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从课程建设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可见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需要发展性评价。本文力图从发展性评价的内涵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体育教学中发展性评价运用的建议,以期深化发展性评价的理论研究。
一、发展性评价的内涵
1.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许多学者对发展性评价的内涵做了研究和阐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王焕霞博士:发展性评价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具有开放架构的教育评价模式,是一个多维度与复调性相融的教育评价文化概念[3]。
吴刚平教授: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它是对当前教育评价思路的调整,表现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评价理念[4]。
余文森等: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秉持以人为本、以评价对象为中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和方法体系[5]。
龚孝华教授: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评价思想[6]。
从以上诸位学者的论述可见,发展性评价并不是一种具体化的评价方法,“发展、理念和思想”是聚焦的关键词。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性评价是以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进行评价的一种教育评价理念和思想。主要是从评价的目的、功能角度出发,强调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强调发挥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功能,可以是正式的外部评价,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内部评价。
2.为什么使用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理念更加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能有效改变传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7]。
在评价的功能和目的方面,发展性评价不但衡量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发挥发展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学习的评价”。
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方面,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行为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既统一又有区别,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方面,发展性评价将评价融合进日常教学之中,评价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过去与现在的表现,更要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把评价的结果当作目的,而是用作改进教学的依据,更多地体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关怀。
在参与评价的主体方面,发展性评价强调多主体评价。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团队互评和家庭、社区反馈,评价中师生和谐互动,努力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我认知的能力,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进步的喜悦。
在评价的方法方面,由于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发展性评价的评价方法也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表现性评价。除了考试与测验之外,还采用档案袋、日志、体育展示、比赛、观察、访谈等多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清晰、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幅度,把各种评价方法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综合、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体系。
二、运用发展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1.质性评价等同于发展性评价
问题描述:部分体育教师在实施发展性评价过程中,怕对评价改革不彻底或认识不到位,认为发展性评价只能是质性评价,过于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和运动参与情况,而忽视运动技能和体能的量化考核。如,在六年级的花样跳绳教学时,有的教师注重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跳绳动作,关注合作学习和体验跳绳游戏的兴趣,忽略了跳绳的速度、持久力和技能运用的考核评价。
问题评析:“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质性评价,并不意味着学习结果就不重要,学练標准和定量评价就能丢弃。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和参与过程固然重要,需要采用质性评价方式,但是也需要对体能和技能进行客观、精确地量化评价,以此做出更准确的质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总体学习目标的达成。如,在花样跳绳教学时,要加强30s速度跳、3min耐力跳的量化测试,要加强花样跳绳技能展示和比赛,以此引导学生发展体能、掌握技能。
2.激励性评价等同于发展性评价
问题描述:为了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但是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过于夸大激励的作用,把激励性评价等同于发展性评价,认为只有激励性评价学生才会进步和发展。如,在《支撑跳跃》一课中,一名学生进行技能展示,由于动作掌握情况较差,跳跃落地时差点摔倒,执教教师却对他进行了表扬:“你真棒!加油!”结果,展示的学生红着脸默默站到了队尾,一点也不开心,其他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问题评析:激励不等于表扬和赞赏,激励的核心在于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同时也要体验挫折和失败。以上的支撑跳跃课中,教师应该从促进学生动作掌握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如,“你能够大胆进行展示,老师很高兴,但是刚才你助跑速度太快,而推手不够快速,导致身体过于前倾,因而差点摔倒,希望你下次改进,争取跳得更高、更稳”,而不是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行”。这样进行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评价的激励、反馈和促进作用。
3.多元主体评价出现形式主义
问题描述:发展性评价从教师单一评价主体转为教师、学生本人、同伴、家长和社区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让评价更具全面性和激励性,但是广大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一味追求多元主体的作用,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进行多元主体评价。如,有的教师把学生前滚翻、跳绳等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里,让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打分评价,由于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结果一大堆,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一些分歧,出现评价费时又费力、评价效度低、形式主义泛滥等现象。
问题评析:多元主体评价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思想理念,并不是所有的评价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元主体评价。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而言,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应该有所差异。如,教师可以让家长记录评价学生在家里锻炼的内容和时间,观看学生的技能展示,督促学生参加锻炼,但不能强制家长指导技术动作,否则会加重家长负担引起家长反感;当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和动作标准,并且要加强评价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师要对所有评价的结果进行整体把握并进行反馈。
三、发展性评价运用的建议
1.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活动,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运动员。”[7]教师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那么评价的对象也必须是每一名学生,要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为全体学生设立基本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营造和谐宽松的评价环境,通过评价了解所有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情况,了解行为表现和努力程度,找出每一名评价对象的不足及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其中,对运动基础好、身体素质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对运动基础一般的学生多给予指导和帮助,着眼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对运动能力薄弱或残障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降低学练标准和评价要求,让他们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2.关注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课标》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适应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内容,《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评价内容方面,重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综合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体能素质,还要关注学生参与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感觉,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如,笔者在学期初向五年级学生宣布,班级要评选体育之星,入选的条件是“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较上学期有进步、每天主动参与锻炼1小时、体育课从不违反纪律、会参加篮球(或足球)比赛”,给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份体育学习档案本,期末进行汇总评比。一学期下来,将评价融入在教学之中,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注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基础上,只有当学生认识到想要学习什么、需要学到什么程度,才会主动去想“我会什么”“我该怎么去努力”。如,在篮球“三对三”比赛之后,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和同伴在比赛中的表现,通过反思“我为什么接不到球”“我为什么接不住球”等问题,经过自评、互评、总结后发现是“跑动不积极”“传接球基本功差”等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确了要加强自身速度、灵敏等素质训练,以及苦练传接球等基本功。
总而言之,只有把发展性评价理解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评价思想,才能有效发挥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奖惩性评价、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的功能,彰显教育评价促進人的发展这一本体性功能,实现学校教育评价的目的[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基[2001]17号,2001.
[3]王焕霞.发展性学生评价: 内涵、范式与参照标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05-109.
[4]田莉,吴刚平.生存论视野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8(9):28-30.
[5]黄光扬.新课程与学生学习评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6]龚孝华.重新理解发展性教育评价:基于生存论视阈[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03):16-1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8]许爱红.对发展性学生评价本质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3):53-55.
[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Z].教基[2002]26号,2002.
相关热词搜索: 展性 探析 中发 体育教学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