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青山不老(教案+反思)

2025-09-03人已围观

青山不老(教案+反思)
  20*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关注课题,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语文要素】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2.师:同学们,瞧,参天的杨柳,劲挺在山洼、山腰;

  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的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课件出示重点词,指名读、齐读。

  3.师: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用这五个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着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感“奇迹”。

  课件出示: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出相关句子,齐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之间交流相关内容。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自由读课文并进行概括。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学习第2自然段)

  联系课文,结合资料和图片,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出示: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①引导学生关注老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俭朴、单调的生活。

  ②关注三个典型事例,即“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4.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莽莽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四、对比阅读,理解“青山不老”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1.看今日之青山: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2.想昔日之青山: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一番景象?想象画面。

  3.悟“青山不老”之含义:经过刚才对“青山不老”的对比学习,现在说说你对“青山不老”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1):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

  预设(2):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永存。(板书:精神永存)

  [教学板书]

  20* 青山不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深刻地理解老人身上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结合关键语句,逐层深入探究,感悟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不足之处在于,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应适当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教学中要多运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充分放开学生手脚。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精选20篇

  青山不老教学课件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读后感

  《青山不老》读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

  青山不老

  教案

  反思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