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巴山精神,让我精神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洗礼。
学习巴山精神、继承巴山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铁路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坚守铁路精神家园的具体行动。
在学习巴山精神的过程中,我时刻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是一种什么力量或者是一种什么精神能支撑着一代代巴山人常年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在脑海中苦苦寻找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条件再怎么艰苦也没能难倒巴山铁路人,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他们相信人定胜天!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修起了菜园、建起了休闲场所;
利用废弃的设备做成了体育锻炼器材;
他们从1978年至今,连续举办了30届巴山站区路地群众运动会,使这个初始仅有职工参加的比赛,成为一座路地联手共建、传播精神文明的桥梁,被当地群众视为巴山奥运会&&这些让我十分感动,着实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历届巴山车间党总支部带领一代代巴山人默默奉献在大山深处,锤炼和形成了以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巴山精神。他的的内涵在于:安于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
巴山精神是根植在巴山人血液和骨髓里的一种价值追求,是巴山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党总支始终将巴山精神视为巴山之魂、护路之本,坚持不懈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光荣传统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怀着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使命感,一代代巴山人充分发挥着联系老百姓、服务地方经济的桥梁作用,当好构建和谐站区的火车头。这一切,为的就是确保铁路的安全畅通,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巴山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奉献铁路的本色;
是新时代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是一种文化,是自信自强的品格;
是坚守、实干、创新、奋进的成铁精神具体体现。在我对巴山精神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他们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着实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巴山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接力棒一直在传承。正是有了他们的不畏艰辛、无私奉献才有了巴山铁路的今天。
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巴山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特别是作为和他们一样的铁路工务人更应该去好好学习和发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巴山铁路人的优良传统,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寂寞,安心岗位,干好本职。
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
陕西北有延安精神,南有巴山精神。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8月3日清晨,在公司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大巴山深处的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这里地处陕川交界、环境较为恶劣,汇聚了襄渝线上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最艰苦的“六大之最”。
自1978年以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巴山铁路人不断适应和改善自然环境;
踏实工作,保障了铁路运输30多年来“一事不出”;
积极进取,开创了一整套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代代巴山人的努力,为巴山精神注入了“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内涵,鼓舞着一代代铁路人奋发进取。通过参观学习,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巴山精神:
一、要学习巴山人安心山区的坚持奉献精神
虽然我从小在山区长大,远离繁华闹市的喧嚣,对山区生活也有所了解。但在没去巴山之前,我没曾想到巴山站就坐落在大桥上,四周被大山包围着,抬起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片天。说实话,要我在巴山干几天可以,但要干上20年、30年,我做不到,在我的感觉里,巴山太过于荒凉和闭塞,交通不便不说,单是人烟稀少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在宣传片里我看到曹美英的事迹,心中便突然涌上一阵阵心酸
1 和敬佩,一个女工,她当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爬上100多米高的桥梁,系着安全带刷漆除锈。她的丈夫也是巴山的一名养路工。两人都要上班,巴山没有托儿所,嗷嗷待哺的女儿没人照顾,为了工作,小两口只得逗孩子玩到深夜。这样,孩子就能睡到第二天中午。为了防止孩子醒后摔到地上,他们用布带把孩子拴在床上。母亲拴在桥上,孩子拴在床上。有首儿歌叫“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好的发展,可是我们看到的铁路工人曹美英,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没有退缩,在这里坚持了下来。对比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已经好了很多,作为安康天然气公司一名普通党员职工,面对每天重复、复杂还有些繁琐的工作,在没学习巴山精神之前,心里还经常有抱怨和不满,现在想想着实可笑,原来把简单、重复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就是伟大的!今后的工作之中,我一定会牢记巴山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激励自己奋力向前。
二、要学习巴山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巴山的苦,有目共睹。一是设备维修难度大,这里集中了襄渝线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最小半径的曲线。二是自然条件艰苦,这里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条件最差。巴山人面对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低头,不气馁,凭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对设备维修养护“不返修、
2 一遍过”,工区安全管理做到防护一处一方案、作业一次一方案,真正把作业标准和安全风险防控的要求落到了实处。面对周边的恶劣环境,巴山车间干部职工坚定乐观,自己动手装扮温馨的家园,在乱石岗上整出了篮球场,在荒山坡上开辟了生态园,利用废旧材料做成艺术品,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巴山人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气概,才让巴山大变样,旧貌换新颜。看了巴山的苦,自己认为的那些苦根本都不值得一提了。接下来的工作中,还有很多机遇与挑战,我要不断的用巴山精神来激励自己艰苦奋斗,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要学习巴山人立足岗位创新精神
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装备的普遍应用,安全生产的形势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确保铁路安全的压力更大,容不得丝毫松懈和麻痹。面对大巴山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襄渝铁路安全风险防控难度大的线路区段,巴山工务车间自创“工厂化”单元修、“第三方查看分析”等方法,为安全稳定夯实了基础。因此,在确保安全上,要学习巴山的创新精神,根据生产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特点,采用新思维、新方法来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方式,积极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在生产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才能防患于未然。
3 总之,“巴山精神”很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去学习,特别是作为一名肩负“气化安康”任务的天然气公司员工更应该去好好学习和发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巴山铁路人的优良传统,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寂寞,安心岗位,干好本职。
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巴山指导区,但是那时的印象是苍白的,甚至认为可能巴山这个地方比较艰苦,形势需要树立的正面典型。近期,局党委组织我们20余名青年民警专程到安康工务段巴山指导区学习,观看《巴山路魂》纪录片,参观巴山职工运动场、展览厅等,这次巴山之行给我揭开了谜底,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惊人的业绩,一个个夺目的荣誉都在无声的叙说巴山精神的伟大和可敬,在巴山之行,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有巴山精神,浅谈如下:
一、面对山区的环境,有一个好的带头人站了出来。巴山指导区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说如何干好工作,而是如何让来自北京、西安、宝鸡、汉中城市里的职工留下来。职工们工作之余不是酗酒打架,就是打牌赌博打发日子,这样的职工状态如何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呢?面对这个状况,巴山指导区有了一个好的带头人——班组长管煜,他把忠诚、爱与生命奉献给了职工和班组,他在日常工作中苦累脏险自己带头在前,扑下身子为职工树立榜样,在生活上关心职工,面对年轻的小伙子一个个都没有对象,他贴时间、贴金钱,当起了红娘,促成了一对对新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而自己却有着悲惨的生活命运,有了一个可爱又凄惨的孩子,往往是自己奔赴在线路工地,自己的妻子却背着孩子到全国各地去求医看病,最终也没保住得了绝症的孩子。
二、面对挑战的工作,有一些过硬的骨干百炼成钢。曹美荣,为了工作,她与丈夫每天陪孩子玩到深夜,为的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孩子可以继续在家中睡觉,为了担心醒来的孩子掉到床下摔伤,她把孩子一头绑在床上,在工作中把自己一头绑在桥上。车间主任魏尚宪,在得知职工李文勇需要每天打针控制病情,他当天就向段上打了一份调动申请,没多久,魏主任把调令交给李文勇,调到了环境较好的毛坝关,他就镇上看病打针,只需要10分钟,一下子比原先缩短了一个半小时,李文勇顿时感动的眼泪掉了下来。
三、面对艰苦的环境,有一个好的文化形成引领。“安心山区的风险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这就是感动路内外的巴山精神。依靠这个文化,他们让来自大城市的职工把心留下来。依靠这个文化,他们保养的黑水河大桥,一次又一次延长了使用寿命,他们保养的隧道,被德国专家认定为报废无用,他们硬是客观不足主观补,他们却把线路从限速50公里,提高到80公里,达到了襄渝铁路允许的最高限速标准。依靠这个文化,他们建设了新家园,建设了新宿舍,建设了菜园子,建设了文化公园,建设了文体场所,开展了路军地运动会,把铁路精神向军队、地方和社会广泛拓展,弘扬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四、面对创业的磨砺,有一群可爱的职工艰苦奋斗。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刘玲分配到了巴山,车间为她建了了“刘玲工作室”,由他带领40多名年轻人开展安全风险科技攻关。面对茫茫大山,这个来自烟台的姑娘笑着说:“能够来到英雄巴山,我绝不后悔。”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警察,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比巴山优越很多,我们学习巴山精神,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履行人民警察职责,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紧跟时代步伐,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依法执法服务于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学习巴山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这首互文诗响彻古今,透着摄人心脾的美,而“巴山”也在不经意间镶嵌其中。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地处陕川交界、环境恶劣的大巴山腹地,这里汇聚了襄渝线上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最艰苦的“六大之最”。自1978年以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巴山铁路人不断适应和改善自然环境;
踏实工作,保障了铁路运输36年来“一事不出”;
积极进取,开创了一整套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代代巴山人的努力,为巴山精神注入了“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内涵,鼓舞着一代代铁路人奋发进取。学习巴山精神,我感触很多:
1、学习巴山精神,就要学习巴山人不向困难低头的豪迈气概。
巴山的苦,有目共睹。一是设备维修难度大,这里集中了襄渝线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最小半径的曲线。二是自然条件
- 1 -
艰苦,这里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条件最差。巴山人面对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低头,不气馁,凭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对设备维修养护“不返修、一遍过”,工区安全管理做到防护一处一方案、作业一次一方案,真正把作业标准和安全风险防控的要求落到了实处。面对周边的恶劣环境,巴山车间干部职工坚定乐观,自己动手装扮温馨的家园,在乱石岗上整出了篮球场,在荒山坡上开辟了生态园,利用废旧材料做成艺术品,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巴山人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气概,才让巴山大变样,旧貌换新颜。
2、学习巴山精神,就要学习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才的正确心态。
什么是成功?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最认同的就是:“把自己的岗位做到最好,把每件工作做到最好,无论别人看的见还是看不见”,化成一句话就是:立足本职岗位成才。与北京南线路车间一样,巴山工务车间也是工务车间。我们处于铁路系统的最基层,每天从事的也是最基础的线路、道岔等的维修养护。工作是艰苦而重复的,没有太多挑战,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成功却往往蕴含在这
- 2 -
平凡之中。
巴山工务车间的每名职工都对各项规章制度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敬畏感,高标准、严要求、重基础, “精调再精调、精确再精确、精细再精细”,设备养护做到“不返修、一遍过”,工区安全管理做到防护一处一方案、作业一次一方案。这些最最微小的事,像一块块的砖石,每块都做到了高质量,就能累积成宏伟的大厦,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让人心生敬畏,个人的成功也就随之而来了。
3、学习巴山精神,就要学习巴山人投身铁路改革洪流的坚定决心。
在铁路的历次改革中,巴山人都用自己的坚定决心,随形势而动,顺势而为,让巴山人的一切努力都为全路的改革事业提供正能量,让巴山人的踏实工作为铁路的发展添砖加瓦。北京南线路车间要学习巴山人顺势而为的坚定决心,在新一轮铁路改革中,团结车间干部职工,了解形势、顺应潮流,积极转变思维模式,与铁总和路局保持高度一致;
在工作中,落实好“检、养、修”分开的管理模式,踏实做好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为铁路在
- 3 -
新时期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巴山精神,让我学到了巴山人“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内涵,我要在将来的工作中敢于吃苦、敢于迎接挑战,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以巴山精神为引领,立足自身岗位,严于律己、攻坚克难,为铁路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二)
在我国的西部,有这么一个地方放,它处于陕西省与四川省的交界。平均海拔为1300~2000m并且多山多雨。它就是大巴山。
1978年以来,巴山精神始终与改革发展的时代同行。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巴山铁路人筚路蓝缕、以苦为乐,把安全担心线养护成了放心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新一代巴山铁路人接过接力棒,攻坚克难、顽强奋斗,创造了36年安全无事故的新业绩。
说心里话,要我在巴山干几天可以,但要干上20年、30年,
- 4 -
我做不到。巴山铁路人执着的坚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翻阅中国铁路近百年发展的历史画卷,一系列铁路精神引领和支撑着无数的铁路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作为铁路精神之一的巴山精神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历经36年风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学习巴山精神,就要把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而巴山工务车间几代人能扎根艰苦一线,以苦为乐,建设家园,并实现连续36年安全稳定的佳绩。在我们机务系统生产一线,有驾驶机车奔波在线路上的机车乘务员,有天天围着机车转而满身油污的检修工,有为到达机车整备的作业人员,很多岗位苦、脏、累,而对照巴山工务车间所处的环境,我们工作条件还相对优越。我们一定要学习巴山人,立足平凡岗位,不惜出力流汗,努力按标作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
学习巴山精神,就要把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巴山工务车间抓安全高标准、严要求、重基础,设
- 5 -
备养护“不返修、一遍过”……其实我们铁路企业的每一个工种,每一个作业环节,都需要我们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忽视任何细节,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作业中一定抓好每一个细节,落实好每一项措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才能让铁路安全长治久安。
学习巴山精神,就要把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装备的普遍应用,安全生产的形势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确保铁路安全的压力更大,容不得丝毫松懈和麻痹。面对大巴山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襄渝铁路安全风险防控难度大的线路区段,巴山工务车间自创“工厂化”单元修、“第三方查看分析”等方法,为安全稳定夯实了基础。因此,在确保安全上,要学习巴山的创新精神,根据生产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特点,采用新思维、新方法来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方式,积极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在生产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才能防患于未然。
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三)
近日,学习了《巴山精神宣传手册》,看了《人民铁道》等路内外媒体对“巴山精神”的报道,我被彻底震撼了。
- 6 -
巴山工务车间管内82%是桥梁隧道,集中了襄渝线最长的隧道、最高的钢梁桥、最小的曲线半径、最大的坡度、最高的海拔和最艰苦的环境,被人们称为“空中铁道”、“地下长廊”。
虽然我从小在山区长大,远离繁华闹市的喧嚣,虽然如今的我也是一名湘西大山里的铁路工务员工,对山区生活也有所了解。但在没看这些资料、报道之前,我没曾想到巴山站就坐落在大桥上,四周被大山包围着,抬起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片天。说实话,在我的感觉里,巴山太过于荒凉和闭塞,交通不便不说,单是人烟稀少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巴山铁路人并没有退缩,他们在这里坚持了下来。
是一种什么力量或者是一种什么精神能支撑着一代代巴山人常年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我在宣传资料里、在脑海中苦苦寻找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条件再怎么艰苦也没能难倒巴山铁路人,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他们相信人定胜天!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修起了菜园、建起了休闲场所;
利用废弃的设备做成了体育锻炼器材;
他
- 7 -
们从1978年至今,连续举办了30届巴山站区路地群众运动会,使这个初始仅有职工参加的比赛,成为一座路地联手共建、传播精神文明的桥梁,被当地群众视为“巴山奥运会”……这些让我十分感动,着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历届巴山车间党总支部带领一代代巴山人默默奉献在大山深处,锤炼和形成了以“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巴山精神”。他的的内涵在于:“安于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
“巴山精神”是根植在巴山人血液和骨髓里的一种价值追求,是巴山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党总支始终将“巴山精神”视为巴山之魂、护路之本,坚持不懈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光荣传统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怀着“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使命感,一代代巴山人充分发挥着联系老百姓、服务地方经济的桥梁作用,当好构建和谐站区的火车头。这一切,为的就是确保铁路的安全畅通,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 8 -
在我对“巴山精神”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他们这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着实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巴山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艰苦奋斗、奋发进取的接力棒一直在传承。正是有了他们的不畏艰辛、无私奉献才有了巴山铁路的今天。
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巴山精神”很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去学习,特别是作为一名工务员工更应该去好好学习和发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巴山铁路人的优良传统,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寂寞,安心岗位,干好本职。
- 9 -
巴山精神心得体会
近期在全车间掀起一股学习巴山精神的热潮,通过学习巴山精神让我感触很深,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下自己的领悟。我是2009年由芜湖检修转岗至芜湖运转车间,刚开始是冲着乘务员工作“体面”报名的,心想大车这个称呼是多豪迈,驾驱铁龙,呼啸万里那是何等风光。但随着接触乘务工作的深入,渐渐发觉豪迈风光的背后多得是一份孤寂,而这种落差也曾让我彷徨,可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通过这次学习巴山精神让我明确了在以后的做人做事上有三点精神绝对不能少。首先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可缺少的。近些年随着铁路改革的高歌猛进,对机车乘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也越来越严格,身边部分同事开始总是经常抱怨被考核,总是对车间安全提示的短信嗤之以鼻,总是强调工作时间紧懒得去学习,但他们所谓的“总是”没有换来一丝的行车安全保障,接踵而至却是自己的惯性违标。仔细对比发现他们都有一点共性---丢失了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导致责任心严重的迷失。大家在谈及事故的发生,每个人都会认为,主观上谁也不愿意发生事故,谁也不愿意出现问题,那问题出在哪里?归根结底就是一颗责任心,尽责并不轻松,它需要付出、需要奉献、更需要吃苦。就拿乘务工作来说,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那就根本支撑不了一个从出勤出乘、库内整备、出库挂车、发车运行、到达摘解到入库退勤的庞大作业程序。所以只有保持一颗吃苦、肯干的责任心才能拔鞘斩棘,否则规章制度的落实只是一把尘封的利刃而已。
其次严谨精细的工作态度也是不可缺的。现在实行的轮乘制虽然减少了乘务员的体力活,但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轻松了,恰恰更需要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LKJ参数输入的仔细确认,每个零部件的认真检查,主手柄的合理操纵,制动机的规范使用都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对使用机车的质量了然于心,把行车安全抓牢,舒心地开着放心车。
最后是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可少,巴山精神通过一系列创新理念、方法,实现了人、设备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对工务部门偏远艰苦的工作环境,机车乘务的工作环境要好很多,但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要创新进取,反而更要多注意平日的工作细节,努力改进不足。自己就曾因为值乘客车终到时,由于没有做好前期措施而导致列车转调车耽误了两、三分钟,结果被接班的指导司机狠狠地教导了一番。当时我很疑惑平日待人和气的指导司机为何如此生气。事后遇见指导司机时,他意味深长对我说“小伙子,客车抢的就是时间,以后做什么事情要多想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自己原来做事不动脑子,没有超前多想,才会造成被动。正如现在铁路形势变化日异月新,特别是今年车间客车新交路的增加,面对新机型的使用、新线路的担当等挑战,使我们必须发挥主动能动性,大胆创新新突破,走在问题的前面,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这样才能变挑战为机遇。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巴山精神像一座灯塔指引我前行,机车乘务工作是注定付出青春汗水的旅行,路上总少不了隐忍和奉献。但只要抱着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态度去做事,就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收获,为我段“美丽合机”建设贡献更强的力量。
2014年4月9日
尤琦
愚公移山精神心得体会(共4篇)
老山精神现场教学心得体会(共9篇)
学习铁人精神心得体会(共5篇)
团队精神心得体会 精选20篇
大雁精神心得体会(共17篇)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巴山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