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的思考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的思考

时间:2025-08-02 14:25:08 浏览次数:

zoޛ)jiF۝M9N5M=Ӎ4ߍ8?iiu˩uiuiv˩v}u߮O9my۟uۭ]|u~u:۞^]}ߞow};=o4M};͸mumiiw˩wiM<]}uO4ӎtm5N9MMtMwnuNMm}w]}}ʹ}:5MyMvO캝t_}?Z计划地逐步增大电子出版物的 比重。优化藏书结构还应考虑用户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不同层次,划分不同级别的藏书,确定 基本藏书、核心藏书、重点藏书、特色藏书的比例,确定不同的收藏目标[4]。要 把馆藏 资源特色化建设作为藏书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如柳州图书馆自2005年购入清华同方的“中 国知识资源总库”数据库后,随之调整了期刊的订购策略,2006年削减压缩了专业性纸质 期刊的订购,将原来订购的印刷型《人大复印资料》的改为电子版文献,由此既减轻了 藏书的空间压力,还使工作人员从频繁的划到、整理、装订等工序中解脱出来,同时省下大 笔经费用于特色文献和结构调整。在此过程中,首先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的读者问卷调查 ;其次是进行近期读者借阅统计分析,在掌握近期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后,结合本 地区的社会发展需求和馆藏状况,有针对性地对馆藏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地方文献的投入( 地方名家著作、地方名人书画、地方家族谱等);重点多卷书,重要连续性图书(包括各学 科的年鉴)等等进行了全面的排查补充。通过调整使馆藏结构重点更为突出,结构更趋于合 理,资源更为丰富,使用更为方便。

3.3走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之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的信息环境给馆际协作、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 也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各馆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准确定位,集中优势, 重点建设特色资源,保证其系统性、新颖性和权威性,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以便资源互补 。中小型图书馆可将本馆所藏文献资料转换成为数字化文献,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在馆际之 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快速方便地进行传递,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 ,满足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的需求[5]

综上所述,中小型图书馆要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的地域、服务 的对象,阶段性的对自身的馆藏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抓住机遇,用好政策,确立新形式下 的馆藏战略。不断调整、补充重点馆藏资源,建立特色馆藏,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之 路,盘活有限的购书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读者的信息需求,为本地区科研、生产服 务,才能有效地保障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努力适应新形势的 变化,以服务求生存、以共建共享求发 展,以有限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积极参与馆际间的互借合作与资源共享,在资源共享的共同体中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常书智.文献资源建设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34.

[2]王勇等.存取抑或拥有——兼论当前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2007(31):44—45.

[3]袁少如.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面临的变革[J].图书馆情报论坛,2005(3) :49—51.

[4]曾静华.新信息环境中的图书馆采访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1999(1):16—1 8.

[5]凌波.立足基本馆藏突出特色馆藏——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之我见[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51—53.

[收稿时间]2009-05-05

[作者简介]陈文军(1967—),男,助理馆员,大学本科。

相关热词搜索: 馆藏 优化 思考 结构 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