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西非海洋渔业资源非法捕捞现状和对策

西非海洋渔业资源非法捕捞现状和对策

时间:2025-08-02 20:05:15 浏览次数:

摘 要:海洋渔业(尤其是小型海洋渔业)为世界各地的沿海居民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就业、经济收入。西非临近海域是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西非沿海地区数百万居民以捕鱼为生,然而,西非众多捕鱼区却是最贫穷的地区。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非法捕捞已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安全。西非临近海域的非法捕捞问题尤为严峻。在整合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非法捕捞的主要影响,并对西非地区的非法捕捞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部分欧盟国家是非洲西部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非法捕捞者,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西非地区主要的非法捕捞者是不符合事实的。非法捕捞的根本原因是持续的鱼类需求和捕捞活动缺乏控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西非非法捕捞的应对措施,以期有助于解决西非非法捕捞问题。

关键词:非法捕捞;西非;海洋渔业;欧盟;对策

中图分类号:S957 文献标识码:A

海洋渔业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就业机会,既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重要的财政以及外汇收入来源。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非法捕捞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国际化问题,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安全,备受关注。西非临近海域是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众多居民严重依赖渔业为生[1]。渔业一方面是西非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经济增长动力,另一方面,非法捕捞造成西非地区长年贫穷[2],该地区成为最贫穷的沿海地区,非法捕捞水平高达40%,为世界第一[3]。2013年国外学者在《nature》撰文指出中国是西非非法捕捞的主要国家,给非洲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4]。也有学者提出反驳意见[5]。到底是谁在西非海域从事非法捕捞?本文将在回顾海洋渔业非法捕捞影响的基础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简称FAO)及其他相关机构的研究数据,对西非海域的非法捕捞进行分析。

1 非法捕捞的概念

非法捕捞伴随渔业捕捞而生,是指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或在未获得授权下,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他国专属经济区使用禁用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的行为[6]。非法捕捞主要包括“非法、未报告、未经规范”的捕捞(简称IUU fishing),即非法捕鱼(illegal fishing)、未报告的捕捞(ueported fishing)和未经规范的捕捞(uegulated fishing)[7]。

1997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第一次正式提出IUU捕捞的概念。2001年3月,FAO的渔业委员会通过了“预防、阻止与消除非法、未报告以及未受规范渔业的国际行动计划”(IPOA-IUU),针对IUU渔业作了明确的定义[8]。非法捕鱼主要有:(1)船只未经当地政府机构的允许、或违反当地相关法律法规而私自捕鱼的行为;(2)在禁止捕捞的地区进行捕鱼行为;(3)在未获得允许下跨越国界的捕捞行为等。未报告捕捞行为包括:(1)未向当地政府机关报告或误报且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捕捞行为;(2)未向相关渔业部门报告或误报其捕捞情况且违反上报程序的捕捞行为。未经规范的捕捞行为包括:(1)无国籍或没有加入该区域渔业共管组织的船只捕捞行为;(2)捕捞违背渔业组织的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捕捞行为。在一个国家的管理海域,存在无证捕捞(偷渔)、未报告捕捞、各种形式的未经许可的捕捞行为;国家内海以外地区则主要存在不遵守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RFMO)法律法规的捕捞行为[7]。

2 海洋渔业非法捕捞的影响

非法捕捞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会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对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等。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对非法捕捞不够重视,也没有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全球一半以上的捕鱼国家在运用FAO与渔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过程中并未取得很大成效。仅有1/4的国家或地区勉强合格。此外,在基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实现对非法捕捞的控制,同样有超过半数的国家未能达到标准[9]。全球非法捕捞量高达2600万吨,经济损失超过230亿美元[6]。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非法捕捞问题十分严峻。非法捕捞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西非,该地区非法捕捞占总捕捞量的40%,在一些国家,如几内亚,非法捕捞船只远多于合法捕捞船只[3]。

2.1 直接经济损失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非法捕捞直接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降低,渔业相关税收减少,MRAG组织估计全球每年非法捕捞量相当于11~26百万吨渔获量,占全世界渔业产量的10%~22%,危及2.6亿个与海洋渔业相关的就业岗位[7],合法捕捞者也面临严重的捕捞减产问题,严重影响其收入水平,威胁到西非地区的食物安全与居民生计。在依赖捕鱼来满足国内鱼类消费需求以及渔产品对外出口占国民经济比重大的西非国家,这一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2010年因非法捕捞造成西非渔业委员会(CSRP)成员国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万美元。如毛里塔尼亚水域发现704艘非法捕捞渔船,捕获量高达1.3万吨,价值1400万美元,致使合法捕捞者损失达140万美元[1]。

2.2 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渔业收入的减少、失业人员增多,以及一些其他产业链的供需脱节等问题。一方面,渔网、船只、相关设备需求量将会减少;另一方面,与渔业相关的产业如水产品加工、市场运输等产业也将失去活力。在西非海域,因无证捕捞和非法捕捞(主要包括捕捞未成年的鱼苗、从禁止捕捞区捕鱼,或者是通过工业船只拖网等)造成了鱼类总量的锐减,且非法捕捞幼鱼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很难准确计算出非法捕捞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但是越来越多的报道和政府文件指出,非法捕捞在西非地区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越来越大,产生的社会负面效应不断增多。

2.3 生态环境影响

非法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首先,非法捕捞致使海洋鱼类数量骤减。在2007年对中大西洋东部53种底栖物种的32种进行评估,高达60%的鱼类被非法捕捞,而同期欧盟地区为30%,全球其他地区的捕捞水平相对来说也低很多[10]。其次,非法捕捞对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等野生物种以及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使用禁用的捕鱼工具或在保护区捕捞造成鱼类栖息环境的破坏,将对一些濒危的物种如海龟、鲨鱼、信天翁、海洋哺乳动物等造成威胁[7]。总的来说,水体生产力、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都将降低,进而导致整个海洋生态坏境遭受破坏。

相关热词搜索: 西非 捕捞 渔业 对策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