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以坚定信仰锻造忠诚,以权益保障激发忠诚,以制度规范增强忠诚三方面阐述了提升党员干部忠诚度的着力点。信仰坚定是党员干部忠诚的前提。做到真学、真信和真行。权益保障是提高党员干部忠诚度的关键。一是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二是健全激励机制,重视党员合理利益诉求。忠诚的实现离不开制度的保证。从干部人事制度、忠诚考评制度、畅通出入机制、监督机制四方面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
【关键词】 新时代;党员干部;忠诚度;着力点
当前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忠诚度非常重要和关键。以坚定信仰锻造忠诚、以权益保障激发忠诚、以制度规范增强忠诚是提升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着力点。
忠诚度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1]十八届六中全会对严肃党的纪律方面进一步强调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这既是中央对全党同志的要求,也暗含当前党员忠诚度亟待加强。当代中国已经站在“发展起来”且“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时代条件,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离不开党员干部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忠诚。
一、以坚定信仰锻造忠诚
忠诚源于信仰。信仰坚定是党员干部忠诚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命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坚定信仰,对党忠诚才有坚固基础。纵观党的历史,共产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重大成就的动力所在就是坚定的信仰和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十八大以來,党中央各项工作举措得力,反腐肃纪取得成效,社会风气大为改观,在新形势下,大多数党员干部忠诚意识提高,理想信念坚定,但是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忠诚度不够,存在信仰缺失、信仰异化等现象,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具体体现在:一是信仰动摇。部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缺乏坚定信念,突出表现在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定力不够、政治立场摇摆、不遵守组织原则、不执行重大决策、不抵制错误言论等问题,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二是信仰缺失。一些党员干部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有的党员只关心个人利益,利用党员身份和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有的精神迷失,及时行乐,甚至道德沦丧,走向犯罪。三是信心不足。有的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只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相反,对西方的制度、理论、文化等大加赞赏,崇洋媚外。
一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到真学。信仰要有理论作支撑。首先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现在的党员干部尤其年轻的党员干部,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坚持不懈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当前尤其要学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讲话的核心要义,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其次,要学习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当前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干部很多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采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学习经典效果不明显。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采用播放视频、网络教学、到党性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等方式。另外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学习效果更好,达到真学的目的。三是在学习自觉性上下功夫。要增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强对党员干部忠诚度学习培训,把忠诚度教育纳入党员学习培训内容中,确保忠诚度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二是以“四个自信”坚定信心,做到真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把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焕发巨大的生机和活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2]。新的伟大成就不仅有效地抑制了在中国道路问题上的噪音、杂音,证明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证明中国能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更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理论上的成熟,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
三是以实践行动磨砺信仰,做到真行。信仰的坚定更需要实践的磨炼,在实践过程中,以行动兑现对党的庄严承诺,保证对党绝对忠诚。把在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实际行动,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做到笃信践行。首先在实践中要敢于表态。尤其是在政治上要保持清醒、坚守原则、明辨是非,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在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其次要敢于担责。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应对,面对现实中出现的矛盾,敢于挺身而出,解决问题;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提高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能力 ,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以行动践行忠诚,在工作成就中坚定信仰,让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敢于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二、以权益保障激发忠诚
忠诚更需权益的保障。权益保障是提高党员干部忠诚度的关键。党员干部的权利、需求得到有效保障,这是激发党员干部忠诚度的内驱力。
目前部分党员干部忠诚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内驱力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党内民主不够,影响党员对党进一步的忠诚。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忠诚度。目前党内民主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章中明确规定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党员往往处于被教育管理的地位,在党内事务上不能当家作主,影响其对自身角色的认同以及对党的认同,党员的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就无法保证。二是党内关怀激励不足,党员缺乏归属感。目前党内还缺乏完善的党内关怀激励机制,主要关心关注的是党员生活方面,忽视党员精神方面的需求。现实中,一些对党忠诚老实的党员干部长期得不到表彰和提拔,而有极个别的党员对党不忠诚却被提拔重用,影响了党员对组织的信任度和归属感。
一是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首先,推进党内决策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有利于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有利于增强党员的主体感。其次,要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让党员有更多渠道表达意见和建议,尤其要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另外在党内营造敢于讲真话的民主氛围,在党内发表不同意见的党员,必须让人把话说完,不能进行打击报复;不得压制在党的会议上或在给党组织的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的党员。党员民主权利得到实现能够激发党员为党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党员忠诚度。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重视党员合理利益诉求。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对党的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进而提升党员干部忠诚度。建立科学的正向激励机制,积极回应其合理利益诉求,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党员的忠诚度。一是建立关怀激励机制。通过物质保障、财力支持,利益协调及其培训交流等方式激发党员动力,让党员干部看到实际利益;提供精神关爱,及时帮助党员解决生活中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缓解党员生活和工作压力,为党员的发展进步提供精神支持。二是建立先进激励机制。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组织,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授予其荣誉,并且在工作中委以重任,进而进一步来激发党员的忠诚度。
三、以制度规范增强忠诚
忠诚的实现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制度是行为的“规矩”,党内需要用制度来规范和約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而增强党员的忠诚度。
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人用人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影响至关重大。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我党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此原则下,要旗帜鲜明地把忠诚作为首要标准和要求,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在党员干部的选拨上坚持公开、透明、民主的原则,提高党员干部对组织的认可和信任。重点是要把把那些人品佳、素质高、德行好的党员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增加其对党的信仰、党组织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二是建立忠诚考评制度。党员干部的忠诚度考评,有利于激发忠诚意识。具体来说,一是确立考评原则。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考评要坚持公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公开透明的原则下,坚持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加考评的公信力。要本着对党员干部负责的原则,从有益于党员干部成长的角度出发设计考评的标准。二是确定考评方式。对忠诚度的考评可以综合运用组织、群众、社会和党员个人四种考评方式,保证考评的科学性。三是确定考核的具体指标。把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具体化。对党忠诚主要从理想信念和政策贯彻执行方面考核;对人民的忠诚主要从人民的满意度和主观感受来设计具体指标;对事业的忠诚主要从工作绩效来考核。
三是建立畅通的出入机制。畅通的出入机制,有利于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员的忠诚度。一是严把入口关。新的时代下,推进“四个伟大”更需要忠诚的党员队伍。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保证党员质量。对那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坚决不能纳入党员队伍。尤其是在基层,发展党员要严格程序,确保优中选优。二是畅通出口机制。当前我们党员队伍总体是好的,但是一些在党员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逐渐丧失了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标准,影响党的形象,进而影响党员干部的忠诚度。而我们党员的出口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亟需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尤其是畅通出口机制,对那些思想严重偏离、不符合党员标准、不愿为党工作的人及时清出党员队伍。对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经过帮助和教育仍不改正的坚决予以除名,纯洁党员队伍。
四是加强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能够规范和制约党员干部的行为,确保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一是发挥党章作用。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是衡量党员政治忠诚度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要把党章对党员忠诚的要求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行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群众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是一种他律。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宽群众监督渠道,监督党员干部言行,检验对党的忠诚度。三是严明纪律和规矩。讲规矩有纪律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标尺。首先要强化政治意识。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做到思想不含糊,行动不打折。其次要坚定原则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忠诚于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顶得上,绝不能做“两面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讲话[N].人民日报,2017-07-28(1).
相关热词搜索: 着力点 忠诚度 新时代 党员干部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