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科兴游仙山煤业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工作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11】81号)和晋市政办发电【2011】64号、高煤关整重组发【2011】3号文件精神,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于2011年6月25日下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自查验收组,具体负责兼并重组自查工作。自查验收组于6月26日对我公司兼并重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协议签定
签定了采矿权转让协议、资产权转让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了股权比例,各方对资源、资产处置达成一致意见。
二、名称预核准
完成了名称预核准,明确了投资人及投资比例,主体企业山西高平科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控股。
三、资金补偿
完成了资产评估及确认工作。
四、采矿许可证
按照整合方案批复,换领了采矿许可证。
五、实质性接管到位
我公司按照要求配备了“六长”,全部进行了培训;
领取了安全资格证,主体企业实现了全面接管,鉴定了移交接管确认书;
主体企业能全面负责起整合包内所有矿井的生产、建设、关闭、经营与各项工作;
严格执行晋政办发【2010】5号文件。
六、建设情况
我公司按照上级要求,办理了省级部门批复的地质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开工批复,严格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工建设。
七、关闭情况、
陈区鑫源煤业有限公司按照“六条标准”进行了关闭,不存在死灰复燃现象,地面建筑物没有拆除,计划建设一座制网厂。
山西高平科兴游仙山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七号
1、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规范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从整改报告看,WC试图隐瞒利润。这就不说了,都是内控制度的要求,我也在上市公司,按萨班斯法案对内控的要求比这细的多,但其实也是应付.这两天我就在做内控材料,准备应付检查.
;
;
2、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这些都在年报中披露了,也没什么好说的。
;
;
3、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这个我稍微懂一点,说一下。(1)2006年度多提技术开发费2000万元,2007年1-9月发生的所有研发支出均确认为当期费用,未根据其支出内容进行合理划分,说明07年的研发支出应该有一部分是应该有以后年度摊销的,但具体金额不祥。陕西法士特公司(2)财务核算所采用的ERp系统出现错误,导致2007年部分月份生产成本计算不准确,其中2007年7月生产成本余额为-4581.12万元,与应有余额差额约8000万元;
9月生产成本余额为276.51万元,与应有余额差额约3000万元,整改报告《从整改报告看,WC试图隐瞒利润》。
这应该是少计成本了。利润虚增。但在11月份已经调整过来了,不是问题。(3),2007年1-9月公司多计提销售返利3.49亿元。虽然在08年一季度已经返还了,但当时是多提了。是不是避所得税啊,不得而知。(4)司2006年计提的维修费2326万元、2007年1-9月计提的维修费3500万元、销售佣金3000万元缺乏充分合理的计提依。07测算全年应发生维修费30856万元,财务实际结算2007年维修费17506万元,差额13350万元也是多提了(5)导致2007年1-9月多计提职工福利费7155.07万元。上述应付福利费已在2007年末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了调整处理。(6)。2004年,陕西法士特取得财政贴息资金687万元,至2007年11月,公司仍将该笔贴息资金挂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上述贴息资金687万元已在2007年12月调入营业外收入。(7)2007年2月公司发放高管人员薪酬2800万元,记帐凭证中仅附了公司请款单,未附支票存根、支付对象及金额等原始依据。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部分转款无公司领导签字。这是个问题。不过我们公司因为急着装订凭证的原因,也有不签字的情况发生。
;
;
总的来看,会计核算中有问题。但是通病。发现的这些问题也大都是试图隐瞒利润。也许是想少交所得税。但最起码。没查出他收入造假的情况。
积极推进资产优化重组,发挥社企综合服务功能
——奉化区城北供销社综合改革典型案例报告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农村经济的有生力量。乡镇供销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是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重要载体、现代农村流通网络的重要枢纽、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承载着服务“三农”的多种职能。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三农”工作全局的一项战略部署;
推进资产优化重组,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
为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本社根据浙政办发(2002)30号《关于深化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组改造的若干意见》、浙合指(2003)69号《关于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制订三年建设规划的通知》精神,在坚持合作制的前提下,推进资产重组和人员身份置换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原奉化市江口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重组后的经营运行机构为“宁波市奉化区城北供销社有限公司”,并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使企业快速适应服务“三农”的时代新潮流,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较大的荣誉,也总结了不少的经验。现将本社推进体制改革和资产优化重组的主要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深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自2003年启
1 动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组改造方案以来,本社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原奉化市江口供销合作社,开展了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工作。通过系统调查和实际资产清理,捋清了原奉化市江口供销合作社的全部资产状况;
分流、安置和转移了原供销社的全部职工。成立了“宁波市奉化区城北供销社有限公司”,全面完成了以“社属企业占20%,原基层社职工3人占70%,社员1人占10%”的产权转移和供销社制改革任务。
通过供销社体制的深化改革、明确了责任目标,创新了经营机制、拓展了服务领域;
建立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的组织领导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生命力的文化制度。
改革重组后的社企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对外经营完全按有限公司模式运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实行决策、监督、执行独立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内保留奉化区城北供销社牌子,隶属奉化区供销社成员单位,在区供销社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各项组织活动。快速提升了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水平,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推进资产优化重组,发挥综合服务功能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早期供销社系统改制改革后,剩下的资产大多呈分散和零碎状态,不能形成规模和合力,缺乏投资和融资的实力,削减了竞争实力。为更好地进行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盘活资产,发挥效力。本公司将原奉化市江口供销社在按规定改制后剩余的
2 社有资产(划归奉化区社所有)2400平方供销大楼进行返租,作为公司的经营场所;
并围绕省社“基层社改造重组、资产盘活、项目建设、业务拓展、服务优化、党建带动、与乡镇农合联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开展工作。
2004年9月,通过体制改革、股权置换、资产重组后的“宁波市奉化区城北供销社有限公司”,设立了对口“三农”服务的“农资日杂”、“综合小超市”公司下属的2只门市部,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就近需求问题;
并组织帮扶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平衡设置,建立了奉化区江口街道管辖范围内的便民服务内部监管体系,定期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农资、日用品等进行了服务性检查和监管,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交易公平,使村级综合服务社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便民店、放心店。
同时,公司依托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拓展服务领域,组织社员参加区供销社、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举办的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
积极配合市社金融支农服务业务,开展奉化区域为农服务的担保工作,及时为以宁波奉化范氏农场、宁波顺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发挥了基层社立足农业的综合服务功能。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价值
截止2017年,公司累计投入20多万元人民币,修缮装饰“农资日杂”、“综合小超市”店堂门面2只;
设立金融服务办事处1个(包括办公室、业务接待室,广告、宣传等);
对接服务农业企业20余家,支持发放有机肥料10.5吨;
开展技术培训500人次;
金融担保
3 服务金额600多万人民币;
累计上交区社租金150多万元,为社有资产增值、保值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社通过加快推进基层社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探索了基层社薄弱空白地区的基层管理经营机制的创新模式,改变了基层薄弱局面,夯实了供销合作社发展基础,发挥了基层社企的综合服务功能。在新形势下加快基层社改革发展,对于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资产重组自查报告
隐患自查报告
隐形四风自查报告
企业隐患自查报告
隐形眼镜自查报告
相关热词搜索: 自查 隐瞒 重组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