我将黑板平均分成三个部分。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实验现象的原因 布置作业的内容和页码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练习题的解答过程 自学网络拓展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
不足的地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大家!
高中化学教案一、课题:离子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章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难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五、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师生互动、分组讨论、情景演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2.讲授新课(1)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①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②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的核外电子如何运动。③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④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⑤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⑥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⑦练习巩固。⑧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少于4个不稳定非金属元素多于4个不稳定⑨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2)探究离子的形成①提供信息:a.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b.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跃起来)③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④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⑤师生分析:⑥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3.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请学生自己总结)4.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
化学面试教案模板
【篇1:化学面试说课套用模板】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的内容,是本章本册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教材分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尤其的它化学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本节课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使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从而使学生掌握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并了解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进而使学生感悟和理解氧气的性质。通过对,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通过对###了解,进一步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方法:(可用的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自主探究的形式)
由于本节课在教材中地位的重要性,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边实验,边观察,边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参与到学生当中,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的进行“信息”交流,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尽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概念型内容教学方法)是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应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分析归纳,将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在生活中的溶液的讨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要鼓励学生参与,鼓励
【篇2:化学教案模板】
首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教案 20___---20___学年度第_______学期
学科: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篇3:初三化学试讲教案】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例题1】: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反应式为:
请计算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
【例题2】:有一种含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 g,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
全分解得到3.2g氧气,试求该过氧化氢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高中语文面试教案万能模板
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高中语文
高中美术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政治教招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高中数学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9篇)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万能
面试
模板
高中化学
上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下一篇:高中升旗仪式主持词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