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技术人才在当代社会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高职院校,以培养机械制造專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在大环境和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现状,剖析了教学改革在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中的现实意义,针对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新模式;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应用
中国的发展世界瞩目,我国目前的进步速度有目共睹,而这样惊人的发展速度必定是信息科技支撑的基础,背后更是离不开技术人才的默默付出。早有预测表明,截至2020年,我国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已达到相当可观的数字。然而现状是目前为止,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我国仍是小部分群体,类似于从事机械制造一类需要经过长时间培养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机械制造注重机械理论和技术,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机械制造人才的重任,但仍存在着教育缺口。所以目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紧跟形势、立足现实,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增强本校竞争力的基础上提高毕业生质量。
1教学改革在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中的现实意义
现如今,时代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转移也在持续推进过程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而高职机械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要紧跟时代脚步,及时进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壁垒进行教学创新,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下能顺利适应社会,推进社会发展。
1.1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推进作用
高职教育在众多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自己本身独有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学校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改革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长期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1.2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教育处在蓬勃发展时期,各高校不仅有优质的生源,培养出的毕业生的数量也在连年攀升,然而这暴露出了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顺利衔接社会工作,产生尴尬的局面。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多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升、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而社会往往需要行动力强的人才,由此便出现了培养空缺,这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瞬息万变,竞争激励的大环境下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带来了不小压力,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教育进步的要求,更是学生进步、社会进步的必需过程。
2目前我国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业教学中增添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尤其是在本专业,教学设备都在不断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水平。然而,尽管此专业有一定的发展也掩盖不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仍存在诸多不足的事实,而这些现存的问题都是需要结合实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反思、总结并解决的。
2.1课程设置仍需完善
不同于传统的以手工作坊为主要制造方式,机械制造技术目前的核心已是自动化设计技术,因此教学内容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此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是理论教学占主要位置,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比如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和CAD这样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在学生中没有很好普及,课程内容也没有对这些进行详细介绍,这样便让学生没有很好地与现代社会衔接。因此出现了很多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已被时代淘汰、无法适应社会的尴尬情况。
2.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教师单纯讲授、学生一味接受,这是我国传统教学课堂模式。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也不例外,然而这样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氛围压抑、学生接受知识速度慢,这样教学模式下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坐在座位上,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这样的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障,理论虽是基础,但永远无法替代学生亲身实践所得,学生技能的培养没能被放在主要位置,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水平就难以有提高。
2.3教学方法单一受限
因为无法突破我国传统教学的壁垒,在我国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中,还是“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创新的想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下的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更不可能掺上创新性思维。尽管现在的高职院校很多已经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是出现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的现象,没有准备好授课用的课件,设备的配备作用也是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出路
3.1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
高职院校若想培养出适应社会、衔接人才市场的毕业生,就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做好科学的课程安排。对于传统的理论课可以进行适当的压缩和精简,减少其课时,多多安排与现代机械制造相关的课程,为学生做好行业规划,多接触计算机辅助技术,防止学生与现代社会脱节。而对于专业课,要结合实际夯实机械制造的基础,比如机械制造工艺和家具设计,为学生深入讲解PLC和CAD等技术,争取用最科学的课程安排发挥出最显著的教学效果。
3.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实习机会
由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中的趣味性,而此专业有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若是学生只顾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很难将抽象的知识理解成应用性的技能手段,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性,加大学校实验室建设力度,在教学设施上为学生提供坚实保障,此外,教师要多多设计实验课程,安排学生定期实习,熟练掌握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
由此一来,学生对于课程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感兴趣,更容易产生头脑风暴和思维创新,这些对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十分有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现在已不是传统工人的传统技术能满足的时代,而是需要信息技术人才创新的现代化社会。高职院校作为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摇篮要与时俱进、及时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价值、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朱红萍.高职制造类课程融合3D打印技术的教改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
[2]屈云飞.教学改革新模式在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6).
[3]吕美巧,胡新华,傅云峰,张雁平,章跃洪,戴素江.创客教育在高职机制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4]陈望.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改革 高职 新模式 机械制造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