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发表了大量的重要讲话,学习习主席的重要思想,纪念抗战胜利,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实践的一大要务。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分析红色旅游的现状和特点,以及红色旅游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红色旅游;抗战胜利;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
一、南京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2015年的暑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实践队的几位同学一起来到南京市进行了一次红色旅游。“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研究的重要基地,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主要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景点,切实的感受了一次真正的红色旅游。旅游的第一站是南京著名的红色景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恰逢201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成为此次旅行的首要任务。通过纪念馆内的图片展览介绍、纪录片播放以及各种标志物,我们再一次深入的了解了这段历史,这段令所有中国人痛心的历史。“可以原谅,但不能忘却”这就是纪念馆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旅游的第二站是南京雨花台,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东路,距离南京城南中华门1km,面积113hm2。1927-1949年之间,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缅怀革命先烈,建立革命烈士陵园。[1]在参观雨花烈士纪念碑时,我们登上塔顶,低头便能看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以及二忠祠的全貌。
除了典型的红色景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雨花台烈士陵园外,南京还有很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例如中国伟大的近代民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园;自然雅致的南京总统府也是南京主要红色景点之一。截至2013年,南京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103点。
南京市的红色资源多与其它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等相伴相生、相互融合,雨花台风景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不仅能够提升红色景区的规模,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参观与学习。与其说南京是一个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不如说他是一个典型的红色文化城市,当我们谈到抗战胜利,首先想起的便是南京,因为我们首先想起的是南京大屠杀,不是胜利的结果而是为了胜利所承受的东西。南京是六朝古都,艳丽旖旎的秦淮河,自然雅致的总统府,肃穆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墓……这些烙印被铭刻在这个城市的面容上,不得不说,南京这个城市承载了太多太多。
二、红色旅游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伴随着各种交通与通讯方面发明的产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随后资本主义通过经济或政治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全球各地的经济、政治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而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第三次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的普及让我们进入了崭新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全球化与信息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对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影响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化。全球化形式下政治局势风谲云诡,各国愈来愈重视文化在国家交流中的作用,往往有意识地向别国推销本国的文化理念,甚至进行文化渗透以达到政治目的。而网络的普及为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利。
面对社会价值多元化的状况,更要坚持主导思想的一元化,这就要求不断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红色旅游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载体与环境,通过旅游的方式,使游客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又借助本身承载的红色资源向人们展示红色精神,给人以神圣的感召力,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社会意识多样化的今天,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阵地。[2]
(二)红色旅游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红色旅游有直接的思想教育作用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功立业所形成的纪念地或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旅游者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由此可见,红色旅游帮助游客重温共产党艰苦的奋斗史,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吃苦耐劳,保卫祖国的精神风貌,让游客产生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生出对中国共产党深深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国,党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爱党与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是和谐统一的。红色旅游通过提升人民对党的感情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红色旅游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形式、新环境
红色旅游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与途径。不同于在课堂上枯燥抽象的讲解,其以党在革命战争中留下的财产为载体,以政治思想教育为目的,以旅游为形式,以整个景区为大环境,寓教于游,使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党在革命中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为了中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抗敌的崇高精神信仰,在游览中产生心灵的震撼,在感悟中得到精神的升华。
3.红色旅游有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当今社会的年轻一代。我国的80、90甚至00后有着不同于老一辈的思想,他们极力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在欧美国家不断扩展自己文化软实力,进行文化渗透的和平时代,他们更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思想更加多元,同时也更容易偏激,对祖国的认同感可能因为自身接收的不全面的信息和与外国的片面比较而变得很低。因此对青年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必要。然而,他们“不羁”的特性使课堂呆板的爱国主义教育注定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
红色旅游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红色旅游符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规律。通常情况下,人的思想发展变化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引导或变换形式就极有可能不适合教育对象的需求和规律,此时受教育者就会出现心理阻抗现象。[3]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4]红色旅游摒弃说教与灌输的方式,寓教于乐,迎合了受教育群体的心理特征。
三、如何提升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民族的传承,我国也一直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红色旅游景区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旅游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的地域综合体。[5]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历史遗痕和精神瑰宝,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高品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红色资源保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能够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6]红色旅游景区作为一种重要的红色资源,在当今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面对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体验需求不断增长的游客,红色旅游景区如何在保证游客数量的同时提高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呢?以南京市为例。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市拥有众多红色旅游景区,例如肃穆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自然别致的总统府。以雨花台景区为例。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中岗,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面积1.13平方千米。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广场、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
由此可见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的自然资源充足,为了提高其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点:第一,增加人员配置。景区可以补充更多解说员,为游客讲解历史背景,使游客更好地感受景区一草一木背后的深刻的爱国情怀;补充更多安保人员,维护景区秩序,使游客更好地参观学习。第二,减少商业性经营活动。红色旅游景区内的商业性经营活动不仅一定程度上是对革命烈士或事迹的亵渎,更会伤害游客学习的情感。第三,适当增加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在这个娱乐至上的社会,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以一种轻松地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历史。
红色旅游景区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必须要规范自身发展。既要保证硬件设施,又要体现崇高思想和精神内涵。今天我们修缮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为了恢复历史原貌,充分发掘其精神内涵,产生最大的现代教育价值,通过游览革命遗址,感受并学习革命先驱们在艰苦、险恶的坏境中胸怀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珍惜今天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黄志远,张玉均:《旅游体验实证研究——一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6卷第2期
[2]张丽霞:《论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辽宁大学,2012.
[3]张丽霞:《论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辽宁大学,2012.
[4]吕巍:《浅谈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旅游》神州:思政探讨,2011,(3).
[5]杨驻华:《旅游景区管理》,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6]潘璠:《以湖北省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2014.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旅游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