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过程性教育评价之档案式评价述评

过程性教育评价之档案式评价述评

时间:2025-08-01 14:58:24 浏览次数:

【摘要】档案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之一,在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成就基础上,为过程性评价的操作提供了切实的操作方法,而在评价方法中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档案评价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属于过程评价。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档案评价由于其在评价方面的优势而被很多人应用和研究。但是,档案评价在其操作过程中因其操作较为费时等原因,很多学者对它的应用与评价方式仍存在质疑。

【关 键 词】教育评价;过程性评价;档案评价;述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1-0060-03

一、教育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教育评价范式。过程性评价有如下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关注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又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现有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更多地侧重于对表层式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量,对于那些由深层式学习方式所导致的学习结果要么不予关注,要么无法评量,从而形成一个评价的死角。这是导致学生采用表层式或者成就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二,重视非预期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传统的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将评价的目标框定在教育者认为重要的、十分有限的范围内,这种做法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被忽视,评价导向的积极作用被削弱。过程性评价则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而不管这些学习结果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这正是现代教学所期待的最终目标。

二、档案式教育评价法的涵义

基于关注学习过程、重视非预期成果,档案式评价方法作为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之一而存在发展。

档案评价法有多种定义,档案评价法又称文件夹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

美国评价培训学会的专家阿特博士认为,“档案袋是一种有意义的学生工作作品集,向他人告知学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情况。它包括了学生在档案袋的内容选择、选择标准、判断价值标准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等”。

佛格特和西蒙则认为:档案袋是指“由学生自己、教师及/或同学选择并作出评论的相关材料的不断汇集,以此评价学生在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进步情况”。(江彬,邱立中)

舍拉认为档案袋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从实体的层面理解;二是从哲学的层面理解。从实体层面来看,档案袋包括3个方面的描述:(1)“有目的的收集”;(2)学生作品和记录;(3)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很多定义就停留于此了,在类似这样的理解中,档案袋是作为一个名词在使用的。而舍拉则认为,档案袋还有哲学层面的理解,也就是可以作为一个动词来使用。这种理解也包含3个方面:(1)“合作的过程”;(2)收集检查和使用信息的过程;(3)反思和促进教学的过程。(Sheila W Valencia)

总而言之,过程性评价可以描述为过程性评价是指通过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

三、档案式教育评价发展的背景

20世纪90 年代,档案式评估在美国开始流行,并很快得到推广。20世纪90 年代末,国内的个别学者开始关注档案式评价,但这一新的模式理念被普遍引起关注是在2000 年之后。我国从2001 年至2005 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在教育评价方面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可以看出,这一变化标志着评估发展的两个方向:评估要反映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估要多元化。(李靖华)要对学生的发展做客观、深刻的评价,单靠传统的考试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考试评价呈现给教师的仅仅是一些数字,它们只代表学生在某一个时期的部分学习成果,却不能反映数字背后隐藏的学习过程和认知策略,也不能反映学生获取答案的途径和学习失败的原因。在此情况下,档案评价符合多元评价观,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四、档案评价法的功能与特点

档案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相对于以往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总结性评价方法而言,档案评价法主要具有五方面优点:

1. 反映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考试成绩往往只能说明学生在某一时期对于某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由于测验题本身的缺陷,很难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在档案评价中,学生必须把对于知识掌握的主要过程记录下来,并且突出显示个人的思考、发问、总结、改进等等情况,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掌握情况。

2. 更加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档案评价除了反映学生认知能力,同时在制作档案的过程中还体现了学生获取信息与加工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3.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评价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评价方式多以教师、学校为评价主体,所以学生对其往往有恐惧、反感的情绪。在教案评价中,学生变成了评价主体,每个学生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运用的解决办法做一个记录,同时同学、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这样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4. 有利于学生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发展。由于档案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标准,不同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档案,同时在此过程中展示各自的智能强项。

5. 有利于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制定出相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由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遇到的困难作了详细的记录,这样便于教师真正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对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有更好地把握,从而设计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

简而言之,档案评价法学生档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收集、选择和反思的履历过程,对于教师、家长和同伴来说是理解和评价的工具。(马玉宾,熊梅)

五、档案式教育评价法的应用

1. 适用范围。档案评价不仅仅适用于研究性学科中,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基于问题学习”。在这个意义上而言,任何一个学科都应当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档案评价法适用于每一个学科。

2. 具体应用与实施步骤。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首先,应当决定档案评价的内容,即学生“档案袋”中包含的内容。比如前言、索引、核心内容、反思、总结、交流等等。而这个环节最好与学生共同商量确定,这样让学生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主体性,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制作档案的兴趣。例如档案中可含有以下内容:一是学生的背景资料。包括学生的年龄、家庭等基本情况,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和教师语等,这些资料应该在开课前由教师了解后记录在案。二是学生的各种作业和小测试。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学生们不必将其所有的作业都搜集起来,除了教师选择的一些核心材料外,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部分他认为可以代表自己水平的作业。三是教师平时的课堂纪录。因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所做的纪录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来源。四是学生和教师的总结分析。(李靖华)其次,设计档案分析方式,尽管档案评价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每位老师都应该依据学科特征确定档案分析标准。例如课堂表现、平时测验、作业质量等等该如何评分。

最后,注意与家长交流。教师可以把最终整理好的档案袋延伸到学生的家庭中,利用开家长会或学生把档案袋带回家的机会征求家长的反馈意见。档案式评估给家长提供的不再只是一个无意义的分数或无具体解释的名次,而是内容翔实的各科成绩解释以及形式多样的学生在校表现的资料,完全是一幅学生学习的全息图。这不仅有利于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以利于他们共同探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得失。

六、档案式教育评价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档案评价法符合多元评价观,在理论上使得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中都有更高的自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及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档案评价强调学生的自主评价,然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小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不高,如何保证他们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价?

第二,大量的活动记录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过度追求资料的完整性,可能会扭曲了档案评价原始的意义,而一味地填满档案袋,以此而作为同学间的互相比拼、互相炫耀。

第三,大量的档案会占用学生和老师过多的时间,是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最后,档案评价的标准难以制定,并且由于不同教师对于档案分析的标准不同,主观性很大,很难确保档案评价的效度。

七、结语

档案式教育评价是一种新型评估方式,值得肯定的是,档案评价法突破了传统以成绩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的缺陷,对老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为多元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柱,然而此法现在发展尚不成熟,或者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没有充分考虑到多元评价观的操作。因此档案评价法在具体情境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档案评价符合多元评价观,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马玉宾,熊梅.试谈档案评价中的学生[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3]宗燕,于海波.试论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档案评价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3.

[4]韦丽秋.论学习档案评价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7.

[5]邓兆红,何世潮,周海平.建立学习档案对语言学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 (3):30~33.

[6]李靖华.一种新的评价形式——档案式评估[J].湖北招生考试,2008,4 .

[7]江彬,邱立中.科学认识档案袋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37-39.

相关热词搜索: 评价 述评 性教育 过程 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