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畜牧业重点工作汇报

畜牧业重点工作汇报

时间:2025-08-02 06:40:05 浏览次数:

2011年畜牧业重点工作打算及措施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阜康市2011年畜牧业重点工作做如下汇报:

2011年阜康市畜牧业工作按照“科学跨越,富民强牧”的发展思路,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为目标,坚持数量和质量相结合,效益和生态相统一,实施畜牧业科技创新,加大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力度;
坚持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畜牧业;
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推进养殖小区(基地)和养殖专业村建设,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
加快品种改良步伐,积极推行以优良奶牛、肉牛、肉羊为主的牲畜品种改良工作;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保证畜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严格执法,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生产;
加快推进牧民定居步伐,扩大饲草料基地建设。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以草定畜,以小换大,全面推进牲畜舍饲圈养工作,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雏形,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2011年畜牧业重点工作及措施:

1、继续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积极争取将牧民定居工程纳入山西援建民生工程和国家游牧民定居项目,争取援建资金600万元和项目资金万元,力争完成牧民定居450户。同时,借助退牧还草项目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330万元开发建设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2万亩。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促进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和转变、推进牧区经济快速发展。

2、实施养殖小区扩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小区功能。完成扩建(新建)标准化畜禽圈舍15000平米,完善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龙泉村奶牛小区、鱼儿沟蛋鸡养殖小区。全力打造家禽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实现出栏家禽1650万羽,生产禽蛋1.4万吨,努力把阜康打造成新疆养禽业第一大县市。

3、依托挤奶厅、托牛所建设,推进奶牛集中饲养,统一管理。依托已建成的挤奶厅和实施建设的托牛所,逐步使散养奶牛集中饲养,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奶业产业化生产,保证奶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奶牛集中饲养,充分发挥挤奶厅作用,2011年以牛场和托牛所方式集中统一饲养管理奶牛头数达到1200头,努力打造滋泥泉子镇龙泉村奶牛养殖小区,达到养、托、挤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构建奶业发展新体系,使其成为我市标准化奶牛养殖的示范基地。

4、继续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市、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建设,继续实行动物防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按照“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双轨机制,做到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人员包责任区,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乡镇村的双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将政府保密度延伸至村,以保证防疫密度、防疫质量、产地检疫覆盖面3个百分之百,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有效抗体达到75%以上。本地畜禽不出现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5、建立畜禽类食品安全生产监测体系。认真贯彻《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符合条件的乡镇建设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基地,从政策上予

以扶持。

不断加强执法监督职能、服务职能,切实抓好兽药、饲料监察、种畜禽管理、奶业管理。

6、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牲畜品种改良步伐。2011年,一是争取将大茂农场列入良种肉羊繁育场建设项目,完成组建核心群母羊600只,年内向社会提供种公羊100只。使大茂农场成为全疆最大的肉羊繁育场。二是积极扶持禽业良种繁育,使福康源父母代蛋鸡种鸡场年饲养蛋种鸡达到10万套成为全疆最大的蛋鸡种鸡场。同时积极实施全疆第一个祖代蛋鸡场建设,使祖代蛋鸡场规模达到5000套。继续依托国家、自治区畜牧业良种补贴项目,应用冻精冷配、胚胎移植、性控冻精等先进技术,引进奶牛性控冻精2000枚,优良肉用纯种公羊15只,纯种母羊100只,引进高代杂交种公羊100只,西门塔尔种公牛50头,完成胚胎移植羊300只,加快推进牲畜品种改良步伐,提升畜禽的品种质量和优质品种的覆盖面。

7、健全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草原防火网络,提高草原监督管理水平,促进草原畜牧业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理机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草原行政执法水平。继续抓好《草原法》及《实施细则》的宣传贯彻,促进以草定畜,从根本上解决超载过牧的问题。严厉禁止非农公司及个体经营户在草原上以任何理由开垦草原,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预警体系,加强防火设施建设,确保草原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8、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四项保护补助机制,维护草原生态可持续利用。争取将我市重度退化的4322148亩草场纳入禁牧区域;
将3600377亩草场纳入草畜平衡范围;
申请享受牧草良种补助草场面积达到247000亩;
开展牧民教育、培训1万人次。

9、努力打造以三工河乡拜斯胡木村为中心,辐射九运街镇黄土梁畜牧业示范区,为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率先实施现代畜牧业做出示范。

10、优化环境、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做好新疆创景园林有限责任公司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一期工程协调工作,使其项目早日开工,年内达到出栏生猪3万头能力。二是做好阜康市天滋肉牛养殖合作社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的协调工作,使其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11、切实抓好牛羊育肥和储草储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牛羊育肥工作作为当前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协调金融部门,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保证牛羊育肥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做好饲草料贮备工作,按照畜均备草达到400公斤以上、备料达到40公斤以上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饲草料的贮备,确保牲畜安全越冬渡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大力支持下,畜牧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勇于拼搏,努力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给市委、政府和广大的农牧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1年畜牧业重点工作及重点项目

进展汇报

各位领导:

现就1-3月畜牧业重点工作及重点项目进展汇报如下:

一、草场征用及草场纠纷调处工作

目前,市畜牧兽医局已与所有重点项目征用草场企业对接,对未办理草场征用草场企业下发征用草场办理手续函,争取在4月15日前,将重点项目征用草场手续全部办理完成,确保重点项目按期顺利开工。

饲草料地开发经相关部门多次商讨研究,已初步制定出阜康市饲草料地清理整顿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清理整顿步骤,相关部门职责,时间限定,争取4月1日前下发执行。

二、畜牧业发展工作

(一)新建标准化圈舍2万平方米,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挤奶厅2个,集中饲养奶牛1200头

目前,已落实完成扩建(新建)标准化畜禽圈舍2万平米。其中:城关镇黄鸭坑村牛羊育肥小区2500平米,开发区2500平米;
九运街镇七道沟蛋鸡场扩建3000平米,楼楼庄肉牛育肥小区扩建2000平米;
滋泥泉子镇新建肉牛育肥场5000平米。同时完善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龙泉村奶牛小区、鱼儿沟蛋鸡养殖小区。

2011年以牛场和托牛所方式集中统一饲养管理奶牛头数达到1200头,目前已全部落实,其中:城关镇鱼儿沟西村奶牛小区150头,柳城子村托牛所250头;
九运街黄土梁北村托牛所250头,新户村托牛所150头,古城北村托牛所100头;
滋泥泉子镇龙泉村托牛所200头;
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托牛所100头。

(二)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改良奶牛2000头,羊3.1万只 2011年已引进奶牛性控冻精300枚。引进种公牛80头,

肉用种公羊150只,任务已分解到乡镇,现正在与种畜场积极对接,就种畜引进事宜签订相关订购协议。

三、惠农富民补贴工程

(一)落实退牧还草工程饲料粮补助面积53万亩,补助资金139.91万元。

退牧还草工程饲料粮补助项目资金区州还未批复下达,牧民补助基础资料已汇总完成。

(二)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资金。争取将我市重度退化的300万亩草场纳入禁牧区域,503万亩草场纳入草畜平衡范围。

阜康市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通过多次征求意见,现根据区州畜牧主管部门意见正在修编,待区州大纲修订后,参照大纲修订后予以上报。

四、重点项目工作

(一)游牧民定居项目

1、项目建设任务:

计划定居牧民450户(其中山西援阜牧民定居200户),各乡镇任务分解:上户沟乡200户,其中:搬迁定居80户,提升改造120户;
水磨沟乡100户,其中:搬迁定居80户,提升改造20户;
三工河乡80户,其中:搬迁定居40户,提升改造40户;
九运街镇牧业队20户;
滋泥泉子镇提升改造50户。

2、工作进度安排:

2月15日前完成项目环评登记工作;

2月15日—2月20日:完成项目建设用地审批以及定居点整体规划和房屋图纸设计工作。

2月20日—2月28日:完成项目安全施工审批、开工许可审批等工作。

3月1日—3月10日: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及评审工作,同时完成牧民搬迁户数的落实及搬迁、提升改造协议的签订,开始收取牧民自筹资金。

3月10日—3月25日:完成项目招标实施方案的编制及审批并完成招投标工作。

4月1日—6月30日:完成定居房的基础工程建设及牧民自筹资金的收取。

7月1日—8月30日:完成定居放的主体工程;

完成定居房的粉刷及外围清理等工程。

9月1日—10月15日:完成牲畜棚圈建设;
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10月16日—11月30日:组织牧民搬迁入住。

3、工作进展:

目前已完成项目环评、立项、工程规划、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住房建设用地审批。现由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编制450户牧民定居实施方案。

4、下阶段工作:

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编制450户牧民定居实施方案完成后,经审批,发布公告进行招标。

(二)2010年退牧还草项目

1、项目建设内容:

2010年退牧还草项目总投资3050万元,申请上级资金2330万元,自筹720万元,建设120万亩围栏封育草场,2万亩人工饲草料地。

2、项目进度安排:

1月—2月28日, 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工程设计,并通过自治区评审,制定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实施方案,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
建设完成项目水资源论证及项目配水方案,确保项目评审通过;
乡镇做好项目区草场置换和牧民安置工作,与项目区草场使用权属牧民签订相关协议。

3月1日—3月31日,完成招投标工作,签订建设施工合同,做好项目建设实施前的技术交底和开工各项准备工作;
乡镇完成项目实施区草场置换和牧民安置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和顺利

实施。

4月1日,三个项目区正式开工建设。

4月20日前完成工程施工放样、测量放线和复测工作。

9月30日前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和竣工自验,其中6月30日前完成工程建设的50%,7月30日前完成工程建设的70%,8月30日前完成工程建设的90%。

10月31日前完成项目建设资料建档、归档和项目工程初步结算工作,进行项目自查自验,做好项目申请自治区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审计部门配合做好项目设计工作。

11月30日前,完善项目建设内容,查遗补缺,争取并通过自治区验收。

3、工作进展:

面前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和工程图纸设计,水资源评价, 自治区评审,等待实施方案批复。

4、下阶段工作:

一是项目实施区域草场置换还未进行,需项目涉及乡镇尽快完成草场置换或流转征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准备招投标方案。

(三)新疆创景园林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新疆创景园林有限责任公司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计划分三年三期完成,一期工程计划从2011年4月开工建设,投资6000万元完成项目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圈舍建设,达到年出栏生猪3万头能力,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设地点的选址工作,原计划于3月30日前完成开工建设准备工作,但由于该公司涉及一起经济诉讼案件,账户被冻结,资金无法落实,导致项目无法建设。

为了继续加大我市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工作,经积极协调,多方跑办,引进滋泥泉子镇天滋肉牛养殖项目和九运街镇千头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天滋肉牛养殖合作社为市政府2011年招商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当年投资3000万元,在滋泥泉子镇实施建设万头肉牛养殖育肥及500头肉用种牛繁育场。在与乡镇对接和多方协调下,目前完成了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建设用地选址及建设用地对牧民的补偿安置工作。项目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部门对接后,已确定解决方案,先有养殖企业投资建设,待项目具备一定规模后,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给予补助和奖励。目前天滋肉牛养殖合作社已完成开工前的手续跑办工作,正在进行备料,4月10日左右可开工建设。

二是阜康市伟牛乳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注册成立,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当年投资1500万元,在九运街镇实施建设千头奶牛养殖场。目前已完成用地手续、项目可研,4月10日左右可启动建设。

%%%%%畜牧业重点工作汇报

%%%%%总面积4528平方公里,天然草场414.25万亩,

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88.58万亩。全县辖6乡2镇5个农牧场76个村(队)6个社区,有汉、哈、维、回等23个民族,总人口19.64万人,农村人口14.8万人、牧民2.8万人。

2011年末,牲畜存栏56万头(只),其中牛12.35万头、羊36.56万只、马3.73万匹、猪2.95万头、其它牲畜0.41万头,生产母畜38.06万头(只)。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7.07亿元,较上年增长18.4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6.97%,较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畜牧业实现人均增收500元。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现将%%%%%春季畜牧业重点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

牲畜越冬度春和饲草料消耗情况:2012年初%%%%%牲畜存栏56万头只,储备饲草47.84万吨、饲料4.29万吨,据统计目前,已消耗饲草44.01万吨、饲料3.82万吨,分别占储备数量的92%、89%;
牲畜死亡共2060头只,其中,病死247头只、狼害685头只、其他灾害1133头只(其中瘦弱死亡423头只)。预计全年接羔数量40.35万只,截止目前,已产羔19.98万只,成活19.84万只,成活率为99%,其中:冬羔成活7.87万只,春羔成活9.79万只。

存在的问题:由于近期降雪降温,牧区冬窝子牲畜不能在外放牧,全部进行舍饲,饲草料消耗加快,导致部分牧户饲草料短缺。经预算,缺口饲草1.3万吨、饲料0.45万吨。

当前是牲畜安全越冬度春的关键时期,%%%%%采取多种措

施,在后续工作中应完善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方案和措施:1

一是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抗灾救灾领导小组,推行行政领导包乡(镇)场、责任领导包村(队)、工作人员包户的措施,做好有关牧民生产、生活,牲畜安全防范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二是加强抗灾物资贮备工作。县政府设立专项抗灾救灾资金230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储备所需物资,重点储备疫苗、消毒药品、消毒设施、防护用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饲草饲料等物资。一旦发生灾情及时向灾区供应救灾物资;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各乡(镇)场畜牧兽医技术员全面开展防疫、治疗、饲养管理等技术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农牧民在喂养过程中广泛采用“长草短喂,短草槽喂”的方法,充分利用秸杆养畜。目前已转移搬迁牧户28户,安全转移牲畜2240头只。调运饲草1.3万吨,饲料0.45万吨,解决了牧民当前饲草短缺的问题。

二、市场畜产品供给情况

第一季度牲畜存栏中,牛为12.31万头,羊为43.54万只,生猪为3.15万头;
出栏牲畜,牛为1.3万头,羊为7.95万只,生猪为0.66万头;
主要畜产品产量,肉类为4803吨、奶类为0.48万吨,禽蛋800吨;
畜产品价格方面:肉禽蛋类、水产品类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当前牛肉价格为37元/㎏,羊肉(带骨)价格为48元/㎏,猪肉的价格为26元/㎏,禽肉价格为 17元/㎏,禽蛋价格为7.5元/㎏,牛奶价格为2.5元/㎏。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牲畜育肥及时出栏,满足本县消费需求,因此,预计第二季度,牛羊育肥出栏增加,将呈现出供求平稳、价格不变的局面。

三、春季牲畜转场安排

我县春季牲畜转场时间从3月20日至4月10日结束,

转移牲畜22.85万头。为确保春季牲畜转场工作安全顺利有序进行,成立了以县畜牧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乡镇场负责人为成员的牲畜转场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人员提前前往春季草场实地查看,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制定春季牲畜转场工作方案,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春季牲畜安全转场。

四、接羔育幼情况

为做好接羔育幼工作。我县重点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技术服务到位。提前部署春季疫病防控工作,与抗灾救灾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先后安排180余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全面开展防疫、治疗、饲养管理等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养殖户在接羔育幼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降低死亡率;
二是疫病防治到位。各乡镇成立了督查小组,提前做好役病排查,并对接羔育幼、禽流感、口蹄疫等疫苗注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以保证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防止疫病的发生和漫延。三是提前预防到位。在天气变化前及时通知农牧民做好棚圈防寒保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温湿度,提前做好饲草料储草棚和饲料库房、接羔圈及暖圈等基础设施维修、建设,动员养殖户储备备用饲草料,做好家畜防灾御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做好春季重大疫病防控,全县范围集中开展免疫工作,计划在4月20日结束,同时,进一步做好牲畜渡春工作。

2、按期完成春季牲畜安全转场。

3、加大重大项目的开工工作,同时加强续建项目的管理。

%%%%%畜牧兽医局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八家户农场2010年畜牧业工作汇报

2010年,我场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州、县农村工作会议和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切实做好春秋季畜禽集中免疫和补免工作,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依托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建设,不断加大牧民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
积极扶持一批养殖大户,不断加快畜牧业转型的步伐,逐步使养殖户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保持了全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我场2010年畜牧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各项生产指标稳步提高

2010年末,全场牲畜存栏达55363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存栏25487头/只、牧区牲畜存栏29876头/只,家禽存栏达1万羽;

母畜存栏33124头/只,母畜比例达59.8%;
肉类总产量926吨,产毛量123吨,绒2000公斤,奶类产量544吨,皮31474张, 全场年初有应产母畜33124头/只,其中农区16002头/只、牧区17122头/只,已产母畜32296头/只,占应产母畜的97.5% ;
已产羔33189头/只,繁殖成活数33089头/只,仔畜成活率达99.8%。

2010年全畜牧业为农牧民人均增收150元。

二、采取措施,认真抓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任务

年初,根据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层层签订了畜牧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将目标任务依次分解落实到位,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深入抓,使各项畜牧业工作扎实有序进行,从 1

组织上确保了畜牧业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品种改良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牲畜良种率 全场开设改良点2座,改良员3名。今年黄牛改良任务 400头,已完成378头,94.5%。消耗液氮150粒升,冻精 1105粒, 趋势土杂公牛21头。今年我场引进新疆褐牛种公牛2头、种公羊63只、其中黑萨福克种公羊15只;
种公猪15只。绵羊人工改良任务4000只,牵引交配任务2000只。同时积极协同县品种改良部门,利用县上引进的15只黑萨福克种公羊在我场祖木墩及萨热草场启动两座肉羊配种站进行了绵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完成人工授精4112只,牵引交配2100只共改良绵羊6212只。

(三)狠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加大责任落实,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防疫员分片包干,确保责任到人。今年我场购进禽流感针剂疫苗1万毫升、冻干疫苗15.5万羽份,已免疫禽类83539羽(其中上半年43314羽、下半年40225羽),补免8536羽(其中上半年3190羽、下半年5346羽);
购进口蹄疫疫苗13.5万毫升(其中猪O型苗1万毫升),已免各类牲畜116785头/只(其中上半年49978头/只、下半年66807头/只),补免3043头/只 ,购进猪蓝耳病疫苗8000毫升,已免疫猪4027头(其中上半年1497头、下半年2530头),补免55头 ,确保了全场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二是在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认真做好了常规疫病的免疫工作。全年全场完成牲畜常规疫病免疫90619头/只,其中:牛焦虫528头、牛炭疽789头、气肿疽789头、羊痘20365只、药浴38148头/只,另外驱虫各类牲畜3万多头/只,确保了常规免疫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扎实开展动物检疫与执法工作

为确保人民群众食肉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我场加大了动物卫生执法工作力度,强化了畜禽及产品检疫工作质量。截止目前共完成动物产品检疫542头/只,其中:检疫牛胴体61头、羊101只、猪380头;

鸡蛋1.5吨、鱼785公斤。完成产地检疫7125头/只,其中:羊4932只、牛331头、马62匹、猪300头,禽类1500羽。其中:出县境3781同时积极建设我场牛羊标准化屠宰场,该屠宰场占地0.6亩、建筑面积达81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完工,预计月底可投入使用。

(五)努力完成牧区饲草料种植任务

今年我场积极引导牧民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通过宣传政策,走访牧户,调查摸底,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牧民种植饲草料的积极性。今年县上下达的饲草料种植任务14478亩(保留苜蓿1317亩,玉米6561亩),今年新增饲草料任务6602亩,其中苜蓿1542亩,玉米5060亩,已完成苜蓿2859亩(保留苜蓿1317亩),玉米11619亩,完成任务的100%、出苗率95%以上。

(六)狠抓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了退牧还草项目粮食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场按时发放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粮食补助资金132万元,并对围栏草场加强了管护力度,制定了转场时间。二是强化了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利用集市日及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大力宣传《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受教育人数达3000余人次。三是加大了草原灭鼠虫害防治工作力度。在州治蝗站的技术指导头/只,羊3100只,牛19头,马62匹,鸽600羽。

下,协同县草原站有关技术人员在祖莫墩等虫鼠害发生严重区进行了投药灭鼠治虫工作,完成虫鼠害防治面积达5.5万亩。四是积极开展天然草原退牧工作。按照草畜平衡、冷季舍饲圈养有关要求,计划在春秋草场实现退牧2万亩,目前任务已分解到户。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切实加强了我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

(七)积极做好备草备料及青黄贮制作工作

全场计划备草27691吨(其中牧区12202吨、农区15489吨),截止目前已备草27691吨(其中牧区已备草12202吨)畜均400公斤;
计划备料2077吨(其中牧区915吨、农区1162吨),已备料2077吨(其中牧区已备料915吨)畜均30公斤。计划制作青黄贮9000吨(其中青贮1750吨、黄贮7250吨),截止目前已制作青黄贮顺利完成。

(八)认真完成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任务

2010年我场划拨土地2000亩新建一座万头野香猪养殖场,目前养殖场办公室、职工宿舍、饲料房、高标准猪舍等建设工作已完成(新建办公室及职工宿舍1栋480㎡、饲料房1栋500㎡、高标准猪舍6栋3500㎡),预计月底引进种猪,年底可投入使用。

(九)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素质

我场高度重视科技培训工作,首先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区、州、县三级技术人员培训班。其次利用广播、科技之冬、科普集市、培训班、干部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畜牧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科技知识,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科技兴牧”的意识,截至目前共举办种养殖培训班18期,培训农牧业队干部、养殖专业户和农牧民技术员845名,出黑板报10期,悬挂横幅4条,发放汉、蒙、哈三种文字宣传材料45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十)认真抓好草畜平衡项目试点队(牧业二队)、湖北援博牧民定居(牧业四队)建设工作

草畜平衡、牧民定居示范点队(牧业二队)2010年计划新建抗震安居房21座,截至目前主体完工21座, 新建暖圏18正在建的有3座,新建围墙 650米,1座水塔已完工,1座文化室完工。并且已修防渗渠2公里。

截至目前,湖北援博资金到位175万元、自筹资金90万元,已全部支付工程款。截止2010年11月22日,(1)牧民定居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634.5万元,其中生活设施(住房、暖圏、院墙、厕所、大门)516.5万元,公共设施(3公里的乡村道路、水塔1座、机井1眼、自来水主管道3公里、面积为224平方米的文化室已全部完工)118万元。(2) 截止2010年11月22日,牧业四队牧民定居示范工程抗震房主体50户已全部完工(其中刷颜色涂料的27座)。暖圈主体完工31座, 19座正在建设中;
大门支柱已起43座(其中已安装24个)。7座正在建设中;
围墙完工48座,2个已正在建设中;
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612.5万元,其中湖北援博资金175万元,自筹资金90万元,施工队负责人垫资347.5万元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定居点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投入不足,饲草料种植供水紧张,已制约着我场畜牧业的发展。

2、项目资金到位缓慢,影响试点队工程进度。

八家户农场党委、管委

2010年11月30日

那拉提镇2011年牧业工作汇报

那拉提镇总面积1948平方公里,总草场面积170万余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296950亩,平地饲草饲料地8000亩,耕地面积8.92万亩,现有农牧业户4883户,3.3余万人,其中:牧业户1203户,牧业人口5694人,2011年底性畜存栏数129390头(只),其中:大畜43344,其中牛27399头,改良牛16692头,马15945匹,猪640头,小畜85406,其中羊83181只,山羊2225只。我镇2011年畜牧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今年高度重视畜牧业各项工作,将其作为农村支柱产业始终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抓好此项工作,各村都相应成立了畜牧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切实做好畜牧业各项工作,我镇将县上下达的生产指标与我镇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年初在我镇畜牧工作会议上与各村队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一、畜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我镇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增加了对畜产品的需求,大力提高了牧民的收入,带动了和畜牧业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到了和旅游业相关的行业当中。预计今年我镇畜牧业在大农口当中人均增收可以达到600元以上。主要畜产品肉、蛋、奶产量分别比去年提高8.5以上。

二、畜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规模化得到快速发展

今年我镇在科尔布拉克村引进项目,建立了百头生猪养殖基地,在那拉提村建立了百头牛育肥基地,在哈罗依村、阿拉善村建立了肉羊养殖小区。在哈罗依村和阿拉善村建立了孕马养殖基地,现全镇有72户,842多匹孕马养于孕马养殖业。为我镇孕马养殖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扎实做好牧民定居工作

我镇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扬州援疆资金和牧民自筹,结合我镇大力发展旅游的前景,从2009年至2011年,在哈罗依村,塔亚苏村、阿拉善村共建立了194户牧民定居点,其中今年新建125户高标准的牧民定居点,现阿拉善村100户牧民定居点已基本完工。

四、稳步推进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1、我镇按照新源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要求,“业务部门保质量”和“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要求,我镇防疫工作基本完成如下:

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开始以来, O型疫苗注射牛24918头、猪479头,完成率是96%;

A型疫苗注射牛21412头,完成率是96%;
疫苗共注射羊83475只,完成率是96%;
蓝耳病疫苗共注射猪145头,瘟疫苗共注射猪96头。

秋季禽流感疫苗注射:共领取疫苗10000毫升,注射家禽任务13513羽,已完成9889羽,其中鸡8974羽,鹅532羽,鸭363羽,其它20羽。

2、我镇按照县畜牧局的要求,对本辖区内的所有出售的牲畜进行了产地检疫,通过检疫对符合条件的牲畜发放了检疫合头(只),其中羊67558,牛308头、马42匹,猪2头,鸡360羽。屠宰检疫发放数为330,其中羊315只,牛15头,并在牲畜屠宰以后对胴体进行了检查,对检验合格的胴体加盖公章后才予以出售,对不合格的胴体进行了妥善的处理。

五、实现品种改良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实际建立大畜配种站12个,其中固定冷配站8个,流动冷配站4个;

配备畜牧技术员6个,现完成冷配牛任务4212头,完成86%。。在引进优良种畜格证,现已对产地检疫合格的牲畜发放证明书数为67910

方面:现引进种牛

3、种羊150、种马120匹,到目前为止,去势劣质公牛2790头。

六、强化畜牧业基础实施建设

在小畜配种方面:现我镇塔亚苏村小畜配种站各方面基础设施已建好,现缺少相应的器材,准备在今年的11月底投入使用。在牧道建设方面:新建阿拉善村和阿拉善村哈英德萨赛牧道10公里,塔亚苏村至夏牧场牧道25公里。在生鲜乳收购方面:因为我镇牧民在恰普河夏牧场交通比较便利,有217户牧民在交售生鲜乳。户均每天收入100多元。

七、草原建设与保护工作效益良好

1、我镇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下发的有关草原监理工作任务,将各项工作任务已落实到各村队,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2、我镇今年大力宣传禁牧工作,成立了相应的镇、村禁牧领导小组。现已完成围栏50公里,禁牧区域塔亚苏村、哈罗依村、那拉提村、茵塔勒村、阿拉善村,片区禁牧区总面积16.928万亩,涉及牧户总数485户,2752人,承载牲畜4.2357万头只,折标准畜数量18.337万只。管护站基础设施和人员配备已到位,现已投入工作,有关禁牧区、牧民的相关补贴发放信息工作基本完成,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就可以给牧民发放补贴。

3、在控制载畜量工作中,我镇进行入户摸底调查和登记,并与农牧民签订了控制草场载畜量的责任书。

4、根据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我镇种植饲草饲料地任务是12000亩,到现在为止已完成面积8254亩,青黄贮任务1000亩,已完成1452亩,塔亚苏畜牧水利14公里项目已完工。在草原清查工作方面:现已完成塔亚苏村70%的工作任务,年底可以全面完成塔亚苏草原清查工作。毒害草防除任务1万亩,毒害草防除任务全面完成。

5、今年我镇除鼠害防治工作非常严峻,结合我镇实际,大力宣传动员各村联防队员和广大牧民及相关部门切实做好防除害工作。已防治草场面积8.1万亩,使草场鼠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八、加大畜牧技术培训和依法行政力度

1、通过山脊畜牧部门密切合作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使他们树立科学养畜、科学经营的意识,进行了9场培训班,受教育群众1250人次。并积极组织外出打工,使他们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增加了牧民收入。

2、加强奶业、兽药、饲料质量监督管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镇作为一个旅游业大镇,因为行政执法工作到位,未发生一起和畜牧业产品相关的食品质量事故。今年清查草原使用证工作方面:已处理29户(家)不符合条件的牧户,并从草原清退出2767头(只)牲畜。同时加强草原行政执法力度。今年未发生破坏草场的行为。

九、存在的问题

(一)、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理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牧民不愿意配合,二是在动物防疫过程中,由于部分兽医工作责任心不强,宣传工作不到位,工作不细致,在注射过程中养殖户出现了抵触情绪,影响了疫苗注射的进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动物检疫工作

一是我镇资金十分匮乏,没有建立专门的屠宰场,集中检疫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疫工作的有序开

展,有些畜主对动物检疫程序不清楚。

(三)、品种改良工作

由于时间长久我镇配种站好多帐篷破损没有资金修补,由于配种站离有些牧民比较远,影响了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全镇只有塔亚苏村小畜配种站,经过一定的投入建设才能开展工作,现其配套器材不全,需要经费投入。

(四)、经费方面

镇草原三站现经费非常困难,上级主管部门已不给他们下拨经费,造成各项工作无法开展。

(五)、牧户信息录入工作

在草原使用证和照片录入工作方面已给草原站干部和相关村干部安排了收取牧民照片的工作,但进度太慢,已大大影响使用证的录入工作。

(六)、草原三站管理混乱,对我镇的畜牧业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七)、镇畜牧办公室上报统计资料繁多,办公设备不全,对及时上报相关资料和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那拉提镇牧业办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那拉提镇2011年畜牧业

那拉提镇牧业办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全市畜牧业深化改革重点工作

一、畜牧业规划体系改革

改革重点:完善畜牧业规划体系。

畜牧业规划分为总体发展规划和畜牧专业规划,畜牧业总体发展规划由各级畜牧部门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颁布实施;
畜牧专业规划主要包括畜牧业布局规划和畜禽舍建设规划,目前畜牧业布局规划已由各级畜牧部门组织实施,畜禽舍建设规划暂时空白,技术部分有些委托城乡规划设计单位实施,由于畜牧部门尚未开展畜禽舍规划审批工作,畜禽舍建设不能获得有效的规划审批手续。

改革措施:由畜牧部门牵头开展畜禽舍建设规划审批。

负责全市畜牧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畜禽舍建设规划、草原上宜牧设施建设规划、畜禽品种布局规划的编制、审查,并进行管理、监督;
审核全市畜牧业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负责全市畜牧业工程建设项目合规性审查工作,全市养殖圈舍的建设监管和设施登记、备案、发证工作;
指导和管理各县市区畜牧规划工作。按照市政府食品(绿色有机)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承担乳肉产业处具体工作。

1、市畜牧兽医局设规划建设科(与市政府食品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乳肉产业处和署办公),合并行政办公室和党委工作部,加强畜牧业整体规划和现代畜牧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与服务,重点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各县区局在畜牧科加挂规划发展科牌子。

规划建设科主要职能:负责全市畜牧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畜禽舍建设规划、草原上宜牧设施建设规划、畜禽品种布局规划的编制、审查,并进行管理、监督;
审核全市畜牧业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负责全市畜牧业工程建设项目合规性审查工作,全市养殖圈舍的建设监管和设施登记、备案、发证工作;
指导和管理各县市区畜牧规划工作。按照市政府食品(绿色有机)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承担乳肉产业处具体工作。

加大畜牧业用地支持力度,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按农业设施用地给予安排。简化畜牧设施用地审批手续,探索由市畜牧兽医部门对经农业部、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地方国土资源批准用于畜牧设施建设的国有草原进行确权登记工作,统筹协调各级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对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使用的畜牧设施用地,按

照国土资源部门批复使用的范围、面积等要素要求,为土地使用人确权。探索由市畜牧兽医部门对畜牧业生产用房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简化畜牧生产用房进入流通领域抵押手续,破解畜牧业发展资金瓶颈。

(二)加强畜牧业金融服务,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持续推进畜牧业金融创新。推进金融组织创新,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成立畜牧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具有金融服务功能的机构;
推进机制创新,协调引导国有控股银行设立畜牧业贷款专营机构,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畜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畜牧业保险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保险。运用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破解发展资金瓶颈。建立畜牧业信贷诚信体系,有效解决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畜牧局重点项目工作汇报

畜牧业工作要点

畜牧业整治污水工作汇报

温氏畜牧工作汇报

农牧业重点工作自查报告

相关热词搜索: 畜牧业 工作汇报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