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而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房屋安全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新时期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影响房屋工程的因素很多,在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中一些细微的不足之处,都会造成质量通病,影响施工整体质量。这就需要做好工程设计,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然后强化工程施工,提升施工水平;最后加强施工管理,全面降低质量通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质量; 建筑工程; 渗漏
前 言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存在的普遍性的质量问题,我们称为“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及外部观感。实践说明,质量通病的危害,直接受害者是用户,因为用户不仅在建筑物使用中受到质量通病的困扰,而且要付出大量维修费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现实工程质量上存在的一切通病,认识其危害性和形成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地去预防和有效地去治理,从根本上消除或基本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的危害性。施工单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控制措施。
一、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1.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领域,施工、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很多建设单位对员工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而与之相对的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要求却越来越高,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且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以及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可以说,人的因素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2.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落实方面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大多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很多建筑企业都根据本企业在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通病,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有些制度甚至高于国家规范。但是,有了好的制度不一定就能提高工程质量,因为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分离的。部分施工人员在操作时不遵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施工工艺标准而习惯于凭自己的所谓“经验”操作。例如,在钢筋工程中,有些工人在绑扎钢筋的时候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眼力”估计,虽然有技术规范,但是根本不按技术规范执行。因此,要防治质量通病,关键是抓制度落实。
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创新方面
近年来,随着建筑材料研发领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型建筑材料大量出现。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总体上使工程建设周期大大缩短,建筑物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许多原有的质量通病被避免。但是,由于部分企业技术更新步伐缓慢,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施工过程中不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以及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这也是近年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因此,一方面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和应用要慎重,另一方面要着力增强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施工工艺与建材更新相适应。
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
1.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增强从业人员质量意识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预防是关键。要从根本原因入手,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工程施工和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工程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不仅要提高施工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掌握通病防治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而且要通过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以及案例宣传、实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对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时刻把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贯穿于施工和管理的始终,切实将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
2.完善监管制度制定,强化监管制度落实
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国家和地方质量标准所规定的程序、质量验收责任和验收方法对工程进行管理和验收。其次,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化验单;按规定应进行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最后,建设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业务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工程建设过程,特别是重点环节的监管。政府监督是政策引导和最终认可的质量控制手段。通过政府的监督管理,可以宣传和引导参建各方增强质量意识,自觉克服质量通病;可以制订相应的文件规定,帮助企业克服质量通病;可以运用监督手段,强制企业按规范标准执行,从而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
3.加强政府引导,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能力有限,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推广,鼓励质量创优活动,着力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完善健全攻克质量通病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创新防治质量通病的关键措施和核心技术,帮助企业跟上建筑材料的更新速度,把新型建材的优势最大化。同时,引导企业把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融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并使之与企业评优评奖等相结合。促进企业加快淘汰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落后产品、技术、工艺和施工设备,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应用。
三、结束语
工程质量通病千变万化, 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的施工队伍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只有在实践中认真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进而避免各类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本文以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望同行可以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邢东宽.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M].科技资讯,2009(7).
[2]张笃磊.浅谈建筑施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M].现代经济信息,2008(9).
[3]马俊国,管德庆,姜永生. 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M].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
[4]张金平.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策略和手段[M].工程质量,2010(S1).
[5]为救民,孙彩凤.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浅析[M].价值工程,2010(3).
相关热词搜索: 通病 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 分析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