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化学品应急预案

2025-08-31人已围观

化学品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稳定,预防和遏制化学品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遇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各项工作,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依据

  本预案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 范围

  适用于院因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突发事件。

  4 工作原则

  4.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防范和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4.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院的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3规范有序,保障到位。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和响应机制。

  5.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并在事故现场设派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

  5.1应急指挥中心

  总 指 挥:由胡总(胡总因公外出,可授权委托其他领导担任) 副总指挥:安全主任

  成

  员:由办公室、人事处、车间副主任、质管部、设备部、工程负责人担任。

  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a) 负责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审核、发布、演练和总结;

  b) 按季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专项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c) 组织、指挥协调生产经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d)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建设。结合生产经营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安全事故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形成生产经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保障。

  e) 做好稳定职工的情绪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5.2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安全主任办公室。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负责各自主管区域现场指挥工作,行政及人力资源部负责外围协调工作。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职责:

  a) 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向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并按照领导的指示,立即组织协调各单位做好人员、车辆保障和物资备品等保障;

  b) 随时掌握安全事故的发生情报;

  c) 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及时将相关命令信息通知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各工作小组。

  5.3 现场应急指挥部

  5.3.1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应急指挥中心的派出机构,设正、副总指挥和各专业小组,其成员主要由事故发生部门人员组成。必要时,应急指挥中心另行指派现场总指挥,当现场总指挥不能履行指挥职能时,由现场最高领导接替或应急指挥中心立即指派。

  5.3.2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各工作小组,人员主要是由事故发生单位应急机构及救援队伍的人员组成。

  5.3.3 现场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a) 按照应急指挥中心指令,成立各工作小组,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整合和调配现场应急资源;

  b) 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c) 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的有关资料;

  d) 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应急指挥中心请示应急结束;

  e) 负责现场应急工作总结

  6.应急启动标准

  在发生的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启动本预案:

  (1)发生一次死亡(含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2)危险化学品由于泄漏、火灾、爆炸等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多人员急性中毒、伤害或死亡等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及其他对社会有较大危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3)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7.预防与预警

  (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并立即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各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2)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应立即向上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给予支援。

  8.应急响应

  8.1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减负荷运行等。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

  8.2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1)先控制,后消灭

  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

  堵截火势、防止蔓延;

  重点突破、排除险情;

  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

  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3)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4)消灭余火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8.3 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报请应急指挥中心同意后,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进入现场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 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b) 监测事故规模及影响情况、受损建筑物垮塌危险程度等;

  8.4 信息报告和发布

  各部门及时将事故的进展情况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汇报指挥中心。事故信息的披露要严格按照我院有关信息披露程序进行,应急办公室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和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

  8.5 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确认,由事故应急协调办公室协调,结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9 培训与演练

  10.1 院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本预案演习组织工作。

  10.2由试验研究所、后勤服务中心负责预案演习组织工作。

  10.3预案演习每年进行一次。

  10.4 应急演习结束后,各演习组织机构应在15日内向院应急指挥中心提交演习报告。

  10 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案

  2020年4月19日

  1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二级)

  A、中毒与急救 一、毒物侵入的途径

  毒物,是指某各物质进入人的机体以后,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疾病的物质。由毒物所引起的任何疾病现象,就称为中毒。

  化学试剂中毒一般经过三个途径,引起不同症状的疾病。

  1) 经过呼吸道中毒:由呼吸道吸入有毒气体、粉尘、蒸气、烟雾能引起呼吸系统中毒。这种形式的中毒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有机溶剂的蒸气和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乙醚、丙酮、甲苯等蒸气和氰化氢(气体)、氯 气、一氧化碳等。

  2) 经过消化道中毒:除误行吞服外,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手上污染毒物,在吸烟、进食、饮水咽入消化系统而引起中毒。这类毒物多以剧毒的粉剂较为常见,如氰化物、砷化物、汞盐等。

  3) 经过触及皮肤中毒和五官粘膜受刺激:某些毒物接触及皮肤,或其蒸气、烟雾、粉尘对眼、鼻、喉等的粘膜产生的刺激作用。如汞剂、苯胺类、硝基苯等,可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而中毒。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挥发性酸类、氨水等,对皮肤粘膜和眼、鼻、喉粘膜刺激性都很大。

  毒物从以上三个途径进入人的机体以后,逐渐侵入血液系统直至遍及全身各部,引起更加危险的症状。特别是由消化系统侵入,

  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经过门脉系统经肝脏进入血液,以及从呼吸道进入肺泡中被吸收都是比较迅速的。

  二、中毒急救

  在化验室里,如发生人身中毒,原则上应首先尽快派人或电话请医生,并报告有关领导或上级组织,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在医生抢救之前,急救中毒的原则是尽量使毒物对人体不发生有害的作用,或者是将有害的作用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在送医院(或医生到来)之前应迅速查清中毒原因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急救。

  1) 呼吸系统中毒:如果是呼吸系统中毒,应迅速使中毒者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使中毒者呼吸新鲜空气。轻者,短时间内会自行好转;

  如有昏迷休克、虚脱或呼吸机能不全时,可人工协助呼吸,化验室如有氧气,可给予氧气,如可能,给予喝兴奋剂,如浓茶、咖啡等。

  2) 经由口服中毒:由口中服入毒物时,首先要立即进行洗胃,呕吐。常见的洗胃液是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千万不要太浓,浓度过大会烧坏胃壁粘膜),或用肥皂水或者3~5%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胃要大量地喝,边喝边使之呕吐。最简单的催吐方法是用手指或木杆压舌根,或者给中毒者喝少量(15~25毫升,最多不超过50毫升)1%硫酸铜或硫酸锌溶液催吐剂。如果无洗胃液,可给予大量的温水喝,冲淡毒物并使呕吐。洗胃要重复进行多次,直至洗胃呕吐物中基本无毒物存在,再服解毒

  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剂。解毒剂有很多,要根据中毒药物的性质选用。一般常看法毒剂有生蛋清液、牛奶、淀粉糊、桔子汁等。

  对某些特殊毒物要采取更有效的特殊来解毒,并使呕吐。如,磷中毒用硫酸铜,钡中毒用硫酸钠,锑或砷中毒用25%的硫酸铁和0.6%氧化镁混合液(剧烈搅拌混合均匀,每隔10分钟给一汤匙,直到呕吐后为止),氰化物中毒给1%硫代硫酸钠等。解毒呕吐后,喝上温水送医院治疗。

  3) 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皮肤和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要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冲洗愈早愈彻底好。如能涂或服用适当的缓冲剂、中和剂(注意要用稀浓度的)更好。洗净毒物后,看情况请医生治疗。

  B、常见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1、常见化学毒物的特性及容许浓度见表23—1。 2、急救预防措施。

  1) 气体毒物:气体毒物中毒时,一般发生窒息性症状。毒性大的毒气会腐蚀皮肤和粘膜 。如SO2、NO2、CL2等。

  贮存有毒气气体,要特别小心,大部分气体要用钢瓶贮装,放置时防止碰撞。存放阴凉处,要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隔离。要经常见气体检验器检测,微量的泄漏都不允许。

  化学试验时产生有毒气体,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对残余废气可用排风机用水吸收处理,或送至空旷地方。

  4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吸入毒气的患者应急速脱离现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如发生昏迷等症状,须就医诊治,或送至空旷地方。

  一氧化碳中毒要准备亚硝酸戊酯药管,如果停止呼吸,立即做人工呼吸,开始恢复呼吸后,打开药管嗅闻15~30秒,每隔2、3分钟嗅闻一次。用药量度超过两个药管为限,然后要输氧。

  2)酸类毒物:强酸性物质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产生大量热而着火。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装。保存于阴凉的地方。与可燃物隔离。

  洒出此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用大量水冲洗,放入废水系统。处理时须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

  眼睛、皮肤受伤用水冲洗。皮肤可涂敷氧化镁甘油软膏。如果进入口内,立即漱口,饮水及镁乳,急送医院救治。

  灭火可用水、干粉化学品或二氧化碳。

  常见化学毒物的特性及容许浓度 类别 名称 特性 容许浓度

  气

  体

  氯气CL2 黄绿色气体,具有刺鼻臭味,溶于水,液氯能引起严重的烧。能与许多化学物品如乙炔、乙醚、氨气、氢气、松节油、金属粉末等锰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 ≤1毫克/米3

  5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剧毒!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0毫克/米3

  二氧化硫SO2 无色气体,具有刺鼻恶臭,在-10℃以下会液化,有一定的水溶度,并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

  ≤13毫克/米

  3二氧化氮NO2 黄褐色气体,剧毒!极强的氧化剂。自身不燃,遇衣物或其它可燃物,能立即起火 ≤9毫克/米3

  二溴乙烷

  CH2 Br CH2 Br 具有特殊甜味,不燃。化学性质较稳定。毒性比嗅甲烷强 <25ppm

  二氯乙烷CH2CLCH2CL 具有特殊的甜味,沸点83.5℃。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 <50ppm

  磷化氢PH3 无色气体,具有臭鱼气味。沸点—88℃,微溶于水,往往因含有少量P2H3,能自行着燃,发出光亮火焰。剧毒!极易燃 <3ppm

  溴甲烷CH3Br 有浓霉臭味,沸点3.6℃。不燃,是有机物质的强溶剂。对皮肤有腐蚀性 <20ppm

  酸

  类

  硫酸H2SO4 无色至暗褐色的油状液体,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不燃。遇电石、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及其它可燃物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遇水与有机物等猛烈反应,发

  6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爆炸或燃烧,遇水与有机物猛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0.5ppm(1毫克/米3)

  硝酸HNO3 无色至淡黄色发烟液体,可溶于水,腐蚀性强,化学性质非常刺鼻的窒息气味。化学性质活泼,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电石、松节油、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遇可燃或易氧化物即行着火 ≤2ppm

  盐酸HCL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气味刺激性强,不燃,但能与普通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ppm

  磷酸H3PO4 无色粘稠状液体或潮湿的白色结晶,自身不燃,能与水相混溶。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毫克/米

  3草酸

  (COOH)2 .2H2O 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可燃,粉尘有毒,在150~160℃升华并部分分解。高温下分解放出一氧化碳和甲酸蒸气。遇银盐反应生成草酸银,具有爆炸性性质活泼,与过氧化物、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1毫克/米3

  甲酸HCOOH 无色发烟液体,有刺鼻恶臭味。溶于水,可燃,具有一定程度的失火危险。闪点69℃,能放出刺激性蒸气 ≤9毫克/米3

  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醋CH3COOH 无色液体,具有刺鼻酸味。溶于水,放出刺鼻性蒸气。易燃,化学性质活泼,与过氧化物,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 ≤25毫克/米3

  碱 类

  氢氧化钠

  NaOH 无色,有棒、片、粒状或固体,溶于水。腐蚀性强,能造成灼烧伤。不燃,但遇水放出大量热量。能使可燃物燃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2毫克/米

  3氢氧化钾 KOH 同上

  氢氧化铵

  NH4OH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性气味。能与醇、醚相混溶。与酸反应激烈,放出大量的热

  盐

  类

  硝酸银

  8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AgNO3 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溶于水。在有机物存在下曝光变灰黑色。具有腐蚀性,遇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着火。并能助长火势 0.01毫克/米3(以Ag计)

  硝酸铜

  Cu(NO3)2 蓝色结晶,为氧化剂。遇易氧化物质反应猛烈,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可燃烧着火能助长火势。170℃时分解,放出剧毒的氮氧化物

  硝酸铵

  NH4NO3 无色结晶,强氧化剂。210℃开始分解,温度高分解放出剧毒的气体。分解急剧能导致爆炸。与可燃碎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硝酸钠

  NaNO3 无色或白色结晶,为强氧化剂。易吸湿,遇氧化物质会发生激烈燃烧或爆炸,并助长火势 至死量:15~30克/人

  硫酸铵

  (NH4)2SO4 白色粉末或无色结晶。在240℃熔化分解,放出有毒气体。高温下与氧化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氯化铵

  NH4CL 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性粉状。溶于水。不燃,在高温下能腐蚀金属。与银盐能生成一种灵敏度很高,容易起爆炸的化合物。

  9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草酸盐 大多数草酸盐是无色的,其中草酸铵、草酸钾、草酸钠等溶于水剧毒

  有 机 毒 物

  乙醚

  C2H5OHC2H5 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沸点34℃,蒸气有毒!不溶于水。极易燃,在低温下的蒸气也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在空气中与氧长期接触或在玻璃瓶内受阳光照射能生成都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受热能自行着火与爆炸。蒸气比空气重,扩散很远,能到达火源再闪回燃着 1.2克/米

  3乙醛

  CH3CHO 无色液体,具有刺鼻的水果气味。与水相混溶。化学性质活泼。易氧化或还原。在空气中自行氧化,生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以致爆炸。沸点21℃,极易燃。蒸气比空气重,扩散远,遇火源着燃并反火焰沿气流相反方向引回 5毫克/米3

  甲苯

  C6H5CH3 无色液体,有似苯的气味。不溶于水,能放出有毒蒸气,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相当远,遇到火源着火并引回。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00ppm

  甲醇

  10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H3OH 无色液体,沸点65℃,易挥发,与水相溶。能放出有毒蒸气。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极易燃 <200ppm

  丙酮

  CH3COCH3 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沸点56℃,与水相溶。蒸气有麻醉效应。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4克/米3

  石油醚 无色液体,易燃,具有刺激性和毒性。沸点30~160℃的馏分。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500ppm

  四氯化碳

  CCL4 无色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沸点77℃。与水不相溶。蒸气有毒,不燃,可用作灭火剂,但灭火时能生成极毒的光气 <10ppm

  氯仿

  CHCL3 无色液体,有甜味及特殊气味。具有挥发性,不溶于水。蒸气有毒,沸点61℃,不燃 <50ppm

  苯

  C6H6 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特殊气味。沸点80℃,与水不相溶。蒸气有毒,并能经皮肤吸入,极易燃,液体比水轻,蒸气比空气重,扩散远,遇火源燃着 <25ppm(对皮肤

  丁酮

  CH3COC2H5 无色液体,沸点80℃,具有特殊气味,蒸气有毒。易燃,液体比水轻,蒸气比空气重,扩散远,遇火源燃着。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00ppm

  11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邻苯二酚

  C6H4((OH)2 无色结晶粉末,溶于水。能经皮肤吸收,引起腐蚀性灼伤

  液氧O2 蓝色液体,液态氧的液、气两种状态是很强的氧化剂。与可燃性物质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不可燃物质接触,也剧烈进行反应

  液 化 气 毒 物

  液氢

  H2 无色无臭气体,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生成无色火焰。液态开始蒸发,沉积地面,扩散升温后。遇湿空气生成浓雾,可见的浓雾外围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液氮

  N2 无色无臭液体,沸点—196℃,不燃。常温下的蒸气密度与空气相等。与皮肤接触产生冻疮。

  特 殊 有 毒

  1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物 氰化钾KCN 白色固块或结晶,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不燃,遇酸能入出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5毫克/米3(对皮肤)

  氰化钠

  NaCN 白色固块或片状物,自身不燃。剧毒!!!遇酸放出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5毫克/米

  3氯化苦

  CCl3NO2 一种强烈的催泪气体,不燃,在潮湿情况下有腐蚀性。常温下难挥发。沸点112℃ <3ppm

  敌敌畏DDVP

  CCl2CHOPO(OCH3)2 对热稳定,不燃烧。有机溶剂中稳定,有水存在时被分解,有碱存在加速分解。酸存在减慢分解。分解可能放出一种醋酸味。沸点高且蒸气压力低。

  汞(水银)

  Hg 银白色沉重液体,不溶于水。能放出有毒蒸气并能经皮肤吸收 0.01毫克/米3(对皮肤)

  汞化合物 外观、水溶度与毒性颇大差别。有些为液体,能放出剧毒的蒸气,一般汞化物比亚汞化物毒性大。有机汞化物的阈限值(对皮肤)0.01毫克/米3

  碘I2 蓝黑色结晶碎片,具有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放出有毒蒸气,与皮肤接触造成腐蚀性灼伤感 <0.1ppm

  1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碱类毒物:碱类毒物的固体或液体都有刺激性和灼伤能力。使用进度,应谨慎操作,防止腐蚀皮肤。

  存放在干燥处,防止受潮,须与酸类、易燃物等化合分开。

  实验完毕后,要严格采取漱口、洗脸等措施。对大量逸出溶液,用水冲稀放入废物水系统。眼部、皮肤受伤时,用水冲洗。如果进入口内,应立即漱口,饮水和醋或1%醋酸。严重者送医院救治。

  (4)盐类毒物:盐类毒物大部分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会氧化发热而着火。因此须贴好标签,放入专用药品架上保管。存于阴凉、干燥处。

  个别有害物质,常为积累性毒物,连续使用必须十分注意。

  对逸出物的处理须戴手套。皮肤接触先用水洗,再用肥皂洗涤。如果进入口内,立即漱口。中毒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使用腐蚀性的盐,实验完毕后,要漱口洗脸。

  (5)有机毒物:有机毒物多是低沸点的易燃品,使用时远离火源。此物一旦着火,火灾很难扑灭。可用二氧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有机物毒物能以蒸气或微粒状态从呼吸道吸入,再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多为积累性的毒物。能够经过皮肤或粘膜等部位吸收。因此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有机毒物在实验时,往往有各类副产品生成,操作时防止意外发生。

  14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有机毒物要用玻璃或铁桶密封闭盛装,防破损。最好在户外存放或放在易燃液体专用库内,与可燃物、氧化物、氧化剂隔绝。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静电装置。

  逸出物的处理,首先要切断所有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不燃性分散剂刷或用排风机强力通风。

  灭火可用干粉化学品、泡沫或二氧化碳。

  中毒患者应离开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眼部受刺激须用水冲洗,皮肤接触用肥皂洗涤。进入口内,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6)液化气毒物:使用液化气体及处理使用液化气体的装置时,操作必须熟练,一般要由二人以上进行实验。初次使用时,必须在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一起操作。

  1.用高压钢瓶盛装,放置时防碰撞。与可燃物隔绝。容器要放在没有阳光照射、通风良好的地方。高压容器要严格进行检定,防泄漏造成易外事故。严禁烟火。

  如果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水冲洗。沾在衣服上,要脱去衣服。

  如果实验人员被窒息,要马上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并速找医生抢救。

  对液化气的逸漏须先关闭液化钢瓶,或将容器移至空旷地方。切断火源。应选择适当的灭火剂严灭火。

  (7)特殊剧毒物:特殊剧毒物各有其特性,应根据其特性严格进行操作。

  15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剧毒药品在化验室要装入密封容器中,贴好标签,放入专用药品架上由专人保管。做好出入登记。

  使用时,准备好防毒面具和解毒、急救药品。

  (8)致癌物质: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癌症,被称为致癌物。当前,致癌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根据实验观察统计,确定下列化验物质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多环芳烃、3,4 一苯并芘、1,2-苯并蒽、亚硝胺类、氯芥烷化剂、a-萘胺、β-萘胺、联苯胺、芳胺、黄曲霉毒素、砷、镉、铍、石棉等。在操作这些物质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以免毒物侵入体内。

  0 | 评论

  16

  2020年4月19日

  化学品仓库应急预案

  德信诚培训网

  化学品仓库应急预案

  一.设用范围:化学品仓库全体员工

  二.预案目的:增强应急救援技能,加强突发事故处理能力

  三.应急救援组成员与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

  救援小组的职责:

  1.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8.接受公司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组长 全面负责化学品仓库的应急救援

  副组长 负责事故报警及事故报告,负责通报情况及事故处理负责抢险抢修,物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篇2:仓库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发放编号:JL0007

  仓库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Written/Revised by

  版 本:

  A/1

  起草/修订人:

  Reviewed by: Date 日期:

  Date

  审核人:

  Approved by:

  批准人:

  分发部门/岗位:

  日期:

  Date

  日期:

  为了进一步应对和防范仓库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仓库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1.仓库应急救援小组 1.1应急救援组长:仓库主管 应急救援副组长:仓库副主管 组员:仓库管理员 1.2仓库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应急救援组长:统一指挥仓库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按照本应急救援预案,控制事故扩大,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应急救援副组长:协助仓库主管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组员:负责营救受害人员,扑灭火灾,参与事故处置、抢险救援,消除泄漏的危险化学品。

  2.仓库主要危险源:

  易燃液体储存区;

  易燃固体储存区;

  腐蚀品储存区;

  3.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3.1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工作由总经理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总经理任总指挥,生产副总任副指挥,负责组织、指挥整个救援工作。

  3.2仓库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基础上,负责本部门预案的制定、修改,成立部门应急救援小组。

  3.2.1组长组织小组对仓库危险品储存区域进行训练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事

  发放编号:JL0007

  仓库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版 本:

  A/1

  故预防措施和各项准备工作。

  3.2.2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应急救援队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

  3.2.3仓库发生事故时,组长指挥应急救援小组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请求支援,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

  4.仓库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4.1控制危险源。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4.2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4.3指导员工防护,组织员工撤离。由于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面广、危害大;

  应及时指导和组织员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员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4.4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发生的火灾,要及时组织力量洗消。

  5.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程序与步骤。

  5.1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报警与接警、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实施应急处理、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方面。

  5.2当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仓库制定的事故预案采取控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 5.3仓库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组长指挥根据现场情况,做出事故区及相关区域是否停止供电、停止供气的决定。

  5.4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迅速维持好现场的

  发放编号:JL0007

  仓库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版 本:

  A/1

  秩序,防止混乱局面和任何形式的破坏,应急处理组员必须坚守岗位。

  6.溢出或泄漏处理

  6.1仓库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处理化学危险品溢出或泄漏的处理。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必要时用水枪。

  6.2泄漏处理,在小组组长的指令下, 采取措施修补或堵塞裂口,制止危险化学品的泄漏,要查明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等,确定应对实施方案。

  6.3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6.4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几种方法:

  6.4.1围堤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进行中和处理。

  6.4.2覆盖: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6.4.3稀释: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6.4.4收容:对于液体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

  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7.火灾控制

  7.1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7.2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它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仓库指挥小组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8.特殊化学品的火灾扑救

  8.1扑救液化气体类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

  发放编号:JL0007

  仓库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版 本:

  A/1

  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液化气火灾,应首先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8.2对于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对于遇湿易燃物品中的粉尘如镁粉,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以防止将粉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爆炸发生。

  8.3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灭火,水、砂土、水泥、泡沫进行覆盖。 8.4扑救毒害品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这类物品发生火灾时通常扑救并不困难,只需要特别注意人体的防护。

  8.5易燃固体、自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如雷尼镍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易发生爆燃。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火源。

  9.应急救援防护装备;

  防毒面具、防毒服、空气呼吸器、防化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10.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以下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10.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抢险队伍的训练工作。 10.2准备各种抢救物资及防护用品、消防器具等。

  10.3定期组织训练和演习,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技能。

  篇3:危险化学品库应急预案

  1 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库应急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在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 燃易爆物质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危险化学品

  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3.2

  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3

  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3.4 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4 职责

  4.1 公司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设立应

  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安全警戒组、安全疏散组、危险源控制组、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

  4.1.1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全面指挥;

  宣布启动本预案和结束应急状态,根据情况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机构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

  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检查督促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演习工作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1.2 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4.1.3 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疏散人员,转移周围物资。

  4.1.4 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

  4.1.5 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处置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份及浓度,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为事故提供风向、风速、温度、气压湿度、雨量等气象因素,预测火势蔓延方向、速度和范围,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的方向和范围以及空气污染潜能预报,为应急救援指挥和消除事故污染提供依据;

  对现场危险物质进行处置。

  4.1.6 后勤保障组:负责抢险物资和工具、器具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

  4.1.7 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

  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治疗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5 应急救援的一般程序 5.1 事故报告与报警

  5.1.1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或可能发展成为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火灾事故同时向119报警,报告或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企业名称、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大量泄露等)、周边情况、需要支援的人员、设备、器材、交通路线、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等。

  5.2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5.2.1 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或险情报告后,决定启动本《预案》,指定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和有关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在事故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指挥办公室指定人员担任。指挥部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

  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

  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5.2.2 现场指挥部设立后,要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按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伍任务。

  5.2.3 各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按各自的分工开展处置和救援工作。

  5.3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5.3.1 防护

  根据事故现场所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全部进入防护区的相关人员必须按相应防护标准采取相关防护措施。

  5.3.2 询情

  a) 遇险人员情况;

  b) 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

  c) 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d) 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5.3.3 侦检

  a) 搜寻遇险人员;

  b) 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c) 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d) 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

  e) 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f) 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5.3.4 警戒 a) 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b) 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c) 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5.3.5 救生

  a)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b) 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c) 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d) 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5.3.6 控险

  a) 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b) 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c) 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d) 若易燃气体泄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e) 根据泄漏对象,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f) 转移较危险的瓶(罐)。

  5.3.7 救护

  a) 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立即脱去被染污者的服装;

  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

  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b) 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5.3.8 清理

  a) 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b) 现场环境检测合格后,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c) 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5.4 应急救援结束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对救援情况进行评做,对险情或事故的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将评估结果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6 附则

  6.1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

  6.2 对不及时按本预案报告危险化学品事故险情、事故。不及时服从指挥、调度或临阵逃脱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在事故救援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危化品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易制毒化学品应急预案

  化学应急预案

  产品应急预案

  相关热词搜索:

  化学品

  应急预案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