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保定市乡土性历史文化在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论保定市乡土性历史文化在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5-08-02 22:23:57 浏览次数:

摘 要:针对目前世界建筑研究和实践中的乡土性部分逐渐衰退和某些地域从未重视的现实,本文通过对保定市的乡土性建筑调查、研究,提炼出其中独特的地域元素,将之融入本次保定历史文化博物馆设计中。通过本次设计,提出“建筑应有自己所处地域的乡土性”这一观点,希望可以使保定市建筑設计体现出地方历史、民族文化、生活特征、气候特征和时代特点等一系列保定地域特色,同时希望可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要完成保定乡土性建筑理念上的建构,最重要的是要发

关键词:乡土性;历史文化;建筑设计

1建筑乡土性的背景、内涵

1.1建筑乡土性的背景

目前中国大多数建筑面对现代建筑的态度是趋向于模仿姿态,在设计时不考虑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特点,设计完成出的均是没有变化的玻璃钢筋混凝土方盒。建筑作为经济、技术、文化、历史的物质载体,经历了现代及后现代主义的洗礼后,应积极应对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展现不同民族及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选择性继承和发展乡土建筑的有利方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变为现代中国所面临的一项持续性问题。追求新颖、缅怀过去目前渐渐成为建筑师的两大主要潮流,中国乡土性建筑藏于市井、伏于草莽,博大精深有余,而弘扬传承不足。

1.2建筑乡土性的内涵

在对传统乡土建筑的研究中,寻求它内在的有理有据元素,并且寻找一种或多种方法,使得其在该地既是现实可行的,符合功能需要的,又能够真实地接近当代的建筑理念,反映当今现实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优秀的当代乡土性建筑。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甚至于全世界都遍布着无数各式各样的乡土建筑,它们精准地反映每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区所特有的生活理念,它产生于人民生活,崇尚实用价值和功能价值,与民间生活习惯相结合,乡土建筑往往具有易识别性、文化重要性及历史价值,是富有创造性、人情化的建筑。

2乡土建筑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2.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首先,要利用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进行合理设计

传统乡土建筑来源于人民千百年的生活经验,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全国各地的民居,几乎没有相同形式,这正是因为各地环境有所不同,各地建筑依据当地具体情况,做出

保定的乡土建筑设计中,充分的利用环境、气候创造了理想的居住环境,这很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

其次。融入地域、民俗特色,营造多样的建筑形式

传统的乡土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民俗特色、宗教信仰、文化内涵均显示在其建筑的特征上,在不同地区的条件下,融入民族文化特征设计出了丰富的建筑形式。

2.2有序整齐,以景动情

乡土性建筑形式多样,建筑空间形式都均有不同,但“人境交融、与物同化”是共同的追求。

如直隶总督署严谨的轴线对称布局,院内建筑有序排列,但其中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植被变化给人们的精神上带来了不同的愉悦感受。院落虽整齐森严,但院中仍有多处借景处理,形成了对比,无论是官式建筑还是私人建筑,这种布局整齐、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以及某些对比关系,在我们今天的公共建筑设计中也是值得学习的。

2.3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

乡土性建筑材料使用很精妙,采用该地区所特有的建材和技艺,体现建材的最大优点与价值。乡土性建材大部分利用该地土壤种类和植被,从土中取土壤和石材,农作物中的秸秆、干草,植被中的芦苇、木材。对土石的加工方法有夯筑、整石砌筑等;对植物而言,秸秆、干草、芦苇可制作成黏土墙中的骨料,树木的枝干根茎发展为木抬梁结构体系,其加工主要为榫卯结构;树叶和草生植物也可通过编织的加工方法获得一定的抗荷载能力。通过以上材料和手法来营造出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态、最经济的乡土建筑。对建材了解并合理利用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尤为重要的一项。

3乡土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3.1引入新技术、新材料

在建造建筑时保留乡土性的元素,如坡屋顶、出檐方式、门窗样式、围廊等,而使用玻璃、混凝土和钢等材料以及相应的技术去模仿乡土建筑材料。

3.2乡土建筑形象符号化

将乡土建筑的要素――梁、柱、铺作、彩画、砌上明造等符号化,并在营造建筑中,使用这些符号,利用形象符号化,乡土建筑的形式重又获得新的形式,并且建造的新建筑也可获得丰富的内涵。

4乡土建筑研究的展望

当今中国国情,民居更新也在普遍实践,建筑背后隐藏的文化、历史等问题。还有传统建筑匠人在现代以什么角色而存在,用什么去发展等,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普遍的、无差别的更新与保护民居是值得发扬的。

当代中国建筑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和对公共建筑需求的基础上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人居环境与公共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乡土性建筑研究的重要一部分,甚至是社会问题的重要一部分。

5 结论

乡土性建筑在当代多隐藏于草莽,虽博大有余,但弘扬不足,精深有余,但传承不足,传统有余而创新不足。乡土建筑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乡土建筑某些设计理念、哲学、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仍多数可以借鉴。在现代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建筑应有自己所处地域的乡土性”这一主张,无论是采取上文提及的“引入新技术、新材料”的方法、“乡土建筑符号化”的方法或者其它的方法,都应在建筑中体现乡土性特点,完成乡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从乡土建筑中获得丰富的营养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280.

[2]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450.

[3]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200.

作者简介

周健(1972.08-),男,汉族。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级环境艺术设计与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保定市 乡土 历史文化 博物馆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