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学习2022 全国两会(人大政协)精神心得感受5篇
2025-08-16人已围观
党员干部学习2022 全国两会(人大政协)精神心得感受5篇
【编辑按】学习扶贫榜样 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当媒体言论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小编为您整理了《党员干部学习2021全国两会(人大政协)精神心得感受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学习扶贫榜样 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当媒体言论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涌现出无数敢干实干的共产党人,他们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帮助无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后,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立足新时代,继续践行使命担当。
践行使命担当,坚持实干不空谈。担当是执行力,实干是担当的有力支撑。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为官避事平生耻”,梦想转化为成果的关键要义是实干,只有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才能摆脱艰难困苦实现事业的向前,才能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美好愿景奠定良好根基。要心无旁骛、充满工作激情,要始终坚持以服务百姓、造福百姓为己任,自觉做到对人民有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扑下身子狠抓工作落实。
践行使命担当,坚持服从不敷衍。党员干部要发扬“三牛”精神,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端正态度、埋头苦干。要兢兢业业工作,不逃避责任、甘于牺牲奉献、时常反省自身,确保在落实执行和担当上不打任何折扣;
要坚持苦干实干,端正态度,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所想、所急、所需的事情做好。同时,要加强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学习教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增强立规执纪的自觉性,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践行使命担当,坚持务实不找借口。在政策具体的落实执行中,一些人常用“差不多”“没办法”搪塞开脱,这无形中弱化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要放下顾虑、放开手脚、敢想敢干,对自己履职范围的事勇于负责,对自己的过失敢于担责,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要向脱贫攻坚楷模学习,加强自身建设,践行有担当、善作为,以铁打的身板,担当起无愧于党和群众的信任、无愧于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2021年全国两会
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开幕,中国正式进入令世界瞩目的“两会时间”。广大代表委员肩负责任与重托,满怀信心和期待,汇聚北京,认真议国是、建真言、献良策,共同描绘好未来发展蓝图,将在两会唱响新时代发展多重奏。
让代表委员的声音更响亮。对于全国两会来说,代表委员是主角,他们肩负着责任与重托,带着人民的期盼与呼声,让代表委员们积极发声,才能让两会成为一次凝心聚力的盛会。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之后,新闻媒体把镜头和笔触纷纷聚焦到了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言献策上。虽然代表委员还未进入会场,但媒体早已通过代表委员调研足迹,通过他们的调研成果与意见建议内容,对接上了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通过新闻媒体的聚焦报道,还原了代表委员们一年来的履职担当,展示出了对未来发展的期盼与期望。从各代表委员精心准备的议案提案数量与内容来看,从代表委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关键表述来看,都在突出代表委员的“好声音”。
让全国两会的声音更响亮。在全国两会上,除了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与意见建议,还有相关部委的声音,还有各种新闻发布会,如何把两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到全国,传递到基层,传递到人民群众,一些地方纷纷“出大招”。比如,一些地方邀请代表委员担任新闻媒体的“特约记者”,在新闻客户端和微博微信推出两会特别策划“两会拍客带你云参会”,以代表委员VLOG形式展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让广大网友跟着代表委员的第一视角“云参会”。通过代表委员的独特视角,第一时间报道全国两会盛况,让两会声音有了更大的回响,让人民群众对两会有了更直观更多元的视角。
让人民群众的声音更响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如何在这个特殊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凝聚共识、激发力量,团结亿万人民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进发,需要让代表委员认真履职担当,需要让全国两会的声音更响亮,需要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一些地方媒体推出“你点题 我代言”全国两会互动专题,诚邀群众与代表委员们共议热点话题,共促发展进步。网友可以针对就业创业、乡村振兴、医疗社保、文化教育等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直接与代表委员进行留言,代表委员可以把网友的声音及时传达到两会现场,通过代表委员与网友直接的“零距离”交流,彼此碰撞智慧“金点子”,就会让人民群众的声音更响亮。
汲取人民之力 共谋未来发展大计媒体言论
又是一年两会时。走过凛冽寒冬,迎来春暖花开。我们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高光时刻”,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汲取人民之力定下未来发展大计,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年两会注定意义非凡。
两会是民意民声的聚集地,人民代表为人民发声,将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收集整理传达给党中央,每一项民意诉求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关乎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共商国是,要让两会开得“掷地有声”,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正确应对互联网机遇和挑战,让老百姓安全、安心地享受智能技术提供的便利,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
如何在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解决好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每个与民生有关的问题都是我们制定政策、抓好贯彻执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民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是人民代表肩负着的人民重托,也是两会承载着的为民使命。
回头看,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力量举足轻重,是推动伟大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奇迹源自于人民群众的奋斗与创造,伟大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勤劳。向前看,站在“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住房安居、看病就医、养老托幼、就业创业……每一项民生小事都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事要事,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伟大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标对表民生目标清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对民意民声的最大回应。
国计民生,一枝一叶。期待两会声音,落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答好时代考卷,关注人民声音,汇聚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托举伟大中国梦。
2021年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将于3月5日开幕。值此美好时刻,又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绿水青山”再一次成为了两会的关键词之一。正如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所言:他将继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
事实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已成为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共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一湖碧水,一树繁花,对自然的向往也早已流淌在了我们中华儿女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为此,对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护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期待,也将成为全国两会的靓丽颜色。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忽视甚至无视生态环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这种因小失大、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会直接危害到当地可持续发展,还会祸及子孙后代。为此,伴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享受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逐渐成为了老百姓的迫切需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进而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宁可少开一天车,也想多要一天蓝”的愿望逐渐在全中国开始同频共振,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成功打开了一条美丽通道。
当前,全国各级,各部门都已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正如四川省,由于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6.2%,优良天数率90.8%、较2015年上升5.6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平均仅0.6天、较2015年减少6.2天,达标城市已达到14个、较2015年增加了9个。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也从“十三五”初期在全国31个省排名第19位直接跃居到了全国第8位。
总之,“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绿水青山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们走向未来的依托。只有让“绿水青山”依然成为全国两会的靓丽颜色,才能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并就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等工作提出了要求。乡村产业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核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以往的印象中,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元素的广泛应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轻松管理上百亩地的浇水施肥;
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原先“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转变为精细化、高效化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
数字技术嵌入农业生产,不仅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脐橙是湖北省秭归县的农业支柱产业,该县大力推进脐橙产业数字化建设,开创脐橙种植管理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的数字农业新模式,18万亩脐橙基地实现太阳能生态管护,5万亩脐橙基地实现墒情与气象监测系统、水肥一体化全覆盖,VR全景直播、区块链技术、IOT物联网数据化、智慧农业大脑、无人机植保、果品数字化分选、钉钉“云品控”等数字技术正逐步推广应用,实施主体和农技人员可以在手机PC端在线查看果园长势、土壤墒情、天气情况等,节省人力7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脐橙的生长环境改善后,产量增加了,病虫害少了,品质也提升了。在2020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秭归脐橙品牌价值被评估为26.91亿元,比2019年增长17.82%。
春光不负,农时不误。这个春天,数字化为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蜜柚幼树如何修剪、芒果花带叶怎么处理、何时给小麦施肥、如何让花生丰收……千千万万个“田野直播间”活跃起来,农技人员在田头通过视频讲技术,农民看着手机选农资、学技术。在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中国农技推广”,38万多名农技推广人员、6000多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提供远程问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唯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心得
2021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_学习两会精神感想5篇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受
党员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悟
党员全国两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
党员干部
政协
人大
感受
心得
2022/0627/71286
【编辑按】学习扶贫榜样 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当媒体言论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小编为您整理了《党员干部学习2021全国两会(人大政协)精神心得感受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学习扶贫榜样 牢记初心使命勇担当媒体言论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涌现出无数敢干实干的共产党人,他们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帮助无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后,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立足新时代,继续践行使命担当。
践行使命担当,坚持实干不空谈。担当是执行力,实干是担当的有力支撑。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为官避事平生耻”,梦想转化为成果的关键要义是实干,只有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才能摆脱艰难困苦实现事业的向前,才能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美好愿景奠定良好根基。要心无旁骛、充满工作激情,要始终坚持以服务百姓、造福百姓为己任,自觉做到对人民有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扑下身子狠抓工作落实。
践行使命担当,坚持服从不敷衍。党员干部要发扬“三牛”精神,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端正态度、埋头苦干。要兢兢业业工作,不逃避责任、甘于牺牲奉献、时常反省自身,确保在落实执行和担当上不打任何折扣;
要坚持苦干实干,端正态度,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所想、所急、所需的事情做好。同时,要加强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学习教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增强立规执纪的自觉性,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践行使命担当,坚持务实不找借口。在政策具体的落实执行中,一些人常用“差不多”“没办法”搪塞开脱,这无形中弱化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要放下顾虑、放开手脚、敢想敢干,对自己履职范围的事勇于负责,对自己的过失敢于担责,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要向脱贫攻坚楷模学习,加强自身建设,践行有担当、善作为,以铁打的身板,担当起无愧于党和群众的信任、无愧于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2021年全国两会
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开幕,中国正式进入令世界瞩目的“两会时间”。广大代表委员肩负责任与重托,满怀信心和期待,汇聚北京,认真议国是、建真言、献良策,共同描绘好未来发展蓝图,将在两会唱响新时代发展多重奏。
让代表委员的声音更响亮。对于全国两会来说,代表委员是主角,他们肩负着责任与重托,带着人民的期盼与呼声,让代表委员们积极发声,才能让两会成为一次凝心聚力的盛会。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之后,新闻媒体把镜头和笔触纷纷聚焦到了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言献策上。虽然代表委员还未进入会场,但媒体早已通过代表委员调研足迹,通过他们的调研成果与意见建议内容,对接上了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通过新闻媒体的聚焦报道,还原了代表委员们一年来的履职担当,展示出了对未来发展的期盼与期望。从各代表委员精心准备的议案提案数量与内容来看,从代表委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关键表述来看,都在突出代表委员的“好声音”。
让全国两会的声音更响亮。在全国两会上,除了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与意见建议,还有相关部委的声音,还有各种新闻发布会,如何把两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到全国,传递到基层,传递到人民群众,一些地方纷纷“出大招”。比如,一些地方邀请代表委员担任新闻媒体的“特约记者”,在新闻客户端和微博微信推出两会特别策划“两会拍客带你云参会”,以代表委员VLOG形式展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让广大网友跟着代表委员的第一视角“云参会”。通过代表委员的独特视角,第一时间报道全国两会盛况,让两会声音有了更大的回响,让人民群众对两会有了更直观更多元的视角。
让人民群众的声音更响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如何在这个特殊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凝聚共识、激发力量,团结亿万人民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进发,需要让代表委员认真履职担当,需要让全国两会的声音更响亮,需要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一些地方媒体推出“你点题 我代言”全国两会互动专题,诚邀群众与代表委员们共议热点话题,共促发展进步。网友可以针对就业创业、乡村振兴、医疗社保、文化教育等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直接与代表委员进行留言,代表委员可以把网友的声音及时传达到两会现场,通过代表委员与网友直接的“零距离”交流,彼此碰撞智慧“金点子”,就会让人民群众的声音更响亮。
汲取人民之力 共谋未来发展大计媒体言论
又是一年两会时。走过凛冽寒冬,迎来春暖花开。我们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高光时刻”,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汲取人民之力定下未来发展大计,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年两会注定意义非凡。
两会是民意民声的聚集地,人民代表为人民发声,将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收集整理传达给党中央,每一项民意诉求都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关乎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共商国是,要让两会开得“掷地有声”,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正确应对互联网机遇和挑战,让老百姓安全、安心地享受智能技术提供的便利,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
如何在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解决好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每个与民生有关的问题都是我们制定政策、抓好贯彻执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民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是人民代表肩负着的人民重托,也是两会承载着的为民使命。
回头看,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力量举足轻重,是推动伟大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奇迹源自于人民群众的奋斗与创造,伟大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勤劳。向前看,站在“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住房安居、看病就医、养老托幼、就业创业……每一项民生小事都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事要事,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伟大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标对表民生目标清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对民意民声的最大回应。
国计民生,一枝一叶。期待两会声音,落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答好时代考卷,关注人民声音,汇聚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托举伟大中国梦。
2021年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将于3月5日开幕。值此美好时刻,又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绿水青山”再一次成为了两会的关键词之一。正如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所言:他将继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
事实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已成为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共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一湖碧水,一树繁花,对自然的向往也早已流淌在了我们中华儿女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为此,对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护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期待,也将成为全国两会的靓丽颜色。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忽视甚至无视生态环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这种因小失大、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会直接危害到当地可持续发展,还会祸及子孙后代。为此,伴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享受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逐渐成为了老百姓的迫切需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进而使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宁可少开一天车,也想多要一天蓝”的愿望逐渐在全中国开始同频共振,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成功打开了一条美丽通道。
当前,全国各级,各部门都已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正如四川省,由于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6.2%,优良天数率90.8%、较2015年上升5.6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平均仅0.6天、较2015年减少6.2天,达标城市已达到14个、较2015年增加了9个。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也从“十三五”初期在全国31个省排名第19位直接跃居到了全国第8位。
总之,“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绿水青山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们走向未来的依托。只有让“绿水青山”依然成为全国两会的靓丽颜色,才能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并就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等工作提出了要求。乡村产业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核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以往的印象中,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元素的广泛应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轻松管理上百亩地的浇水施肥;
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原先“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转变为精细化、高效化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
数字技术嵌入农业生产,不仅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脐橙是湖北省秭归县的农业支柱产业,该县大力推进脐橙产业数字化建设,开创脐橙种植管理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的数字农业新模式,18万亩脐橙基地实现太阳能生态管护,5万亩脐橙基地实现墒情与气象监测系统、水肥一体化全覆盖,VR全景直播、区块链技术、IOT物联网数据化、智慧农业大脑、无人机植保、果品数字化分选、钉钉“云品控”等数字技术正逐步推广应用,实施主体和农技人员可以在手机PC端在线查看果园长势、土壤墒情、天气情况等,节省人力7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脐橙的生长环境改善后,产量增加了,病虫害少了,品质也提升了。在2020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秭归脐橙品牌价值被评估为26.91亿元,比2019年增长17.82%。
春光不负,农时不误。这个春天,数字化为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蜜柚幼树如何修剪、芒果花带叶怎么处理、何时给小麦施肥、如何让花生丰收……千千万万个“田野直播间”活跃起来,农技人员在田头通过视频讲技术,农民看着手机选农资、学技术。在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中国农技推广”,38万多名农技推广人员、6000多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提供远程问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唯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心得
2021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_学习两会精神感想5篇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受
党员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悟
党员全国两会精神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
党员干部
政协
人大
感受
心得
2022/0627/7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