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小语文教案模板

小语文教案模板

时间:2025-08-02 12:58:13 浏览次数: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少 儿 英 语 教 案 模 板

一、Teaching Demands and Aims(教学目标)

二、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教学重点)

1、words

2、sentences

3、grammars

三、Teaching Aids (教具)

四、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Greeting(问候) warm up(热身) Review(复习) New Leon(新课) Step One: Step Two: Step Three: Follow up(叮咛)

五、Homework(作业布置)

作 业 的 布 置

一、书面作业

1、每节课后教师可适当选择课后习题(书本或课外参考书)及字母作业。

2、低年纪的孩子适合听磁带读课文、画图、连线、写字母等简单作业;
每学期两次测试:半期考和期末考试。

3、高年纪的孩子要求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等书面作业;
每节课前可做适当的听写练习;
每个月可做适当的单元测试;
期间两次大考:半期考和期末考。

二、磁带作业

1、适时布置(条件允许可每周一次):将本周学习的内容录进磁带,下周上交。

2、录制要求:首先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接着报朗诵单元,然后录作业内容,最后与老师说再见。(如:Hello! Amanda.I am Go go.This is Unit 11„„„ Goodbye! Amanda!)

3、听音修正:

(1)书面记录:边听边把学生的错音登记在学生手册上。

(2)修正过程:

A:打招呼,先表扬肯定,后提出错误,注意错音的跟读 B:说悄悄话,增进师生感情交流 C:提出问题。

D:结束Say:“ Good bye! ”

三、电话教学

1、时间安排:每月两次的电话教学,每生教学时间不超过8分钟。

2、教学内容:

(1)本周学习单词及课文的朗诵。

(2)词句的翻译。

(3)疑难解答。

(4)家长的经验交流。

甲方:____________仓储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进口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租赁物的位置、面积和用途

1.1 甲方将位于______市______,______路______村______幢的仓库以及办公用房一间租赁给乙方使用,仓库租赁面积经双方认可确认为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实际租赁面积为______平方米;
办公用房面积为______平方米。

1.2 乙方租赁此仓库用于______海关审批,验收合格的公用保税仓库。

1.3 此为独立的两层砖混结构仓库,自成一体。租赁采取包租的方式,由乙方自行管理。

1.4 根据保税物品数量少,体积小的特殊性,在海关允许的情况下,乙方将酌情把此仓库的一楼,委托甲方统一经营管理。

第二条 保税物资的管理

2.1 乙方租用甲方仓库所存货物系海关监管物资,未经杭州海关许可,甲方不得擅自转移、拆封、提交或作其他处理。

2.2 甲方负责提供______小时不间断的保安人员,以确保乙方存储货物的安全和完整。如发生盗窃等导致货物短少,乙方应及时向杭州海关报告,由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作出相应处理。

第三条 免租期及租赁期限

3.1 仓库及办公用房租期为______年,即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3.2 租赁期限届满前______个月,甲乙双方将对有关租赁事宜,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在同等承租条件下,乙方有优先权。

第四条 租金和其他费用

4.1 仓库一楼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______________元,二楼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______元。办公用房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______元。乙方按月支付,将租金汇入甲方指定的下列帐户,或按双方同意的其他支付方式支付。

甲方开户行: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乙方应于每月______日或该日前,向甲方支付租金,如逾期______天未支付,自第______天起应向甲方按______%/日,支付滞纳金。

第五条 专用设施、场地的维修和保养

5.1 乙方在免租期内,将按海关有关公用保税仓库的要求,对仓库进行装修、改建,加装监管设施。乙方事先向甲方提交装修、改建设计方案,并经甲方同意后,进行装修。装修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有责任协助乙方实施。

5.2 乙方在租赁期限享有仓库所属设施的专用权。乙方应负责仓库内专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并保证在合同终止时,专用设施以可靠运行状态随同仓库归还甲方。甲方有权检查监督。

5.3 甲方在仓库的管理上,必须保持仓库的清洁、干燥、卫生,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不发生霉烂生锈、虫蛀,保证货物安全储存。

5.4 甲方负责乙方租用仓库水、电的供应,提供基本设施及装卸设施,以保证乙方的正常工作,使用费用由乙方承担。

5.5 甲方负责提供乙方租用办公用房的水、电以及通讯等基本设施,以确保乙方及海关人员的正常工作,使用费用由乙方承担。

5.6 甲方应在仓库按有关规定,配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和其它消防设施,保证已通过定期的消防验收并向乙方提供相关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5.7 乙方在租赁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做好消防工作。

5.8 乙方在租赁期限内应爱护租赁物,因乙方使用不当造成租赁物损坏,乙方应负责维修,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六条 保险责任

在租赁期限内,甲方负责购买保险。凡因发生自然灾害、战争或其他不能预见的不可抗力,致使任何一方不能履行本合同时,双方应及时向海关报告,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处置。

第七条 广告

乙方根据杭州海关对公用保税仓库监管的要求,在仓库周围及道路口等明显方位需设立广告牌的,甲方应予配合,并协助乙方办理相关审批工作。

第八条 合同的终止

本协议提前终止或有效期届满,甲、乙双方未达成续租协议的,乙方应于提前终止之日或租赁期限届满之日迁离仓库,并将其返还甲方。

第九条 适用法律

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法律的管辖,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解释。

第十条 其他条款

10.1 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10.2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第十一条 合同生效

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仓储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进口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首先对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

我是一名于20xx7月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所学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经过长期努力拼搏,今天我怀着满腔热血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强手如林,然而我坚信我自己不是弱者。竞争时代,实力为先,学历不等于能力,努力才会有成绩。

在大学期间,我以做一名新世纪的建设者为目标,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上我刻苦认真,成绩优异,所学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在优良以上,平均成绩84分,除了专业课学习外,我还注意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人才要求,考取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以及普通话等级证书。在英语学习方面,我在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翻译、阅读、口语及写作能力,现在正向更高目标努力。同时我自学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我还积极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今年八、九月份教育实习中,我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管理经验,这将使我受益终生!!!诚然,我不具备最高的学力,但我有达到最高学力的好学勤奋与务实,“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渴望学成之后的大手施展,更急盼有伯乐的赏识与信任。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您对我的选择,用我的青春与才智为贵单位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不必在乎我取得什么,请关注我的未来!!!

最后十分感谢您对我自荐书的审视。期待您的回音!

诚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小猴子下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考题)

(1)自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思考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考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四、学习

四、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

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

2.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

(4)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汉字的意思。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及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词语。教学难点:

1.“非”字的笔顺。

2.“看”和“着”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学习生字。

(一)巩固生字、词语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及生字单片上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小伙伴互读。

(3)电脑出示生字和词语,巩固练习。

①先出示生字:“看 非 着 棵 瓜 圆 回 可”这8个生字分别用8种颜色,教师说颜色,学生抢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②再出示词语:“看着 非常 西瓜 回头 可爱 一棵桃树 又大又圆”这7个词语字号相同,颜色不同,认读方法同上。

(二)巧记字形,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3)请小组进行学习汇报。

“看”:kàn 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记忆:在阳光当头照的时候,伸出左手放在眼睛上边,再用眼睛往远处盾,“看”字的“ ”就是手,“目”就是眼睛。用这样的动作来记忆“看”字。组词:看书 看电视

“非”:fēi 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

组词:非常 是非

“着”:zhe 可以刚才学习的“看”字比较记忆,“看”字的第一笔改成“横”,上面再加上“倒八部”就是“着”字。也可以用儿歌记忆:歪尾巴羊,不象样,眼睛长在尾巴上。组词:看着 说着

“棵”:kē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苹果的“果”字,加上“木”字旁就是棵。儿歌记忆:一个果,落树旁,只能看,不能尝,这个字就是棵。

组词:一棵树

“瓜“:guā 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也可以汉字表义的方法记:“ ”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厶”表示藤上结的瓜。

组词:西瓜 瓜子

“圆”:yuán 是形声字,“大口框”是形旁,表义,“员”是声旁,表音。也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记:“公园”的“园”里边的“元”字换成“员”字,就是“圆”字。

组词:圆形主义 又大又圆

“回” huí 用儿歌记忆: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张口,大口吃小口,就是不念口。

组词:回家

“可”:kě 用学生认识的“哥哥”的哥来记,去掉上边的一部分,就是“可”字。也可以用学过的“河”字来记,去掉三点水旁,就是“可”字。

组词:可是

(4)指名读词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今天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6丑小鸭)齐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

“伸、闷”的韵母都是前鼻音。“钻”的声母是平舌音,“伸”是翘舌音。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除了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

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

近义词:嘲笑——()伤心——()欺侮——()美丽——()

反义词:丑——()讨厌——()仔细——()

瘦——()幸福——()耐心——()

4.老师范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

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得出你们都能够掌握很多知识、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地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1~3自然段。

指名读1~3自然段。

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里读懂的?

2.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3.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

4.轻声读1~3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2.读读课文,说说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它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

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帮助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

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体会词语。

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

四、学习第6、7自然段。

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

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着重体会“晾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竞有这么美丽的鸟;
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

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3.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第8自然段。(熟读)

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它突然发现了什么?

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

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

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

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

七、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八、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丑难受出走漂亮的天鹅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分析字形,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闷:“门”字框。

夫:和“天”比较字形。

“鹅”、“鸡”都是“鸟”字旁;
“脑和脖”都是“月”字旁。

漂:与“飘”比较字形。

钻:与“沾”比较识记。

二、出示练习。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疼爱:关心,喜爱。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孤独。

苦恼:痛苦、烦恼。

出走:被环境逼迫,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住所。

讥笑:讥讽和嘲笑。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幸亏:多亏。

2.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组成本课的字,再组词语。

例:恼(烦恼)烈()鸡()

脑(脑袋)()()

飘()战()济()

()()()

三、布置作业。

1.认真写生字。

2.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一、理解词语。

二、识字组词。

三、作业。

小学语文(人教版) · 五年级上 | 第一单元

1、窃读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语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 1、梳理内容:

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2、识读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3、范写观察:

饿、惧、柜、檐、酸、撑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四、再读课文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五、放声朗读全文

六、结束语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窃读 炒菜 锅勺 饥饿 惧怕 充足 屋檐 一碗 真酸 支撑 书柜 哎哟 踮起脚

二、学习课文

1、体会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
⑴指名读描写林海音动作的句子。

⑵标出描写林海音动作:
词语:跨、踮、钻、挤、找。

体会:顾客多,我看书的心情急切。

⑶板书:跨、踮、钻、挤、找

心情急切动作描写。

⑷读出这种感受。

2、体悟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
⑴指名读描写窃读心里活动的句子。

⑵为了能顺利的看书她是?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惧怕”找到相关的语句体会:
①光读不买的人不多,怕老板撵我走。

②常此这样,自己感到不好意思。

板书:独特感受心理描写 ⑶自由地有感情读4~7段。

⑷如果说窃读时的心里是惧怕的,那么窃读后的心里感受呢? ⑸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找出相关的语句或谈谈自己的看法。)

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的”指的是身体成长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食粮,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身体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作者真正的领悟到这句话的意义,于是她(),于是作者“怕并快乐着”,乐大于苦,喜大于惧。

3、出示读书名言:
⑴抓紧时间读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⑵读好书: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⑶善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⑷读书的乐趣: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4、生创作“我的读书名言”。

三、拓展延伸

1、结合过去,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2、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四、课后习题

1、收集名人的读书故事,制作一期走廊文化展板。 2、制定“我和好书交朋友”的阅读打算方案

板书

窃读记

复杂:快乐惧怕(心理描写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季羡林(1911~2009),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山东临清人。1930年就读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他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著有《印度简史》《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等多部作品。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学采访了著名作家季爷爷。让我们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 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诗文。)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爷爷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爷爷: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他们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

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己先做准备,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7.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1)在苗苗对季爷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说不出来,还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理解深化

1.再读课题,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

(1)与二人名字有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
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2.文章把季爷爷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2)季爷爷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株参天大树?

五、学习访谈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课后习题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
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3.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素读

(一)引起阅读期待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填空游戏:长满(

)的大树。你会怎样填?(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答案。)

2.可有一位老奶奶不像你们这样填,她写了一本小说叫《长满书的大树》。够奇特吧?(激发学生兴趣。) 3.(出示尤安o艾肯的照片)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名字叫尤安o艾肯,是英国著名的儿童作家。1974年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你们想知道她在获奖献辞中说了些什么吗?(引出课题)

4.请打开书,一起读读第3课的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自由阅读文本

1.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阅读,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学生自读课文。)

2.大家真的把课文读通顺了吗?我们来检查检查。(教师出示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抽学生朗读。)

3.下面,我们来进行“头脑风暴”。请大家再自由阅读课文,在“收获卡片”上写下自己读懂了什么,在“问题卡片”上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我给大家10分钟时间。看谁写得又多又好。(学生边读边写)

(三)交流初读收获

1.刚才,我看了同学们写的卡片,密密麻麻,精彩纷呈。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

2.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就知道这么多,真不简单!请大家看着板书,用一句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摸清学生需要

1.“学贵有疑”。刚才,同学们在“问题卡”上写了不少问题。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解决了的,就用斜线画掉。实在解决不了的,待会儿,我们共同来研究。(四人小组讨论,相互释疑,教师巡回指导)

2.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出乎我的意料!不少问题,都在小组内解决了。我发现有两个问题特别有意思,有价值。

学生质疑:为什么“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话为什么不用“?”而用“。”?

二、导读

(一)文本推理

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在课文中找到“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个句子。读三遍,想一想:能用几个字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吗?(引导学生总结出常读常新)

2.作者是怎么推出书常读常新这个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学生默读)

3.能说说作者的推理过程吗?(学生沉默)这样吧,我们一起来读读。 (引)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把它背诵下来。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 (引)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引)朋友和家都太熟了,怎么还能发现新东西呢?——(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引)因此——(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4.谁来用更简洁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书常读常新这个结论的?(引导学生总结)课件出示:书是朋友、家 是朋友、家再熟,都可以有新的发现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5.请大家看着板书,把作者的推理过程说一遍。

6.说得太好了,言简意赅!作者通过比喻推理让我们明白了常读常新这个道理。

(二)互文印证 书真是“常读常新”吗?不光尤安o艾肯有这样的体会,古今中外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来读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 轼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
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

(三)唤醒体验

1.同学们,你有常读常新的体会吗?谁来说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2.这都就叫常读常新!由此看来,同学们并不比作家、名人差,你们一样有常读常新的感受我相信,有书为伴,有书为侣,你们的人生一定很辉煌!让我们再读读这精彩的句子——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学生齐读)

三、研读

(一)巧设“支架” 1.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这句话为什么不用“?”而用“。”?这个问题的确提得非常好!我给同学们一些参考资料,先读读,看能不能读懂? 出示:

问号的三种用法:

1.用于疑问句末尾。疑问表示有问题提出来。一般会在句子末尾加上“吗”、“呢”等语气词,有时也不加。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用于设问句的末尾。设问是明知故问,以引起人们对问题的注意。设问要作回答,一般是自问自答。如,“难道我们就万事不如人吗?不是。”

3.用于反问句的末尾。反问又叫激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已包含在反问之中。如,“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学生默读)

2.这里介绍了问号的三种基本用法。大家真的读懂了吗?请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找出每种用法的例子来说说。

(二)自我探究

1.看来,同学们真读懂了问号的三种基本用法。下面分组讨论,“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话为什么不用“?”而用“。”?(小组讨论) 2.说说你们讨论的意见?(学生汇报)

3.同学们真有学问,一下子就把这个难题攻克了!今后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先找找有关方面的知识来探究,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朗读深化

朗读课文,读好问号是关键。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1-6自然段,注意读好问句。(自由朗读)师抽学生朗读,并指导读出感情。

四、延读 1.这节课,我们重点阅读了课文的1-6自然段。弄清了“走遍天下书为侣”的道理。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次旅行的话,需要有好书为侣吗?请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沉思录》是温家宝总理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他说这本书“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学生齐读)

2.谁来说说读了这句话的想法?

3.是啊!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把“走遍天下书为侣”改为——(学生改题目)

4.的确如此,书是我们一辈子的朋友!有好书陪伴的日子是充实的、美好的。同学们,课后给自己选一本枕边书吧。常常翻翻,好吗? 板书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带书出游

为什么带书出游 怎样读书

书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小虾》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作文教案模板

教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