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好玩
第3课时 时间与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集合的思想。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探索日历中的数学。
师: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是几月几日?今天星期几?
师:要想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我们可以怎么做?
师:好。这是一张9月份的日历表。(师点击,屏幕上显示9月份的日历表。)请你们看一下,9月1日是星期几?
师:我们正常情况下什么时候休息?
师:在9月份的日历表中,是星期六的有哪些日期?
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奇思。听听他说什么。(师点击,屏幕上出现一个小男孩,同时声音:我叫奇思,我周六、周日休息。我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他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我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她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听了奇思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奇思想和父母一起去森林公园玩,他们可以选择哪一天?
师:我们可以在日历上做些什么,就可以很快很明确地知道奇思他们全家什么时候共同休息呢?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来试试,用一些符号在日历表中分别标记出他们三人的休息日。(师点击,出现日历表以及日历表上方的一段话。)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师:小组里讨论一下,怎么做可以又快又准确。
(学生讨论)
师:好,你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了,把相应的标记拖动到奇思以及父亲、母亲相应的休息日里。
生小组或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个小组屏幕上的内容)师:这是第三小组完成的。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奇思他们全家哪一天共同休息了吗?
师:在日历表中,我们除了能看到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之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师:现在你们把他们各自的休息日以及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输入到相应的圆圈图中。
父亲的休息日 母亲的休息日 奇思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生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小组的内容)师:这是第五小组完成的,帮他们检查一下。
师:真不错。看来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解决了。原来日历表中还蕴藏着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还想继续探讨吗?
(师点击,出现一个单独的9月份的日历表。7、8、14、15四个日期被红色矩形框框住。)师:请仔细观察这四个日期,你能发现什么?
师:哦,这个小朋友是横着来观察的。很不错。
师:你们太棒了!我们横着看,每行的两个数相差1;
竖着看,每列的两个数相差7;
斜着看,两个数相加的和与另两个数相加的和相等。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呢?再看一组数。
(师点击,在日历表中又框住四个日期。)请你们想想,这组数还存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师:你们还想以哪组数来进行观察,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小组讨论。)
师:四个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9个数呢?(师点击,日历表中框住9个数:
7、8、9、
14、15、16、
21、22、23)
师:你很棒,孩子。
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孩子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日历表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我们以后再去研究好吗?其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有很多呢,请你们选择屏幕上的两朵花,每朵花后面都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看清要求,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生自由操作。)(师转播某个小组的内容)
师:这是第二小组完成的。我们先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观察的怎么样?
师:你们真棒。我们看看另一个有趣的问题。(点击,转播另一小组屏幕的内容)这是第一小组完成的。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可真棒!不仅善于观察,还很会动脑筋思考。
三、课堂小结。
师:这一节我们探讨了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教学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初步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的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进行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
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及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探究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会利用点子图和表格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理解其算理,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表格、点子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一)、情境出示 师:夏天淘气和笑笑最喜欢去海边玩,那里有一个小卖部,让我们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东西。
出示情境图
师:通过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买三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
(预设:算式是12×3,因为求3个12相加是多少?) (二)尝试不同的方法算出得数。
师:怎样计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预设:连加或者10×3=30
2×3=6
30+6=36,引导学生说清10和2是12分来得)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人民币来帮忙。
师依次出示一个游泳圈的钱。
师:10×3=30是人民币图示中的哪部分?2×3呢,30+6呢
(预设:生会说10×3是3张10元,2×3是3张2元有多少,最后把十元的和2元的全部合起来。)
(三)介绍点子图与表格
师:淘气和笑笑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先来看看淘气的方法。
1、点子图
师:如果用1个点子代表一元钱,那一行就是12个点子,表示一个游泳圈的钱,那需要几行?这就是我们数学常用的点子图,他可以帮助我们计算。
出示淘气的点子图
师:淘气是怎样利用点子图来计算的,想一想,同桌讨论。
(预设:1、淘气把最后一个12拿来分了 2、把点子平均分成了2份,一份是3个6,算式是3×6=18,另一份也是,再帮18+18=36,就算出答案)
师要引导完整表达:把点子分成了2份,一份用算式表示为,另一份表示为,再把两份的积加起来。让全班再完整读一遍。
2、表格
师:笑笑用了表格的形式来计算的,思考,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怎样计算的?
(预设:3是乘数3,10和2是12分开的,30是3×10的积,6是2×3的积,先用3去成10,得30,再用3去乘2得6,最后加起来。)全班读 3、互化
师:淘气的方法也可以用表格来计算,试一试,生画表格,说清意思。
师:笑笑的方法也可以用点子图来计算。
请生说:一部分是3个10,另一部分是3个2。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12×3,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用了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哪些方法思路是一致的? 生讨论,汇报
(预设:1、2和4方法一样,都是把12拆分成10和2。)
师引导,方法三也是把12拆分成6和6,这种都是用了拆分方法,都是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一个是拆成两个一位数,都是把新知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体现了转化思想。其中利用人民币和点子图也体现了一种数形结合思想。
二、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口算乘法
师出示问题: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小皮艇多少元? 生自己列式,独立计算。
展示:(预设:1、连加2、分步口算3、表格4、点子图)
重点展示各种点子图:1、4×9=36,36+36=72
2、10×4=40,8×4=32,32+40=72 3、2×4=8,8×9=72 师小结:不管你用哪种点子图,其实都是在拆数。这么多方法,哪种方法觉得要简单一些,最后归纳计算方法。
三、练习。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
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刘秀芬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积极研究学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本,结合学生的生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本册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现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首先吃透教材,在再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预设好教学程序。把握好整体素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可能考虑学生吃透吃饱。不分灶,不歧视。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尤为重视学生的自己发现和自我能力的发挥。在教学时,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的反思问题。从不简单地敷衍了事,让学生既敢问,又觉得从问中感受自己在教师心里的分量。当得到老师认可,得到满足后自然觉得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一般到特殊,坚持循序渐进
教学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花拳绣腿,点到即止是不行的。同时“一口吃个胖子”更是教学所不可能的。因此,我着重循循善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他们身边的、知道的、简单的到抽象,自然形成。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45÷3,我让学生画点子图分一分,不一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不会奏数怎么办?我有引导道: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二年级学
习的除法,可不可以把45拆成二年级那种简单的方法呢?沉默片刻,有学生说:干脆把45分成4和5除„„。我接着问你们45是几个十?几个一?这时学生一致回答:4个十和5个一„„这样一来,关于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问题学生很快解决了。这时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加以总结出。
在教学前,只有不断反思,认真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即刻反思,启发引导,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搞好一视同仁,促进均衡发展
常言道:一花开放不为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意义十分久远的工程。由于现代家教方式的不均衡,因而给教师教学工作同时带来许多困惑。为真正让自己的学生学得好、学得扎实,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个性,促进均衡发展。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那些学生学习缺乏激情,我首先了解其现有状况,必要的进行家访。通过调查,再进行反思预设:特别是对那些“差”生多鼓励,教学时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让他们的自信心在哪学习中不的增强。这样,我的数学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全班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格式错误等,老是因为简单的错误被扣分。这方面我需要再想更合适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改正。
本学期的教学的成功是我重视教学反思的结果,是我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重视教学过程、因人施教的结果。当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耐心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自新,不断总结,才能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光辉的明天就在前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三(1)班 田晓春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积极研究学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本,结合学生的生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本册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升华,让我本学期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现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首先吃透教材,在再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预设好教学程序。把握好整体素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可能考虑学生吃透吃饱。不分灶,不歧视。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尤为重视学生的 自己发现和自我能力的发挥。在教学时,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的反思问题。从不简单地敷衍了事,让学生既敢问,又觉得从问中感受自己在教师心里的分量。当得到老师认可,得到满足后自然觉得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一般到特殊,坚持循序渐进
教学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花全小绣腿,点到即止是不行的。同时“一口吃个胖子”更是教学所不可能的。因此,我着重循循善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他们身边的、知道的、简单的到抽象,自然形成。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75÷6,我让学生用小棒去分一分,不一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还剩三个怎么办?我有引导道: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处理呀。沉默片刻,有学生说:干脆把多余的三根小棒存
放在这儿,等以后有了再分„„。我接着问你们为什么把剩下的不分?这时学生一致回答:剩下的不够六分„„这样一来,关于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学生很快解决了。这时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加以总结出:在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在教学前,只有不断反思,认真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即刻反思,启发引导,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搞好一视同仁,促进均衡发展
常言道:一花开放不为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意义十分久远的工程。由于现代家教方式的不均衡,因而给教师教学工作同时带来许多困惑。为真正让自己的学生学得好、学得扎实,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个性,促进均衡发展。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那些学生学习缺乏激情,我首先了解其现有状况,必要的进行家访。通过调查,再进行反思预设:特别是对那些“差”生多鼓励,教学时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让他们的自信心在哪学习中不的增强。这样,我的数学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全班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 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五、本学期在课堂加强学生口算的训练。
坚持每天都拿出五分钟的时间练习口算题,重点做到讲算理讲计算方法。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使我班孩子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
在教研活动中 ,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七、积极反思,做反思型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边教边学、且思且行,积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及时地查找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以教学随笔的形式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八、教学成绩。
这次考试题比我们复习的题型简单,学生十分大多是粗心,不会自己
检查,在以后平时学习过程中,还是要坚持每天口算练习,注重计算的准确性,提高准确率。
本学期的教学的成功是我重视教学反思的结果,是我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重视教学过程、因人施教的结果。当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耐心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自新,不断总结,才能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上册)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积极研究学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材为本,结合学生的生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本册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升华,让我本学期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现就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首先吃透教材,在再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预设好教学程序。把握好整体素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可能考虑学生吃透吃饱。不分灶,不歧视。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尤为重视学生的 自己发现和自我能力的发挥。在教学时,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我的反思问题。从不简单地敷衍了事,让学生既敢问,又觉得从问中感受自己在教师心里的分量。当得到老师认可,得到满足后自然觉得成功的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一般到特殊,坚持循序渐进
教学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花全小绣腿,点到即止是不行的。同时“一口吃个胖子”更是教学所不可能的。因此,我着重循循善诱,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用他们身边的、知道的、简单的到抽象,自然形成。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27÷6,我让学生用小棒去分一分,不一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还剩一个怎么办?我有引导道: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处理呀。沉默片刻,有学生说:干脆把多余的一根小棒存放在这儿,等以后有了再分„„。我
接着问你们为什么把剩下的不分?这时学生一致回答:剩下的不够六分„„这样一来,关于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学生很快解决了。这时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加以总结出:在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在教学前,只有不断反思,认真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即刻反思,启发引导,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搞好一视同仁,促进均衡发展
常言道:一花开放不为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意义十分久远的工程。由于现代家教方式的不均衡,因而给教师教学工作同时带来许多困惑。为真正让自己的学生学得好、学得扎实,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个性,促进均衡发展。
本学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那些学生学习缺乏激情,我首先了解其现有状况,必要的进行家访。通过调查,再进行反思预设:特别是对那些“差”生多鼓励,教学时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让他们的自信心在哪学习中不的增强。这样,我的数学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全班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学期的教学的成功是我重视教学反思的结果,是我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重视教学过程、因人施教的结果。当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个别学生学习缺乏耐心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自新,不断总结,才能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光辉的明天就在前头。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下 坝 小 学 赵 贵 荣 2016年1月11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工作总结 教学 北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