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水产养殖中饲料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水产养殖中饲料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5-08-01 12:41:42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渔业产品越来越被公众接受,特别是一些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本文主要探讨水产养殖中饲料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水产养殖;饲料;水产品质量;影响;对策

一、水产养殖饲料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

目前,淡水养殖业发展较快,其中淡水鱼饲料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例如鲤鱼、鲫鱼、草鱼、罗非鱼等。这些淡水鱼类养殖中饲料对水产品的生长、疾病等影响较大。

水产养殖饲料质量不仅影响淡水鱼类的生长速度、疾病防控、养殖效益,而且显著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养殖环境安全质量,因此必须密切关注水产饲料的质量,采用合格的水产饲料才能生产出质量安全合格的水产品。众所周知,水产养殖品种以及养殖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水产饲料的种类和形态的多样性。我国水产养殖饲料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对于推进“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我国饲料原料质量难以满足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水产配合饲料生产的需求,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饲料中,可能对水产饲料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经过实践经验得知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重金属(铅、汞、无机砷、镉和铬等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农药残留(如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磺胺类药物等)以及抗营养因子。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水产养殖饲料的管理。这些影响因素贯穿于水产配合饲料的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全过程中。所以要从水产养殖中的各个环节降低饲料饵料污染,保证淡水水产品质量。

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微生物毒素超标,如鱼浆中的抗硫胺素,大豆及其饼粕中的抗胰蛋白酶、尿酶,棉粕中的游离棉酚,菜粕中的异硫氰酸酯,玉米、花生粕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大豆预处理加热温度不够,难以使其抗营养因子失活;原料品种本身含高抗营养因子或脱毒工序故障;原料田间污染,收成后在加工、储运过程中受到污染等,这些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而且可能残留在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内,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潜在的风险因子。

饲料原料受到镉(Cd)、铅(Pb)、汞(Hg)、铬(Cr)以及类金属砷(As)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是比较常见的,不仅严重危害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健康,而且富集在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中重金属,将产生水产品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事件,直接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预防药物:一些饲料生产企业,由于对某些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不明确,盲目听从饲料添加剂企业的推介,一些饲料添加剂企业推介的添加剂打擦边球,未严格按照《饲料添加剂产品目录(2013)》生产出合格合规的饲料添加剂,导致饲料企业违规使用了某些饲料添加剂还全然不知。

二、提高水产品安全质量的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健全的水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是保证水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科学的水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及时采取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水产品生产许可证以及不定期进行抽检等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合格的水产品禁止销售,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2.加强宣传,使养殖户认识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当前养殖户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不要出现病害的层面,污染、药物的使用会不会影响水产品的品质,是否会造成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养殖户没有认识到水产品潜在的质量问题会给自身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阻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使养殖户认识到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其切身利益和水产养殖的长远发展。

3.严格执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经农业部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该遵守该规定。同时《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规定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同时要定期监测养殖用水。除此之外,要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及方式,进行水产养殖的单位及个人要按照相关规定申领养殖证。水产养殖使用的苗种要符合国家或地方的质量标准。该规定的出台有利于规范水产养殖行业的养殖行为,并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

4.加强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大力推进无公害养殖技术,生产绿色环保的水产品,进行标准化设备生产和专业化运作,促进水产品产业化发展。

5.加快完善综合考核、信息管理制度。加快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和操作标准,建议考察重点从产品抽检合格率向实际工作量转变,提升各级监管积极性。

6.加快完善检打联动机制。加强渔业、畜牧、食药监、公安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建立跨部门、跨区域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检打联动等机制,增强监管合力。

7.健全水产养殖用药管理制度,加大水产用药情况检查力度。要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疾病的诊断水平,对症用药,按规定剂量用药,按科学途径给药,并建立药物使用登记制度。同时,水产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养殖生产者的用药检查,检查重点应落实到是否使用禁用药物、用药剂量是否超过规定标准、用药途径是否正确等方面。

8.加大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水产配合饲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尽管我国水产配合饲料发展较快,产品质量也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一是应该加快各类水产配合饲料产品标准制订和修订,规范饲料生产;二是要继续加大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改进饲料质量;三是加大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产动物机体代谢、健康和水产品安全的影响;

开发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绿色渔药是我国渔药研发的方向。水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对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的有效性是渔药发展的先决前提。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专用渔药、生态环保型渔药、环境修复类渔药、生物渔药、疫苗类预防渔药、诊断制剂、消毒制剂及中草药制剂。

三、结语

水产养殖饲料是影响水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淡水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并管理水产养殖饲料质量,尤其是淡水鱼类饲料。本文主要探讨了水产养殖中饲料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欧阳涵婧. 浙江省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刘洪晔. 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

[3]崔思寒. 基于棉籽粕膨化水产饲料的技术及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4.

[4]余思佳. 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

相关热词搜索: 水产品 饲料 对策 水产养殖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