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业部办公厅于2015年12月7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的通知》,详细部署了相关工作,其中更体现的是国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视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无限的潜力。本文通过对本溪小市地区中本溪水洞到本溪关门山旅游景区线路间乡村旅游的实地考察,概括出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为其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旨在促进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精细、有序与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本溪小市;乡村旅游
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并没有得到统一的定论,但是所谓的乡村旅游可以阐述为以乡村地域以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提高,人们对回归自然的休闲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休闲旅游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本溪小市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的产业特色、大力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休闲采摘、旅游观光、池塘垂钓、民俗风情、温泉小镇、水上游乐、科普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文化、主题公园、农家乐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纷纷涌现,带动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各个行业融合发展。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一、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1.缺乏总体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
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然而,该地区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总体处于简单粗放开发和盲目无序发展的状态,缺少总体规划。由于宏观调控的不完善,申请乡村旅游经营个体户数量逐年猛增,导致硬件不达标,服务不完善,经营不规范;另外,近几年发现部分生产企业“扎进”乡村旅游发展区,开垦林地,从长远来看,若不控制企业的数量,定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这和政府所拥有的调控手段和能力是分不开的;此外,从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网政务版规划一栏中可以看到,于2015年7月2日发布的《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目录中,文件从宏观的角度第一次较为完整的阐述了本溪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方面,在纵观全局与细节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设施相对落后
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商店、文化娛乐等方面,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本溪小市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发展较快,不断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但在有些方面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一方面体现在停车场建设上。首先,由于本溪小市地区所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天然地形,山体较多,道路建设相对困难,每逢旅游旺季,道路拥堵让游客苦不堪言,平常离开高速到旅游目的地一个小时的车程,旅游旺季之时甚至要花上三个小时,严重影响游客出游的心情。所以,道路建设受限,导致停车场远远不够使用。在临近旅游目的地之地,游客会选择把车辆停在道路边缘甚至农田里、河流旁等地方,严重阻碍了正常的交通疏散,并且易导致与当地居民的矛盾甚至安全隐患,给整个出行带了不便。另一方面体现在厕所建设上。从国家开始发起“旅游厕所要革命”以来,国家在旅游景区厕所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旅游厕所是游客出行必备的生活设施,是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旅游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的厕所建设工程还远远不够。从离开高速到旅游目的地之间仍有一定路程,但是在行进路程中的厕所设施少之又少,导致各种不文明旅游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环境;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厕所设施在旅游旺季之时也很难满足正常的需求。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够
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都来自当地的乡村居民,主要以年长者为主。一方面,长时间受当地生活状态的影响,养成了比较自由、随意、散漫的状态,所提供的的服务与游客所期待的服务要求不符合;另一方面,当地的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且当地大多数年轻人员外出工作,导致服务人员老龄化;再加上政府缺少必要的培训与定期的交流学习,所以导致该地区乡村旅游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管理效率低、服务技能差等问题。
4.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市场影响力不足
本溪小市地区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如葡萄酒、黑木耳、山野菜、大榛子等,刺五加茶、蓝莓、寒富苹果、速冻玉米、小米等多种产品还获得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受游客们的喜爱。然而该区对特色产品的销售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采用摊位与固定经营单位的方式,虽然旅游经营单位在全县已经发展到150多家,但也仅仅满足旅游旺季时对游客购买需求,旅游旺季一过,旅游产品便进入销售缓慢阶段。此外,销售市场定位过于狭隘,仅仅以来此游玩的游客为主。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特色产品虽然逐步形成品牌化,规模化,但是销售的范围还局限在本地,本省,打造省外市场、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的目标与力度还远远不够,严重影响了该地特色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二、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的对策
1.坚持规划先行,发挥政府主导调控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政府要立足本地整体发展做统筹全局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积极对乡村旅游进行策划、指导、管理和扶持。第一,立足本地资源、环境与优势,并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聘请相关资质机构,系统、标准的做好乡村旅游的具体线路、景点规划,通过整合资源,协调发展,促进村落之间互通合作,互利共赢,不断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第二,政府要严格把关经营乡村旅游单位资质。逐步建立起具有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服务的乡村旅游单位,不求数量,只求质量,确保经营单位手续的齐全,定期审核与评估。第三,政府要严格把控生产企业驻进乡村旅游发展区问题。政府在推进乡村旅游的建设中依然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切不可一味的发展乡村企业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此外,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之下,要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和重点,确定发展任务和目标,制定保障机制和措施,尽快扭转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简单粗放开发和盲目无序发展的局面,确保乡村旅游实现精细、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2.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一,停车场建设方面。在乡村旅游区之间应该增加缓冲停车场的建设。即在未到达旅游目的地的空旷之地,增设多个缓冲停车场,目的在于减轻区内停车场的压力,起到分流的作用。并且在缓冲停车场内增设乡村旅游直通车,开往各个乡村旅游点,这样可以大大缓解乡村旅游旺季道路的压力,减少游客在道路行进中的时间。其二,厕所建设方面。“厕所要革命”势在必行,所以要集中加强对乡村旅游厕所的建设。一方面增设行进道路中的休息服务点,解决行进过程中的如厕问题;另一方面,在厕所的建设过程中,厕所外观建设要突出本溪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与特色的宣传效果,并且硬件完善要有标准、设施摆放要更具人性化,逐步的促进道路两旁以及旅游区内厕所的升级。
3.规范服务,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服务质量的优劣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心情,以及对旅游地的直接感受,并且乡村旅游更要突出的是淳朴的乡村风情,热情好客的乡村服务业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无形资产。所以要不断地加强本溪小市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学习,提高从业者的服务意识。一方面,由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定期聘请相关领域人士,如高校教师、企业经理等那些具有扎实的服务理念和丰富的实践能力人员,对从业人员做相关的讲座与培训;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定期的加强与其他乡村旅游示范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乡村旅游服务工作的经验,促进彼此的学习;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定制详细的服务标准体系与奖赏考核制度,对表现突出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与鼓励,并予以公示,目的在于鼓励从业人员的服务热情,促进乡村旅游区域内整体的服务质量提高;此外,政府还可以设定扶持资金,鼓励大学生回家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大学生凭借着灵活的头脑与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的为家乡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逐渐打破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
4.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销售渠道与消费方式,并且这种趋势不可扭转。所以对于本溪小市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在现有的销售方式基础上更应该拓宽在网络中的销售渠道。尽管在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也会检索到销售本溪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店铺,但是从其店铺数量、销售记录与评价等方面来看,其规模有限,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分析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对网络销售渠道存在认知偏差与接受能力的滞后,另一方面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严重不足。所以为了拓宽本溪小市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在政府有效政策扶持下,依托电子商务网站、微商、报纸、杂志等平台,逐步构建稳定的网络、报纸、杂志、广播宣传推介渠道,满足消费者在线上线下购买、线上线下消费的需求,形成报纸有文章、网络有专题、广播有声音的格局,提升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宣传效果最大化,逐步拓宽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品牌的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
三、结语
农村地区曾经因落后而很少有人愿意扎根奉献到农村的工作当中去,如今时代的变迁与飞速的发展,促进乡村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本溪小市地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只有政府的有效决策与指导,人们共同努力与合作,才能促进本溪小市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向新高度。
参考文獻:
[1]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4.
[2]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EB/OL].http:///bxzw/news/News_View.asp?NewsI D=226,2015-07-02/2015-12-27.
[3]马国良.我国旅游“厕所革命”的市场化道路建设--基于中德旅游景区厕所管理之比较[J].社会科学家,2015(10):91.
[4]郑称德,王倩等.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4(6):90.
作者简介:王学典(1990- ),男,满族,辽宁本溪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教育;朱斌(1974- ),男,汉族,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本溪 市地 辽宁 乡村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