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重难点教学策略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一、依据原则
小学生感知事物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1、兴趣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要注意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能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2、需要性原则
三~五年级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他们认知能力,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唱游教学浅显的表现方式,因此,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着重从听觉入手,融知识技能与音乐形象于一体,强调感性知识和技能技巧运用,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需求。
3、实践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培养学生自身的乐感,以此提高其音乐素养。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由主要教育因素组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步骤、环节与流程。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不同的教学实践、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学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也不同。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适于小学三―五年级学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其宗旨在于使孩子们对音乐发生兴趣,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并在大面积全过程的参与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新教材的课程标准在具体实施中把小学音乐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
一、二年级为唱游课,
三、
四、五年级为音乐课,分别编成两套教材。对于唱游教学模式基本定格为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这里要建立的是
三、
四、五年级音乐课的模式。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分为热身、主题及结束活动三段,其中主题活动又包括“唱、想、做、评”四个步骤。
1、热身活动
目的是引起学习动机的准备活动。比如一个小小的游戏、猜谜或是师生问好歌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创设一种音乐氛围,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气氛更加活泼生动,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主题活动
这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包括“唱、想、做、评”四个主要步骤。
(1)唱。
唱就是演唱歌曲或音乐,通过学生、老师的演唱,构建师生互动的情境和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演唱,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现歌曲,为歌曲创作做了较好的铺垫。
(2)想。
“想”就是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鼓励学生思维的联想与发散、引导自由想象,以寻求创意。
(3)做。
“做”就是引导学生实践与创作,利用各种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做中创,通过唱、想的体验,把亲身感受表达创作出来,成为个性化的作品,同时把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的活动方式,是指写、说、演、唱等实际操作活动。
(4)评。
“评”主要是师生共同评估儿童作品,共同评鉴,相互欣赏,充分开发学生资源,促使创造性思维由个体萌芽而进入整体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强调的是师生相互的尊重与反馈,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延缓判断”原则的具体表现。
3、结束活动
结束活动主要就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
例如教学案例《我的梦》中,通过唱、想、做、评,每个学生把对《愉快的梦》的理解变成《我的梦》,有的学生创作《我的足球梦》,他们唱道:“冲啊冲啊冲啊,我的中国队,在绿色的球场上努力射门,喂咿快来看,那就是胜利的曙光,为了大力神杯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有的学生创作《我的空中花园》,他们表演:“飘啊飘啊飘啊,我的梦之船,在蔚蓝的天空轻轻飘荡,喂咿快来看,那就是空中花园,可爱的花儿青青的小草正在轻轻歌唱。”还有的学生创作了《我的秋千梦》,他们写道:“荡啊荡啊荡啊,我的秋千,在美丽的云里轻轻荡漾,喂咿快来看,那就是海上天宫,可爱的小鱼儿正在那里玩耍嬉戏。”多么美的音乐啊!这就是学生的音乐作品,这就是他们的创造力。
《夹竹桃》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策略
《夹竹桃》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 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本文结构严谨,一开始作者便直抒胸意,虽然不是名贵,不是最美,但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接着作者从花色写两种花融洽开在一起的情景。第三自然段作者一连列举了春、夏、秋三季的花,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第
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写了它的韧性可贵,月光下夜影参差,花影迷离令人遐想。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形成首尾呼应的气势。
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
三、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
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这种由眼前情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学生读了会感受到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引导学生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说话。从对以上重点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教法重难点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有幸到泉州二实小参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教法”的培训,感觉收获颇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共享。
一、教材的对比
(一)相同点:与五年级的教材相比,我觉得有几个共通点:一是仍然设立主题单元,每个单元仍然由主体课文和拓展阅读课文组成主要部分;
二是每篇主体课文下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基本都设了两个思考题,以利于教师和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难点和重点。
(二)不同点:
1、每册由原来的十个单元改成了八个单元。
2、每个单元都设了一个综合活动,其中包括“导语——活动过程——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五年级的教材是通过“语文天地”来进行单元的综合练习,而六年级教材为了加强其整合性,则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体课文侧面新设了“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三个栏目。其中“小资料”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是提供资料,对城区的孩子可不局限,但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资料。“我的视角”底下的留白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有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日积月累”看起来内容不多却很重要,里面的词语是一定要掌握的,但不是
只局限于当中的几个词,可由学生决定解决积累什么的问题,这个板块不是教师教的重点,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二、教学的要点
针对六年级的教材特点,陈铮老师也给我们指出了应全面落实《课标》第二学段的的各项学习目标,做到:
1.查漏、补缺:A要点B个人C其他教材
2.整合、实践:A单元B要点C过程
3.拓展、提高:A情感B积累C能力
三、希望达到的目标
1、积累达到并略超过要求的数量。如阅读和背诵的数量,但并非多多益善,不要加重师生的负担。
2、基本上能自主完成各单元、各项学习任务,能独立识字、学词、阅读、修改习作。
如:A独立识字,有效地预防错别字
B 词语“画——学——测——评”
3、能较快地写出内容较充实文字流畅的作文。
……
四、丁丁、冬冬的建议
1.整体把握每个单元
2.自主学习为主
3.抓好四个环节:
① 浏览,制订计划
② 学习主体课文
③ 综合活动
④ 习作
⑤ 单元小结
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
在具体教学每个单元时,不一定要按课本的顺序上,为了加强教学反馈,也可以拆开来上。比如第一主题单元“高尚”中,课文就可以先教《尊敬普通人》,让学生理清思想——我们身边的许多普通人只要他有一点很高尚,就值得尊敬;
然后再来布置综合活动中的内容,让学生去观察、寻找、访问身边值得尊敬的普通人,为单元习作准备资料。我个人觉得也可以根据学校区域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特别是课文中有些综合活动,我们不一定能按其要求去完成。如第四单元的综合活动——运动会,我们到时不一定能举行全校性的运动会, 但我们可以班与班联合举行起来开展,大型的开不了,我们就弄小型的,只要能让学生体验感受运动会所带来的不同感受,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也就算达到了该单元综合活动的要求了。
教学重难点心得体会
阅读重点与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6篇)
美术教学中引导策略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教学重难点梳理心得体会(共4篇)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难点 策略 教学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