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认识

浅谈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认识

时间:2025-08-02 06:37:30 浏览次数:

【摘要】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主要是受传统应试教育与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继续深入素质教育、完善素质教育机制,尤其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不断强化教师知识结构、素质修养、和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素质修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搭建学生家庭和学校沟通平台,有助于推动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关键词】增强;责任;思路

在现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部分学生集体意识、大局观念缺乏,常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不关心他人、集体;情感淡薄或者不良,无视周围环境的存在;学习兴趣不浓,生活习气不良,一些沉迷于网吧无所事事,甚至出现自杀现象,一些拉帮结派,是非不分,惹是生非,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等责任意识淡化的问题。而部分学生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却缺乏理智上的判断,方法上的欠缺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缺陷,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是丧失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就是心灵受到扭曲,从而反感和厌恶生活和学习,产生对周围环境敌对化的情绪等。这严重危及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那么,对于这种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应如何才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呢?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对关于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这个课题将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有如下基本认识:

一、继续深入素质教育,逐步摆脱传统教育对教学的影响是学生责任意识增强的前提

现在虽然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素质教育,但在教学中,传统教育模式的阴影还左右着教育教学,教育工作者习惯似的教学方法还在教学中大量存在,具体表现在:

(1)注重知识的片面传授,忽视学生思维方面培养。

(2)只注重必考科目,而忽视学生的多方爱好。

(3)专制型的教育,忽视了学生民主化的管理和教育。

(4)理论型教学,忽视学生自然实验和社会实践。

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责任情感的陶冶、责任理智的培养和责任行为的锻炼。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

(1)教育行政部門完善各项检测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检测,不仅仅是对必考科目,应对所有学习的科目;并且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检测方式,不单单是笔试。这样就能引起家长、教师和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重视;在实行素质教育中,各学校、教师受习惯性教育模式的影响,或多或少还体现教学中。因此,要加大监督力度,使学校教师逐渐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

(2)教学上注重学生责任情感和责任理智的渗透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主要是因为学生情感不丰富,或者是情感不健康;缺乏责任理智的判断。责任情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应做的事以及对自己做了的事应承担的后果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责任理智是指学生在一定情感基础上,对自己周围存在的事物所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过失,是否经过理解、思考并作决断的能力体现。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责任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具有丰富、健康、良性的情感,还要注重责任理智的渗透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既有承担责任的态度,又有分析、辨别、评判是非的能力。

(3)建立开放活跃的民主型课堂。建立开放活跃的民主型课堂,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主导地位变为引导地位,形成师生,生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索、研究、分析相关的知识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习惯。

(4)学校完善各室的建设,开设各式各样的特设班级,经常组织各式各类的大中小型社会实践活动活动。

学校不仅要完善各室的建设,还要安排、组织开设各种课堂,设立各种特设班级,使各种爱好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学科;还要经常组织各式各类的大中小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强化,更能使学生责任行为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得到锻炼和强化。同时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正确的归宿。

二、完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强化教师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责任意识增强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知识提高和素质培养的直接引路人,教师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而影响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和传统教育形成的教学习惯导致的缺乏素质教育的修养。

1.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现在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值得思考的不公平问题问题。所以,评价机制不完善,就会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素质的发展,从而影响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因此,评价应注重学科均衡。评价应多方面,而不只是片面的学生分数。应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评价,摆脱教师对学生的依赖性。

2.强化教师能力培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的知识水平,素质修养、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素质修养和科研水平。传统应试教育养成的教师的教学习惯,只注重知识点的片面传授,形成素质修养方面相对欠缺,科研水平相对不强。所以,要增强学生素质,就要强化教师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能力的强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素质教育机制,尤其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对教师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2)调整教师知识结构。由单一的专业知识向综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调整,使教师知识视野得到拓展。(2)内化教师素质修养。教师在复合型知识结构基础上,加强素质修养,使教师的素质不仅体现在教学水平上,还体现在行为上、生活上和科研上。(3)注重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是教师知识结构和素质修养在一定条件下的拓展和提升,只有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知识才能得到升化和拓展,达到教学的目的。

因此,要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就必须完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形成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继续强化教师素质的培养,尤其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搭建学生家庭和学校沟通平台,是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必要条件

学校虽然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生活的地方,但是接触甚少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素质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因此学校不仅要搞好自身的工作,还要构建学生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平台,对学生时刻关注。

(1)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学生家庭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产生不同的心里特征,不同的心里影响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素质培养。所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关心、爱护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构建平台,形成互补。家庭是学生物质的依赖和一定精神的寄托,不仅给学生提供物质基础,还为学生提供温暖和真挚的家庭的爱,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小小的生活学习实践空间。而学校则是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培养的地方,通过构建平台,使学生在物质、精神、情感和生活实践上形成互补。

总之,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主要是受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态度和能力的影响。因此,继续深入素质教育、完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修养,是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途径。另外,构建学生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平台,有助于推动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责任意识 增强 实践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