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玉佛山风景区资源现状及植物景观规划构想

玉佛山风景区资源现状及植物景观规划构想

时间:2025-08-03 06:41:47 浏览次数:

[摘要]玉佛山风景区特色为园林景观、生态效益、古岩石文化,是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谐发展为目标的都市型风景区,本文论述了玉佛山风景区资源现状及植物景观规划构想。

[关键词]风景区 植物景观 规划原则 目标

玉佛山风景区由东山景区、二一九公园景区、玉佛苑景区组成。位于鞍山市区东部,北起山嘴子,南至营城子,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59′38″~123°03′27″,北纬405′13″~410926,全境南北狭长,约5.9公里,东西范围待定。现管辖面积860.8公顷,规划面积1742公顷。

玉佛山风景区为千山支脉,属低海拔丘陵地貌。整个风景区内沟壑纵横,连绵起伏秀丽多姿,是耸立于市区东部的一块绿色翡翠。整个景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酷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9℃,年极端最高温度32.7℃,年极端最低温度-18.2℃,年平均降水量640-880mm,日照小时数平均为2350-2700小时,无霜期在160-180天之间,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根据中国植被区划,玉佛山风景区属于暧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树种繁多、植被丰富,绿化覆盖率达95%。各种植物多达370余种。其中有蕨类植物5科7种,裸子植物2科11种,被子植物70科353种。被子植物又以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植物为最多。花卉植物种类丰富,有宿根花卉植物62种,花灌木30种。如此丰富的植被状况,不仅为钢城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对水土保持,调节城市小气候,吸收、吸附、阻挡空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堪称鞍山的“城市之肺”、“天然氧吧”。

玉佛山风景区特色为园林景观、生态效益、古岩石文化。具有健身游憩、休闲娱乐、科普休学等功能,是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谐发展为目标的都市型风景区,以“生态化、景观化”为目标,依据景观特色、加之景点密集度以及空间地域连续性进行合理分区。

表1 国家(GB3095-1996)一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表2 噪声监测数据表

风景区受各种条件限制,边界支离破碎,影响了风景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利于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风景区发展的需要,必须对景区边界外的一定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方向和建设风貌的控制,将其规划为外围影响保护地带,规划面积为1620亩。

根据以上的计算,生态环境年总游人容量为5168万人次,因此,确定玉佛山风景区游人日容量为2786人次,年游人容量为66.8万人次。

在旅游开发中,应按《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实施目标管理,保护大气环境,按《规范》要求,风景区大气环境质量最终应达到规定中的一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

在风景区内严格控制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建设项目,对各类可能造成污染项目应通过相关部门的评价与监控;在风景区范围内推广普及电力、太阳能、天然气等无污染能源,减少燃煤等低级污染性能源利用现象,风景区内机动交通逐步实现无污染能源,控制和逐步减少外来机动车辆,并对规划区内超标排放废气的机动车辆实行收费或控制,及时处理生活垃圾等,预防污染大气环境。

风景区范围内目前无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大的噪声源,主要噪声源为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风景区声环境质量以距离较近的监测中心站年监测数据为参考,如表2-3:

表3 城市各类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单位:db)

按《风景区名胜区规划规范》要求,实施目标管理,地面水环境质量应符合GB3838-88中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

近期控制污染源,中期消除污染源,远期通过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措施,保持和改善水环境,使水质接近Ⅰ类地面水水质标准的目标。

风景区范围内严格控制可能导致水污染项目的建设;实现风景区内雨污分流和污水外排处理;加强风景区内如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对水体水质的污染控制,及时收集、储运和处理,减少或预防污染物进入水体。

目前风景区范围内,植被覆盖良好,无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在风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一、规划原则与目标

1.规划原则

(1)资源保育原则。风景区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充分合理地保护典型景观资源是规划的首要原则。

(2)充分展现原则。通过对典型景观规划,深入挖掘和表现其景观特征和游赏价值,使人们充分领略自然山水之优美,以达到陶冶情操、启发智慧、回归自然、科教修学的目的。

2.规划目标

玉佛山风景区典型景观规划目标为突出园林文化景观特征,恢复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交汇地带的典型植物景观。

在玉佛山风景区,汽车交通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应逐步控制风景区内车流量,减少周边车流量,严格控制大型车辆,一切车辆进入风景区内均应减速行驶,禁止鸣笛,风景区内旅游机动交通工具应符合噪声环境保护标准,并控制数量及其活动区域,保护道路两侧地带的树木植被,适宜绿化地段进行防燥绿化配置争实现风景区道路交通的独立性,建立风景区旅游道路交通的独立体系,控制外来车辆量,确保风景区声学环境。

地表水环境,以静湖控制检测断面检测数据为参照,主要技术指标数据如表4:

表4

3.园林文化景观规划

该区内以园林景观为主要特色,集中展示山水特色城市历史,保护和适当恢复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增设历史性纪念石刻和碑文,充实和丰富风景区的人文景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建设实现健身休闲、娱乐游憩、生态教育的功能,将公益性生态性和文化性相结合。

4.建筑风貌规划要求

风景区的建筑要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严格保护文物建筑和有特色的民居及其风貌。

各类建筑的维护,不得与风景环境相矛盾。

相地立基要顺应自然。在建筑的选址和体量上,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有利于点缀、烘托景观,不阻挡景观线,要强调表现乡土气息和地方风格。

风景区建筑要贯彻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隐不宜显的原则。

5.植物景观规划

植物景观始终是风景区景观资源的主体,尤其是在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和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的背景条件下,植物景观规划在风景区规划建设中也愈显其重要地位与作用。而且,玉佛山风景区作为城市型风景区,其植物景观也是城市的“绿肺”,城市的生态“源”,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目前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高,有力地支撑了风景区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但是,现状森林植被主要是由先锋树种构成的人工植被,生态稳定性较差、生物多样性有待提高,并亟需通过规划建设地带性植物景观,实现生态环境功能与景观质量的优化。

(1)植物景观规划的基本思路

在植物景观资源现状和风景区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突出主导功能,通过人工更新与人工促进更新相结合方法、风景林抚育改造、植物景点构筑等措施,丰富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渲染植物景观功能,规划建设以旅游路线观赏植物景观为主线,以综合性森林植物景观、植物园、专类园和古树名木等各类植物景观构成植物景观系列,实现规划目标,服务风景区可持续发展。

风景区主要游览线路两旁的森林植被,实施风景林优化工程,通过树种种类组成与林分结构的调整,增加观赏树种与色叶树种比例,提高观赏效果;主要游览线路的结点附近,按功能区的要求,规划与此相协调的主题植物;两者结合形成植物景观游赏主线。

风景区的外围地带和风景恢复区,恢复近乎自然的森林植被,通过保护和人工更新、人工促进更新,加速进展演替,逐步恢复地带性森林植物景观。

园林文化景区的休闲游憩区,建立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景观效果,满足观赏游憩者的需求。此外,建立专类植物园、开展古树名木保育工作,形成空间配置合理、整体优化的植物景观系统。

(2)特色植物景观规划

规划在生态文化景区,面积1.34km2。满足种质资源保存、科普修学和观赏之需。对特色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等,在园中建立专类植物区,收集科普资料,建立和完善科普标识系统,进行科普教育

(3)管理用地及风景区周围地带的专类绿化建议

管理用地及其周围的绿化,应与风景区的景观特色相配合。规划中应遵循绿化景观与地域功能相结合、绿化景观与周围植被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管理用地绿地率不少于30%。为保持地方风格,在树种选择上应贯彻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强调复层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生活型结构,保持与周围景观的延续性。

二、基础工程规划

1.完成风景区内主要干道的改造和营建。

2.将次要的过境公路逐渐封闭进行,绕道风景区外干道。

3.修筑主要景点的次级道路,使区内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游览道路系统。完善登山步道,在风景区内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游路系统。

相关热词搜索: 玉佛 山风 景区 构想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