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论语》中包含丰富的榜样理论,“性近习远”“求仁得仁”“见贤思齐”等是《论语》榜样论的人性基础,“道”“德”“仁”“义”是榜样必须遵循的核心价值理念,具备“知”“勇”“艺”“不欲”“礼乐”等综合素质的“成人”是榜样的基本标准,君子、贤人、圣人是榜样的人格层次,为政者、为师者、为学者是产出榜样的主要职业群体。《论语》关于榜样的论述对我国当今培育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有深刻的启示:榜样必须是真实、可信、可学的,学习榜样的实践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榜样必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以此为前提追求全面和谐发展;
榜样的树立必须考虑来源人群的广泛性,同时重点关注具有鲜明榜样属性的职业群体。
关键词:孔子;
榜样;
君子;
“成人”;
为政;
榜样是人群中的先进分子,他们以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智、突出的功绩、独特的魅力等,为世人作出表率、示范,鼓舞、引导人们追求进步和完善。《论语》榜样论的思想内涵丰富而且深刻,对于我国深入开展学习道德楷模活动、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一、《论语》榜样论的人性基础 《论语》的榜样论是建立在孔子关于人性的若干基本命题之上的,这些命题主要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论语·述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等。依据这些命题,可以推论出《论语》榜样论得以构建的人性根基。
首先,人应该向榜样学习。应该学,是因为‚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即人的后天习惯、状况、表现存在差异,这是必然的、客观的事实。孔子根据德行的高低、功绩的大小,把人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和小人。既然人与人之间有差距,既然榜样身上具有值得普通人学习的长处,那么,向榜样学习就是应该的。其次,人能够向榜样学习。能够学,是因为‚性相近也‛(《论语·阳货》),即人的先天本性、发展潜质等是相接近的,优秀的人不是生来就优秀,普通的人也不是生来就普通,每个人都具备达到优秀标准的潜能。德行、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可以改变的,所谓‚见贤思齐‛(《论语·里仁》),就是通过向榜样学习,减小与榜样的差距,甚至实现对榜样的超越。再次,人愿意向榜样学习。孔子对人性的基本判断是,人心是可以向善的,而且,人是可以达于善的。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在引人向善的诸种方式中,孔子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引导、熏染效应,他为人们树立了君子、贤人、圣人等榜样,相信榜样教育是引导人们走向善良、完美、卓越的一条重要途径。最后,成为榜样、学习榜样并不容易。在孔子所处的‚礼坏乐崩‛的时代,人们疯狂地
追逐财富、权力、地位、享乐,欲望的洪水不断冲破德与礼的堤坝而恣意泛滥。孔子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忧虑人们‚闻义不能从‛(《论语·述而》)。也就是说,成为榜样的过程是不易的,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艰难的学习、修养、磨砺过程,才能循序渐进、不断深入,达到很高的境界。当子张问及人的自我完善之道时,孔子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孔子曾评价子路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这就是说,只有跟着榜样的脚印走,才能够‚登堂‛,进而‚入室‛;
只有坚持不懈地向优秀的人物学习,才能够积小善而成大德,达到完善的境地。
通过对《论语》榜样论的人性根基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方面,既然榜样是应该学、能够学的,而且人们也愿意学,那么,我们培育、宣传的榜样人物就必须是可信的。可信的前提是真实,如果违背真实原则,通过‚移花接木‛‚添油加醋‛‚催肥速成‛等手段,人为地编造、包装一批虚假的、木偶般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出来,这样的‚榜样‛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不可爱、不可信、不可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榜样真实性的表征之一是,他们追求尽善尽美,但并非十全十美,可以说,总体的、根本上的完美与局部的、细枝末节上的缺陷,共同成就
了榜样的真实性。《论语》中的榜样人物是自然的、质朴的,孔子、子路、子夏、子张等榜样身上也会有普通人具有的一些缺点。孔子本人是入世、进取的表率,但在四处碰壁之时,偶尔会萌生退隐之意;
他循循善诱、温柔敦厚,但对‚昼寝‛的弟子宰予也会忍不住脱口骂出‚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的话来;
子路虽然勇猛过人,却失于鲁莽;
子张与子夏属贤人之列,而孔子批评子张‚过‛、子夏‚不及‛(《论语·先进》)。正因为有缺陷,榜样才是真实的;
因为是真实的,才是可信、可学、可爱的。
另一方面,既然榜样的‚生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向榜样学习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孔子终生以周公为楷模,不断提升个人的德性、知识、能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门的弟子们以孔子为榜样,修行不辍,努力不止,终有所成。可见,向榜样学习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长期熏染、久久为功,远不是通过掀起几个学习‚运动‛‚热潮‛就可以奏效的。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革,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道德观念总体上呈现出进步特征,但在某些方面则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容低估。在这样的背景下,向榜样学习就像逆水行舟,没有长久的、持续的、扎实的用功,是难以产生实效的。
二、《论语》中榜样的基本标准 在孔子的心目中,完美的榜样是‚集成‛了众多优秀品质的‚成人‛,他们以道义为灵魂、以仁爱为品质、以天下为己任,在仁德、智慧、勇气、才艺、礼乐等多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在回答子路关于‚成人‛的问题时,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朱熹对此解释说:‚成人,犹言全。……言兼有此四子之长,则知足以穷理,廉足以养心,勇足以力行,艺足以泛应,而又节之以礼,和之以乐,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则才全德备。‛(朱熹《论语集注》)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要求君子具有‚知‛‚仁‛‚勇‛三项基本素质。孔子提出‚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的主张,认为君子不能仅仅把自己当作具有某项实用价值的器具、部件,不能满足于掌握一些专业化、片面化的职业技能,而是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素质。《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评价子贡说‚汝器也‛,子贡问‚何器也‛,孔子答‚瑚琏也‛。瑚琏是敬神用的一种非常高贵的器具,孔子这一比喻性的评价既是褒又是贬,他是在提醒子贡:虽然你已经很‚成器‛了,但还不够,因为君子的目标是‚不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成人‛的素质有核心素质与非核心素质之分。孔子强调做人的核心素质是‚道‛‚德‛‚仁‛‚义‛,
非核心素质是‚知‛‚勇‛‚艺‛‚礼‛‚乐‛等。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在这句话中,除了最后一条‚游于艺‛之外,其他三条都是成为儒家榜样的核心指标。在孔子看来,作为榜样就要担当天下的道义,具备仁爱的品德。具体而言,榜样要有‚学道‛‚闻道‛的渴望,要有‚谋道‛‚忧道‛的热忱,要有‚遵道‛‚弘道‛的执着;
榜样必须具备仁爱品质,‚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孔子和儒家把‘仁’当作最高的道德原则,就是要强调一种舍己利人和舍己爱人的无私精神‛[1]。从核心素质与非核心素质的关系看,核心素质对非核心素质的价值具有决定作用。核心素质与非核心素质对榜样的影响具有根本上的不同,‚道‛‚德‛‚仁‛‚义‛作为核心素质,是成为榜样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无道‛‚无德‛‚不仁‛或‚不义‛,是不可能作为榜样而存在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即礼乐不只是外在仪式,如果没有仁爱寓于其中,那就是徒有其表。相比而言,非核心素质缺少某一两个方面,则不影响其作为榜样而存在。
孔子关于榜样基本标准的思想给我国当今的榜样推选提供了两方面的重要启示。
一方面,‚成人‛是诸多优秀品质的集合体,是德才兼备的人。在当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君子必器‛的时代,人的片
面发展的现实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全面发展的‚成人‛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尽管我们不能苛求每个榜样都是十全十美、多才多艺的‚成人‛,但尽可能地追求完美,期望榜样在多个方面表现出卓越的品质和才能,也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关于好干部的综合标准,习近平同志于 2013 年 6 月 28 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412;
关于好老师的标准,习近平同志于 2014 年 9 月 9 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3];
关于好学生的标准,习近平同志于 2016年 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 另一方面,榜样的思想、言行必须高度符合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5]在当下中国,我们所树立的榜样就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信仰者、实践者。我们之所以反对‚明星崇拜‛‚富豪崇拜‛,就是因为其所代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背离的。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
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2]1732017 年 5 月,习近平同志对吉林大学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2017 年 7 月中共中央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6]黄大年同志之所以成为时代楷模,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高度忠诚,有至诚报国的情怀、甘于奉献的情操、敬业拼搏的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三、《论语》中榜样的人格层次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孔子以人格高低为主要依据,将知识、能力、功绩、影响等作为辅助因素,将榜样分为君子、贤人、圣人三个层次。
在《论语》中,君子的概念已超越了‚君之子‛的身份属性,主要指崇尚仁义、文质彬彬、德才兼备的人。他们是社会道义的担当者,‚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忧道不忧贫‛(《论
语·卫灵公》)。仁义之道是君子的根本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关于君子的榜样角色,孔子有一个著名的‚风‛‚草‛譬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即君子应当为人们作出表率,做社会良好风尚的引领者。
贤人则是君子之中的‚精品‛。孔子的门徒中有很多贤人,如颜回、冉求、子贡、子路、子夏、子游、子张、曾子、有子、宰我等。孔子夸赞颜回:‚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颜回身上的确体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智慧、仁德、乐观、上进、毅力等品质,在孔子的诸多门徒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在智慧上,颜回‚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就连孔子也感到自愧弗如;
在仁德上,‚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
在乐观方面,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在追求上进方面,孔子评论说:‚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当时表现卓越的从政者也属于贤人之列,如柳下惠,‚直道而事人‛(《论语·微子》),办事公道,坚守原则,宁折不弯,三次被免去官职也在所不惜。如史鱼、蘧伯玉,孔子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
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圣人是贤人中的‚极品‛,是有大德、大智、大才、大功的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始终,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孔子家语·五仪解》)在孔子看来,圣人就是尧、舜、禹、汤、周公等卓越人物。孔子这样盛赞尧:‚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孔子这样称道禹:‚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周公是孔子崇拜的偶像,恢复周公所创制的礼乐制度是孔子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周公时常出现在他的梦中,可能在晚年时,有段时间孔子没有梦见周公,他将此视为自己衰老的标志,他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孔子则是司马迁笔下的圣人,司马迁评价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 有人认为,孔子对于榜样的理解并不局限于君子、贤人、圣人。其理由是,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里的‚人‛,可以是君子,但也可以是君子以外的普通人。孔子的意思是,普通人之所以被称为‚师‛,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长处值得学习,也都
有短处可供反思自省。实际上,这个‚师‛并不是教育职业里的‚师‛,只是泛化意义上的‚师‛,其中有谦虚客套、降格以求的意思,是不宜作为榜样、楷模来理解的。每个人都有优点,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榜样。
客观地讲,孔子的榜样论深深地打上了阶级、性别等烙印,其推崇的君子、贤人、圣人都出自统治阶级中的男性成员,有严重的精英化倾向,非常缺乏群众基础。孔子树立的榜样是局限于统治阶级之内的,一般不会在统治阶级成员之外的人中产生;
同时,孔子树立的榜样人物全为男性,女性被排除在外。马克思主义的榜样论则认为,无产阶级在实现自身解放、人类解放的过程中,培养出无私、真诚、朴素、勇敢等品质,代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人就是群众的榜样。《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队‛成员的先进性已经赋予共产党员以榜样的身份,优秀共产党员更是先进之中的先进、榜样之中的榜样。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榜样人物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超越了阶级、地域、民族、性别等多重局限,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四、《论语》中榜样的职业类型 从榜样人物涵盖的职业类型看,孔子树立的榜样主要有为政、为教、为学三种。需要说明的是,为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职
业类型,只是实际职业的预备状态。关于为政,《论语》所述的尧、舜、禹、汤等圣王,周公、蘧伯玉、子产、柳下惠等官员,都堪称为政者中的楷模。孔子也是为政者的榜样,‚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史记·孔子世家》)。关于为教,孔子、子夏、子张、曾子、有子等都是为师者的榜样。孔子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被誉为‚万世师表‛。关于为学,孔门之中好学乐学的楷模很多,如颜回、子贡、子夏、冉有、子游、子张、曾子、有子等。孔子本人‚学而不厌‛(《论语·述而》)、‚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他曾自信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对于孔门师徒来说,为政、为教、为学这三种职业身份是可以重叠、转换的。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这表明为学与为官的身份转换,也说明孔门弟子的主要职业目标是为政。孔门之中,孔子最主要的职业身份是教师,同时他又是鲁国政府的官员;
子夏也兼有教师、学者、官员的身份;
子贡既是商界翘楚,又是政坛精英。因为孔门的‚教‛与‚学‛共同指向了‚仕‛,所以,在为政、为教、为学三者之中,为政是核心。
春秋时期,为政、为教属于上等职业。为政者、从教者是社会影响面广、影响度深的人群,其职业身份本身就具有榜样的属性,为政者应当做下属、被管理者的榜样,为师者应当做学生的
榜样。为政者是社会的管理者、组织者,为政者如果能够做事正派,为下属、百姓作出表率,长此以往就能够引领和培育出良好的社会风尚。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在任用官吏上,孔子主张‚举直错诸枉‛(《论语·颜渊》),即提拔重用正直的官员,让正直的人居于高位,旨在起到以上率下、以上正下的作用。就为师者来说,其榜样角色较为政者更为鲜明、直接、具体。孔子作为弟子们的老师,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对弟子的德行、知识、能力等素质产生根本性、实质性的影响,深受学生的敬仰。
就我国当今的道德建设、榜样树立来说,要高度重视天然具有鲜明榜样属性的职业群体,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以引领社会风尚。所谓‚天然具有鲜明榜样属性的职业群体‛,就是其职业活动所面对的受众非常广泛,对被管理者或服务对象的道德选择、实际利益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公众、被管理者或服务对象对其职业道德有很高的要求、期待。当前,天然具有鲜明榜样属性的职业群体主要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媒体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体育工作者等。第一,干部要做群众的榜样,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
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2]164 第二,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优秀企业家对本企业员工、对本行业以及对整个社会的榜样作用。2017 年 9 月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强调发挥优秀企业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优秀企业家典型案例,对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诚信守约、履行责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等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和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7]第三,随着手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及日益普及,各类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媒体的受众面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媒体工作者,尤其是知名度高的媒体工作者,如著名记者、著名评论员、节目主持人、网络主播等,要发挥好榜样引领作用,积极传递正能量,提高舆论影响力,努力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8]。第四,文艺工作者是群众灵魂的工程师。随着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文艺工作者的德艺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9]另外,广大教育工
作者、体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及其他各类窗口行业的工作人员,要珍惜形象、以身作则,发挥引领风尚、成风化人的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中“思想实验”及其教学价值研究
《生成性教学实践价值与策略研究》开题论证会综述
精准扶贫思想内涵、理论创新及价值贡献
电大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试卷
相关热词搜索: 论语 论及 榜样 实践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