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
2025-08-19人已围观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个生产领域和行业都开始贯彻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对建筑业来说,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加强建筑物的节能,有利于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设计的重点;对策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前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各项工作都不同步,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极为常见,因而我国现阶段应该逐步开始重视节能措施的开发以及利用。
2、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能够采用节能建筑的设计,将很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程度,使能源缺乏的情况予以改善,从而使得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二是对周围环境保护。生活的污染也是环境污染中的一种,其中建筑中的采暖就是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也正因为如此,对建筑进行采暖和使用空调不仅将能源的消耗率面增多,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而如果将节能方式应用到实际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将生活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减轻,使空气里面温室气体的含量得到降低,同时还可以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
3、节能建筑设计的重点
3.1墙面环保节能设计
墙面容易对阳光发生反射作用,若反射作用明显,容易对外界造成光污染,危害他人健康,若没有反射又会有损建筑物的形象和美观。因而,在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对墙面的立面形式,是用规则还是不规则;贴面装饰材料等方面就行精心地设计和配合,努力做到既不造成污染又能美观大方。
3.2墙体保温隔热的设计
在墙体保温隔热的设计中,一方面要注意使用新型环保的保温隔热材料,如:保温棉,保温玻璃等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室內温度散失率,达到保温隔热的长效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太阳辐射的隔离,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的这一点,对墙体的建造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对太阳光形成有效遮挡,以隔离太阳热,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屋面、屋顶是建筑物中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构件。
3.3门窗节能的设计方法
门窗是建筑物用于采光、通风的主要构件。合理的安排门窗的数量及比例,可以使人居住起来更加舒适,也能很好的做到通风、换气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因而在节能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面:⑴合理的窗地比。不能一味的追求美观新颖,而大面积使用落地窗等,不仅不节能而且提高了造价,根据建筑物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朝向设计选择合理的窗地比,保证通风和采光的情况下做到环保节能。⑵保证门窗的气密性,不至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风,热量流失等状况。这就需要在设计时对门窗材料及门窗框架等进行合理安排。
3.4屋面、屋顶的节能设计
屋面、屋顶是建筑物中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构件。在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屋面、屋顶的保温隔热功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日照强度和降雨量,对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的材料、工艺流程作出合理的选择,同时对屋盖材料的采用也应加以考虑确保能够适量的保温隔热,以延长屋面保温层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在屋顶进性太阳能的利用设计,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建筑要求,还能很好的采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现有能源的损耗,具有可持续性。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对策
4.1结构设计上的节能环保
我国在开展节能环保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外形和结构设计,建筑规划上要提高环保节能意识,在规划设计中加大对环境的考虑因素,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多方位的因素和影响力,对于环境影响因素考虑不周全往往使得设计人员对环保节能了解和协调性的缺失,最为凸显的就是建筑的朝向和采光选择,部分建筑呈东西向,造成了室内热工环境差的现象。充分考虑建筑构造是要求建筑严格控制节能。我国自2009年起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节能建筑符合政策的要求,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设计人员要加强建筑的通风性能,改善室内热工环境,利用可利用能源等方面的研究。
4.2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的科学和权威的定义目前仍在研究确定阶段。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也仍在研究确定之中。其主要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按其含义生态建筑材料应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目前在社会上出现的新型建筑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砌块、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纤维石膏板、新型隔墙板等,这些新型建筑材料以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废料为主要原料,具有质轻、隔热、隔音等特点。有些材料甚至达到了防火的功能。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经过近20年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40年-50年。主要表现在: 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
4.3建筑用电的可持续性与其他能源的选择分析
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枯竭的情况,因此发展能源可持续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一样有能源短缺现象和能源利用不充分现象,如何将能源有效的分配和调控成为了主要问题,我国节能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和影响,从而更有效的帮助我国建设节能建筑群,现阶段多数节能建筑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能发电技术来给房间内部发电和调控室内温度,通过PV板产生直流电,储存在蓄电池中备用,或通过逆变器变为交流电用于室内电力供给,剩余电量则送入电网,从而满足了室内的全部供电需求;采用了天大自主研发的辐射板技术,将吸收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为室内供暖,同时利用太空辐射制冷技术为室内供冷,结合水源热泵技术调节室内温、湿度,保证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利用了真空管高温集热技术来提供烹调用热。室内通过太阳能供热的梯级利用满足建筑的不同用热需求,使屋内四季保持在恒温24度到25度,湿度40%--55%左右。
5、结束语
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自然能源、削减能源负荷是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是对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最好回应。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设计出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相适应的设计,努力使建筑能耗最低化,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倪维栋.透过2010世博会看绿色节能建筑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
[2]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01)
[3]靳娅田.浅析环保节能建筑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相关热词搜索:
建筑设计
浅谈
节能
2022/0606/62280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个生产领域和行业都开始贯彻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对建筑业来说,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加强建筑物的节能,有利于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设计的重点;对策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前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各项工作都不同步,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极为常见,因而我国现阶段应该逐步开始重视节能措施的开发以及利用。
2、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能够采用节能建筑的设计,将很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程度,使能源缺乏的情况予以改善,从而使得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二是对周围环境保护。生活的污染也是环境污染中的一种,其中建筑中的采暖就是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也正因为如此,对建筑进行采暖和使用空调不仅将能源的消耗率面增多,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而如果将节能方式应用到实际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将生活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减轻,使空气里面温室气体的含量得到降低,同时还可以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
3、节能建筑设计的重点
3.1墙面环保节能设计
墙面容易对阳光发生反射作用,若反射作用明显,容易对外界造成光污染,危害他人健康,若没有反射又会有损建筑物的形象和美观。因而,在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对墙面的立面形式,是用规则还是不规则;贴面装饰材料等方面就行精心地设计和配合,努力做到既不造成污染又能美观大方。
3.2墙体保温隔热的设计
在墙体保温隔热的设计中,一方面要注意使用新型环保的保温隔热材料,如:保温棉,保温玻璃等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室內温度散失率,达到保温隔热的长效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太阳辐射的隔离,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的这一点,对墙体的建造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对太阳光形成有效遮挡,以隔离太阳热,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屋面、屋顶是建筑物中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构件。
3.3门窗节能的设计方法
门窗是建筑物用于采光、通风的主要构件。合理的安排门窗的数量及比例,可以使人居住起来更加舒适,也能很好的做到通风、换气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因而在节能设计时要注意以下方面:⑴合理的窗地比。不能一味的追求美观新颖,而大面积使用落地窗等,不仅不节能而且提高了造价,根据建筑物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朝向设计选择合理的窗地比,保证通风和采光的情况下做到环保节能。⑵保证门窗的气密性,不至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风,热量流失等状况。这就需要在设计时对门窗材料及门窗框架等进行合理安排。
3.4屋面、屋顶的节能设计
屋面、屋顶是建筑物中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构件。在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屋面、屋顶的保温隔热功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日照强度和降雨量,对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的材料、工艺流程作出合理的选择,同时对屋盖材料的采用也应加以考虑确保能够适量的保温隔热,以延长屋面保温层的使用寿命。另外,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在屋顶进性太阳能的利用设计,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节能减排的建筑要求,还能很好的采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现有能源的损耗,具有可持续性。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对策
4.1结构设计上的节能环保
我国在开展节能环保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外形和结构设计,建筑规划上要提高环保节能意识,在规划设计中加大对环境的考虑因素,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多方位的因素和影响力,对于环境影响因素考虑不周全往往使得设计人员对环保节能了解和协调性的缺失,最为凸显的就是建筑的朝向和采光选择,部分建筑呈东西向,造成了室内热工环境差的现象。充分考虑建筑构造是要求建筑严格控制节能。我国自2009年起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节能建筑符合政策的要求,进行建筑节能设计。设计人员要加强建筑的通风性能,改善室内热工环境,利用可利用能源等方面的研究。
4.2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的科学和权威的定义目前仍在研究确定阶段。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也仍在研究确定之中。其主要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按其含义生态建筑材料应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目前在社会上出现的新型建筑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砌块、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纤维石膏板、新型隔墙板等,这些新型建筑材料以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废料为主要原料,具有质轻、隔热、隔音等特点。有些材料甚至达到了防火的功能。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经过近20年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40年-50年。主要表现在: 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
4.3建筑用电的可持续性与其他能源的选择分析
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枯竭的情况,因此发展能源可持续利用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一样有能源短缺现象和能源利用不充分现象,如何将能源有效的分配和调控成为了主要问题,我国节能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和影响,从而更有效的帮助我国建设节能建筑群,现阶段多数节能建筑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能发电技术来给房间内部发电和调控室内温度,通过PV板产生直流电,储存在蓄电池中备用,或通过逆变器变为交流电用于室内电力供给,剩余电量则送入电网,从而满足了室内的全部供电需求;采用了天大自主研发的辐射板技术,将吸收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为室内供暖,同时利用太空辐射制冷技术为室内供冷,结合水源热泵技术调节室内温、湿度,保证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利用了真空管高温集热技术来提供烹调用热。室内通过太阳能供热的梯级利用满足建筑的不同用热需求,使屋内四季保持在恒温24度到25度,湿度40%--55%左右。
5、结束语
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自然能源、削减能源负荷是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是对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最好回应。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设计出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相适应的设计,努力使建筑能耗最低化,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倪维栋.透过2010世博会看绿色节能建筑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
[2]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01)
[3]靳娅田.浅析环保节能建筑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相关热词搜索:
建筑设计
浅谈
节能
2022/0606/6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