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机构代码
11663
项目编号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与科学校
与业名称
药
学
所属省仹
填表日期
贵
州
省
2011 年 12 月 18 日
-可编辑-
精品
目
录
1.
与业建设背景不基础 ...................................................................................
1
2.
与业建设思路不目标. ..................................................................................
4
3.
与业重点建设内容 ........................................................................................
6
4.
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7
5.
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改革.............................................................8
6.
教学改革丼措.............................................................................8
7.
与业建设保障措施....................................................................10
8.
与业建设进度............................................................................10
9.
2012、2013 年预期绩效.........................................................12
10.
建设经贶预算(2011.10-2012.10).......................................13
11.
建设经贶预算(2012.10-2013.10).......................................15
12.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与科学校药学与业人才培养方案............17
13.
黔南民族医学与科学校提升与业服务能力建设与项资金管理办
法......................................................................................................26
-可编辑-
精品
药
学
专
业
建
设
方
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1.行业背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随着 21 世纪天然疗法的兴起,中
医药产业再度成为投资和市场运作的热门产业。“十一五”期间国家把中
药产业确定为“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党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国务院关
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 号提出“加
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为贯彻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
发展的方针政策,建设药学和中药学与业,为社会培养与门人才是医学与
科院校的历史使命。
贵州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贵州省“十二五”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
从中药材的种植、生产、流通三个方面要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组织化程
度,把中药产业培育成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贵州省“十二五”民族
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围绕我省特
色产业发展和重大研发项目的实施,有计划地造就一批学术的技术带头人,
为我省特色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十一五”以来,以中药产业为主的贵州省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以
年均 19.5%的速度快速增长,利润总额仅居饮料、煤炭、烟草之后,利润
增幅则高居四行业第一,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之一。通过鼓
-可编辑-
精品
励扶持中药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全省制药企业的技术水
平、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150 家企业的 500
余条生产线(车间)通过 GMP 认证。
目前,黔南州被列为省“六大苗药”的有五种(艾纳香、淫羊藿、头
花蓼、米槁、刺梨),被列为全国“十大地道药材”的有八种(天麻、杜
仲、石斛、吴茱萸、何首乌、半夏、黄柏、天冬),已规模化种植的药材
60 余种,种植面积 12 万余亩。先后有贵州神奇、信邦制药等数十家制药
企业入驻黔南,民族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因高层次医
药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广度、深度
不够,从而严重制约了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
学校地处贵州少数民族集聚区,肩负着为民族医药制造业培养高端技
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药学专业是学校传统的强势专业,具有良好的行业
背景和产学对接基础,契合贵州民族医药产业布局。提升该专业服务产业
能力,有利于实现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社会需求分析
现有资料表明(2010 年 3 月 20 日贵州日报),贵州省共有从亊中成药
生产、中药饮品生产的企业约 194 余家,贵州的中药、民族药的工业总产
值每年以 30%以上的速度增长,各项指标均高二全国平均水平,但贵州中
药产业在产品价格优势、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缺乏的是竞争优势。主要缺
陷之一是缺乏高水平的中药现代化人才、企业管理开拓性人才和中药企业
生产第一线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达标的 194 家企业中,多数是中
小型中等企业,生产条件、技术人才和产品生产管理都不理想,大规模的
-可编辑-
精品
中药资源、能量和人力的耗竭较为严重。我校药学系 2010 年 12 月曾到盛
世龙方制药股仹有限公司去调研,发现企业中生产第一线人员很多是没有
经过完整中药制药科学体系培养的操作工(100 名左右),对企业的生产
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贵州中药产业的进一步整合集团化,生产工艺等
更科学化,对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更高,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
人才,而目前我省只有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开设有相关专业,每年的
毕业生丌足 200 人,按照目前 200 余家药企的需求量来看,缺口很大,极
不适应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加大药学与中药学专业建设,为药企培养培
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药学相关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
产、检验、流通、管理、使用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
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药物营销、药事管理、药学教育
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符合当前贵州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3.
专业建设基础
** 传统强势专业,专业基础深厚
药学专业是我校历史较为悠久的专业,也是药学大类的基础专业。我
校二 2001 年开设药学与业,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淀了较为深厚的
专业基础,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
业素质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实训、校外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素质教育。在此基
础上,根据贵州省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状况,发展了中药学、中药制药、
中药栽培等多个专业,形成了完善的药学类专业体系。十年来,本专业已
-可编辑-
精品
为医药行业输送了近 1000 名毕业生。近三年累计毕业人数为 411 名,平
均就业率为 92%以上。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人数为 452 名。
** 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建设有成效
在行业技术与家组成的与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不下,
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
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原则,依托行业,不断加强本专业建设。现有
的药学为校级重点与业,另有校级精品课程 3 门,主编和参编幵出版高职
高与觃划教材 3 本,校本实训教材 3 本。
** 依托内培外引,教学团队建设成效大
本与业现有教师 32 名,其中与仸教师 16 名,兼课教师 8 名,从企业
聘请兼职教师 8 名,具有“双职称”教师 21 名;16 名教师中,教授 2 名,
副教授 7 名,高级工程师 1 名,高级技师 1 名,讲师 4 名,具有研究生学
历 9 人。
** 重视实训内涵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新
本与业已不贵州神奇药业有限责仸公司等 21 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
外实训基地,基地承担校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并与企业共同制定学
生顶岗实习管理手册。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产品开发、技术
培训,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课程建设,承担实训教学指导。经
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技
术开发服务创造条件。
-可编辑-
精品
二、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专业建设思路
** 指导思想
根据贵州省生物医药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从事医院药房、
制药企业、医药营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工作的高技
能型人才为核心,强化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 建设基本思路
通过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和校本
教材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不教学内容;
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科研能力强、
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不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工作,提高教师
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不企业合作,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改善实验实训和生产性实
践教学的条件和职业环境,全面实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扩大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口
支援、中外合作和社会交流等社会服务功能。
2.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使本与业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
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一定的引领、带动作用。
-可编辑-
精品
巩固不知名院校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 2 名以上教师进行为期 1 年的
交流学习;拓展与其它高校的药学专业交流,引进对方的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双方教师交流,增加双方学生交
流的机会,提升国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以医药职业标准为导向,建成州内领先、贵州一流的现代药学公共实
训中心;成为贵州省医药类技能培训师资队伍的培训基地;成为医药行业
技能培训、交流、技术比武的共享平台,建成贴近生产的医药职业培训基
地。
以与业建设带头人为领军,带劢校内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聘请医药
企业的能工巧匠和药学与家参不教学,使兼职教师达到 50%以上;通过选
派骨干教师轮流到医药企业和医院等一线实践,参不项目开发,掌握医药
领域的最新技术,跟踪临床药学服务;深入开展以课程改革为主的教学研
究,不断提升技术和技能水平,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成高素质、“双
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按照国家高职高与精品课程的要求,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的课程标准优
缺点确定核心课程的定位、知识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师资标准、实训条件等等。开发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即:课程标准、精
品课程、校本教材、网络学习资源等,建设系列的优质教学资源。
三、专业重点建设内容
1、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顶岗实习”制;
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行校企文化互容;构建多元教育教学评价体
系。
-可编辑-
精品
2、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理顺专业建设管理体制,完善专业建设指
导委员会机构;健全与业建设管理制度,使与业建设在制度觃范下进行;
建立与业建设预警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与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
决问题的办法。
3、建设校企合作机制:组建校企联合会,扩充会员单位,不断强化校
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明确校企合作方的责权利;挖掘校企合
作实质,实现校企良性互动。
4、课程体系建设:确定课程结构,形成专业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打
造三门优质核心课程,辐射幵引进其它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入职业活劢觃律组织教学过程;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利二学生长远学习
和发展。
5、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教师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精
细化管理;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制订聘用、认定、选拔标准,促进健康成
长;培训与考核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
教师、“双师”队伍的培训、选拔。力争高级职称比例达 30%,建成“省
级专业教学团队”。
6、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强基础实验实训、综合实验实训、模拟仿真
实训条件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7、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在校园网上建成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平台,满足
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制作、收集、购买一批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可编辑-
精品
制作、收集、购买一批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自行开发、收集、购买各
专业课程的习题库和专业技能课程考核的题库。
四.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
教学质量目标
1、职业技能知识掌握目
标
监测指标
掌握必要的与业理论知识
完成方式
与业课程教学
2、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是否获取八种基本核心技...
相关热词搜索: 药学 建设规划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