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3 05:11:18 浏览次数:

《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名观众》第一课时33-3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较大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教学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图片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体育场图片,让学生感受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数量是一个大数,从而引出本课内容:大数的估计。

2.提出问题

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观众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的排列情况,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估算整个体育场观众数的方法。

(1)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与估算结果。

(2)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3.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估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估算

体育场占地面积大,看台座位数量多,从整个体育场来估计座位数不方便操作,可以先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数。

(1) 估算一个看台的观众数 课件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情境图,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学生回答

法1:把一个看台平均分成6份,其中一份有4排,每排7人,有28人,那么这个看台大约有观众28x6=168(名)。

法2:根据看台的排数进行估计,1排约20人,共有8排,20x8=160(名)。

法3:也可以把看台平均分成3份,每份约有60人,共180人。

。。。。。

(2) 估算整个体育场的观众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这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根据前面的方法,列出相应的算式; 法1:

每个看台有:28x6=168(名) 共有看台:28个

估计有观众:168x28=4704(名);
168x28≈170x30=5100(名) 。。。。。

4.小结

估计具体事物数量的方法:

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估计出总数。

列乘法算式进行估算时:

依据算式,可将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积为估算结果。为了方便计算,近似数一般取整十、整百数。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法1:平均分成6份,一份有28人,28x6=168(名)

168x28≈170x30=5100(名) 法2:排,1排约20人,有8排,20x8=160(名) 160x28≈160x30=4800(名)

法3:平均分成3份,每份约60人,3x60=180(名) 180x28≈180x30=5400(名)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和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知

1、同学们到过体育场看球吗?

2、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多少名观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要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

(1)先数一排大约有几名观众,再数有几排,用乘法算一算。

(2)可以先估出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再……

2、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1)将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先数一数其中1份有多少名观众……(7×8=56,56×3=168) (2)还可以将作为分成……

3、如果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这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三)巩固练习,增加记忆

1、同学们估计一下我校大约有多少人?并说出你的方法。

2、估一估王爷爷大约培育了多少株花苗,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四)、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估算:你是如何估算的

(五)课后作业

1、练一练剩余习题。

《有多少名观众》是对较大数量进行估计,该节课被安排在乘法这一单元,正是为了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数量进行估计,体现出乘法的实际应用,并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在出示情境图后,我就直接切入主题:“请估计出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你有什么办法?”本环节旨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学生却对于如何估算表示出困惑。因此我结合教材中淘气和笑笑的讨论,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估算的策略。从估计整个体育场缩小到先估计一个看台的人数,在估计看台的观众人数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始逐步启动,纷纷提出多种方法,例如,可以分为3部分,或每排取整十数再乘排数等等。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慢慢感受到估算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若干个大致相等的几份,用每份数乘份数就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这也就是“以小估大”。紧接着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后,引导学生再估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学生各自表达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出估算的多样化,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也让我认识到了,我们班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比较薄弱,可能是由于之前的计算都是精算,导致学生在估算的意识上较为缺乏。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计算教学中,还得适当地引导学生多进行估算,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四年级上册《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杨子胜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本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质疑探讨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谈话导入

出示教材第33页情境图。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

师根据生答,引导;
这是一个大型体育场,看到这个大型体育场,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生答质疑:这个体育场很大,人很多,那么究竟有多少人?你能数出这个体育场的人数吗?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引入新课:这个体育场太大,人太多了,我们一时不容易数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大致地算出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些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
有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探究新知

1、师;
刚才我们已经明确了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大致地算出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人,应该怎么估算呢?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归纳(课件分步出示学生的意见)。如:(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 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然后用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的人数了。

(2)整个体育场被分成多个看台,如果知道一个看台的人数和看台数,然后用乘法也能估算出体育场的人数……

2、师课件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示意图。师;
这是体育场其中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可以怎样估算?

指名汇报方法(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方法)。

(1)将看台座位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约有56人,估计这个看台有168人。

(2)看台每排约有21人,共有8排,估计这个看台有168人。

3、师追问;
现在我们可以估算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名观众了吗?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师根据生答点拨;
我们只知道了一个看台上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如果要估算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 少名观众,还需要知道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4、课件出示问题;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这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板书;

168×28= 你能对这个乘法算式进行估算吗?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板书;

(1)168×28≈5100(名)

170

30

(2)168×28≈5040(名)

168 30

(3)168×28≈6000(名)

200 30

5、指名说一说刚才估算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的整个过程,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课件出示估算的步骤和方法);

(1)在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一般情况下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几个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列出乘法算式,估算出总数;

(2)在估算时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与之相近的整

十、整百的数,这样计算更方便。

三、巩固深化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 小组内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来估计这个月上旬的总营业额呢?

指名汇报结果,师根据生答小结;
根据表中数据,估出十月份上旬每天营业额的平均值大约是200元,再根据每天的营业额进行估算。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2、填一填。

(1)一本小说共306页,可以把它看成(

这样的小说大约有(

)页。

(2)估计一下你的语文书一共有多少个字。(

)字;
1页有(

)行;
1页大约有(一共有(

)页, 大约有(

)字。

3、不计算比较大小。

199×19○4000

403×81○32000 ×19○230×19

250×60○15000

169×49○8500 ×49○180×40

4、估算。

66×8≈

166×28≈

321×23≈

47×43≈

789×58≈

616×98≈

9本 每行约有

)字;

20

3 165 23×12 76×31)页,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了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2、学会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近似值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每个看台有:56×3=168(人)

共有看台:28个

估计有观众:

168×28≈5100(名)

168×28≈5040(名)

170 30

168×28≈6000(名)

200 30

30 168

《有多少名观众》教案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2、选取用课时作业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名观众》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调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在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两个杯子

一杯黄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估一估咱们学校有多少名学生。

二、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1)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2)再估:教师把一杯豆子大致分成相等的两份,告诉学生半杯约2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满杯豆子有多少粒。

(3)讨论: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选择估算策略。(出示课本主题图)

(1)师:这是一个体育场,你看到了什么?爱研究的淘气和笑笑想知道——这么大一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呢?同学们,你们有兴趣研究吗?想想看,你有什么办法?(师提示: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

(2)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的办法吧。

a.指导学生读淘气的办法。想:淘气说的有没有道理?但是如果对于这么大一个体育场,淘气的办法可行吗?

b.指导学生阅读笑笑的办法。老师觉得笑笑的办法说了半截,他想让聪明的同学帮她补充完整,然后怎么办?谁能补充完整?这个办法可行吗?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2.尝试估算一部分的数量。(师出示一个看台图)

(1)师:淘气同意笑笑的思路吗?看看他又是怎么想的?他也学了笑笑的做法,把后面的话省略了,聪明的同学,你能说出他省略的部分吗?

(2)师生尝试淘气办法。(板书列式:60×3)

(3)师生尝试用淘气开始的思路解决。

a.我们看看笑笑又有什么别的想法了?你能想明白吗?(师启发:笑笑觉得一个看台人不算太多,坐的还算整齐,他觉得淘气开始的思路——

(生读)可以用在这儿,同学们觉得呢?)

b.师生列式解答。(板书:20×8)

3.师生解决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完善板书。

4.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合作,我们知道了这么大一个体育场,它大约能容纳约5000名观众。回想一下我们解决的思路——因为整个体育场人数是一个较大的数量,不方便直接估算。我们就把这个大数量分成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再用乘法算出所要估计的较大数量。比如我们用一个看台近似数×看台近似数就算出了一个体育场的大约人数。这是笑笑的原创思路。

当然,如果较小数量的估算,排列还算整齐,我们也可以用淘气的原创思路。比如这儿我们用每排的近似数×排数的近似数,就估算出了一个看台的人数。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4题。师相机指导。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60×3=180(名)180×30=5400(名)

20×8=160(名)160×30=4800(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有多少名观众》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乘法 2.有多少名观众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时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1.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实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从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和学校的学生人数的活动入手,降低估算难度,讨论需要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估算方法进行思考。利用体育场、报纸、营业额、语文教材字数等不同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估算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装有豆子的杯子(1个满杯,1个半杯) 学生准备 报纸 教学过程

⊙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一: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1)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生估计出一杯豆子可能的结果有200粒、500粒„„) (2)再估:教师第二次拿出半杯豆子,并在杯子上注明4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杯豆子有多少粒。

(学生估计出一杯豆子约有800粒)

(3)讨论: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 (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板书:2个半杯豆子→一杯豆子) 2.活动二: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

(1)(提问: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出需要知道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和全校有多少个班这两个信息,然后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两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反思估算过程,启迪思路。

师:刚才的两个活动都提到了估算,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都是把一个大的整体分成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2.迁移方法,估算体育场的人数。

(1)迁移方法。(课件出示教材33页情境图)

师:这是一个体育场,大家有什么感觉?估计一下,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可能有的同学会随意估出一个数值,有的同学摇头表示无法估计。

师: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用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生2:整个体育场被分成多个看台,如果知道一个看台的人数和看台数,用乘法也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2)给出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①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课件出示教材33页中间的插图) 师:这是体育场其中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②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议一议:怎样估算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

生1:将看台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其中1份大约有60名观众,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80名观众。

生2:看台每一排大约有20名观众,共有8排,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60名观众。

③估算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学生独立列式)

师:你能估算出这个乘法算式的结果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

④小结。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估算时,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方便计算。

3.课堂活动

师:你能估计出这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是多少吗?(出示报纸)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算方法,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方法一: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分成字数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字数,再用乘法算出整个版面的字数。

方法二:也可以先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再与总行数相乘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有多少名观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估计。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不同的方法估计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查阅到的知识。 2.体场那麽一个体育场能有多少个座位呢?

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

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

三、旅游中的估计

1.出示图一,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

2.第

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挂图 22×32×28= 教学挂图

有多少块糖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比多少教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共17篇)

《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有多少 教学设计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