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家访感言

家访感言

时间:2025-08-02 20:03:58 浏览次数:

家访感言

家 访 感 言

武心波

“访万家”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家访这一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通过这几次的家访,深深地体会到: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家长、教师就是一个教育三角,这个三角沟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家访有利于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能让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大大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坦诚和良苦,以及平易、谦和、亲切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会深深打动家长,促使家长产生一种积极配合学校、配合班主任工作的热情。显然,家访的这种效果绝不是打几个电话,或是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能够达到的。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的家长整个忙于生计外出务工,极少在家照看、督促孩子。一回家后,就从各方面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能弥补对孩子的爱。殊不知正是这种种,养成了部分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使得我们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在家访中,

家访感言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治理。家长都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深为身为一名教师而自豪。当然高兴之余,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肩上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家访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
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每想到此,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教师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学生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家访感言

红化学校 四年级一班 杨梓崑

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而家访则是连接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桥梁。

三月十六日中午李老师来家家访,我和老师坐在沙发上,李老师和爸妈对我的在校学习和我在家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老师对我爸妈的教育不当之处给予纠正和建议,我觉得老师很了不起,对我的心很了解。我是今年才转到红化上学,对这个学习环境很陌生,同学们对我也很陌生,班主任李老师对我了很多很多的鼓励和关心,并给了我很多与同学认识接触的机会。

在老师家访之后,我有很多的感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上,可以改正粗心的坏习惯,课堂上再也不接头接耳了,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改正学习态度不端正、贪玩等坏习惯;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上课认真听讲,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抓上去。

自从家访之后,妈妈和爸爸对我在学习上也更加的关心了,对我的错误也有耐心给我讲道理,给我讲怎么改正,不像以前就收拾我了。我对老师的感觉也更加亲切了,第二天早上,我去上学,有的同学问我,老师家访你没挨揍吗?我说:“没有呀!晚上妈妈和爸爸还陪我去朝阳公园玩呢!”

老师,家访真好,欢迎您再次来我家做客。

红化学校二年级二班大家访总结

2014/6/27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感受颇深,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就:

一是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通过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家长老师互相信任。通过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三是多棱角认识学生。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四是换个角度看家长。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大多是八零后,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相对高一些,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交给老师接一切ok,再加上基本上都育有两个孩子,两口子都在打工比较忙,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五十分之一,很不起眼;
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奉献爱心,努力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Power by YOZOSOFT

家访感言

***队

2011年**下乡暑期实践结束了,在这为期15天的支教中,我们青树四队共家访过30个学生,我和队员去过8学生家。

在家访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在这几天中,我们是去支教的,对孩子们来说,我们是他们暂时的老师,对我们队员老说,这只是一次社会实践,可在学生和家长眼中,我们就是老师,我们得到的不是一个大学生的待遇,而是一个学生老师的待遇。我们作为大学生,而且是非师范类的本科生,在我感觉是没有资格该孩子们当老师的,被他们老师老师的叫,整的很自豪,又有点心虚。在老乡家,听着那些孩子的家长对我们的嘱咐,没有一点把我们当学生的意思,此刻,我们已是老师!现在国家让老师体罚学生,我们支教队也规定不准体罚学生,但这个法则在这儿的老乡在眼中是错误的,他们相信“鞭杆底出人才”所以,当我们去了他们家时,那些学生的家长就会一再的嘱咐,这孩子要是不听话,你们据打他,他不好好学习,你们就打他,他要是给你们惹麻烦,你们就打他。从他们简单的言语中就可以体会到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很单纯的愿望!而且,不管他家有几个孩子,他们累死也不会让一个孩子因经济原因而辍学。他们是拼了命的供学生读书。

另为一点就是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很难走。在古道小学,大部分学生上学是半个小时的行程,可有近一半的学生行程在50分钟以上,我们家访时,有些路途较远的还得选体格较好的女生,并且要一个男生带队才行。古道小学建在靠山顶的地方,而还好多学生要经过一个平时干涸的河才能去学校,遇上雨天,他们是既要过河又要爬山,要是大雨,家长根本不敢让学生去学校,这样的条件对孩子们真的不公平,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真的无力解决。

**,古道,希望这儿的孩子们都走出这个艰苦的山区,或是改变艰苦的条件,走出贫困!祝愿他们!

队员:***

2011年9月5日

家访感言

“10月28日的下午老师要家访”,这个消息儿子老早就通知我了,得知这个消息儿子和我一样既兴奋又紧张,上小学6年了,虽说平时与老师保持着沟通交流,但家访还是第一次。

记忆中的家访,还停留在我自已上小学的八十年代初,因为父母都是小学老师,印象尤其深刻,在当时的县城乡镇,因为物质生活条件比现在差多了,好多穷人家的小伢上不起学,读不上书,所以父母那一辈的教师是一遍一遍地跑在各个乡村的小路上,苦口婆心地做着“普九”基层工作,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方针政策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好苗子„„。

“妈妈,今天下午你一定要在家哦,老师要来家访了”一大早儿子又提醒我了,我笑了,“记得,记得。”

时易境迁,学生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学习条件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学生还是学生,“人之初,性本善”,小学老师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启蒙作用,承载着祖国花朵放飞的梦想。班主任是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平时我也通过打电话,或在家长联系本留下自已的想法和建议等等方式与老师保持着联系,但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的最好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也期待着与老师面对面地坦城交流。

下午老师如期家访,走访了一家又一家,到我家已是华灯初上,老师自已的孩子还在学校做作业等着,如此又令我想起了做老师的辛苦,老师,真的是辛苦了!我与老师就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素质

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真是获益匪浅。

孩子的学习状态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无意注意状态,表现方式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做完一项作业转到另一项时需要督促并且慢,这种状态出现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要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二类是有意注意,表现方式是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对学习目的清楚,会自行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不过当遇到学习任务较重且难题较多时,会有焦虑感。三类是有意后注意,这种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且学习会很努力,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柳子闲读六年级了,我觉得应当过渡到享受学习的这种境界,戒骄戒躁。针对我说的情况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我觉得非常切合实际。

建议:第一,我们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的任务,即需要做什么?平常要鼓励孩子自己提出学习任务,养成孩子主动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任务需要孩子自己提出,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有目标感。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不可再给孩子加任务,避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以后做作业会拖拉。

第二、培养孩子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度。 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才会高。家长要及时分享孩子在学习中的“天才之作”——学习心得和偶然发现。这样会增加孩子的专注度,提升自觉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动性。要对孩子学习过程进行关注,注重孩子学习过程的收获,而不要只看考试的成绩结果。避免带尾巴的表扬,如今天孩子考试得了95分,表扬:今天不错,考试得了95分,如果不粗心另5分不扣就好了等,言下之意要得100分才能得到真正的表扬,要尽量避免这

样的表扬,而应直接了当地表扬孩子,今天题目这么难都考了95分,真是了不起,再接再厉!表扬要干脆,批评要直接。

第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熟悉稳定的独立的学习环境。孩子喜欢对陌生的环境进行探究,熟悉的环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完成作业的速度。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学习的时候端茶送水,避免急于指出孩子作业出错的地方,要让孩子持续地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后再指点,更利于孩子独立思维,作业中对孩子的提问不要急于作答,要让孩子尽量独立自己去思考。

知子莫若父与母,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优点与不足,班主任通过家访中的交谈就可了然于心了。在我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中,卢老师所表现出的坦诚和良苦,以及平易、谦和、亲切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她的儿子也正好读小学五年级,也是家长的一份子啊,这也引起了我的共鸣与热情。

是的,新时代的物质条件丰厚,再不担心读不起书了,所以较之于传统意义的家访又有了新的内容,包括读书,包括成人,包括成事,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指导了家长。家访有利于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能让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甚至把老师看作父母,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显然,家访的这种效果绝不是打几个电话,或是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能够达到的。

我的家访感言

陶瑜

本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一共访问了十五家,在访问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感触,想在这里一一道来。

第一,我最想说的是心酸。以前我都以为我自己家就是一般家庭,条件什么的都是一般,家访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自己比那些孩子们生活条件好太多了。当我东问西问找到八(3)班干雄家里时,看到他家我真的差点掉下泪来,永远不用锁门的房子,因为根本就没什么可以偷的,家徒四壁这个词用在他家真是非常贴切,永远也晒不到太阳的房子,不开灯根本没法看清东西,就这样的房子还是租的,可以想象家里有多穷!所以当我对干雄说要到他家去家访时他有点不好意思,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怕老师嫌弃他家太破烂啊,平时干雄脸上总是脏兮兮的,衣服也好久都不换,看了他家,我真的觉得好心酸啊。干雄家是我访问的第一家,第一家就给我了一个震惊,再看后来的学生家里我都觉得还好,不过最好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的二室一厅,所以说我们这一带的孩子家里条件都不算好。

第二,学生学习环境不够好。且不说有个独立的书房,就连书桌台灯什么的都是奢侈品,我记得七(3)班肖冲家前面卖水果,后面就是一间房,她睡觉、吃饭、学习、看电视都在一间房内,她的父母只有睡在搭的阁楼上面,有几个家里条件稍好的学生才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很多家里做小生意的就是前面做生意,后面挂个帘子就是睡觉的地方。而且周围的环境也不好,干雄的邻居对我说,干雄经常被周围那些不学好的孩子叫出去玩,有时候还和他们一起去偷东西,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有道理的啊,但是他爸一个人拖着个孩子,能搞个温饱就不错了,哪里还谈什么为孩子学习营造环境呢?

第三,家长对孩子没有要求或者要求不合理。大部分的家长都在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能给他们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每天去上学,不给他们惹麻烦,至于什么知识改变命运这类话他们都是不信的,还有的家长呢,不知道他的孩子接受能力真的很差还期盼他们考高中甚至重点高中,愿望是良好的,但是却是不切实际的,每个孩子在自己父母心中都是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如果对孩子提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会为达不到而感到痛苦,进而会厌学。

第四,面对孩子成绩不好时,希望通过在外培优来解决。现在每个培训机构都办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却没看到孩子们成绩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往往是家长一看孩子成绩不行了,赶快往培训机构一塞,期望就此找到了阿里巴巴开启宝库的咒语。在我家访的几家里,对孩子

有所期望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了外面的培训机构,甚至有的家长坦言在小学期间就已经在培优上面花了几万块钱,几万块钱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效果甚微,就是说这几万块钱打了水漂,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他们都觉得只要成绩不好就培优这点就是个错误,就好像一面没有做好刮灰等基础工作的墙,你往上面刷再好的乳胶漆都是徒劳,总有一天会一块块的剥落下来的,所以当孩子成绩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吼吼地往外送钱,应该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想办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把学校课堂上面都弄懂了成绩不可能不好。记得有一个小孩曾经很神气地对我说他一直在外面培优,问题在于他的成绩,唉,不谈也罢,搞了半天在外面培个优都能给人带来莫名的优越感啊!可是在我看来,还是成绩好才是最牛X的啊!

第五,穷门养娇子。应该说我访问的孩子里面没有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但是,大部分的家长都没有在孩子的零用钱上面吝啬,每天3-5块是最差的,10块钱的并不少见,一般都用来买零食,这点我最为反感,首先那些零食吃着没多大营养,对身体没什么好处,其次给孩子养成了这种吃零食的习惯,但最不好的还是让父母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这样随随便便地乱花掉,孩子还一点都不心疼,觉得是理所应当的,问及这点,家长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孩子要钱都是尽量满足的。我家访的孩子里有好几个家长都说孩子在家非常任性不听话,可是那些孩子在学校都还是很温顺的,说明什么,说明在家都是娇惯了的,但是在老师面前大家都一样,所以就很听话了,当有的家长说:“老师啊,我的小孩只听你们老师的话,我们说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所以你们要好好管教啊!”我就对他们说你们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他们的威信就是在一些无原则的娇惯中慢慢失去的。但是也有几个孩子充分体现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有几个家庭里有两三个孩子,甚至弟弟妹妹还很小,所以他们过早地承担了家里部分的家务,这样的孩子在家往往能孝顺父母,照顾弟妹,在学校也能尊重老师,承担自己该做的劳动,看来,让孩子们早点知道生活的艰辛,勇于承担生活的担子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坏事。

家访完后我一直在想,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都有种无力感,以前有学生说在现在这个社会知识是无法改变命运的,我爸爸是卖鱼的,以后我也会去卖鱼,我总是很真诚地对他们说,但是上天总是会把机会送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不然你们会后悔的,不管他们是不是嗤之以鼻,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对他们进行这种教育,教育他们热爱书本,教育他们感恩父母,教育他们珍惜这一段美好的初中时光,我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进步路上的推动力,总有一天他们会知道我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好。

家长家访感言

教师家访感言

写老师家访后家长感言

老师家访感言(共6篇)

家访发言稿

相关热词搜索: 家访 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