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业合作研究
2025-08-18人已围观
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业合作研究
计划”。大数据在旅游行业主要应用于旅游市场细分、旅游营销诊断、景区动态监测、旅游輿情监测等方面,目前国家旅游局把中国旅游基础数据库备份放在了贵州,这是第一个进入贵州的国家级数据中心。
贵州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相关的旅游配套实施、旅游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管理服务方面,旅游景区资源资产产权不清、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大型国际化旅游产品缺失,地方特色旅游品牌效应不突出;三是旅游产业链中断,产业化、集群化进程缓慢,景区间连接度较低;四是国际旅游发展落后,贵阳龙洞堡机场国际航线少,连接境外旅游的便捷通道建设不足;五是宾馆及酒店等旅游配套条件相对简陋,游客的接待能力与高速膨胀的旅游热潮不相适应。
3.广西省旅游资源及旅游配套设施发展优劣势
第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广西共有5家5A级景区,桂林漓江景区、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南宁青秀山风景旅游区、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七星景区、北海银滩旅游区、柳州龙潭景区、南宁嘉和城景区等142家4A级景区。有南宁金花茶公园、北流勾漏洞景区、柳州花果山生态景区等188家3A级景区。此外,广西境内还有防城港火山岛景区、罗城青明山庄园景区等15家2A级景区,A级景区总数量达350家。
第二,与东南亚旅游合作发展良好。近年来全省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为动力,不断深化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全力将广西创建成为“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新高地。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与海南隔海相望,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 893.9亿元,同比增长3.7%,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12.44万人次,同比增长6.2%,国际旅游外汇消费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第七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等一批重大活动,目前广西已与东盟8个国家建立了国际合作园区,包括中国—马来西亚(钦州)和关丹“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国际旅游胜地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第三,旅游产品多样化。一是“旅游+体育”项目,围绕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打造“旅游+体育”国际化品牌。2017年资源漂流世界杯、第十届阳朔攀岩节成为“2017年度广西十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二是红色旅游方面,成立了桂林市红色旅游协会,湘江战役旧址等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重点项目。三是“旅游+养生主题”。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开发,打造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精品旅游线路。
第四,旅游产品国际化。“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去年,漓江入选美国CNN评选全球15条值得旅游最美河流。桂林入选“最美中国榜”“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等榜单并名列前茅。
广西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任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广西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完善;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旅游大通道建设急待提升,旅游小交通设施仍待完善;三是在职能组织、审批管理、资源开发与产业管理、旅游规划、行业组织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四是景区管理权责体制混乱,存在重复管理现象,利益主体不明确。
通过对粤桂黔三省各自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优劣势分析,三省旅游业存在较大的资源禀赋差异,各省旅游业发展特色鲜明,区域之间相互依存性和促进性强,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式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一方面,应对旅游市场消费偏好的改变,广东省以文化体验,海滨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产品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广西省和贵州省生态旅游正好弥补这一缺失。另一方面,广东省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在旅游管理、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对广西和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进行弥补,促进三省在资源、技术、资金、管理多方面共享,形成集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众多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高铁旅游路线,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二)地域与交通的联系性
旅游业发展对交通网络依赖性强,旅游地区的空间互补性和地域联系性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极大程度上提升地区间的便利性和通达性。2014年12月26日,贵广、南广高铁全线正式通车运行,贵阳至广州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减少,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为仅仅4小时,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快速的出海铁路通道,进一步拉近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之间的时空距离,对扩大珠三角经济区辐射范围和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南广高速铁路跨桂、粤两省区,带动广西融入粤港澳“大珠三角”经济圈,形成南广“3小时交通经济圈”,作为两广间首条直通直联的高铁线路,南广铁路将进一步促进桂粤两省区的经贸合作和旅游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发展。贵广、南广铁路作为《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是连接祖国西南与华南的快捷大通道,是华南地区的经济大动脉,促进贵州、广西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西部地区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中孟缅印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的高速通道建设。
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间替代机制。针对日常休闲等短途旅游和长途旅游范围,高铁出行方式减少了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将出游成本的空间因素转变为时间因素。第二,空间转换机制。高铁的开通将改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游客以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计量的出游成本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旅游者所选择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第三,资源整合机制。高速铁路的建立加强各沿线城市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联系程度,把资源质量、数量分布不均的区域空间在结构上做到良性互补,为资源的流动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相互融合。
(三)政策扶持力度
为充分对接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促进大西南融入珠三角,三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共同争取将涉及三方的相关项目纳入国家规划。首先,广东、广西和贵州三省政府共同签署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設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桂两省区关于建设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相继广东省出台《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实施方案》,广西省出台《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建设总体工作方案(2018—2025)》、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B区)发展规划(2017—2025)》。其次,粤桂黔高铁经济研究院初步建立,将充分发挥其智库作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经济研究院由南海区教育部门牵头成立,由南海区、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四方联动,将利用四地的学校资源,推动科研力量对区域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有序、可持续进行的有效保障。最后,三地已成立七大联盟成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农业产业合作联盟、中小企业综合征信联盟、旅游产业联盟、民间资本联盟4个综合性联盟,以及粤桂黔陶瓷技术联盟、铝型材供应链联盟、家具采购联盟3个专业联盟。其中,《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产业联盟宣言》主旨在三省共建信息沟通与产业协作、旅游数据共享等机制,搭建沿线城市旅游市场发展、旅游人力资源交流合作等平台。目前,《粤桂黔高铁旅游手册》《粤桂黔高铁旅游地图》已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期间发布,粤桂黔高铁旅游资讯APP同期上线。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间旅游互动
依托南广、贵广高铁,积极打造以广州、贵阳和南宁为核心城市经济圈、辐射桂林、都匀、佛山等沿线站点城市的区域旅游网络格局。针对于旅游业是集景点经营、酒店住宿、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休闲娱乐业等综合性特点的地区,利用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生活物资较丰富、城市包容性较强等优势优先发展并加快旅游业产业聚集。利用沿线站点城市间相互通行便利的优势和我国节假日安排规律,重点推进以休闲娱乐、异地文化体验的周末及短假期旅游路线,加强粤桂黔经济带地区互动频率,推进区域旅游业一体化。
(二)推进“互联+旅游”项目实施
扩展互联网在旅游业运用领域,推动旅游业向信息化、电商化、数字化发展。第一,构建粤桂黔经济带一体化旅游信息平台。将三省景区开放事项、景点网上购票、推荐旅游路线、到达方式及住宿餐饮等信息公众化,提高游客出行便利度,并设计景区服务评价和旅客观后感受分享等网页,加强三地游客交流,提高区域旅游体验感。第二,加强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建设。将大数据运用到旅游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旅游战略等领域,通过对游客量、游客构成以及游客兴趣、轨迹、景区偏好进行梳理和分析,实现旅游目的地在景区游客最大容量、地区交通、餐饮住宿、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精确定位,促进旅游观光有序开展。第三,加强政府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以政府机构政策为保障,巩固政府通过全区域网络覆盖加强科学技术保护信息安全的主导地位,全方位进行旅游市场服务监管,提高全域治理能力,优化旅游大环境。
(三)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促进旅游企业主动合作
基于粤桂黔三省旅游优势互补,政府间应加大合作力度,加强政府对企业合作的推动作用。加大粤桂黔三省政策优惠,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三省旅游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广东省在旅游市场开放、旅游产品设计、管理组织等丰富经验,广西省面向东南亚市场区位优势,及贵州省自然资源多样化的特点。促进旅游业纵向合作,三省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市场宣传、管理组织等层面进行分工合作,促进旅游产业链专业化、精致化、多样化发展。
(四)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打破地区行政壁垒,促进区域旅游发展体制高度统一
第一,协调三地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市场竞争规则有效性,以市场和价格为主导进行利益分配,创造良好的竞争和合作秩序。第二,加快完善三地旅游业联盟组织体系建设,形成区域组织—地方组织分层管理,提高区域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第三,加快制定区域性及部门性法律法规,防止出现区域组织和地方组织多重管理情况。
参考文献:
[1]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2] 南宇.区域合作视角下的西北五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 张宁.高铁时代背景下闽浙旅游合作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
[4]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5] 陈爱宣.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7,(9):35-37.
[6] 俞彤.基于SPSS的广东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4,(7):160.
[7] 范晓梅,李艳,杨会娟.区域旅游合作中的京津冀都市圈结构模式探讨[J].特区经济,2010,(4):53-55.
[8] 许辉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2,(10):23-25.
[9] 张琳.广东省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6.
[10] 刘江涌.贵州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7.
[11] Bill Bramwell,Agela Sharman.Collaboration in local tourism policymak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
[12] 薛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1,(1):29-34.
[13] 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订《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J].福建地理,2009,(2):29-32.
相关热词搜索:
旅游业
高铁
合作
研究
经济
2022/0526/57214
计划”。大数据在旅游行业主要应用于旅游市场细分、旅游营销诊断、景区动态监测、旅游輿情监测等方面,目前国家旅游局把中国旅游基础数据库备份放在了贵州,这是第一个进入贵州的国家级数据中心。
贵州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相关的旅游配套实施、旅游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管理服务方面,旅游景区资源资产产权不清、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大型国际化旅游产品缺失,地方特色旅游品牌效应不突出;三是旅游产业链中断,产业化、集群化进程缓慢,景区间连接度较低;四是国际旅游发展落后,贵阳龙洞堡机场国际航线少,连接境外旅游的便捷通道建设不足;五是宾馆及酒店等旅游配套条件相对简陋,游客的接待能力与高速膨胀的旅游热潮不相适应。
3.广西省旅游资源及旅游配套设施发展优劣势
第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广西共有5家5A级景区,桂林漓江景区、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南宁青秀山风景旅游区、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七星景区、北海银滩旅游区、柳州龙潭景区、南宁嘉和城景区等142家4A级景区。有南宁金花茶公园、北流勾漏洞景区、柳州花果山生态景区等188家3A级景区。此外,广西境内还有防城港火山岛景区、罗城青明山庄园景区等15家2A级景区,A级景区总数量达350家。
第二,与东南亚旅游合作发展良好。近年来全省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为动力,不断深化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全力将广西创建成为“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新高地。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与海南隔海相望,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 893.9亿元,同比增长3.7%,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12.44万人次,同比增长6.2%,国际旅游外汇消费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第七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等一批重大活动,目前广西已与东盟8个国家建立了国际合作园区,包括中国—马来西亚(钦州)和关丹“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国际旅游胜地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第三,旅游产品多样化。一是“旅游+体育”项目,围绕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打造“旅游+体育”国际化品牌。2017年资源漂流世界杯、第十届阳朔攀岩节成为“2017年度广西十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二是红色旅游方面,成立了桂林市红色旅游协会,湘江战役旧址等一批项目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重点项目。三是“旅游+养生主题”。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开发,打造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精品旅游线路。
第四,旅游产品国际化。“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去年,漓江入选美国CNN评选全球15条值得旅游最美河流。桂林入选“最美中国榜”“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等榜单并名列前茅。
广西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任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广西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完善;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旅游大通道建设急待提升,旅游小交通设施仍待完善;三是在职能组织、审批管理、资源开发与产业管理、旅游规划、行业组织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四是景区管理权责体制混乱,存在重复管理现象,利益主体不明确。
通过对粤桂黔三省各自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优劣势分析,三省旅游业存在较大的资源禀赋差异,各省旅游业发展特色鲜明,区域之间相互依存性和促进性强,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式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一方面,应对旅游市场消费偏好的改变,广东省以文化体验,海滨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产品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广西省和贵州省生态旅游正好弥补这一缺失。另一方面,广东省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在旅游管理、产品开发设计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对广西和贵州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进行弥补,促进三省在资源、技术、资金、管理多方面共享,形成集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众多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高铁旅游路线,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二)地域与交通的联系性
旅游业发展对交通网络依赖性强,旅游地区的空间互补性和地域联系性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极大程度上提升地区间的便利性和通达性。2014年12月26日,贵广、南广高铁全线正式通车运行,贵阳至广州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减少,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为仅仅4小时,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快速的出海铁路通道,进一步拉近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之间的时空距离,对扩大珠三角经济区辐射范围和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南广高速铁路跨桂、粤两省区,带动广西融入粤港澳“大珠三角”经济圈,形成南广“3小时交通经济圈”,作为两广间首条直通直联的高铁线路,南广铁路将进一步促进桂粤两省区的经贸合作和旅游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发展。贵广、南广铁路作为《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是连接祖国西南与华南的快捷大通道,是华南地区的经济大动脉,促进贵州、广西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西部地区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中孟缅印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的高速通道建设。
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间替代机制。针对日常休闲等短途旅游和长途旅游范围,高铁出行方式减少了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将出游成本的空间因素转变为时间因素。第二,空间转换机制。高铁的开通将改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游客以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计量的出游成本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旅游者所选择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第三,资源整合机制。高速铁路的建立加强各沿线城市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联系程度,把资源质量、数量分布不均的区域空间在结构上做到良性互补,为资源的流动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相互融合。
(三)政策扶持力度
为充分对接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促进大西南融入珠三角,三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共同争取将涉及三方的相关项目纳入国家规划。首先,广东、广西和贵州三省政府共同签署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設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桂两省区关于建设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相继广东省出台《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实施方案》,广西省出台《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建设总体工作方案(2018—2025)》、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B区)发展规划(2017—2025)》。其次,粤桂黔高铁经济研究院初步建立,将充分发挥其智库作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经济研究院由南海区教育部门牵头成立,由南海区、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四方联动,将利用四地的学校资源,推动科研力量对区域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有序、可持续进行的有效保障。最后,三地已成立七大联盟成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农业产业合作联盟、中小企业综合征信联盟、旅游产业联盟、民间资本联盟4个综合性联盟,以及粤桂黔陶瓷技术联盟、铝型材供应链联盟、家具采购联盟3个专业联盟。其中,《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产业联盟宣言》主旨在三省共建信息沟通与产业协作、旅游数据共享等机制,搭建沿线城市旅游市场发展、旅游人力资源交流合作等平台。目前,《粤桂黔高铁旅游手册》《粤桂黔高铁旅游地图》已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期间发布,粤桂黔高铁旅游资讯APP同期上线。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间旅游互动
依托南广、贵广高铁,积极打造以广州、贵阳和南宁为核心城市经济圈、辐射桂林、都匀、佛山等沿线站点城市的区域旅游网络格局。针对于旅游业是集景点经营、酒店住宿、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休闲娱乐业等综合性特点的地区,利用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生活物资较丰富、城市包容性较强等优势优先发展并加快旅游业产业聚集。利用沿线站点城市间相互通行便利的优势和我国节假日安排规律,重点推进以休闲娱乐、异地文化体验的周末及短假期旅游路线,加强粤桂黔经济带地区互动频率,推进区域旅游业一体化。
(二)推进“互联+旅游”项目实施
扩展互联网在旅游业运用领域,推动旅游业向信息化、电商化、数字化发展。第一,构建粤桂黔经济带一体化旅游信息平台。将三省景区开放事项、景点网上购票、推荐旅游路线、到达方式及住宿餐饮等信息公众化,提高游客出行便利度,并设计景区服务评价和旅客观后感受分享等网页,加强三地游客交流,提高区域旅游体验感。第二,加强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建设。将大数据运用到旅游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旅游战略等领域,通过对游客量、游客构成以及游客兴趣、轨迹、景区偏好进行梳理和分析,实现旅游目的地在景区游客最大容量、地区交通、餐饮住宿、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精确定位,促进旅游观光有序开展。第三,加强政府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以政府机构政策为保障,巩固政府通过全区域网络覆盖加强科学技术保护信息安全的主导地位,全方位进行旅游市场服务监管,提高全域治理能力,优化旅游大环境。
(三)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促进旅游企业主动合作
基于粤桂黔三省旅游优势互补,政府间应加大合作力度,加强政府对企业合作的推动作用。加大粤桂黔三省政策优惠,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三省旅游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广东省在旅游市场开放、旅游产品设计、管理组织等丰富经验,广西省面向东南亚市场区位优势,及贵州省自然资源多样化的特点。促进旅游业纵向合作,三省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市场宣传、管理组织等层面进行分工合作,促进旅游产业链专业化、精致化、多样化发展。
(四)完善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打破地区行政壁垒,促进区域旅游发展体制高度统一
第一,协调三地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市场竞争规则有效性,以市场和价格为主导进行利益分配,创造良好的竞争和合作秩序。第二,加快完善三地旅游业联盟组织体系建设,形成区域组织—地方组织分层管理,提高区域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第三,加快制定区域性及部门性法律法规,防止出现区域组织和地方组织多重管理情况。
参考文献:
[1]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2] 南宇.区域合作视角下的西北五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 张宁.高铁时代背景下闽浙旅游合作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
[4]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5] 陈爱宣.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7,(9):35-37.
[6] 俞彤.基于SPSS的广东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4,(7):160.
[7] 范晓梅,李艳,杨会娟.区域旅游合作中的京津冀都市圈结构模式探讨[J].特区经济,2010,(4):53-55.
[8] 许辉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2,(10):23-25.
[9] 张琳.广东省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6.
[10] 刘江涌.贵州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7.
[11] Bill Bramwell,Agela Sharman.Collaboration in local tourism policymak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
[12] 薛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1,(1):29-34.
[13] 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订《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J].福建地理,2009,(2):29-32.
相关热词搜索:
旅游业
高铁
合作
研究
经济
2022/0526/57214
下一篇:公文标准格式