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考试 > 浅谈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感悟

浅谈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感悟

时间:2025-08-02 04:22:16 浏览次数:

【摘 要】基于数学分析在高等院校数学专业中的重要性,文章结合学生在数学分析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化解的方法,主要通过定理产生的背景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归类比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分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对于高等院校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学校接触的第一门课程就是数学分析,可是刚一接触,学生就望而却步了,因为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初等数学的理论阶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极限、微分、积分等概念一时无法接受和理解,但是数学分析这门课程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后面很多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对于高校的数学分析课程的讲授者来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就非常关键。

学习数学分析时出现的问题

教师:学习数学分析到底有什么作用?数学分析到底能帮助学生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对函数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为什么很多定理的证明都要构造函数,这个函数是怎么构造的?导数和积分互为逆运算,相互求解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二重积分和广义积分运算这么复杂?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自己做题就不会了呢?我估计每个数学分析教师都经历过学生问的这些问题,这也是一直困扰数学专业学生的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对于数学分析这门课程就会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和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导致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被数学分析这门基础课给难住了。

数学分析这门课程无论是哪个版本,都是以逻辑演绎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的,展现给学生的是很多大数学家思考的结果而非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难免是授人以鱼,而达不到授之以渔。

化解这类问题的几种方法

1.使学生了解定理产生的背景知识,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在我目前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兴趣很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让他们了解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当年那些数学家发现这个定理时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比如:美国著名的计算数论专家卡尔,他在初中参加一次普通的数学竞赛时碰到一道分解整数8051的题,他没有使用一般的因式检验法,而是先动脑筋看有没有简便算法,最后他发现了数论上很有名的定理:每个奇合数必定能用平方差的方式分解为两个大于1的整数之积。通过卡尔的故事告诉学生学习数学要敢于问问题,敢于猜想,积极形成反思的意识,所谓“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再比如:像罗尔定理的诞生就很有趣,罗尔所处的时代是正当牛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诞生不久,由于这一新生事物存在逻辑上的缺陷,从而遭受多方面的非议,其中也包括罗尔,并且他是反对派中最直言不讳的一员。罗尔于1691年在题为《任意次方程的一个解法的证明》的论文中指出了:在多项式方程的两个相邻的实根之间,方程至少有一个根。在一百多年后,1846年尤斯托将这一定理推广到可微函数,并把此定理命名为罗尔定理。

数学分析课程,很多定理的出现都与卡尔、罗尔的背景很相似,通过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教育价值,从而达到产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2.转化定势思维,对问题进行类比和归纳

在数学分析课程中,我们认识到数学的发现不能仅依赖于演绎推理,要取得更大的发展是离不开类比和归纳的。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演绎推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类比和归纳的训练。对于一些问题,要转化一下思维,不能一味地埋头计算,要做适当的变通,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泰勒公式,用得较多的是泰勒公式在 时的特殊形式,即 ,称之为麦克劳林公式,其中有六类初等函数

可以直接泰勒展开,在做题时很方便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计算时运算量很大,尤其是在求到四阶以上的导数时。比如,求 到含 的项的麦克劳林公式。学生一看到题,不思考先直接求导 , ,

,再继续求四阶导数和五阶导数。其实我们可以转化思维,指数函数求导比分数求导容易,可以将函数的一阶导数写成 ,再求后面的高阶导数,这样是不是更容易一些呢?而且题目是展成麦克劳林公式,那只要展开式出现关于 乘积形式,就直接是零。还有一类计算用到泰勒公式,在遇到较复杂的求极限的题型时,比如求 ,这是■不定式极限,可以直接用洛必达法则,但是在不断地求导数时会较复杂。由于 ,因此可以考虑用麦克劳林公式,但学生不知道在展开时应该展到第几项为止,由于分母是四次,所以分子只需要到四次即可,大于四次的可以直接写成四次项的高阶无穷小。

因此,转化思维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类比,而不是埋头苦算。

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应用联系起来

尽量将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用武之地,而不是纸上谈兵。例如我们喝水的的杯子,是不是圆柱体的偏多,那这些为什么不做成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形状呢?在学习导数之后,就会了解到做成圆柱体是最省材料的。因为这与体积有关,体积是与表面积的大小有一定关系的,我们利用导数得到几类形状体的表面积最小值,发现表面积最小的是球体,其次是圆柱体,但是球体不易放置,所以一般情况就会选择圆柱体,将其作为包装形状。

所以,当学生认识到数学分析这门课程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帮助,甚至在很多领域都有用的时候,就能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就需要多引用一些实例,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强大,使学生觉得学好这门课程可以为自身带来很大的益处。当然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但逻辑的每一步递进都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努力。

学好数学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从理论上来讲,数学分析作为师范生数学与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的数学工具,更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其他理论课程,比如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大学物理等课程的理论基础。从实际应用上来讲,数学分析可以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可以提高学生自己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思考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惊雷,张敏.高等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4):88-89.

[2]李辉来,袁缘.关于高等学校数学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0-23.

[3]张婧.高等师范院校数学分析习题课教学探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30(2):89-91.

[4]唐玲艳,何艳丽等.数学分析习题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高等数学研究,2012,15(4):91-94.

[5]师文英,陈俊敏等.关于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题成果.

[6]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系 陕西西安

相关热词搜索: 数学分析 浅谈 感悟 课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