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画家乡》是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中的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学习了这篇课文,课后有一个拓展活动,即要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由此入手,我设计了《我爱家乡》一课来进行研究性学习。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家乡各方面的了解,感受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在大语文观的理念指导下,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了解社会等方面得到锻炼发展,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通过学生采访、调查让学生了解家乡过去及现在的面貌,家乡发生的变化,家乡的特产……等等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我们祖国山河的广大和壮丽。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二)具体要求 1.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4.能随音乐主动、大方地参加集体歌舞。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碰铃、响板、VCD或录像带、录音机、幻灯机。
(二)文字图片资料 有关升国旗、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最好是香港、澳门回归时奏国歌的场景及运动健儿获奥运金牌时奏国歌、升国旗的场景)或幻灯片、图片;
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
中国地图。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授课时,正值国庆节前后,这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之中、音乐课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儿童初步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与相关文化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选编了既合乎该年龄段儿童认知规律,又与“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内容相关的歌曲和歌舞音乐。
(二)重点及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听赏童声合唱与铜管乐齐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感受人声与乐器音色的不同。
2.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4.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
本单元的难点 1.教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时,指导学生唱出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2.组织好歌舞表演,使之既有组织秩序,形式又生动、活泼、有趣,并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大方地表演。
(三)音乐材料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于1935年,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于它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所起的巨大的鼓舞作用,建国以后,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会上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12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为正式国歌。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愈加富裕祖国日益强大。当嘹亮、雄壮的国歌在各种庆典、集会中奏响、在各个国际体育大赛中响起、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仪式上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不为之而感到无限的幸福和自豪。这一课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听赏国歌,也是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解有关国歌的知识及国歌音乐的特点。
2.《国旗国旗真美丽》 这是一首充满稚趣、富于想象的儿童歌曲。歌词的前两句用儿歌常用的重叠手法,将“国旗”与“金星”两词重叠,把国旗为何美丽的真正涵意用儿童语言揭示出来。歌词的后两句富于幻想,充满童心,表达了儿童对国旗的热爱与尊敬。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结构十分简单,由4个乐句组成,短小有趣,形象鲜明。第一乐句旋律活泼、亲切,将“真”字放在了全曲的最高点,表现了儿童对祖国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二乐句降低了音区,但在节奏形式和旋律走向上同第一乐句保持了一致,用肯定的语气揭示了歌词所表达的意义。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在句法上同第一、二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乐句第一小节的节奏同前面乐句形成对比,声音色彩变得柔和、婉转,乐句结束在“6”音上,极富幻想。第四乐句富于变化,表达了儿童对国旗的热爱之情。这首歌应用亲切的语言和自然的声音唱,切忌喊唱。速度也不宜唱得太快,不能唱成进行曲速度。
3.《彝家娃娃真幸福》 这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音调特点的歌曲。彝族是居住在四川、云南等地的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解放前他们生活在黑暗的半奴隶半封建社会,有着一部民族的辛酸血泪史。解放后,彝族人民当家做了主人,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彝族人民的生活也越过越幸福。彝族的音乐与舞蹈也成了今天祖国文艺舞台上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节目。这首儿歌采用了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欢快热烈、短小简捷,很适合边歌边舞。
4.《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明快。长江与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江河。因此,赞美长江、黄河就是赞美家乡、祖国。歌曲为宫调式,但其中也蕴含了羽调式的因素。结构短小、精巧,音域在一个八度范围内。旋律平稳、流畅,朗朗上口,歌词和曲调都容易记忆,是一首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不可多得的、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学唱的四三拍歌曲。
5.《吹芦笙》 这是一首富有浓郁少数民族音调特色的儿童抒情歌曲。歌词简捷、短小,中间插入侗族人民歌唱时特有的衬词,表现了侗族儿童幸福、欢乐的生活情景。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等省。芦笙是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每逢节庆集会,人们都要在芦笙所吹奏出的音乐中尽情地歌唱和舞蹈。由于受地域、环境、语言和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音乐存在较大差异,其音调也各具特色。《吹芦笙》就具有比较鲜明的侗族音乐特点。全曲是小巧的三段式结构,即A-B-C结构,采用了侗族民歌中常用的五声羽调式写成。音域只有五度,旋律多以312、219音组进行,把侗族芦笙吹奏音调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节奏欢快、热烈而富于变化。最后用衬词“耶”字作吆喝声结束全曲,更增添了歌曲的童趣,使歌曲富有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长江、黄河并能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学会与他人合作、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与他人合作完成歌曲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课
1.音乐游戏《敌人来了》进入教室。
师在高低不同音区弹奏进行曲。低音区代表敌人来了,学生哈下腰来走,高音区代表敌人走了,学生直起腰来走。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及两拍子的节奏特点。
2.发声。
师:“敌人走了,我们又可以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了。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领着小朋友坐着火车去郊游了。听,火车拉响汽笛准备起程了!”师一边做手拉汽笛的动作一边唱两个长音Lu,生模仿。
活动2【活动】学唱歌曲第一段
1.师:“火车来到了被誉为„山水画廊‟和„人间仙境‟的长江三峡,小朋友们被长江的美景所打动,编了一首歌,情不自禁地唱起来。听——”放第一段伴奏录音。
2.师:“同学们注意到了么,这首歌曲好像少了点儿什么?”(唱的、歌词……)“原来小朋友一不小心把歌词的顺序弄乱了,现在请同学们帮助小朋友们把歌词排好。这首歌曲有四句歌词,我们分成四组、一组排一句。”师分组,并定好组长,明确要求: A.音乐开始才可以排,音乐停止,即使没排完也不准再排了。
B.大家在一起要团结协作,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排得又快又准。
C.在排的时候可以相互商量,但一定要小声,不能影响你们和其他组听歌词的顺序。
D.排好后,最好能再认真听一遍确认准确无误了,组长把字从第一个按顺序落到最后一个,在手里拿好、然后你们组迅速坐好,我就知道你们排好了。
反复放第一段的录音范唱,学生排字,师巡视指导。基本排好后师停止音乐。
3.“请第一组的组长把你们的字在黑板槽上摆好”生摆好后:“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摆得对不对。”师放第一句的录音。
若排得对全体掌声鼓励。若不对,可再听一遍,先请本组同学改,还是改不好再请其他同学帮忙。
“你们在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一定非常用心,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大家教会”第一组同学起立随师琴唱第一句,“看看你们有没有把大家教会”,全体随琴唱。
学唱后三句,方法同上。在第二组组长摆字的同时我将第一句歌词粘到歌谱上。第三句方法同理。第四句学会后再完整听一遍,在听的同时将第四句的歌词粘到谱上。
最后全体将第一段完整随琴演唱一遍。用半分解合弦的方式伴奏,关键是让学生听好拍子、熟悉歌曲。
活动3【活动】自学歌曲第二段
活动4【活动】拓展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除了长江、黄河之外还有好多能让我们引以为荣和值得骄傲的名胜古迹,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并把它编成第3段、第4段……
《我爱家乡美》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变化、风俗习惯、家乡特产,立足今日,展望未来,从现在做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创造新生活的实践能力。
3.教育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鼓励学生以自身实际行动去履行我们的职责,共建和谐美丽绿色的大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作文、采访记录、学生ppt等。
【活动形式】
展示汇报 【说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在这片土地上,长在这片土地上,和他朝夕相伴,息息相关,我们热爱这片土地,但是我们了解他多少呢?爱它就要了解它,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方方面面读懂它,认识它,
课下我们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调查了关于家乡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汇报展示交流一下。
二、各组展示汇报
师: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发展,曾经这片土地上有怎样的故事,发生过怎样的沧海桑田的变迁呢,让我们听听XX小组的调查。
1. 家乡历史
师:历史积淀着文化,地域文化就形成了地方风俗,了解这片土地怎能不了解这里的风俗习惯呢。XX组对此做了调查,让我们听听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到什么风俗的特点。
2. 家乡习俗
师:风俗是文化,吃同样是文化。大港有很多吃的特产, 但除了吃还有什么特产呢,听听XX组带给我们哪些新的认识。
3. 家乡特产
近年来,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XX组的同学会带给我们精彩的介绍。
4. 家乡变化
听了这四个小组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现在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我们是未来的主人,家乡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的,请听XX组同学对家乡未来的展望吧。【在这里,通过学生了解家乡变化进行环保教育。】 5. 家乡未来
三、谈“家乡梦”
是呀,这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了未来家乡的美好,这也是我们大家的梦想,那么其他组的同学的“家乡梦”是什么呢?
三、小结
我们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希望大家刻苦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出分力,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回家把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的资料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听。最后请听一首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我爱家乡的酸枣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老师带领学习,学生自主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酸枣树的喜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作者对酸枣树的喜爱和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师板书:11.故乡的酸枣树。)黑板上的课题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补充课题。)加上“我爱”有什么好处?(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我为什么喜欢酸枣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不丢字也不加字。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认读:柿、触、增、映、碌、岭、需。
(2)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同音字形近字记忆:市——柿,曾——增,录——碌,令——岭。
俗语、字谜记忆法:昆虫头上长角(触),日照中央(映)。
(3)口头组词,并练习用“忙碌”说话。
(4)指导书写8个要求会写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2.指导分段。
第一段(1):故乡有许多果树,我最爱的是酸枣树。
第二段(2—4):描写了春、夏、秋酸枣树的特点。
第三段(5):赞美酸枣树默默奉献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认识故乡,体会酸枣树的可爱。 1.感受叶的可爱。
师:春天来了,酸枣树长出了嫩嫩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叶子样子的句子勾出来。
(2)交流。“他先是羞羞答答地„„可爱极了。”重点体会:小尖芽、羞答答、试探、小巧玲珑、黄茸茸、浅绿色。
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有感情的朗读。
(3)叶子好可爱啊!齐读第二段。
2.提纲导读,体会酸枣树花、果的可爱,感受孩子们打枣、吃枣的快乐。
二、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三、四两段。 1.学习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认真读课文
三、四自然段。
(2)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酸枣树的花和果的?找出描写花的句子画上“——”,找出描写果的句子画上“~~~”。
(3)读一读找到的句子,与同组同学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汇报时读出自己的感情。
(1)酸枣花:“黄黄的、米粒般,像„„金色的小星星”——认识酸枣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体会酸枣花的小巧、美丽、可爱。
(2)酸枣:“小酸枣、由清变绿、由小变大,红红的„„到处是„„酸酸的„„”——认识酸枣的成熟过程,了解酸枣的颜色、味道,体会酸枣的诱人与鲜美。
4.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刚才大家读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想请你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介绍。
(2)教师适时点评,引导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生再次深入地有感情朗读句子。
三、教师小结导读。
如此诱人的酸枣渐渐长大,看着这诱人的酸枣,你最想去摘吗? 说一说:
1.你有过摘果子的经历吗?(学生交流体验。) 2.你能看出孩子们的快乐吗?
四、总结全文。
1.教师导言:酸枣树的叶、花、果是如此的小巧、可爱、诱人,可你知道它们是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吗?
2.学生反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说说: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后写下来。
可爱家乡教学设计(共5篇)
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共5篇)
可爱家教学设计(共8篇)
我家教学设计(共9篇)
家乡特产教学设计(共11篇)
相关热词搜索: 我爱 教学设计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