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研究

2025-08-19人已围观

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研究
  摘要:目的 对我国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并且了解异常指标检出率并分析其因素。方法 400例老年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老年人群年龄在50~80岁,男性有175例,女性有135例,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器对其400例研究对象进行尿液样本的筛查,能够检测白细胞(WBC)、亚硝酸盐、红细胞(RBC)、糖尿、蛋白质的情况,并且对其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有关原因。结果 400例老年人中总阳性率占30%,在这里有既往史的老年人占4.5%,在以前没有临床诊断但是已经出现了相关症状的老年人占7.5%,没有临床诊断并且没有症状的为21.5%,每个年龄段分组之间经行比较,发现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男女组之间,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出现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容易患有泌尿疾病,但是老年人对轻微的症状并不能引起重视,因此需要建议老年人最少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早发现早针对性的治疗。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尿常规;检验结果

  尿常规检验是一项广泛的使用在体检当中的检测项目,由于这种检验不伤害身体并且尿液当中的物质能够给医生的诊断提供线索,因此用于早期的诊断当中。加入尿液当中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物质就能够说明检测者已经感染了某种泌尿系统的疾病。对于社区来说,尿常规是老年人检测必不可少的一项,经过对社区400名老年健康体检的尿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究了尿常规结果出现异常的有关原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2015年10月~11月共400例在本月接受体检的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50~80岁,男性有175例,女性有135例,男性年龄在50~79岁,平均年龄为(61.3±8.6)岁,女性年龄在52~80岁,平均年龄为(63.6±7.4)岁,选用男、女性的研究对象将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在检查时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书面通知,前一日应食用清淡为主的饮食,在检查当日对检测人员进行前一日的饮食情况的询问,体检时使用一次性的清洁尿杯随机去中段尿液20~30 ml送到检验室进行检验。完全按照仪器使用标准以及试剂的有关操作对研究对象的尿液进行尿干化学分析测定,之后取10 ml尿液放入离心管当中进行离心,将其设置为1500 r/min,离心5 min之后清楚上层清液后对下层沉淀物质提取并放入试管当中,加到0.2 ml后将其沉淀物质混匀,取尿液沉淀物质物质的混匀液一滴,放置在载玻片当对其进行计数分析。以上所有操作都需要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在2 h之内完成上述一切尿常规检测。

  1.3评判标准 尿液干化学分析阳性判断是以检测的数据结果为准,将尿液离心后的沉淀技术使用《临床检测基础》当中提到的有关内容作为阳性准则,即在高倍视野当中,红细胞数量>3个,白细胞数量>5个,就能能判断为尿常规异常。

  1.4统计学分析 上述所有数据都是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计数使用(x±s)表示,使用t检测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使用百分率来表示,上述两种方法的检验都以P0.05,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尿常规阳性分析结果 在400例老年人研究对象当中,经检查后在尿液常规5项中,其总阳性率占比例的30%,以前存在有关临床诊断占比例的4.5%,以前没有相关诊断,但是主诉存在有关症状的患者占比例的7.5%,没有临床诊断及没有主诉不适现象的患者占比例的21.5%,见表1。

  2.2各个年龄阶段、性别的患者尿液分析阳性检出率 经统计结果显示,各个年龄阶段男性及女性患者尿液阳性检出率,其常规5项(WBC、RBC、尿糖定性、亚硝酸盐及蛋白质)均伴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使阳性率提高,各个年龄阶段之间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患者之间WBC、RBC与亚硝酸盐之间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其年龄逐渐上升,尤其是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大部分无法避免由泌尿系统感染疾病而引起的身体不适,并且对其也难以进行根治。例如血尿、解尿困难以及频尿等诸多现象,以上现象均是由泌尿系统疾病而导致的。针对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夜间频尿、解尿困难以及残尿感等诸多症状比较常见,极易导致身体不适,在临床领域中又将其称之为泌尿系统退化,是高龄患者均会产生的一种疾病[1-5]。

  尿液常规检测属于一种被大范围应用的检测,针对社区来讲,尿常规检测是高龄人群老年人体检不能缺少的一种检测,经过对社区3 839例患者体检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研究,探究了尿常规结果出现异常的具体原因。通过表1发现在3 839例患者中,经检查后在尿液常规5项中,其总阳性率占比例的30. 8%,以前存在有关临床诊断占比例的4.5%,以前没有相关诊断,但是主诉存在有关症状的患者占比例的6.9%,没有临床诊断及没有主诉不适现象的患者占比例的19.35。通过表2发现各个年龄阶段男性及女性患者尿液阳性检出率,其常规5项(WBC、RBC、尿糖定性、亚硝酸盐及蛋白质)均伴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使阳性率提高,各个年龄阶段之间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患者之间WBC、RBC与亚硝酸盐之间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患者的年龄正在呈上升趋势,导致尿常规阳性率增多,而且在每一年龄组之间进行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高龄人群免疫功能减退,尿道粘膜抗菌性能减弱,再加上广泛具有肾动脉硬化、肾囊肿产生及前列腺增生等诸多现象,导致尿路感染的并发率增加。在男性患者组及女性患者组中,将WBC、RBC及亚硝酸盐检测结果实行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社区高龄人群尿液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探究发发现,阳性检出率比较高,则可证明在高龄人群老年人中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几率较大,尤其是男性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针对部分没有泌尿系统临床症状,但是通过检测后其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应对其格外注重,因此,应加强对高龄群体的尿液常规检验,这对及时发觉并治疗泌尿系统隐患疾病有着比较高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丛玉隆,马骏龙,邓新立.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01(04).

  [2]牟善初,赵海路,余霞君,等.86例临床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尸检肾小球形态学改变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05).

  [3]吕全江.老年人非肾脏性疾病所致血尿对尿液干化学蛋白定性检测的干扰试验[J].实用医药杂志,2013(12).

  [4]翚缨,苏国生.19796例老年人尿液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0).

  [5]杜利军,王晓燕,伍绍国,等.广州市老年人群尿液常规检测与临床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3).

  编辑/申磊

  相关热词搜索:

  尿液

  老年人

  常规

  检验

  研究


  2022/0615/66080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