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容错调研报告

容错调研报告

时间:2025-08-01 18:06:51 浏览次数:

.

关于推进容错纠错工作的调研报告

接到上级通知后,黛溪街道高度重视,由组织部门牵头,抽调相关人员成立调研组,对关于“三个区分开来”、推进容错纠错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现状

黛溪街道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滨州市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诬告陷害行为查核处理办法(试行)》(邹办发[2017]8号)文件精神,充分调动街道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了锐意改革、干事创业、敢于担当、合理容错的积极环境。灵活运用“四种形态”,针对具体情况分类处置,依规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工作,坚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为机关干部减压松绑,激励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工作。

二、主要问题

在正视这些进步的同时,现在也存在着不少矛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容错的环境尚未成熟。长期形成的政绩思想,导致干部评价的惯性思维无法破除,不能彻底的将人与事分开,舆论要求个人对出现不利结果的事件其负责,这也是问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彻底接受容错纠错机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容易惯性认为现代社会公共事务错综复杂,政务治理应以谨慎为上,担心容错纠错机制将会成为乱作为的挡箭牌。

二是要可容错误的范畴不够明确。要明确规定可以免予追责;.

.的错误是哪些。把因独断专行、违背程序和规律、违背科学而作出的决策排除在免责范围之外。“错误”内容不够细化具备可操作性。明确“错误”界限、“错误”级别,不能把重大错误、政治错误等也包容进去。

三是容错”与“纠错”的不平衡。目前,各地出台的容错纠错机制实施方案只有少数地区增加了纠错内容。部分地区只讲“容错”,不讲“纠错”,或者讲得不到位,没有将容错和纠错很好地统一起来。“容错”并不代表我们要放任错误,任错误盛行。鼓励干事不是鼓励“胡来”、鼓励“折腾”,在容错机制建构过程中,也要强调完善纠错机制。如何对待工作中的失误和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一旦出现失误,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挽回损失。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认知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面对未知领域,难免出偏差,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所以允许在工作探索中犯错误。但“容错”并不意味着不改正错误,只有及时纠错改错,才能进一步促进事业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干部成长,才是真正爱护干部。干部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会提高认识、提高办事能力,才能承担更重要的任务,那种以创新、干事为由,把失误当成“交学费”的认识,要坚决杜绝。

三、意见建议

一、保证容错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容错”虽然是针对干部的,但是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广泛听取群众的心声。各地方可根据地方实际,通过到辖区统一发放调査问卷、召开街道、村级干部座谈会等方式重点围绕建立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怎样甄别错误、怎样具体纠正错误等问题进行探讨,;.

.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通过调研保证这一机制建立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二、明确“错误”细则。如何避免容错免责成为干部违法乱纪的“保护伞”,如何有效地保护创新探索者的积极性,首先我们应该从目的、方向,看其行为的出发点是否为了改革发展这几个方面来甄别“错误”。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其次,“错误”发生后,对于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失败是对其从轻、免予问责及时补救,都需进行具体的细化,并制定纠错办法,让“纠错”有据可依。

三、基于“容错纠错机制”的特殊性,政府应在出台容错纠错细则后在各大媒体进行公开,讲解容错纠错机制内涵,避免群众对于这三机制的误解,让广大群众明白这一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积极性,而非属包庇政府官员的违规行为。当启动了容错机制后,政府应公开容错纠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听部和群众一个交代,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四、健全申诉救济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要和救济机制结合起来,形成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双管齐下的制度合力。科学认证和判定个人责任,让“犯错者”有辩解的机会,允许责任人和当事人申辩申诉,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在问责决定前,允许责任人和当事人举证解释,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综合考虑是否应当容错。要以反馈的事实和评估的结果为依据,看所犯之错是否容许,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判定结果。对查无实据或轻微违纪免于追究纪律责任的,可以通过谈心交流、通报等方式,及时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工作。

;.

.改革道路绝非坦途,是除旧布新的过程,是迎着困难上、不断迎接挑战的过程。现实中,一些改革措施遭遇“中梗阻”,一些重大战略难以落实,一定程度上与一些领导干部有顾虑、不敢改革、不敢创新有关,他们认为“枪打出头鸟”、“做得越多风险越大”。通过健全激励机制,让改革创新者尝到“甜头”,看到干与不干确实不一样;
通过容错纠错机制,让改革创新者感受到“依靠”,释放出更多的工作活力。

;.

浅谈容错纠错

浅谈容错纠错

容错纠错机制的设立是为了让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因为怕犯错误而出现各种懒政怠政行为,而是积极的去作为、敢作为。

容错纠错,就是要允许创新中出现风险和失败。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许多事务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有一个允许创新的环境和机制。改革过程中,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就需要容错机制。

容错机制可以激发干部做事热情,改变“不敢为”的现象。对那些长期奋斗在改革发展一线的干部来说,容错机制给了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避免因为怕出错而庸政、懒政。对于大胆改革、勇于担当的干部来说,容错机制则增添了他们敢作善为的底气。

容错机制能够激励领导干部既守住底线,又可以一门心思干实事,激发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只有放开手脚干大事,才能让我们的政府真正做到干事为民、服务为民;
只有我们的领导干部敢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人民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国家才能长久稳定发展。

容错机制是为改革创新者撑腰壮胆,而不是为有滥用职权想法的人充当护身符。容错机制能够让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中敢想敢做,重拾信心,可是也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避免好政策没有收到好效果。

容错显大爱,纠错铸师魂

——记周河九年制学校XXX同志的事迹

一、基本情况

XXX,女,汉族,19XX年X月生,陕西靖边人,201X年毕业于XX大学xxx专业,本科学历,2015年至今,一直任教于靖边县周河九年制学校。

二、主要事实依据

XXX同志在参加工作的头一年,由于刚刚走出校园,还没有做好走上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加之,我校地处靖边南部山区,交通不便,离家较远,和自己想象中的工作环境相差甚远,所以,该同志在刚参加工作时带有严重消极情绪,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忧怨情绪,上班不积极,经常无故消极怠工,对学校领导的指示爱搭不理,这种消极的心理尤其体现在平常的教学业务中,比如说:教案的大量短缺,不按学校的要求进行教案的备写,常有不带教案进教室的现象发生;
作业布臵相当随意,批改也是敷衍了事,对学生犯的错误也臵之不理;
在学校搞得研修活动中,该同志经常不参加,或者在活动干与活动无关的事;
上课时班级秩序混乱,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管理,所任教的科目成绩相当差......

三、容错纠错的具体运用

面对该同志的这种工作状态,我校的领导并没有将其放弃,打入“冷宫”,而是对该同志给予大爱,想尽一切办法帮她摆脱困境,改变状态,首先,学校相关领导与该同志进行了推心臵腹的面谈,找出了该同志消极状态的症结所在,接着,校领导对其展开多种形式的帮扶,以纠正该同志的错误,比如:关心该同志的生活问题,在不违反学校原则的情况下,给予该同志生活上的一切便利,使她能够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感受到温暖;
让有教学经验的老同志经常与其交流,走进课堂,对该同志也业务予以多方面的指导,让其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辉;
学校根据该同志的专业特长,将一些学校活动的组织策划,部分任务交给该同志,并一直对该同志予以支持和鼓励,让该同志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经过将近半年容错纠错,该同志的工作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地摆脱过去消极的工作情绪,对工作产生出极大的热情与动力。如今,该同志已经成长为我校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并且在学校举行的多次活动中获奖,并多次荣获“模范教师”的称号。

四、启示

容错显大爱,纠错铸师魂,正是由于我校对容错纠错机制的有效使用,不但挽救了一位年轻人的前途,而且为教育培养了一朵优秀之花。现如今,该同志已经深深的热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并且得到了同事、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已成长为周河教育的骨干。让这样一位即将走向“灭亡”的庸师成长为一名教育的骨干,这正是容错纠错机制的最好体现。

听华应龙老师讲座的收获

——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

11月13日,在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十分有幸地听到了华应龙老师关于《教育即融错》的专题讲座,华老师的讲座让我如梦初醒,猛然意识到了自己与“教师”两字的差距。即便是现在写听后感,用字用词都是如此苍白无力。

讲座一开始,当我看到大屏幕上“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这几个字时,有些怀疑这话和这讲座有什么关系,也有些不屑,心想:这道理我早明白了。但是,当华老师从他学车的事讲起时,好奇心又驱使我饶有兴趣地聆听下去。这一听让我受益匪浅,这一听让我心灵颤动,这一听更让我无地自容。他能从生活中的小事里悟出教育中的大道理,继而将此分享给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我居然无知到未开始就不以为然。

同样学车,我只是机械地练移库,但华老师却从中悟出了熟背死规则在教学中的弊端,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你顺利通过眼前的学科测试,但不基于理解的死记硬背很快便会淡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毫无意义。

练场地时,我也是拼命记住师傅的话,找到师傅给的那几个点,每天反复地地练习,师傅勤快认真,我也很想学,但是却学不好,我曾试着寻找答案,却不了了之。而华老师却又从中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技能是没办法告诉的,经验也不是可以手把手教的。从而联想到,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地扶手,不给孩子们经历尝试犯错后自己领悟的机会时,其实忽视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当一个人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才不会再犯错。用华老师的话讲就是:“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越小。”

所以说,老师教得好不好,要看其结果,而不是看其勤快与否。越是不肯放手,担心学生犯错,甚至包办代替,勤劳有余,却不见得能有好结果,所以要学会包容学生犯错,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错误中前进的,相信学生,他们就不会害怕犯错,才有可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学会“偷懒”,但脑、眼、耳不能懒,表面上的“懒”是为内在的勤提供可能。另外,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因为一切教育源于生活,融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担当者轻装上阵

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实践中,许多干部的失误错误是在先行先试、缺乏经验、客观条件不成熟等情况下,导致的探索性失误和无意性过失。同时,也有的人是为求速度,走捷径,打政策“擦边球”,结果欲速则不达,砸了锅、犯了错。判定哪些错该容,哪些错不该容,不能一概而论,应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等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明辨“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无心”还是“有意”,判定“无禁”还是“严禁”,严格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线。

容错首先是组织上的“包容”。考核考察“不戴有色眼镜”,评先评优“不一棍子打死”,选拔任用“一碗水端平”,是考核任用干部的应有态度。让“不干事、不担事、不出事”的机会主义者没机会,就是对“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实干主义者最大的激励。同时,容错也需要全社会的宽容,我们应当摒弃“求全责备”“一旦有污点,永世不得翻身”的错误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大胆干、大胆闯,鼓励敢担当、敢作为的良好氛围,让锐意进取者放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

在实际工作中,失误错误的情形千差万别,容错纠错也应分类施策、对症下药,为敢想敢干者装上‘减压阀’、提供‘意外险’。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践中要做到“四看”:一看动机是为公还是为私;
二看是否符合党纪法规、政策原则及上级要求;
三看程序是否经过集体民主决策;
四看后果是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社会效益还是造成了较大损失。

容错有底线,纠错是关键,只容不纠就是对错误的纵容。坚持容之有度,对不该容的错误坚决不容,不让容错免责成为违纪违法的“挡箭牌”;
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亮黄牌”“敲警钟”,促使及早纠正。

容错纠错机制是锐意进取干部的“定心丸”,也是改革创新者的“保护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关乎干部个人的是非功过、成败得失,更挑动着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指引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当然,容错不是纵容。一方面,同样的错误不能一犯再犯。再小的错误“屡教不改”也是不能容忍的。应当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汲取教训,改进提高。另一方面,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一旦失了“街亭”,就是“挥泪斩马谡”也无济于事。应着眼建立一套发现错误防范风险的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叫停、早纠正,绝不能让小问题积累成大错误,更不能让个别的局部的小差错,蔓延成全局性系统性的风险。特别需要强调,容错容不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更容不下腐败行为,容错不能成为胆大妄为者胡作非为的借口。

在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面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只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让改革永不停顿、创新永无止境。充分发挥容错机制的导向作用,让担当有为者放下包袱,让违法乱纪者受到惩戒,我们才会有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形成千帆竞发的干事创业氛围。

国有企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美容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调研内容(共5篇)

调研报告主要内容

调研报告内容提要

相关热词搜索: 容错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