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白跑一趟,省去排长队的时间,林女士也只能硬着头皮坐上了这辆6小时一万块的中巴车。
林女士后来回忆,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包车,但是景区包车价格贵得离奇,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林女士和朋友们的旅游心情。
想必很多人有同林女士的一样的遭遇,“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这一万块的收费参考的是什么标准,有什么样的成本支持却不禁让人质疑?
林女士认为:“相关管理部门对这样的收费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此外对于收费不合理的项目,应该退还给消费者。”
据了解,今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3年一调整的“解禁年”,在十一黄金周到来前不少景区都纷纷宣布将上调门票价格。与此同时,不久前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出倡议,号召5A、4A级景区带头不涨价;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也宣布出重拳整治景区票价问题。
看到景区又在酝酿涨价的新闻,让消费者难免又得“呵呵”一声。平时,都市白领们工作压力大,难得在假期闲暇之余可以出去走走,风光旖旎的旅游景区成为不少人的不二之选。可是,近年来旅游景区涨价以及不合理收费的消息时有发生,令游客倍感无奈。
据悉,旅游景区涨价,给出的原因解释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为抑制增长过快的客流量,另一种就是所谓的为缓解运营成本增加的压力,这是不少景区涨价给出的说辞。可是,景区拿运营成本来说事,光靠嘴说显然是不够的,还得拿出令游客心服口服的证据,那就是景区的运营账单。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内景区提供的旅游服务,因其特殊性质,可以将其视为“准公共物品”,毕竟它与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景区口口声声说运营成本增加,那就得公开晒出景区的账单,景区的收入是多少,景区的支出是多少,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花这笔钱?当景区把每笔钱的来龙去脉都让社会让公众搞清楚弄明白之后再涨价也不迟。确实是运营成本增加造成景区后续维护难以为继,恐怕游客也不会袖手旁观和不近人情;如果是景区以“运营成本增加”之名行“恶意涨价大肆敛财”之实,恐怕也算是给景区的涨价冲动泼上一瓢凉水。
景区正大光明地晒出账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倒逼景区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把每一分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杜绝资源的无故浪费。
所以说,当旅游景区在酝酿涨价的同时晒出自己的账单,接受公众的问询和监督,涨与不涨让游客真正地参与其中,或许游客对于景区涨价的怨言和反感也就涣然冰释了。涨要涨的有理有据,不能光耍嘴皮子,更要拿出明明白白的账单,这应该是游客对国内旅游景区涨价的集体期待了。
相关热词搜索: 长白山 万元 包车 要价 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