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3 02:40:53 浏览次数:

《 观舞 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反复朗读,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水平 目标:

1、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学习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理解本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实行描写的特点,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升艺术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艺术,开阔视野,陶冶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习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

难点:

1、体会课文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的特点。

2、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将语言形象转化为舞蹈形象。

教学突破:通过反复的朗读,细细品味,体会舞蹈艺术的美。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相关印度舞蹈的图文资料。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设计 :

一、 情境导入 —— 说舞蹈

播放3~4分钟的印度舞蹈片段,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舞蹈的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情绪,交流感受,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由此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

二、自主学习 ---- 读雅句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明确:如:“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明确: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三、合作交流 —— 解困惑 1.这篇文章大量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积累。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

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明确: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

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3 文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假如”? 提示:连用假设句式的排比,表现出对拉卡拉玛舞蹈由衷的赞美。

(以上活动由小组共同探究学习,班内交流,教师做恰当补充) 四、 延伸提搞 —— 用妙语 1.对比学习找异同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作一些比较探究。

例: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

2 看谁是小作家? 观看课件中穿插的中国舞蹈《千手观音》,学生观看感悟之后实行片段写作训练。

要求: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写出你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

(学生观看后自由写作,班内交流,教师做激励性的评价。) 五、 课堂小结 —— 谈感受 1、 总结存储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

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2 2 、课外延伸 :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某种舞蹈艺术,可适当实行模仿、使用。如:杨丽萍的孔雀舞

舞蹈教学设计

观舞记读后感

秧歌舞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街舞教学设计(共8篇)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观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