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material:必修。。。Unit ...题目要写上
Teaching aims: Knowledge&skill 1.students will know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ions(so they they can talk about....in English) and the skill of skimming and scanning.
Method&proce 2.students can get the main idea and find specific details through skimming and scanning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skills and get familiar with the topic of ....through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Emotion& value 3.情感方面。
知识与技能一般是重点过程方法是难点
key points: 1.how to ge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words and expreions of the text.2.how to improve students’reading skill and their ability to summarize.
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get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ions other contexts correctly.2.how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peed and ability to summariz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ing-up and leading-in (3-5min)
重点(可以是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抽个别或者老师对全体) step 2: Pre-reading (1min)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itle of the paage below.gue what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二种情况:1.太简单,直接看出来,不用学生回答。说辞
2.让学生猜,记录下,看结果谁对。说辞) step 3: Reading
task 1: fast reading (8min) Q1: what’s the paage mainly about? try to summarize it with one sentence.Q2: 课后细节问题(说辞)+
为什么要锻炼fast reading skill?说辞
task 2: careful-reading (total:15min)
R1.underline the words and expreions that trouble you in the text.try to understand them in the context.while you read,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where you stop in a sentence.
R2.listen to the Mp3 and read after it to check if you stopped at the right place.If not, adjust your rhythm.
step 4.practice (15min)
let students discu in pairs/groups 和话题相关,每个不同。
discuion or debate.讨论说辞
step 5: summary (2min) ask students to make a summary of the cla.Homework:(1min)
1.listen to the record for at least three times.try to imitate its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nd memoriz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ions in this text.
2.write a paage under the topic of “...”.you can refer to your notes while writing.
结束语说辞
Blackboard design.
申请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试讲人:
试讲内容: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
1 工作单位:
试讲时间:
第五章 声调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声调的相关内容 2.准确掌握普通话的声调和声调的辨正
3.不同方言区学生进一步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区别 【教学重点】:
1.了解声调的作用和调值、调类 2.五度标记法 【教学难点】:
1.声调的辨正
2.方言区学生准确掌握调值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示范,互动练习。
【讲授课时】:
15分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互动提问:
2 问题1:您来自哪里?
问题2:掌握几门外语(发音)?这些语言固定字或词有固定字调吗?
世界上许多语言是没有声调的,目前明确的只有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声调。在中古汉语就有四个声调,隋代《切韵》(qiē yùn)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完整而确切的资料。至于上古汉语有没有声调,如果有的话,有几个声调,由于文献不足,比较难以确定。声调这也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特征。
汉语普通话讲究的是声、韵、调的完美结合和灵活掌握,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掌握普通话不仅要会说,还要说得准确、说得清晰、说得动听。声调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我们今天要一起进行学习和实践。
二、教学过程
(一)声调的定义和作用 1.什么是声调
声调就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要注意的是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相对音高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上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也就是说声调高低升降的比例关系则是固定的。
2、声调的作用
(1)一个音节或同样的两个音节,由于声调不同就完全可以表示两种甚至更多的意思。普通话中音节大概是400多个,声调在区别语意方面尤显重要。
3 (2)汉字因为有了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汉语的音韵美才得以体现和发挥,才能充分地用来表达情感。(众里寻她千百度,幕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
(3)声调还可以用来调节气息,纯正字音。可以通过对两字词及四字词的夸张练习来体会气息的运动,使字音准确、响亮。(王菲改名)
(实例2)电台工作中的实际事例
(二)调类和调值(五度标记法)
调类:即声调的分类。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根据古汉语“平、上、去、入”的名称沿用下来的
当前最公认的七大方言区是: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区,吴语区,湘语区,赣语区,粤语区,闽语区、客家话区。
北方方言一般以 4个声调为多,少数5个声调,西北有的地方少至3个。长江以南保持 4个声调,其余各方言的声调都在5个以上:湘方言5~6个,吴方言一般7~8 个(只有上海是 5个),客家方言、赣方言都是 6个,闽方言7~8个,粤方言8~10 个。
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准确规范的掌握普通话四个调类,是讲好普通话的重要基础。以四川话为例,除了调类不同,各方言区之间调值也有很大区别。
问题3:您觉得外国人说中国话最难的是什么?(请学生模仿)
4 (实例1)大部分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最难掌握的就是声调。这不是说外国话就没有调子,主要因为他们的语音系统中不太会出现用声调区别语意的现象。所以在外国友人的眼里有时候“同窗”和“同床”也许没什么区别,“答辩”和“大便”也许是一回事。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
调值有五度:低(1度)-半低(2度)-中(3度)-半高(4度)-高(5度)。一般采用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图解)
如果以12345来表示相对音高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那么阴平是一个高平调,调形为[55];
阳平是一个高升调,调形为[35];
上声是一个降升调,调形为[214];
去声是一个全降调,调形为[51]。发高音时,声带相对紧张;
发低音时,声带相对松弛。其中上声的音长在四个声调中最长,去声则是最短。
1、阴平 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例如:
青春光辉 春天花开 公司通知 新屋出租
2、阳平 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例如:
人民银行 连年和平 农民犁田 圆形循环
5
3、上(shǎng)声 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例如:
彼此理解 理想美满 永远友好 管理很好
4、去声 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例如:
下次注意 世界教育 报告胜利 创造利润
总之,普通话的声调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型差别较大,不易混淆
课后练习:
1.绕口令
2.试用同声调字词造句
6
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篇1:教案模板【教师资格必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认识本文中xx个生字,正确读、写“xx、xx、xx、xx”等相关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理解课文内容,了解?;
c.能够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
d.通过理解生字的含义,会运用xx、xx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感悟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边品读课文,边感受??,做到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b.学习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xx、xx写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c.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能力;
d.通过探究学习发现文章的结构,学习与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感受?,更加?,增强?;
b.通过作者对?的描述,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c.通过?,理解?,体会?,懂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a.掌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含义,让学生学会新字、词的认与写;
b.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
难点:理解?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1分钟以内):直观、设疑、趣味
例:直观: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的共同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二)传授新知(5-6分钟):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种学习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3)检查自读效果:
a.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练习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b.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c.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d.质疑和释疑
2.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1)教师引读;
(2)引导学生概况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
(4)分角色朗读,在先?;
(三)总结全文巩固:
(1)学习了本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a.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讲述本篇文章;
b.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
c.做一做,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脉络式、提纲式、图标式、点睛式、对比式)
【篇2: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
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
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一、教学反思
【篇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教案范例
一.课题:立定跳远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立定跳远,熟记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通过老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练习,掌握立定跳远这一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立定跳远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 教学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进行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
(2) 青蛙跳。
2新课讲授
(1)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示范练习动作。
动作方法:
第一部分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自然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后举。
第二部分
起跳: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蹬、展开,迅速向前跳出。
第三部分
腾空:起跳后充分挺胸、伸髋,使身体尽量伸展。
第四部分
③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立定跳远的分解动作的练习,针对重难点着重练习。集中纠正,个别辅导,观察和鼓励学生多练习。
④将学生进行分为人数相等的四组,每组安排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练习完整动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⑤学生自由结伴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帮助指出对方的不足。
(2)游戏练习: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在规定的起跳线后,每组派出一名成员用立定式跳远来完成“立定跳远接力赛”,后面的队员在前面队员落点上跳跃接力,以累计成绩评出优胜队。
(3)结束部分
①整理放松
②总结讲评 ③师生再见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教案模板
幼师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共18篇)
教师资格备课教案模板(共5篇)
教师资格证音乐课程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笔试英语教案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教师资格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