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李白形象与元杂剧中李白形象对比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李白形象与元杂剧中李白形象对比

时间:2025-08-03 01:35:07 浏览次数:

摘 要: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文中,采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将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形象刻画的真实动人。在冯梦龙的故事里,李白这一形象是有他的原型和身影的,这与元杂剧中所描绘的李白形象存在本质区别。

关键词:《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形象;对比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元杂剧中的李白形象。在如今能够保存下来的元代李白题材的戏曲作品中,有郑光祖的《李太白醉写秦楼月》和马致远的《冻吟诗踏雪寻梅》。不过这两篇已经失传了,后者有明代周宪王朱有的同名次本,从朱氏的存本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李白与孟浩然竞相赞美梅花的情节点缀在其中。《柳眉儿金钱记》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有李白形象出现的戏曲,元末贾仲明《录鬼簿续编》题作《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作品如今已经失传,而稍后南方的杂剧作家乔吉有同名的《金钱记》行世。乔吉的作品就属于翻用石君宝旧作的次本。这是一部爱情戏,演的是唐代诗人韩卿与京兆君王辅之女柳眉儿的曲折故事,中间偶尔穿插李太白宣旨等关目。

元代最杰出的李白题材剧是王伯成的《李太白贬夜郎》。这是一部目前所见最早以李白为主角的戏曲,今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刻画工艺粗俗,只不过还好唱词完整,因此被认为是演出时作为观剧者对应唱词用的剧本。元明清三代戏曲作品,虽然在今天都已成为陈迹而只能清供于案头,但其生命力并非就此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终止。在今天仍然演出的京剧和地方折子戏中,为丰富李白的形象做出了更多的诠释与完善。可以说元朝戏曲界的李白是一个更加丰满,更加真实的李白,他的天性、才情,无一不让人不可自拔的爱上他。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冯梦龙在创作这篇文章上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不从历史的记载作为依据,而是以一种传说的角度出发。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始终保持着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他的一生是积极奋斗的一生,但同样也是极其穷困潦倒的一生,李白在他年少时代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政治抱负,他内心渴望为国家,为国家人民建立一番作为和功绩,他积极奉献一生,即使到了暮年也从未消沉,不过可惜的是,李白的命运与许多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优秀正直而又有才的知识分子一样,始终得不到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的机会,直到最后抱着这种坚持在悲惨与默默无闻中死去。李白一生的经历又非常的具有传奇色彩,拨动着后世许多和他一样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弦。使得许多文人墨客通过各种方式品鉴。尤其在笔记小说和通俗小说中时常会涉及到为人处世的故事,饮酒作诗,求仙寻道。

当然,流传至今的李白,首先是一个文学家。《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说,皇帝让李白拟诏,天冷笔冻,皇上命宫嫔十人呵笔,好让他写字。足见"圣眷"浩荡。《开元天宝遗事》里的李白,是靠当皇上文字秘书起家的。《旧唐书》的记载是:“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李白是因为给作为作曲家的唐玄宗作词得到赏识的。《新唐书》记载:“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原来李白还是一时评家。

元剧中的李白更加真实,在冯梦龙笔下,李白则显得完美与浪漫。冯梦龙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将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形象刻画的真实动人,不过与正史记载的严谨简约的笔法不同,冯梦龙他更多地采用“因文生事”的笔法。用虚虚实实的手法来塑造李白,他的取材结合众多传说故事,描写历史的成分少,想象夸张的成分比较多,但是却把李白的人生经历展示的淋漓尽致,使得读者们对李白有了更深的理解,不过像冯梦龙这样活在朝代交替边缘的明末人士,他在气质习惯及仕途经历上很大程度地与李白有某些相通之处,既追求超越精神的愉悦,也同样享受世俗物质带来的快感,他们既狂放豁达,又善于了解深入生活,因此冯梦龙在创作这篇小说时,他的内心就怀有种“借助他人之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忧愁”的情感创作心理去塑造他心目中的李白这一形象。

对于《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有人说它太虚张声势太浮夸,过于注重完美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历史大相径庭,但同样的,更多人则认为,对于历史人物,李白需要的不是完全真实的历史,而是现代人对李白深入了解的兴趣,能够保持对李白的热度。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力作,整篇小说集中展现了李白的超常才华,以及自由放荡不羁的个性,还有他对权势人物的藐视表现出的傲骨。在与元剧中的李白形象对比时,两者的主体中心思想却是没有变化的,在一些细节的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前者倾向于浪漫夸张,后者则更偏于历史。总之,结合《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与元剧,后人能更加深刻的了解李白这一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了解杰出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葛景春.李白研究管窥[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运熙.李白精讲[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相关热词搜索: 李白 形象 元杂剧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