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舒伯特和海顿都是出生于奥地利的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创作了约700多首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后者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公认为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他的作品幽默、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由于两者都著有《小夜曲》,本文就两者所写《小夜曲》的艺术特征作概括阐述,然后就和声和伴奏织体两方面的具体差异对两首曲子做详细分析,以达到更好地理解、演绎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舒伯特;海顿;小夜曲;艺术特征;差异
舒伯特和海顿都是奥地利举世闻名的作曲家,他们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留下来令后人回味无穷的美妙篇章。舒伯特的作品旋律大都简单易懂,多有转调手法,大部分都是有关浪漫主义的。而海顿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他擅长于把细微音乐拓展成宏大的场景。本文就两位音乐家所创作的同名作品《小夜曲》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二者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一、概述舒伯特和海顿的《小夜曲》
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开创了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派别。他英年早逝,但一生创作了近700首声乐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他的代表作品《小夜曲》是舒伯特于1828年用雷尔斯塔布的诗歌谱写成的,是《天鹅之歌》套曲中的第四首。《小夜曲》这首歌曲创作于舒伯特逝世的1828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下的绝世佳作,被称为“天鹅绝唱”,是他短促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
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的海顿于1762年所作的《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选自他的《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被改编成钢琴版本而单独演奏。整首曲子轻柔明快,色彩明朗,旋律娓娓动听,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伴奏声部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它伴奏的音响效果,低回婉转。
二、分析两首小夜曲艺术特征的差异
舒伯特和海顿这两位音乐巨匠都写有广为流传的《小夜曲》作品:舒伯特的《小夜曲》更加柔和,更加优美,整首歌曲都洋溢着浓厚的民间音乐气息;而海顿的《小夜曲》则更加淳朴,更加灵动,含有一种宗教式的超脱。
(一)从和声、调性方面分析两首小夜曲的差异
在舒伯特《小夜曲》的和声中常运用等音转调和各种三度调性对比等手段。作品的引子:和弦呈半分解式展开,结束在d小调的属和弦上。A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在d小调上展开,展示了一个平和完成的铺垫画面。B乐段:转调乐段,使用d小调属七和弦来开头,暗示了音乐中主人公内心情绪的高涨。第一个乐句在d小调上展开,和声的小调逐渐明亮,终止于d小调平行大调的主和弦上。第二乐句使用了d小调的D7和弦,通过运用同主音大小调D7和弦相同的方法将音乐的调性转向D大调,音乐形象转为平和、明朗,实现了整首歌曲的第一个高潮。间奏使用了D旋律大调与D自然大调二者的对置在和声色彩上造成了一暗一明的对比。间奏之后音乐再次重复了A、B两个乐段,使听众对音乐主题材料的印象更加深刻。全曲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第61小节,即C乐段从D大调的D和弦上开始用连续的附点音符来渲染愈加紧张激动的情绪。途径b小调后再次回归到D大调。尾声从d小调主和弦开始逐渐转入D大调的和弦,又一次在和声色彩中采用明暗对比,音乐最终结束在D大调主和弦上,一派宁静安详景色,留下皎洁月色和鸟啼声。
海顿《小夜曲》由G大调奠定了整首歌曲的主题:宁静祥和的爱人享受完美的爱情。连接部分从G大调的主和弦开始逐步转向D大调并结束在D大调的D和弦上。副部从D大调展开,整个乐曲的感情进入高潮,暗示两人心中无限的默契与甜蜜。结束部沿用最开始的主题材料,甜蜜而温柔的结束在D大调的主和弦上。展开部仍从D大调的主和弦上展开,反复强调T、S和弦,最终落在主和弦上为再现部做了充足的调性准备。再现部从G大调开始,甜蜜而温馨的主题再次响起,但这一次调性无比坚定,始终保持在G大调上,仿佛暗示了恋人们心中对爱情的坚守与执着。
(二)从伴奏织体方面两首《小夜曲》的差异
伴奏织体与声乐旋律的完美结合是艺术歌曲最大的特点。舒伯特的《小夜曲》采用了钢琴伴奏,一开始的钢琴模仿六弦琴的伴奏,连贯细腻,轻柔温暖,把人们带入小夜曲的氛围。伴奏成为了整首乐曲的声乐搭档,对于声乐的衔接起到了良好的接洽作用,并对音乐的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附属。歌曲从1-4小节开始,就运用钢琴演奏出了六弦琴的模仿,而随后的9-10小节、15-16小节、47-48小节、67-68小节进行了进一步的声乐模仿,然后采用一波三折的回声效果,所演绎出来的回声效果能够很好地演绎出曲目所营造的静谧祥和的色彩,极大地渲染了主人公内心思想情感的变化。伴奏没有完时,主旋律进入,声乐旋律开始进入并上升,此起彼伏。这种交叉后的和声效果,是《小夜曲》在音乐上最具感染力的地方。
海顿《小夜曲》伴奏声部的和声变化极为优美,而旋律声部的情绪安静优雅,节奏非常舒缓,二者交相互映,充分展现了宁静月色下爱意浓浓的缠绵。纵观海顿《小夜曲》的伴奏声部,不难发现,在音乐旋律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隐性复调旋律,即多声部的大量运用,使其在音乐和演奏上具有非常独立的个性,使音乐整体变化层出不穷。
三、两首《小夜曲》在音乐史上的价值
舒伯特《小夜曲》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代表之一,不仅对浪漫主义音乐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更有深意的表现出了舒伯特的内心情感,让我们更好的解读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感人,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为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世人们研究音乐提供了宝贵的教材,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海顿《小夜曲》是典型古典音乐代表作品之一,在古典音乐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充分的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和海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夜曲》旋律欢快、悠扬、生动,歌曲中充满了希望,为我们对古典音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综上所述,通过对舒伯特和海顿《小夜曲》从和声以及伴奏织体方面的具体分析,不仅加深了我对音乐的深厚认识,同时我也学习到了比较复杂的转调手法,包括近关系调的转调、远关系调的转调、等音转调、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等,为以后的音乐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安洁.舒伯特《小夜曲》及其艺术处理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9):12.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代宏源.从小夜曲看海顿的艺术歌曲特点[J].艺术之家,2010(8):56.
相关热词搜索: 小夜曲 海顿 舒伯特 浅谈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