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量先进科学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使得现代建筑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就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而言,它正在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部分。文章简单介绍了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特点,阐述了影响电点智能化建筑發展的主要因素,重点讨论了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管理措施,并对其发展形势做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通信技术;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
在科学技术与实际生活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日益提高,不再只满足于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而更加追求建筑的个性化设计与美观性。为了使现代建筑适应人们的实际要求,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弱电智能化系统逐渐被引入到建筑领域当中。以下是笔者对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分析与论述。
1 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特点
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1 安全性
与传统建筑技术相比,弱电智能化系统引入了安全保障系统,能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有效保障了建筑内部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1.2 舒适性
弱电智能化系统引入了环境控制系统,可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空气湿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清洁度等环境参数,给建筑内部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1.3 高效性
弱电智能化系统引入了智能管理系统,不仅保证了建筑内所有机械正常运行,还能提高其运行效率。
1.4 节能性
弱电智能化系统引入了节能环保技术,能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减少能源的不必要消耗,防止能源浪费。
2 影响弱电智能化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计算机技术
无论弱电智能化建筑向哪个方向发展,都是要依赖计算机技术进行的。若想实现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机械设备的精准、模糊控制,必须应用计算机技术。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弱电智能化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是影响智能化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信息传输技术
弱电智能化建筑中,中央控制模块通常都是以接收到的信息为准,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而且,系统内部设备之间也要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所以,信息传输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的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媒体通信以及ATM通信技术,这些都对弱电智能化建筑发展有重要作用。在信息传输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弱电智能化建筑的信息传输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3 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管理措施
3.1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贯穿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就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而言,其涵盖专业范围较广,涉及各领域先进技术较多,且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工种。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有必要对工程进行科学管理。一方面,根据工程需求,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加强成本管理以及施工进度监控,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并做好相关记录,建立检修档案。另一方面,将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工程与其他子工程进行有效结合,保证施工工序的合理性。
3.2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监管工程建设前,技术准备与技术交底工作的贯彻落实,以及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技术管理过程中,要按照招标文件、合同以及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明确各方权责,划清责任范围,并基于实际部门、人员结构分配设备及材料管理任务。此外,也要对工程建设图纸及相关审批、认证及档案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当遇到技术性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上报上级部门。
3.3 质量管理
为保证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建设质量,要将质量管理融入建设的每个阶段。建设前期,充分考虑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程控交换机、CCTV监控系统、门禁考勤一卡通消费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等系统的合理性设计,确定其达到了实际标准,并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全面预估。建设过程中,以相关验收要求为标准,根据各子系统建设情况做分段分级管理,并做好各项建设记录。建设后期,整理各个子系统建设档案资料,做相关系统调试工作,确定调试参数与设计标准参数基本一致,同时,加强故障检修与成本核算。
4 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发展形势分析
4.1 发展现状
在建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逐渐被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当中,而其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也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创新性的转化与发展。例如在医院应用弱电智能化系统,医护人员可第一时间得知病人的病情变化,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服务。
4.2 未来展望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将逐渐向集成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数字图像处理、3D成像、模糊控制等多种技术以及各种自动化系统将被综合应用到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中,而各方管理也将实现高度集成。
5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将被应用到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当中。为了促进我国基础建设发展,我们应当持续深化各种先进建筑技术与智能化系统的融合,丰富智能建筑的功能,加强其人性化设计,使其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文杰.网络通信技术下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18):22-23.
[2]陈婷.基于网络通信技术下弱电智能化建筑系统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8(10):66-67.
[3]王剑.基于网络通信技术下弱电智能建筑系统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27-28.
相关热词搜索: 智能化 通信技术 弱电 建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