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大生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劳动号子
1、情景创设:这架钢琴400多斤重,现在请四个男同学来抬,怎样才能一起协调整齐的抬起来? 回答:一起喊口令123
让我们大家一起给他们鼓劲!我们喊123 准备嗨哟的时候一起用力 123嗨哟 师:在我们口令的指挥下,400多斤重的钢琴就被抬起来了, 我要请问一下这位同学,听了大家喊的口号,你有什么体会? 回答:精神饱满,更来劲了,一起用力,劲往一处使。
这个口令,就是有这么神奇的力量!
123嗨哟
这种在劳动中产生的旋律,在我们民歌中,叫做“劳动号子。”
二、学习《军民大生产》
老师带大家去看看一个离我们比较远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劳动号子。
1、你知道这是哪里吗?教师展示课件。(咱们的领袖毛主席) 这是我国陇东一带,也叫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
这是在我们中国人最艰苦的时候,什么时候?抗日战争期时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地区实行经济封锁,怎么办?靠自己!对!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发展生产。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很快开展起来。(播放视频)
2、听完了《军民大生产》,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歌词?你觉得哪一句最难唱?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齐唱的地方,那我们就先来学一学。
请看屏幕,这里出现了十六分音符 XXXX XXXX XXXX X 我们先速度慢一点:
西里里里 察啦啦啦 索罗罗罗 太
吱咛吱咛 吱咛吱咛 嗡嗡嗡嗡 吱
一 二 三 四
3、注意升号的音准。第3段歌词是什么声音?纺车。
模仿纺车的声音,你觉得唱起来特别怎么样?有趣,大家一起边唱歌边劳动,多开心啊,一点也不觉得累。喊口号,是谁在劳动生产?八路军。
4、老师来唱领唱部分,重音记号可握拳来演唱。
5、领唱和齐唱的分配。A\\\\教师领唱、学生齐唱,老师一个人领唱,大家一起齐唱,这种演唱形式叫什么?一领众和。
B\\\\
1、2男生领唱,
3、4女生齐唱,5齐唱。
6、听范唱、看视频,你觉得应该用怎么样的声音、怎么样的状态来演唱这首歌曲?演唱要底气十足、精神饱满、充满干劲。
7、让我们就用这样的声音和状态来演唱这首歌曲!劳动有很多种类,速度也有快有慢,请看老师的指挥!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歌词,自己加衬词演唱。(第4段慢、第5段快)。
8、《军民大生产》让我们感受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不同的号子有不同的作用,让我们去四川看看那里的船工号子。
三、欣赏《船工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充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漩涡,水流湍急。千百年来,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凶险的川江。让我们来听听这惊天动地的船工号子吧!
2、请你说说你听完以后心情怎么样?激动、紧张、兴奋、害怕等。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充布着险滩、暗礁、石林、漩涡,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所有船工都听号工的。号工靠什么来指挥船工啊?对了,号子。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我们这首船工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平水下滩号子 ”“下滩号子 ”)这6个号子联缀而成的。
顺序打乱:
1、平静的江面上,船就要起航了。
2、号工向大家发出了船将行至险滩的号令。
3、船已进入了险滩,大家都紧张起来。
4、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
5、驾船在江上慢行,船工们唱起悠扬的歌。
6、船工们继续排除万难,艰难前行。
6段号子,分别表现了6个音乐场景,请你选择。
(1)听“平水号子”。
这段音乐表现了怎么样的音乐场景呢?平静的江面上,船就要起航了。
他是这些劳动号子中的什么号子?平水号子。
(2)聆听“见滩号子”。
师:接下来听听见滩号子的音乐,这是什么音乐场景呢? 号工向大家发出了船将行至险滩的号令。
请你说说音乐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快,紧张。
(3)因为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我们和船工们一起做好准备,迎刃而上!
这又是什么音乐场景呢?船已进入了险滩,大家都紧张起来。(上滩号子) 船工们上滩成功没有?让我们也来试试。
念歌词:乘风破浪么、奔大海呀么、齐心协力、把船扳那。
重音记号,握拳。节奏型:XXX XXX XX ,整齐的节奏,才能大家一起用力。
(4)欣赏“拼命号子”
速度,变得更加快速,情绪更紧张 ,表现什么音乐情景?
船工们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拼命号子
结尾发生什么变化?渐慢。跟着试下,因为激流过后的畅快,船工们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
(5)平水下滩号子
驾船在江上慢行,船工们唱起悠扬的歌。
心情怎么样?舒展、悠扬,船工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顽强的搏斗,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让我们也放松下紧张的情绪,用来来哼一哼这段平水下滩号子。挥起你的手,摆动你的身体,让我们欣赏两岸的美景。
(6)下滩号子 原速 自由 松弛中带紧张
船工们继续排除万难,艰难前行。
放松是暂时的,航道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等着他们,劳动号子将会引着船工们继续前行。
3、这首《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插曲。歌曲生动地再现了船工们闯滩夺险的劳动场景。(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可全听,听到你喜欢的哪段,你可以跟着哼一哼)
四、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首劳动号子,请你用两个成语概括劳动号子的特点:一领众和,节奏规整。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体力劳动用机器来代劳,而劳动号子具有极其鲜活的生命力,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成为民歌里一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
谢谢大家的配合.下课!
音乐课旨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具体来讲,音乐试讲课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欣赏课和学唱课。
一、欣赏课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般以听赏为主,因此教师的讲解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教学过程的开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介绍音乐背景,通过对作曲家所处于的时代背景进行剖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第二,欣赏音乐,通过对音乐的放映,使学生亲身聆听音乐的美妙,进而产生相应的情感;
第三,总结分析,音乐的欣赏不仅是对音乐的赏析,还有对自身的感悟,因此,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总结分享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唱课
学唱课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对歌曲的演唱技能,教师应当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通过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的开展一般有三个部分:第一,学唱歌曲,通过多媒体放映和教师范唱,学生初步掌握对音乐的理解,另外,教师通过对相关音乐背景和知识的讲解,是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音乐中的节奏感;
第二,领会感情,学生试唱领会演唱的乐趣和技巧;
第三,创编活动,对歌曲有了一定的掌握,还需要教师通过活动的设置,例如歌舞、分声部合作等方面,引导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到音乐之妙。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
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
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
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
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有关三和弦的基本知识,并能听辨感受大小不同的和声色彩。
2、通过《月光》欣赏初步感受和声色彩变化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热爱。
4、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听辨大小三和弦,体会其不同的和声色彩。
2、尝试在歌曲的旋律中配置三和弦。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机、自制幻灯片、视唱谱等。
教学模式流程:
导入 感知 理解 运用
《森林深处 的杜鹃》 吹奏讨论探索发现认识新知 《月光》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激发 体验 创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
引言: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春天。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春天大森林去聆听杜鹃叫声(出示幻灯)感受一下作曲家是如何描绘森林的寂静和幽深的。
二、体验:
1、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乐曲介绍:这首乐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第九首,钢琴轻柔优美的音响,描绘了寂静山林,单簧管逼真地模仿着杜鹃叫声,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幽深的莽莽森林。
(2)同桌交流,作曲家用了上节课什么知识来表现森林寂静和幽深的。
学生:和声
(3)吹奏一组三度的和声音程:并请一位同学写到黑板上。
(4)一半同学吹,一半同学选择适宜色彩来标记和声色彩。
要求:两组交换,并请一个同学标到黑板上。
2、引出课题:三和弦
(1)要求:学生按上行、下行再吹奏一遍,老师加进第三声部。
(2)设问:这次吹的听上去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多了一个音;
和声音响更丰富了,立体感更强了等等。
(3)教师弹奏,并请同学把老师加的音写出来。
(4)介绍各 音的名称:
五音
三音
根音 (5)出示表格并讨论:(幻灯二)
结 构 色 彩
要求:a、教师为七组音按上级数标记。
b、学生按小组讨论寻找七组音的组合规律及和声色彩
(6)学生回答:
(7)教师出示表格(幻灯三)并归纳。
结构色彩名称
大三度十小三度明亮大三和弦
小三度十大三度暗淡小三和弦 (8)学生说说三和弦的特点。
(9)揭示课题《三和弦》
三个音按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所构成的和声音响效果就叫三和弦。
3、听辨大小三和弦:
要求:大三和弦用手心表示,小三和弦用手背表示。
4、再次体验,欣赏《月光》
导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它就是用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和声色彩变化来描绘一种特定的意境,请同学闭起眼睛听一听,这是一个怎样的音乐意境呢?
(1)学生欣赏音乐《月光》中教师拉上窗帘(出示幻灯四)设置夜景。
(2)暂停音乐,让学生突然感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3)简介乐曲。
这就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写的《月光》,乐曲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特别是注重和声的各种轻淡,浓重的变幻,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月光色彩变化。
(4)继续欣赏:
要求:用绘画,文字或肢体语言等表现音乐中月光的变化。
(5)同学把感受到的月光讲给大家听。
(6)教师小结:
和声音响效果的明暗浓淡之分,具有渲染音乐色彩的作用。
流 程 说 明
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关键是教师恰当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有意识由和声音程逐渐引入到三和弦,通过学生的吹吹看看、听听、议议等一系列自主活动探索并发现新知三和弦。最后通过《月光》欣赏,进一步体验和声色采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优美的情感体验中巩固了新知识的理解。
三、创造:
1、出示乐谱
2、分高低声部吹奏。
3、为歌曲再配置一个声部。
4、借助口琴学习吹奏第三声部。
5、吹奏创编的第三声部。
6、同学分三个声部吹奏。
7、请同学说说加了一个声部后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8、小结:这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要求: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小结三和弦的知
音乐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音乐课程教案模板(共3篇)
教师资格证音乐课程教案模板
音乐要素教案
教案教学过程模板(共11篇)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过程 教案 模板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