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新生导师制工作介绍
一、本科新生导师制的设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实现我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经党委常委会讨论和审议,学校制订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附件1),提出包括实施本科新生导师制、本科课程助教制等在内的20项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举措。
在本科一年级实施导师制,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树立良好学风、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经学校研究决定实施本科新生导师制,以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研究制订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师校发【2013】24号)(附件2),明确了导师制实施目标、导师的职责与工作方式及导师的聘任原则等,旨在发挥我校优质师资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新生了解专业、了解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有利于以后自主选择专业,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奠定基础。
二、组织与实施
1.发布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工作通知,组织院系所教师申报
根据学校颁布的“实施意见”,教务处发布《关于开展本科新生导师制工作的通知》,组织各部院系积极宣传实施新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按照“学校宏观指导,院系主导实施”的原则,由各院系根据本单位教师编制、本科生数量等实际情况,动员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积极申报担任本科生导师。同时教务处将《关于开展本科新生导师制工作的通知》发至校内各研究院所中心,及时公布招聘导师信息。我校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国民核算研究院、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等单位的教师也积极申请担任本科生导师。
1 2.公布导师信息,组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各部院系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公布了本院系的导师信息,教务处也汇总了全校各部院系导师信息,在信息门户、教务系统上及时公布了全校的本科新生导师信息,供全校本科一年级新生进行认真选择。
3.名师荟萃、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各学部(院、系)结合本院系特点,心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部等部院系参考了以往本单位实行导师制的方法,细化了本单位在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具体规定和操作办法,认真组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工作,完成了本科新生导师的聘任工作。
通过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全校共有863名教师担任了2013级2582名新生的导师。导师中不仅有本科生所在院系教师,还有来自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国民核算研究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教师。有5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长江学者、杰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北京市名师和校级名师担任了本科生导师。有40名来自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国民核算研究院、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等单位的教师担任了本科生的导师。附件3“心理学院新生导师制启动仪式”录像片。
三、实施效果
1.针对新生特点,多种方式指导
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的系列提升计划之一。新生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在将近一年的指导工作中,导师们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面谈、小组学习、进入实验室、文献阅读、写作指导、参与项目组活动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养成扎实的学风。不仅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高度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切实关心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还十分关注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及时交流经验,提高指导效果
为及时了解本科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学校和院系多次召开座谈会,就新生导师的职责、指导方式、学生的期望、指导效果及需要改进的
2 方面等进行交流。与会导师、学生和院系代表一致认为实施新生导师制对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学风、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的重要举措。心理学院、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化学学院、教育学部等部院系也相继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导师制工作研讨会,研讨新生导师工作的定位、工作内容与职责、指导模式、宽口径培养模式下学生选课指导等问题,交流了工作经验,共同提高导师工作成效。座谈会报道等详见附件4《本科新生导师制工作座谈会召开》及照片“新生导师与学生座谈会”。
新生导师与学生座谈会
3.师生及院系体会
◆学生:我参加了导师的读书会,虽然没有完全听明白,但看到师哥师姐从容地分析问题,相信我不久也会像他们一样……。我第一次走进了导师的实验室,各种设备让我眼花缭乱,激起了我的好奇和学习兴趣,期待每次的导师指导……。
◆导师: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好、求知欲很强,教学相长,他们将来也是优质研究生生源,……。
◆院系:导师采取了参加读书会、加入科研团队、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对学生了解专业要求、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个性化发展很有帮助……。
4.典型案例推荐
见附件5:典型案例推荐一览表。
四、相关文件材料
附件1:《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师校发„2013‟38号);
3 附件2:《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师校发【2013】24号);
附件3:“心理学院新生导师制启动仪式”录像片;
附件4:报道《本科新生导师制工作座谈会召开》;
附件5:典型案例推荐一览表。
教务处 2014年5月28日
班主任导师制总结
这学期,我通过竞聘上岗担任了初一(2)班班主任一职,这是我第一次担任正班主任,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很幸运的有陆老师担任我的师傅,陆老师本来是我代教语文时的师傅,曾经的语文教学上已经获益不少,这次再次拜师让我又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陆老师是一位富有经验、深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她的一言一行都感染着学生,也都能启发我。和她处在一个办公室,随时随地都能学到东西。我也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学习渗透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学习无处不在,需要用心体会。本着这样的态度,我开始了我的班主任学习历程。
记得刚开学时,工作很繁杂,德育办的黄老师就嘱咐我要开个好头。而陆老师也教会我,有条不紊地把班级各项事务安排好,因为一个班主任要做到忙而有序,不给学生一丝松散的机会,通过实际行动给学生留下一个工作严谨、不拖沓的印象,也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随后,我特别注重努力向师傅学习。因为在一个办公室,我能有机会注意观察,学习陆老师表扬、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学习她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等。自己遇到学生犯了错误,若比较棘手,我总会向陆老师汇报,请教处理办法。
这学期我主要着手做了四件事
1、守住日常,在点滴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
2、依托习惯,在书香中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3、团队协作,在践行中丰富班级业余生活
4、关注心理,在关爱中塑造健全人格。总的来说,班级工作稳步展开。当然,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也存在困惑,比如有些学生行为习惯很差,总有反复的过程;
女生进入叛逆期如何拿捏对她的教育引导问题等,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研究和学习的方面,也希望得到更多前辈的指点,使我的工作开展的更好,进步更快!
我深知,班主任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忙碌而繁琐,作为一个教师,我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好人。我不会懊悔我的选择,我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班主任2018-2019学年工作总结
这一学年,本人有幸担任18电子商务2班的班主任,下面针对这一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1、给新生上好入学的第一课。首先,应引导新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要进行专业指导,帮新生尽快确立专业学习目标,通过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专业特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最后,要进行就业指导,使学生明确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增加危机感,增强学习动力。
2、预防新生的松懈情绪出现。针对性地堆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在新生阶段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短期目标包括新学期内每门功课想达到的理想成绩,想争取几等奖学金,参评什么级别的三好学生。长期目标包括是否报考研究生或申请出国攻读学位,想到哪个城市什么级别的单位工作等。
3、大学生,学习很重要,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尽快引导新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经常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长给新生介绍大学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有计划地到教室对各门课程跟班听课,课下听取同学的反映,将学生的意见归纳整理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
4、建立良好的班风,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班风对于新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优良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会无形地支配全班同学的行为和集体生活,因此,加强班风建设是工作的重点。
总之,这一学年的班导师工作经历让我受益良多,在新的一年里,我会继续付出我的心血、投入我的精力和时间,继续和每一位同学一起成长,一起共同创造又一个美好的学年!
新生班主任工作总结(共18篇)
中职生新班主任工作总结两个班
新教师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新生班主任工作总结d0c(共7篇)
新生班主任工作总结doc(共4篇)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导师 班主任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