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2025-09-03人已围观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荣新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10的分解与组成的生成过程,

  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发展研究意识,发展初步的

  动手操作能力及提高有序思维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

  学习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首先着力营造一种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通过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

  在练习巩固阶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闯关游戏为线索、穿插儿歌、虚拟购物等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自主探索中经历新知的生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总之,在设计上本节课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学生考老师

  创设“闭眼猜数”的游戏情境,老师出示内装10个圆片的盒子,让学生任意取走若干个.老师眼睛不看,能正确报出学生拿走圆片的个数。

  2、猜测

  激发学生大胆猜测老师的“绝招”,适时引入新课。

  (策略建议:这一环节,教师应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通过挑战性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就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动手“分圆片”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交流,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针对操作情况适量给予展示。

  (策略建议:教师应及时小结,让学生体会到这样“无序”地分,效果不好。) 2、动手“涂算珠”

  (1)操作中,教师激励学生先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并自由讨论怎样“有序”地涂,再独立动手涂一涂。

  (2)写一写,说一说,读一读。

  引导学生把10的组成情况写下来,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最后集体读一读。

  (3)“快速抢答”

  如:老师报出10分成9和1,学生马上回答出10分成1和9,并适时补充板书。

  (策略建议:如何“有序”地掌握10的组成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关系,在语言上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三、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策略建议: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利用课件设计闯关玩游乐园的游戏,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关:“芝麻开门” 让学生通过练习“想想做做”的第1题,完成闯关任务。这样巧妙地改装练习题,避免单纯性练习的枯燥与单调,能有效激发学习的热情。

  第二关:“快乐搭档”

  同桌合作,完成拍手游戏。(如:生1:我拍3,生2:我拍7)这是对“想想做做”的第3题的改装,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关:“学唱儿歌,谁最棒”

  通过竞赛的方式,学唱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合成一双手。”

  (策略建议:可以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演一演这首儿歌。) 第四关:“商店购物,你能行”

  课件画面出现精致的玩具,标价1~9元。假设如果每人奖励10元钱,买完自己喜欢的一样玩具后,还剩多少钱?

  (策略建议:让同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感受生活中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评价,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如果满分10分,你给你自己或自己的伙伴打几分?

  (策略建议: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中,老师可以及时追问:这位同学差几分就满分了?这样,在评价中又能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有助于教学调控。)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设计

  一、借助图画,激情导入

  起床后又做了哪些事呢?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她叫芳芳,和大家一样,今年她也上一年级,每天清晨是芳芳最忙的时候,我们来看看,芳芳清晨是如何度过的?

  3、有次序地展示文中几幅图画,放录音,伴随《上学歌》。

  二、诵读词串,认识事物

  1、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指引学习第一行

  ①;

  师展示闹钟和小鸟的组合画面(播放小鸟的喳喳声、闹钟的叮当声)

  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

  小朋友真聪慧!出示:小鸟 闹钟

  ②;

  谁来读准这个词语?指名认读词语:小鸟闹钟(重点指引读准三拼音、后鼻音)

  ③;

  小鸟在唧唧喳喳叫、闹钟在叮铃铃地响,你们看,太阳公公也被叫醒了。(出示红红的太阳,随后出示词卡:太阳)

  ④;

  同时出示:太阳闹钟小鸟,看图学词:男生——指名读,女生——齐读。

  (2)指引学习第二行

  ①;

  过渡:太阳公公张开了笑容,闹钟正在鸣响,小鸟欢乐地叫着,小朋友新的一天开端了。那么太阳、闹钟、小鸟它们三个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原来它们在催小朋友早起呢!谁来读准这个词?(出示:起早)

  ②;

  (展示图片:一名女生起床穿衣)看,这个小朋友听了太阳公公、闹钟、小鸟的话,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她赶快做什么呢?

  出示:穿衣下床,指名认读、男女生分读。

  ③;

  出示:穿衣下床起早,大组赛读。

  (3)同桌一起把第一行与第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4)出示第一、二行组合的画面,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词。

  2、自主识字,在体验中获知

  (1)指引学习第三、四行

  ①;

  过渡:小朋友按期起床了,接着她还会做哪些事情呢?

  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应的图片和词语。

  刷牙洗脸早餐

  上学升旗做操

  ②;

  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呢?

  学生自由认读。

  ③;

  请同桌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几个词,可以看图学词,可以连起来说一、两句话,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反馈沟通,给学得好的同桌嘉奖各一颗“五角星”。

  ④;

  这些虽然是我们每天要做的平常小事,但只要我们居心去体会,也能发现小事中也储藏着无限的乐趣。就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一起去寻找快乐吧。

  学生再读词语,以为快乐的多读几遍。

  四、熟读韵语,指引积聚

  1、自由尝试将词语连起来读,逐行指读。

  2、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儿虽然是一个一个的,可是你们连起来读呀,让人听起来感到很美,就像是一首小诗。所以,我们叫它“韵文”。

  3、请生看图,齐读一遍。

  4、小朋友们,你们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指出鸟、早、操的三字的红色韵母,原来它们都是ao,所以很押韵。

  5、师配乐范读,告诉学生读好的秘诀:要边读边在头脑里放电影,想象自己每天清晨都是怎么过的。

  6、同桌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

  7、竞赛读,进行表演。

  8、齐读。

  五、指引书写,评比展览

  1、教学四种笔画及名称。

  2、笔画描红。

  3、进行评比、展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第1页/共3页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第2页/共3页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第3页/共3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第 1 页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第 2 页

  苏教版一年级教学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教学课件

  苏教版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