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鱼游在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在纸上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3 07:02:49 浏览次数: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 个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 清澈见底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厂徽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绣花 细致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 “鱼游到我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悬念,解课题

1、同学们,古今中外,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画家,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学生回答后,随机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李苦禅的鹰等。

2、有一位很特殊的画家却擅长画鱼,师板书:鱼画到了纸上。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7课,鱼画到了纸上。齐读课题。预设:学生会发现老师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3、(师改写“游”字)质疑: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应该在水里游的呀。

过渡: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请大家认真读完课文后,再下结论。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花港 清澈见底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厂徽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绣花 细致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聋哑(1)指名读,抽生评。

(2)重点指导:“澈”读翘舌音,“壶”字不要把“h”读成“f” “徽”字,注意跟“微”的区别, “壶”字上面是“士”,不要少写一横。教师示范写,

学生在书上写2个“徽”字,同桌互相校对。

(3)齐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文章会读得更好,请大家再次捧起课本,大声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开课时提的问题:鱼能游到了纸上吗?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

1、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聋哑青年,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到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用波浪线划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课件出示句子:

句子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指名来读。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什么。哪些使你有这种感受?“融为一体”什么意思?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体会到什么?(板书:专注)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2)是呀,此时青年已经和金鱼融为一体了。好像青年就是――金鱼,金鱼好像就是――青年,他爱鱼已到了忘我的境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份感受齐读这句话。

(3)此时此刻,围观的人在议论,他们说了些什么?你也想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吗?拿出你们的笔,写一写吧。(学生写话)指名说。

过渡:聋哑青年如此专注,如此认真地画鱼、看鱼的句子,在文中随处可见。你还从哪些句子,哪些词,甚至是哪些标点,感受到青年的专注,把它划起来,可以写写你的体会,也可以与同桌轻轻交流。

句子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使你有这样的感受?(抓“老是”、“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来理解。“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
“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
“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2)指导朗读:你体会得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3)引读,是呀,聋哑青年看鱼就是这么专注,这么忘我。

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凛冽,他也──

如果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聋哑青年都要来玉泉来看金鱼(板书:勤奋)

过渡:就因为他如此专注地观察鱼,所以他的画技非常高超。哪句在写他专注地画鱼?

句子三:(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使你有这样的感受?(抓“一丝不

苟”、“细致”“游动”来理解青年画鱼的专注。)

(2)指导朗读:你体会得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份感受读读这句话。

五、理解 “鱼游到我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究竟有什么关系

(1)青年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画怎能不栩栩如生呢?作者是怎样称赞的?青年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 2 )“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六、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 1 )是呀,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画出了活灵活现的金鱼。此时此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胸有成竹,这里是胸有成“鱼”。)

(2 )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预设:做事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3)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青年“画鱼”“观鱼”重点句的品读,能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能体会、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能通过观看插图想象人们议论的情景,运用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说一句或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并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疑问?

生:鱼怎么能游到纸上?它又是怎样游到纸上的呢?

师:鱼是生活在水里,它怎么能游到纸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字词都会读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请大家看大屏幕。

(一)出示词语:

聋哑青年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举止特别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师: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请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知道了“一丝不苟”这个词的意思。(一点也不马虎) 师:“赏心悦目”什么意思? (赏是欣赏的意思,心,就是心情,悦是愉快、舒畅的意思,目就是指眼睛。)

师: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好方法。

师:“赏心悦目”这个词,在课文中是在这句话中提到的:“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课件出示)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吗?他长什么样子?谁能用课文的句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师:这是对聋哑青年什么描写? 生:外貌

师:作者抓住了聋哑青年的哪几个部位来写的? 生:身材、气质、眼睛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我们在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时,也要抓住主要特点来写,不可面面俱到。

师:这位聋哑青年在公园里干什么? 生:看鱼 生:画鱼

(师板书:看鱼 画鱼)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2自然段,用“ ”画出,聋哑青年看鱼的句子;
用“﹋”画出聋哑青年画鱼的句子。

(一)看鱼

师:谁先读读聋哑青年看鱼的句子?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请大家自由读这句话,想想:他是怎样看鱼的? 生:呆呆地 静静地

师: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生:看鱼认真 生:投入、忘我

师:为了能画好金鱼,这位青年,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

师:这是一种什么境界? 生:忘我。(板书:忘我) 师:多么忘我的青年啊!烈日炎炎下,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秋去冬来,雪花纷飞,那位青年依然在静静地看鱼

生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三)画鱼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青年人看鱼是如此忘我,他又是怎样来画鱼的呢? 师:谁来交流一下青年人画鱼的句子?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圈出青年人画鱼时的动作。

生:工笔细描 生:挥笔速写

师:工笔和速写是中国画的两种画法。

教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两种画法。

师:从哪里能够看出他是在“工笔细描”?

生:我从“一丝不苟”这个词看出这种画法的特点。

生:我从“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你看到过“姑娘绣花吗”?

师:老师可是看见过,那是真的很细致,很认真。

师:从“一丝不苟”这个词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青年人画鱼很认真、忘我。

师:你又是从哪里能够看出他“挥笔速写”的? 生:我从“很快”,这个词出来的。

师:你说的真好,抓关键词非常准确。

师:无论工笔也好,速写也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画画认真、画技高超的青年。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青年人高超的画技。一起读:
生:学生齐读这一部分

师:这高超的画技,让金鱼在青年人的纸上动起来了。

师:都有金鱼的哪些动态呢?同学们请看白板,先给大家一分钟思考时间。

生回答(2个即可)

师评价: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你会画画吗?相信你的画一定会栩栩如生。

师:当你看到这些活灵活现的金鱼时,你会怎么说? 生:

师:你和小女孩想到一块了。让我们一起当一当小女孩,好吗? 生齐读:“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师:围观的人只有小姑娘吗?还会有哪些人? 生:老人 青年

师:这些人又会如何来称赞这位青年人呢?请看白板。

课件出示句式:

1、一位戴眼镜的老爷爷激动地说:“ !” 师评价:这是长辈对晚辈最大的鼓励。

2、一位阿姨竖着大拇指赞叹道:“ !” 师评价:青年人的画栩栩如生,把阿姨都吸引住了。

3、一个小男孩子忍不住拍手叫起来“ !”

师评价:多虚心的小男孩啊!可以想象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和青年人一样优秀。

师:小女孩的惊呼也好,围观人们的称赞也罢,这都表现了青年人高超的画技。

四、把握中心、揭示写作特点

师:当作者把小女孩说的话写给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课件出示:“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

生: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清晰、准确的形象。)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呢?用上其中的一个关联词语,来说说。

课件出示:先鱼游到了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小练笔:请同学们把前面描写金鱼动态的句子整理在练习本上)

师:你从文中的聋哑青年身上学到了什么?

师:文中还有一个举止特别的人,你能把他找出来吗? 生:作者

师小结: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知识在于积累,成功在于勤奋!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

2、拓展作业

你能想象出围观群众的场景么,尽你所能把他描绘出来吧!

板书设计:

31、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 画鱼

忘我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3、抓住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 “鱼游到我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悬念,解课题

1、同学们,古今中外,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画家,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学生回答后,随机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等。

2、有一位很特殊的画家却擅长画鱼,师板书:鱼画到了纸上。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7课,鱼画到了纸上。齐读课题。预设:学生会发现老师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3、(师改写“游”字)质疑: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应该在水里游的呀。

过渡: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请大家认真读完课文后,再下结论。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花港 清澈见底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厂徽 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绣花 细致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聋哑

(1)指名读,抽生评。

(2)重点指导:“澈”读翘舌音,“壶”字不要把“h”读成“f” “徽”字,注意跟“微”的区别, “壶”字上面是“士”,不要少写一横。教师示范写,学生在书上写2个“徽”字,同桌互相校对。

(3)齐读词语。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一)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

(二)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鲜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

1、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聋哑青年,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到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用波浪线划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课件出示句子:

句子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指名来读。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什么。哪些使你有这种感受?“融为一体”什么意思?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体会到什么?(板书:专注)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2)是呀,此时青年已经和金鱼融为一体了。好像青年就是――金鱼,金鱼好像就是――青年,他爱鱼已到了忘我的境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份感受齐读这句话。

(3)此时此刻,围观的人在议论,他们说了些什么?你也想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吗?拿出你们的笔,写一写吧。(学生写话)指名说。

过渡:聋哑青年如此专注,如此认真地画鱼、看鱼的句子,在文中随处可见。你还从哪些句子,哪些词,甚至是哪些标点,感受到青年的专注,把它划起来,可以写写你的体会,也可以与同桌轻轻交流。

句子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使你有这样的感受?(抓“老是”、“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来理解。“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
“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
“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2)指导朗读:你体会得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3)引读,是呀,聋哑青年看鱼就是这么专注,这么忘我。

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凛冽,他也──

如果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聋哑青年都要来玉泉来看金鱼(板书:勤奋)

过渡:就因为他如此专注地观察鱼,所以他的画技非常高超。哪句在写他专注地画鱼?

句子三:(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使你有这样的感受?(抓“一丝不苟”、“细致” “游动”来理解青年画鱼的专注。)

(2) 指导朗读:你体会得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3)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份感受读读这句话。

五、理解 “鱼游到我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究竟有什么关系 (1)青年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画怎能不栩栩如生呢?作者是怎样称赞的?青年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 2 )“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六、拓展延伸。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交流课前搜集到有关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的名人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议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质疑,导入新课3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我来看看,果真是鱼游到了纸上。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这个“游”,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疑问、迷惑不解、很奇怪

2、导入新课。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下面我们就去文中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0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指导读词。

3、汇报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内容20

1、青年竟然能把鱼画得像在纸上游动,看来这位青年非常厉害,那他是怎么把鱼画得像在纸上游动的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汇报)

3、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好孩子,你们找的与他一样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生齐读。)

A、知道工笔和速写吗?在这里,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这就叫“工笔细描”,从这个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青年画鱼很认真,很细心)正因为画得细,所以他画的速度就——特别慢,谁来读读。这里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这就是“挥笔速写”。(这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画得很——熟练、流畅)

B、下面谁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他画鱼认真的?(一丝不苟)

C、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画鱼技术高超的?(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D、老师发现你的一个优点——善于思考。来,带上你的感受我们女孩子一丝不苟地读工笔细描部分,男同学动力十足地读挥笔速写部分。

E、读完这句话,我们的眼球会情不自禁地被哪个词所吸引呢?(游动)为什么?(从“游”字我读出了青年把鱼画活了,跟金鱼缸里的鱼一样可爱,特别逼真。)

F、画纸上的鱼那么逼真,你能用几个成语来赞美一下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跃然纸上)

G、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来,带上你的想象,把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记在心里.再读.(出示句子)

4、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啊!怪不得这位小姑娘叫了起来,出示小女孩的话,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那就请你把这份惊奇、这份赞叹读出来吧!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作者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呢?知道的说出来。出示(语言、动作、神态)作者在这里抓住了小女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青年的画画得好。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也要学会去用。

5、小姑娘的这一叫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出示课文插图)想象他们会分别说些什么了?

(看,这位白胡子老爷爷挤了过来,看着画,说……,

这位大伯伯也走了过来,探着身子,看着画,说……

小弟弟听到叫声跑过来,看了看画,又看了看鱼缸里的金鱼,又看了看画,说……

这一声声赞叹都汇成这样了一句话——(指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鱼游到了纸上)

6、青年听到我们的赞叹声,议论声了吗?为什么?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他是聋哑人的?当然了,他没有任何反应不完全是因为他是聋哑人,还有其它的原因吗?

(明确他不仅仅因为是聋哑人,更是因为他已经和鱼融为一体了。)

出示(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7、青年画画哟要用眼睛去看吗?需要走动吗?(不要)因为他已经将金鱼刻在了心里!烙在了心上!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说明了?出示“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8、青年是怎么样把金鱼装进了心里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是啊,此时此刻青年和鱼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已经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

9、太阳下山了,大家都准备回家了,可他还在那里静静地画,出示(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但他没有忘记(金鱼),他手里所画的,眼中所见的,心中所想的,都是金鱼。你们说他爱鱼到了什么境界?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忘我)。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2、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3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
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六、再次读题1

同学们,现在你又会怎样读课题呢?(赞叹)用赞叹的语气一起读一读。板书“!”

七、布置作业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请你想象一下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

水里—观察—心里—练习—纸上

勤奋执著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钟山小学 周金芳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对青年“画鱼”“观鱼”重点句的品读,能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能体会、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能通过观看插图想象人们议论的情景,运用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说一句或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并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新,听词温故。 1导语:很高兴今天的这节课有我来大家上,新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高兴不?那就给我点掌声鼓励一下我呗!(学生鼓掌)谢谢!等会儿上课如果有同学表现好我们也把这么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好吗?(生:好)今天让们继续来学习(板书:

27、课鱼游到了纸上)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词,老师想看看大家是不是都会写了,有谁敢接受打挑战上来听写的?

2、听写部分带生字的词语。(聋哑、清澈、花港、一丝不苟、厂徽)

我们一起来看看个这同学的字写得怎么样?生1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工整)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个字最难写?师范写(徽)(生

2、不好)

小结:在写汉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到这个字各部分的宽窄,还要注意每一部分的避让规律,将笔画搭配得当,这样你们就能写出工整漂亮的汉字了。

3、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读完之后看谁最聪明能用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一两句话就够了。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用词语串连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今后大家也可用这个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请同学们读课题说说课题中哪个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生:游)为什么是游字?(生:鱼应当是画到纸上怎么会游到纸上呢?)1

二、体会青年画鱼的句子,品“鱼游到了纸上”

1、师: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青年是怎么把鱼画得像在纸上游动的?请你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生汇报)

3、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好孩子(一边说一边打开课件)

课件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下这句话给你了怎样的感受?)

4、下面谁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

(我体会到了青年画画很认真,我体会到了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师:有相同体会的请举手,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他画鱼认真的?(一丝不苟) 你能读出这种认真的来吗?请多名同学试读。学生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青年画鱼时是那么专注,是那么一丝不苟。

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画鱼技术高超的?(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读出你的感受来。(学生评价读)

同学们再来看看这段话还有一个关联词呢?你发现了吗?有时„„有时„„造句

师小结:你看在句子中恰当地运用关联词语会使们的句子看起来更流畅。

6、刚才那么多同学读了这段话,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青年画的鱼都有哪些动态?咱们开始。师范读句子。

师:睁开眼睛,你看到了鱼的哪些动态?(生发言)

8、真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啊!怪不得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PPT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9、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作者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呢?作者在这里抓住了小女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青年的画画得好。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今后在习作中也要学会去用。(出示:动作 语言 神态)

10、师:小女孩的这一叫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出示课文插图)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运用外貌 动作 语言 神态描写)完成PPT练习(学生汇报)

这一声声赞叹都汇成这样了一句话(板书: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句称赞别人的句子是吧?那如果我要说这个人把鸟画得活灵活现,我该怎么说?(生:鸟飞到了纸上)那如果是马呢?(生:马跑到了纸上)孩子们真聪明!

三、体会青年忘我的境界

1、青年听到我们的赞叹声,议论声了吗?为什么?因为他是聋哑人,找到可以证明这一点的句子读一读。除了这一点还有什么原因?

(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是啊,此时此刻青年和鱼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已经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

2、太阳下山了,大家都准备回家了,可他还在那里静静地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他还可能忘记什么?(生:回家„„)但他唯独没有忘记(金鱼),他手里所画的,眼中所见的,心中所想的,都是金鱼。难怪我们的作者说他举止特别了,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境界。(板书 爱鱼——忘我)

三、体会青年看鱼的句子,悟“鱼游到了心里”

过渡:当我的把小女孩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句话告诉青年时他怎么说的?(生: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青年是通过什么方法让鱼游到心里的。(板书:看鱼)

1、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青年看鱼到忘我的境界的?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生:汇报)

2、谁来把自己画的句子读一读.师相机出示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3、说说从这句话中哪些词可以感受这个青年的忘我呢?(老是 呆呆地 静静地 从来)你能读读这几个词吗?重点指导静静地!

他不只看鱼是静静地,他还在什么时候也是静静地,对,画鱼。你们看他不管做什么都会静下心去做,多专心多投入的一位青年啊!

谁能把青年的这种专心投入的神态读出来。多人试读。从你的读中我看到了一位正在专心致志地画鱼的青年。你们可真会读书孩子!

5、师:还可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看鱼到了忘我呢?

生说师出示:(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句话中,那些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你从这些词中感受到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汇报(坚持不懈)请你读出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来。

师:一整天就是指从早上到晚上,而且每个星期天都来,一年有52个星期天呢,那么他观察了五十来天!这五十来天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让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共同来感受青年的这份投入与坚持吧!(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小结:孩子们,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那位青年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看鱼的,他记住了鱼的特点,记住了鱼的形象,记住了鱼的动态,所以我们说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四、讨论“鱼游到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的关系。

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原因,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五、谈收获,升华情感

1、从青年画鱼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

(出示:
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2、师总结: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生活中只要你瞄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相信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的。

五、作业

小练笔。请同学们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试着写写身边的人,并适当

的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画鱼

鱼游到了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因)(果)

爱鱼忘我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鱼为什么游到纸上,而不是画在纸上”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

第二课时:理解 “鱼游到我心里”与“鱼游到纸上”究竟有什么关系,体会聋哑青年画画专注勤奋的品质。

三、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一课时

一、设悬念,解课题

1、同学们,古今中外,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画家,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学生回答后,随机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李苦禅的鹰等。

2、有一位很特殊的画家却擅长画鱼,师板书:鱼画到了纸上。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7课,

大家一齐读课题。

预设:学生会发现老师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3、(师改写“游”字)质疑: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应该在水里游的呀。

过渡: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大家打开课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大家先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破句,字字过目读清楚。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写到鱼游到了纸上?

2、检查生字词。出示:花港 清澈见底 一壶茶 赏心悦目 罢了 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绣花 细致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厂徽 咯噔 聋哑

(1)指名读,再大家跟一位同学读。

(2)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教学“徽”字,注意跟“微”的区别。在书上写2个“徽”字,同桌互相校对。

(3)大家再齐读上面的词语两遍。

3、大家词语读得不错,那课文呢?谁先来读读课文。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议。

4、虽然这几个同学有些地方读错了,但老师发现他们个个都读得很认真,一点都不马虎。他们这样的表现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一丝不苟),“苟”字什么意思?一丝不苟就是?课文中指谁干什么一丝不苟?(板书:聋哑青年) 过渡: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聋哑青年,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到他画的鱼游到了纸上?把它划出来。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

1、课文有三处写到了鱼游到了纸上,但最直接最明显的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2、谁来朗读这一句?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再来读读。 3、指名几个同学来读读。

师引读:一个“哟“字,就引来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出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细细读读这句话,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可以拿出笔在旁边写写批注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细致、挥笔速写这些重点词语进行理解。)(板书:画技高超)

(2)师及时评价:你体会得真好,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3)多可爱的金鱼呀,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师生分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他有时——有时又——(“工笔细描”这句子要读出青年的细致,“挥笔速写”这一句要读得稍快,)

(4)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听大家读得那么好,李老师也想读了,可以吗?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感受年轻人画鱼的情景。说说在你眼前都浮现出金鱼的哪些动态了?

出示,口头填空:看着看着,那画板似乎游动起来,你瞧,一条金鱼在,那一条金鱼正,那边的一群金鱼在。

(5)多么活泼可爱的一群金鱼呀,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想象,加上你们的动作,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6)是呀,青年的画技真是太了不起了!如果你就是旁边的围观者,你会怎么赞叹?

4、再次出示句子: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谁来惊奇地赞一赞?(师:哟,你读得真好,我听出了你对这位青年的赞叹)

(2)女游客来赞一赞。

(3)男游客们来赞一赞。(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

5、一个“游”字把金鱼画活了,用得多好呀,咱们也来用一用。出示:把鸟画活了,应是:鸟(

)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

)了纸上。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

1、如此生动的一副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驻足观看。

出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指名来读。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什么。“融为一体”什么意思?谁和谁融合在一起,体会到什么?(板书:专注)

(2)是呀,此时青年已经和金鱼融为一体了。好像青年就是――金鱼,金鱼好像就是――青年,他爱鱼已到了忘我的境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份理解和感受读读这句话。

2、聋哑青年如此专注,如此认真地画鱼、看鱼的句子,在文中随处可见。请大家再细细读读课文的1至8小节,找一找,你还从哪些句子,哪些词,甚至是哪些标点,感受到青年的专注,把它划起来,可以写写你的体会,也可以与同桌轻轻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抓“老是”、“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来理解。“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
“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
“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2)指导朗读

。A你体会得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B你真会读书,相信你读得更棒!„„。

(3)引读,是呀,聋哑青年看鱼就是专注这么忘我。

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凛冽,他也──

如果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

4、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聋哑青年都要来玉泉来看金鱼。此时此刻,你想这位聋哑青年说些什么吗?拿出你们的笔,写一写吧。(学生写话)(板书:勤奋)

5、指名说。

6、是呀,聋哑青年这种专注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把对青年的赞叹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再次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在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就因为他如此专注地观察鱼,所以他的画技非常高超。(再次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五、小结课文,主题升华

(1)青年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

鱼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纸上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